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99 评论:0

20年代德国经济的复兴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对外贸易。大危机在美国爆发后,德国立即卷入危机,其所受打击仅次于美国。危机期间,工业生产下降40.6%,农业生产下降30%,对外贸易锐减一半以上。1931年7月,德国四大银行之一的达姆斯塔德银行破产,金融危机开始,黄金储备骤减,信贷体系濒于崩溃。失业工人1932年多达800万,还有大批的半失业者。占人口40%以上的小资产阶级处境艰难。中小农户大量破产,中小企业大批倒闭。政府职员和知识分子因货币信用危机,工资积蓄消耗殆尽,自由职业者失业高达10万人。高校毕业生一半以上无法就业。各阶层人们生活失去保障,德国社会剧烈动荡。1928年到1933年初,德国内阁四度换届,均拿不出有效办法克服危机和稳定政局。

危机期间,德国共产党于1930年8月公布《德国人民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纲领》,提出劳动大众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摆脱危机,并提出代表工、农、市民利益的具体要求。1931年5月,德国共产党又发表《扶助农民纲领》,呼吁建立工农联盟,改善农民处境。德共的影响迅速扩大,在国会选举中的得票数从1928年5月的330万张增加到1932年7月的530万张和11月的600万张。工人阶级的另一政党社会民主党的力量更加壮观,在上述几次国会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均不少于800万张。

与此同时,以希特勒为首的“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的势力也急剧膨胀,暴发为德国第一大政党。该党在其《二十五点纲领》和各种宣传中,欺骗民众,投其所好。它向劳动阶层打出“社会主义”旗号,提出每个公民都必须劳动,“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工人分享红利,消灭危机和失业;对农民许诺实行土地改革,禁止地产抵押和拍卖,向农民提供贷款;对中间阶层,则提出大托拉斯国有化,限制大企业和大商业机构,保护中小企业和商号。它还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到的苛刻处置和危机中的不利处境归咎于凡尔赛和约,宣扬极端的民族复仇主义,宣扬德国应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这些主张迎合了危机时期德国不少民众的心态。纳粹党还以准军事力量“冲锋队”,在选举中对反对纳粹的群众实行恐怖袭击。于是,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得选票激增,在1928年5月仅为区区81万张,1930年9月达到641万张,1932年7月更达到1374.5万张。

纳粹党还迎合垄断资本、容克地主、军方等右翼保守集团,争取他们的支持。希特勒多方与这些权势集团的头面人物结交和对话,大肆攻击革命,扬言要在德国根除马克思主义,攻击议会民主制软弱无能,声称要用新的权威重整德国的经济政治秩序,宣扬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并许以重整军备,用武力开辟生存空间。经过努力,纳粹党消除了其宣传中的一些“社会主义”内容在权势集团中引起的疑虑,取得了他们的好感和支持。权势集团还慷慨解囊,为纳粹党的活动提供大量金钱,为纳粹党得势奠定了重要基础。

到1932年11月,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共获选票1400万张,拥有221个议席,超过了纳粹党。但德共和社会民主党有积怨,而德共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在发动群众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同时,还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混同于法西斯专政,将反对社会民主党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这一政策的结果,是使德国工人阶级两大政党无法消除芥蒂,联合行动,失去了以合法途径阻止纳粹党上台的机会。

正当此时,面对左派革命威胁的一批垄断资本巨头和其他权势人物联名向兴登堡总统请愿,要求“委托民族运动的最大集团的领袖负责领导一个……总统制内阁”,以消除“群众运动所必然带来的渣滓和弊端”。在经过一系列密谋策划后,兴登堡总统终于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担任总理,组织联合内阁。纳粹党取得了政权。

希特勒组阁之初,纳粹党在内阁阁员和国会议员中均不足1/3。2月1日,兴登堡下令举行新的国会选举。2月27日,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于德共。次日,兴登堡总统颁布紧急法令,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逮捕或驱逐了国会中新当选的共产党议员和部分社会民主党议员,并宣布德共为非法。在国会中,纳粹党人及其支持者形成绝对多数,于3月23日通过了《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即“授权法”,使希特勒有权颁布法律解散政党,所颁法律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议院地位,可与宪法相左。其后,社会民主党、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德意志人民党、天主教中央党等,一一被解散。7月14日,希特勒颁布“禁止组织新政党法”。到11月,国会清一色由纳粹党徒组成,议会民主制名存实亡。各级地方政权、基层组织也全由纳粹党把持。1934年8月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主持修宪,取消总统制,自任国家元首和总理,确立了希特勒的独裁地位。

纳粹政权对社会生活实行全面控制。纳粹实行种族主义,执政第一年就禁止犹太人在国家部门任公职,其后逐步发展到剥夺犹太人财产,将犹太人关进集中营。纳粹政权又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于1933年5月10日在高等学校及文化单位举行焚书集会,将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导师、革命者的著作,以及海涅、爱因斯坦等文学家、科学家的著作付之一炬。大批优秀学者被逐出校园。同时实施法西斯教育,以使人们成为纳粹的信徒和驯服工具。希特勒《我的奋斗》成为德国人的必读书。青少年学生被纳入相应层次的法西斯外围组织,接受军事化训练,学习纳粹理论。纳粹主义宣传充斥着广播、报刊和书籍。

在经济上,纳粹政权的近期目标是克服危机,减少失业。从1933年6月起,国家几次拨款共50亿马克,并发行债券,开办公共工程,计划吸收100万失业者就业,并扩大救济工作。而更重要的是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从1933年7月起,纳粹政权实行强制卡特尔化,规定卡特尔有权合并局外企业,禁止设立新企业。1936年,将所有卡特尔置于政府控制之下。1937年又规定淘汰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企业、新开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结果是垄断巨头对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在管理体制上,1933年7月设立由垄断巨头和纳粹头目组成的“德国经济总会”来控制全国经济。该总会于1934年11月颁布《德国经济有机建设条例》,将全国经济分为6个部类大组,下分44个经济组,350个专业组,640个专业小组,改私人企业联合会为控制经济的最下级官方机构。同时成立“全国经济院”,下设18个省经济厅,按地域控制企业联合会。由此形成了纵横交叉的国家控制经济的网络,促进了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的结合。在此期间,各种工会组织也被强行解散,成立法西斯控制下的“德国劳工阵线”。劳工阵线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参加,实行“领袖原则”,使工人服从企业主。另成立德国食品管理总会,通过地区性和职能性下属机构严密控制农产品生产、销售及加工。法西斯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建立起来。

德国法西斯改组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实行经济军事化,为侵略战争做准备。1935年5月,纳粹政府任命沙赫特为“军事经济全权总办”,负责动员经济资源。1936年10月设立“四年计划中央办公室”,以“德国经济必须在4年内做到能够应付战争”为奋斗目标,由纳粹头目之一赫尔曼·戈林负责。在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推动下,德国重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1933年的3/5(30.9亿马克),上升到1939年的4/5(359.6亿马克)。1939年,德国的军火产量为英美两国总产量的2倍多。

1935年,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宣布全面重整军备。在军队建设上优先发展陆军和空军,同时积极发展海军。1936年的陆军扩军“八月计划”要求平时总兵力达83万人,战时扩至462万人;空军从1933年初仅有250架各类飞机增为1939年秋第一线飞机4093架;军舰总排水量从1935年6月的11万吨增至1939年9月的35万吨。在理论上,将鲁登道夫1935年提出的总体战理论作为指导性理论,并从地理位置、当时国际军事力量对比和武器发展现状出发,制定“闪电战”战略。

随着德国法西斯极权统治制度的建立、经济军事化和大肆扩军备战,新的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88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