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政治经济的转轨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362 评论: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即开始经济政治体制的全面转轨,其目标是实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资本主义。在不断的摇摆和调整中,俄罗斯总体上经过了从“西方化”的激进改革向重视国家干预的混合经济方向转化。它起初实行的是名为“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叶利钦希望尽快实现俄罗斯向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自由市场经济转轨。西方国家也鼓励俄罗斯实行这种激进的改革,以防止其改革进程出现逆转。当时担任俄罗斯政府经济顾问的哈佛经济学家萨克斯就是“休克疗法”创造者。

“休克疗法”的具体措施,一是增加税收,紧缩财政信贷,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二是实行经济全面的自由化,最大限度地取消政府对经济的管制;三是所有制的迅速私有化。1992年,“休克疗法”正式启动。当时曾乐观地预言整个经济会在一两年内明显好转,但结果大相径庭,经济在一两年内陷入了更严重的困难,生产大幅度滑坡,货币信贷体系崩溃,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1994年,俄罗斯开始调整政策。叶利钦承认,俄罗斯既不能从改革倒退,又无力进行激进的改革,必须调整改革的方针。切尔诺梅尔金总理改组政府,开始“纠偏”,实行抑制通货膨胀与稳定生产并重的方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但是1994年却成为俄罗斯经济滑坡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的两起金融风潮,即7月份的“MMM股份公司”丑闻和10月份的卢布危机,更使经济雪上加霜。政府急忙采取措施应对,终于收到一定成效。通货膨胀从1992年初的超过20%下降到1997年的11%。卢布渐趋稳定。1997年底,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五年来第一次出现增长。到1998年,俄罗斯又遭受到严重的金融风波,大量银行破产,经济再度下滑。当时的普里马科夫政府主张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并大力整顿经济秩序,肃贪反腐。但1998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却下降了4.6%,卢布贬值75%,通货膨胀率猛增到84.4%,失业人数从180万上升到800万。到1999年,情况才又有所好转。

不过,在这样的起伏波动之中,所有制的私有化和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化,却取得了进展。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附加物,即所谓“影子经济”、“市场黑手党化”和“犯罪资本主义”。官员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频繁发生。通过非市场手段廉价的“内部收购”,实际上是对国有资产巧取豪夺而发家致富的银行—工业巨头,形成了在相当程度上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寡头财团。叶利钦周围的人不少也涉足其中,其家族成员也与它们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和居民收入的二元化现象非常严重。

在政治上,俄罗斯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自由、民主和人权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建立西方式的三权分立为基础的国家政治体制。1993年12月全民公决通过的俄罗斯宪法,确立了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体制。但叶利钦实行的基本上是一种在“民主”外表下的权威主义体制。从1992年的府院之争,1993年“炮打白宫”制服反对派,1995年议会大选,1996年总统选举和叶利钦再次当选总统,到1998年至1999年一年之内连换四任总理,以及指定普京为接班人等,在在表现了他的强人作风,保证了以他为首的总统—政府行政系统的主导地位。

经过近10年的艰难改革,俄罗斯仍是危机交织,综合实力持续下降。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俄罗斯执政者的路线逐渐向“中间”靠拢。政坛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力量格局。1999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体现了中间力量[1]占优势的局面。2000年3月,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他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即“既不盲目信奉自由主义也不重新推行共产主义”,而是要“把市场经济的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生活中的民主自然地结合起来”。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弘扬俄罗斯的思想和价值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经济方面要创造有效的以多种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宏观调控,重视社会政策,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等。其特点是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加以融合的实用主义。

普京政府逐渐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政治体制方面,大力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在经济领域开展反寡头势力的行动,强调要“保护市场,使其免遭达官显要和犯罪分子的非法侵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普京政府对车臣分裂主义势力采取强硬政策。人们普遍认为,普京上台标志俄罗斯走上了一条以权威主义导向的大国复兴之路。

剧变后的东欧国家也进行了政治经济体制的转轨,在经济上是走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在政治上是走向西方式的民主政治。经过近10年的努力,它们基本上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私有化,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从90年代中期起,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国等国的经济已相继渡过衰退期,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并且正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东欧转轨的“优等生”。在政治体制方面,东欧各国实现了向多党议会制的转变。多党政治在90年代中期之前处于混乱无序状态,90年代中期起得到改变,基本走上有序的运行轨道。由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左翼力量改组、整合而来的社会民主党等政治力量,重新成为政坛的重要力量,并形成与右翼政党对峙和轮流执政的局面,转轨之初那种向右翼一边倒的情况基本改变。有的国家还重建了共产党,但其纲领已与前不同,主张多党民主制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在合法范围内活动。在外交上东欧国家普遍向西方靠拢,积极争取加入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但是,东欧国家大都为转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改革和转轨的情况很不平衡。除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外,直到90年代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在转轨期间,各国都曾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衰退,经济下降幅度平均超过40%。如保加利亚经济近10年一直处于低谷,1998年刚开始出现转机,又受到科索沃战争的影响而再度停滞不前。前南斯拉夫地区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经济到90年代末已恢复到独立以前的水平外,波黑、南联盟因受大规模战乱和西方制裁等影响,长期处于困境之中。在转轨期间,原有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官员贪污受贿,公司营私舞弊、偷税漏税等层出不穷。大量国有资产在私有化过程中落到了“强盗式的资本家”手中。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体制受到扭曲,大批企业倒闭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在少数人暴富的同时,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不少人陷入失落感和挫折感之中,有的人产生了怀旧感。这也是一些国家到90年代中期左翼力量重新加强的原因之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8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