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共产国际的成立及其活动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275 评论:0

十月革命后,苏俄一面为保卫苏俄政权而斗争,争取与各国实现共处,一面对世界革命寄予期望,并努力建立一个由苏联、西方革命运动、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组成的世界革命统一战线。这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共产国际,是落实这一思路的重大举措。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第二国际的分裂,列宁就呼吁建立一个新的以革命精神指导的国际组织,并与各国左派实现了初步联络。战后在革命运动的浪潮中,一些国家工人运动中的左派成立了共产党。1919年,俄共(布)等8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在莫斯科开会,通过了《告世界共产主义组织和左派社会党人书》,要求各国党派代表来苏俄共商成立新的国际组织的问题。

1919年3月2日,新国际的成立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有代表欧、亚、北美各国的35个政党和组织的52名代表出席,俄共领袖列宁、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等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托洛茨基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和布哈林起草的《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成立了执行委员会和执行局,季诺维也夫当选主席。共产国际是历史上第三个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所以又称第三国际。

此后到1922年间,共产国际先后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代表大会,分别通过了《共产国际章程》、《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土地问题提纲》和《共产国际的策略》等文件,帮助和指导了一些国家共产党的建立和革命战略策略的制定。在此期间,欧洲的革命浪潮渐趋低落,但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则在继续发展。所以在共产国际“二大”、“三大”期间,开始调整战略和策略,通过关于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的提纲,要求各国党总结经验教训,积聚力量,同时把较大的注意力转向帮助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

1923年,欧洲一些国家出现动荡,共产国际再次试图推动革命,帮助和支持德国、保加利亚和波兰的工人起义,但均告失败。1924年6月—7月,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继续采用“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的策略,但确定共产党应主要打击中间力量,即社会民主党和小资产阶级组织。这就难以真正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也阻碍了共产党的发展。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的决定,要求各国党按布尔什维克的经验进行建设。共产国际支持了联共(布)同托—季联盟的斗争,并在国际范围内开展清除托派分子的斗争。

其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稳定发展,苏联转入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并发生党内斗争,中国大革命失败,国际上形成一个反苏浪潮。以此为背景,1928年8月共产国际“六大”通过了联共(布)代表团提出的决议草案《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任务(提纲)》。决议将1917年以来世界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认为1928年以后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三时期”,无产阶级应“坚决进攻”。决议要求各国党宣传苏维埃的思想,准备武装起义。大会还通过了根据列宁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经验制定的《共产国际纲领》。这次大会仍然把社会民主党视为“社会法西斯”,并强调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动性。

共产国际在很大程度上是苏俄“世界革命”理念的产物,其活动与俄国党和国家的对外政策难解难分。这体现了苏俄对外政策及苏俄与资本主义世界关系的特殊两重性:苏俄政府希望与各国和平相处并发展合作,共产国际却以支持和推动世界革命为宗旨,结果其活动成为一些国家反苏运动的原因或借口。共产国际一方面的确帮助了一些国家的革命;另一方面,它也常常教条式地推广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政策,形成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它对别国革命的具体指导也常常脱离实际,有时候还以“国际主义”的名义要求别国的革命服从于苏俄的利益,因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90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