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奥地利是德国法西斯的既定方针。1934年在奥地利制造暴乱未遂后,德国并不甘心,而在暗中继续策划新的行动。新的行动计划代号为“奥托计划”。
从1937年起,奥地利的纳粹分子根据希特勒的意图,到处示威、集会、大搞恐怖活动,并策划暗杀总理许士尼格。11月5日,希特勒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三军总司令等人,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据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做的会议记录,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决定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寻找殖民地,第一步目标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
这时,意大利已不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继宣布罗马—柏林轴心之后,意大利于1937年11月参加了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墨索里尼声称,他对“为奥地利的独立‘站岗’已经感到厌倦”。英国内维尔·张伯伦内阁则把绥靖作为其基本对德战略。11月19日,英国枢密院大臣哈里法克斯访德。希特勒要求承认德国在欧洲的“大国权利”,改变凡尔赛和约现状。哈里法克斯表示,现状确应改变,英国只希望以和平方式改变。希特勒由此相信,英国不会出面干涉德奥合并,而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也不可能有什么大动作。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把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召到德国南部的伯希特斯加登举行会谈。希特勒对许士尼格横加指责,然后提出一份《德奥议定书》草案,限令其在三天内满足其中的要求,否则将进军奥地利。许士尼格被迫签字。《德奥议定书》规定:奥地利取消对奥地利纳粹党的禁令,大赦纳粹罪犯;任命奥地利纳粹头目赛斯-英夸特为内政部长;两名亲纳粹分子分别担任国防部长和财政部长;德奥军队交换100名军官,使两军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还有把奥地利纳入德国经济体系的一些要求。这些规定意味着奥地利已丧失独立。
许士尼格回国后,希特勒命令德军在德奥边境采取模拟式军事行动。但奥地利广大群众举行游行集会,要求武装人民,反对德国的侵略。许士尼格宣布将于3月13日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奥地利的命运。希特勒闻讯大怒。3月11日,他下达了“奥托计划”的第一号指令,德军向奥地利边境运动,同时授意赛斯-英夸特制止公民投票。在巨大压力下,许士尼格辞职。赛斯-英夸特出任“临时政府总理”。他按照希特勒的授意,以奥地利政府名义“请求”德国出兵维持秩序。12日,德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整个奥地利。13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德奥合并的文件,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东方省”,赛斯-英夸特任省长。
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过程中,英法坐视不问。3月11日,英国向德国表示,英国反对使用“强制性的办法”,但“内阁不会作出任何军事干涉的决定”。同日,正处于内阁危机中的法国决定如得到英国支持,便采取军事行动。但在当天,张伯伦就劝告奥地利不要抵抗。3月17日,苏联建议各大国举行会议,共同制止德国的侵略行动,遭到英国拒绝。4月初,英、法、美分别承认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国接下来的目标是捷克斯洛伐克。1937年6月,德军作战部已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制定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的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吞并奥地利后,该计划的实施提上了议事日程。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苏台德区的德意志人问题,成为德国的借口。
捷克斯洛伐克地处中欧,工业发达,战略地位重要。在其1500万居民中,有350万德意志人,主要居住在西北边境的苏台德区。1933年10月成立的以康拉德·汉莱因为首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得到德国的秘密资助,成为法西斯侵捷的工具。1938年,希特勒指示汉莱因要不断“提出捷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以制造纠纷。据此,4月24日在卡尔斯巴德举行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代表大会上,汉莱因提出八条纲领,要求苏台德区完全“自治”,全部官员由德意志人担任等。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同意与汉莱因谈判,准备接受其部分要求。但汉莱因借口捷政府拒绝苏台德区“自治”,中断了谈判。
于是,5月中旬,希特勒向德捷边境集结强大军队,使用武力威胁。捷克斯洛伐克也被迫于5月20日宣布部分动员,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德捷边境的局势骤然紧张,出现“五月危机”。21日,法国外交部长宣称,如果德军越过德捷边境,法国将履行1924年《法捷同盟友好条约》。英国也声明,如果法国履行法捷条约,英国不能保证不会介入。苏联多次声明,要同法捷一起采取措施,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在此情况下,希特勒只得暂时住手。
希特勒并不罢休。他命令汉莱因恢复同捷政府谈判,同时继续加紧侵略准备。而此时法国和英国都力促捷方在谈判中让步。英国还派议员、英德亲善协会成员伦西曼赴捷“调停”,伦西曼竟然建议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出于无奈,同意给苏台德区德意志人广泛权利。然而,希特勒却于9月5日指示汉莱因中止谈判,纳粹分子随即在苏台德区发动骚乱。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得不在骚乱地区实行军事管制,并宣布解散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希特勒则叫嚣不能容忍这种现状继续下去。形势再度紧张起来。
此时,法国政府举棋不定,征询英国是否支持对德作战以及将提供多少援助。张伯伦的行动却是于9月15日飞赴德国伯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会谈。会谈结果是同意希特勒关于苏台德德意志人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18日,法国总理和外长在伦敦同张伯伦会商,取得一致意见,于翌日联名照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要求把境内德意志人占半数以上的地区割让给德国,英国将参加对新疆界的“国际保证”。此议遭到捷方的断然拒绝。英法两国便对捷方施加压力,表示如因捷方拒绝而招致德国入侵,英法将“置身事外”。捷方只好“以沉痛的心情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
于是,张伯伦携此计划于22日再抵德国,在戈德斯堡同希特勒会谈。然而希特勒却进一步提出,捷克斯洛伐克军、警、宪和海关、边防人员必须在10月1日前撤出苏台德区,该地区德意志人占半数以上的区域由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其余区域经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捷克斯洛伐克还应把一些领土割让给波、匈两国。
对于纳粹德国层层加码的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义愤填膺,要求抵抗侵略。法国这时也宣布,如果德军攻捷,法国将履行法捷条约义务。苏联在9月下旬多次声明将根据苏捷条约援捷,还做了相应的军事部署。张伯伦24日回国后,未能立即说服内阁接受希特勒的要求,于是也声明说,如果法国援捷,英俄两国将“一定与法国站在一起”。捷方在此情况下拒绝了希特勒的要求,并宣布了总动员。
希特勒志在必得。他一面叫嚣一定要拿下苏台德区,一面欺骗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这种表态加强了张伯伦的地位。他发表广播演说,表示不能为了一个小国而使英国卷入战争。随后他又分别致信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建议英、法、德、意、捷五国举行会议,讨论领土割让事宜。希特勒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向英、法、意三国发出邀请。
1938年9月29日—30日,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开会。墨索里尼在会上拿出一份由德国起草的协定草案,英法表示赞同。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10月1日—10日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地区由德军分阶段占领,其余地区由国际委员会决定其归属;捷方并应在3个月内满足波、匈两国的领土要求。协定附件规定,英法将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虽被召到慕尼黑,却未能参加会议,只能等候裁决。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孤立无援,只好接受《慕尼黑协定》。
同日,张伯伦和希特勒签订《英德宣言》,声称两国决心用协商办法解决今后问题,确保欧洲和平。张伯伦回国后称此为“一代人的和平”。12月6日,《法德宣言》签订,双方承认两国的疆界是最终疆界,保证维护两国间和平睦邻关系,允诺协商解决两国间的一切问题。
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但它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加速了全面战争的爆发。它使希特勒巩固了在国内的地位,其侵略更加有恃无恐。它给集体安全努力以致命打击,造成严重的恶果。而英德之间、法德之间的宣言和“一代人的和平”更成为历史的笑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88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4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16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