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裁军会议与《非战公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129 评论: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前浩劫,使要求裁减军备的呼声高涨。国联盟约规定了各国裁军的义务。洛加诺会议后,1925年12月,国联成立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并邀请美、苏等国代表参加。筹备委员会在以后5年中,召开了100多次会议。但各国都力图限制他国军备,保持本国军事优势,所以反复争吵而没有结果。苏联先后提出的全面彻底的裁军方案和局部及大国累进裁军方案,也被否决。1930年筹委会提交的限制军备公约草案,各成员国的保留条件多达49项。1932年2月2日,在日本侵华的炮火声中,国际裁军会议在日内瓦正式开幕,63国代表出席。但会议达不成任何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决议。1933年10月和1934年,德、日两国先后退出,裁军会议实际无果而终。

在此期间,法国仍在为安全寻求更有效的保障,特别是企图争取美国承担某种义务。法国外长白里安响应了美国和平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董事肖特韦尔关于“废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呼吁。1927年4月6日,一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老兵抵达巴黎,举行纪念活动。白里安借此机会,发表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表达对美国的友好感情,提出法美两国缔结永不相互开战的条约。6月,白里安又照会美国国务卿凯洛格,提出缔结双边友好条约的草案,建议两国宣布谴责并摒弃战争,和平解决彼此间的一切争端。

20年代美国受“孤立主义”影响,不愿缔结有约束力和导致明确义务的双边条约,但美国又想借机提高国际影响。1927年12月,凯洛格复照白里安,表示原则上接受法国建议,但应“使主要大国都加入这项公约”,并“通过公约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美国政府还就此事征求英、德、意、日各国政府的意见。美国的意图是搞一个松散的多边公约,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

经过各国间的谈判,1928年8月27日,美、法、德、英、比、意、日、波、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苏联在公约签字之日才得到邀请,后同意加入。公约于1929年7月25日生效。到1933年,加入国家达63个。《非战公约》内容颇为简单: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各缔约国只能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或冲突;其他各国均可加入本公约。

《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既未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对缔约国也就没有任何约束力。而且各大国在签署公约时提出了种种保留条件,保留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

但是,这份当时绝大多数国家都参加的国际公约,毕竟是20年代“和平主义”的成就。它第一次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故而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法律文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法庭审判德、日法西斯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87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