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从革命外交到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105 评论:0

苏俄的对外政策思想与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世界革命理念紧密相关。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就指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号召以革命来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和平。十月革命后,苏俄百废待兴,需要和平,其最早的外交政策文件就是“和平法令”,宣布帝国主义战争是反人类的罪行,呼吁结束战争,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然而,列强没有给苏俄以和平和喘息之机。它们对它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的反苏维埃力量,妄图扼杀苏维埃政权。这种情况,使苏俄深信西方列强不会容忍苏维埃政权,更坚定了关于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通过革命消灭帝国主义才能实现和平的理念,相信俄国革命成果要长期存在,就需要有其他国家革命的胜利。所以,苏维埃政府一方面要求和平,另一方面又期待和推动世界革命。而当时世界出现的巨大动荡和革命浪潮,又仿佛印证了世界革命即将到来的预测。于是,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对外政策具有“革命攻势”的特点,这既是出于一种革命理念,又是作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一种手段。苏俄对当时的德国革命、匈牙利革命等,都给予了推动和支持,并希望它们能够走上十月革命那样的道路。苏俄在对波兰作战的过程中,也曾试图在波兰推动一场苏维埃式的革命。

但从根本上讲,苏俄是需要和平的。它希望与各国的关系转为和平与贸易往来。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后,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而西方革命运动也趋于低落。1919—1920年,列宁反复指出,由于苏维埃政权与资本主义世界之间某种均势的出现,两者的共存是不可避免的。世界共同的经济联系必然使列强走上与苏俄往来的道路,而苏俄不与世界发生联系,不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设备,不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不可能恢复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苏俄愿意在互不干涉内政的条件下,在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经济联系和事务上的往来。1920年,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宣布:“我们的口号已经是而且今后仍然是:和各国政府和平共处,不管它们是什么样的政府。”苏俄为此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西方列强在扼杀苏维埃政权未逞后,开始现实地考虑与苏俄发展贸易联系。1920年,欧洲发生经济危机,推动了这一进程。1920年1月,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宣布取消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同意给苏俄合作组织以方便,让其以农产品换取进口货物。苏俄即以中央消费合作社名义,派代表团赴英进行贸易谈判,后于1921年3月16日签订《英苏贸易协定》。协定规定双方恢复贸易关系,互设商务代表处以办理两国间的贸易业务;双方相互保证放弃反对另一方的敌对行动和宣传。其后,德国、意大利等国也与苏俄签订了贸易协定。1921年,14个国家同苏俄恢复了贸易关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87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