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美、欧、日在保守潮流下的调整改革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109 评论:0

冷战结束后,主要西方国家仍然以新保守主义占优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新保守主义虽然有助于克服“滞胀”,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是忽视了社会公平,社会的鸿沟再度加大。而新的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政策。美国自由派和欧洲中左力量在新保守主义的大背景下,进行了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新探索,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克林顿的“新民主党人”以及英国工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第三条道路”。

当美国人欢呼冷战胜利的时候,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又一次出现经济衰退。在1992年的大选中,布什政府被批评为“冷战取得了胜利,而经济却打了败仗”。民主党许诺将实行新的政策,进行变革,解决经济问题。结果比尔·克林顿击败乔治·布什,为民主党夺回总统宝座。

克林顿被称为“新民主党人”,提出“第三条道路”。他说:“我们必须采取的变革既不是自由主义式的,也不是保守主义式的。它是两者的结合,而且与两者截然不同。”在实践中,克林顿政府的“第三条道路”主要体现为重新强调政府干预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公平,但方式要有变化。其次是削减财政赤字以平衡预算。但削减财政赤字的办法是增税,并把税收负担的增加额大部分加在富人头上。三是改革福利制度。方针是既要限制福利开支的进一步增加,又要使之覆盖更多的人群,并提出“以工作代替福利”的方针。1996年的《福利改革法案》结束了对穷人没有限制的福利补助。四是削减军事开支以减少财政赤字。冷战的结束使采取这方面措施成为可能。五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新调整,鼓励新兴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国际竞争力。主要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连续9年多持续增长,特别是“新经济”引人注目。到90年代末,巨额财政赤字已被克服,美国的综合国力重新加强。

克林顿的“第三条道路”是对80年代以来以里根主义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的一种“纠偏”,但已不是回到罗斯福新政式的自由主义,它反映了民主党自由主义向共和党保守主义的靠拢。人们批评克林顿是一百年来美国最保守的民主党人。2000年大选,小布什上台,表明美国新保守主义倾向依然强劲。

冷战结束的90年代初,西欧又一次出现经济衰退,此后是低速增长,并继续面临财政赤字庞大、福利负担太重、国债过高、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欧盟国家普遍厉行紧缩政策,力促经济结构调整。90年代中期后,问题逐渐缓和。但各国情况不平衡。英国增长率较高,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失业率也大为降低,前景看好。德国的统一圆了民族的梦想,但是统一后面临种种难题,低增长、高赤字、高债务和高失业率等困扰德国,所谓“莱茵模式”受到怀疑。直到90年代末,情况才有所好转。另一方面,西欧在新的科技革命中相对滞后,经济结构调整比较缓慢。随着冷战结束,西欧政坛出现新的分化改组。一些国家政治腐败和丑闻曝光,长期执政的保守政党声誉受损,在一些国家失势。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西欧的传统左派发生了变化。共产党要么修改党纲,要么放弃党的称号。社会民主党、工党等“中左”政党则进行了又一轮的理论和纲领的更新,向中间靠拢。新的左翼如80年代以来兴起的绿党,在一些国家取得相当影响。而极右势力也有所加强,它们有的甚至公开为法西斯招魂。

90年代中后期,西欧中左政党重新崛起。它们在“第三条道路”的旗帜下,进行把国家干预与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新尝试。英国工党领导人托尼·布莱尔、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格哈德·施罗德等,都是“第三条道路”的信奉者。英国工党在欧洲新保守主义的故乡上台。法国社会党与共产党联合执政,政坛再次出现“左右共治”的局面。德国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组成了“红绿联盟”政府。意大利相继出现以普罗迪为首的“橄榄树联盟”中左政府和以左翼民主党领导人达莱马为首的民主联盟政府。从1994年荷兰工党重掌政权开始到1998年10月,欧洲联盟十五国除了西班牙和爱尔兰之外,有十三国是由中左政党执政。

欧洲“第三条道路”的主张者认为,世纪之交的资本主义面临广泛而深刻的问题,以往的社会民主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能提供全面的答案,需要超越传统的左与右的思路,即所谓“既超越沉迷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者利益的老左派,又超越倡导狭隘个人主义的新自由放任以及笃信自由市场是万能良药的信念的新右派”,兼收并蓄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80年代的“新保守主义”,寻找一种新的综合和平衡。这些打出“第三条道路”和“新中间派”的政党执政后,一方面试图保持保守政党执政时一些政策的成果;另一方面实行一些新的政策,如鼓励发展新兴科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减少国家财政负担,改革税收和福利制度,强调在维持基本社会保障的同时更多地鼓励就业,消除对福利的依赖,推动教育改革,进行新的政治改革等。总之,是试图把“硬心肠的资本主义”和“软心肠的资本主义”结合起来,但更多的是向保守主义靠拢。

90年代,日本仍然保持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但“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骤然跌入深渊,企业倒闭风潮迭起,失业率创历史新高。90年代的平均年增长率只有1%,成为“十年萧条”。日本政府为克服萧条,采取扩大财政开支、增加公共投资、降低利率和减税等办法,加上为谋求成为“普通国家”,增加军事开支,加剧了财政赤字和债务。

日本经济“优等生”的形象黯然失色,暴露出曾经促进了日本经济起飞的经济体制存在许多弊病,需要改革。“政、官、财三位一体”的“五五年体制”面临危机。自民党发生分裂,于1993年一度下野。此后政坛改组频繁,主张“政治大国,军事强国”,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鹰派新保守势力在政坛取得优势地位。左翼革新势力削弱。日本社会党改名为社会民主党,革新派色彩进一步淡化,以它为首形成了鸽派保守中道势力。这表明日本政治生活总体保守化趋势在继续发展。

90年代以来,日本历届政府都以改革相许诺。比较系统的是1996年桥本龙太郎首相提出自由、公正和国际化的三大改革原则,具体是六大改革,即行政改革、财政改革、社会保障改革、经济结构改革、金融改革和教育改革,而且先后在财政、金融、行政改革等方面都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据认为这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改革之后的第三次重大改革。但是计划和方案提出了不少,实施却非一日之功。日本在世纪之交面临其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93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