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不结盟运动和亚非拉国家国际组织的成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265 评论:0

万隆会议后,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新兴独立国家的队伍更加壮大。然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亚非拉中间地带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亚非国家领导人逐渐形成共识,主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合作,努力形成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种国际政治力量。

南斯拉夫在与苏联决裂后即走上不结盟道路。1956年7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会晤,明确了“不依附于集团”的国际合作意图。1960年9月,铁托、纳赛尔、尼赫鲁又与加纳领导人恩克鲁玛、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趁参加联合国大会之便在纽约会晤,酝酿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他们因此被称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1961年6月,20个国家的代表在开罗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会议制定参加首脑会议的五项标准,包括坚持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不参加军事同盟、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在本国建立外国军事基地等。同年9月,首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作为正式成员国参加,3个国家派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通过的宣言表示,不结盟国家决意协同作出努力来“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要求各大国签订全面彻底的裁军条约,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要求消除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经济不平衡状态等。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产生。

此后,不结盟运动迅速扩大。起初主要是亚非国家加入。70年代,一批拉美国家也参加不结盟运动。到80年代,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增加到100个以上,包括绝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从组织上看,1970年第三次首脑会议后,首脑会议走向制度化,规定每隔三年召开一次,建立了部长级协调局和驻联合国代表协商局。从内容和宗旨上看,不结盟运动的目标起初是要求结束新老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后转向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活动范围还由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呼吁和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倡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等成为不结盟运动重要的关注点。

尽管不结盟运动内部存在不少矛盾和分歧,但不结盟运动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支持反帝反殖反霸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为国际舞台上一支有影响的力量,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是推动国际关系由两极向多极化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亚非拉国家还组成了一系列专门性的和区域性的组织。在1964年联合国的贸易与发展会议期间,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主要在国际经济领域进行协商和协调,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中东地区,战后初期成立的阿拉伯国家联盟成为阿拉伯国家团结反帝、反殖和反霸的积极因素。在亚洲,1967年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其成员国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它们在1971年宣布了“东南亚中立化”,既拉开与美国的距离,又拒绝苏联提倡的“亚安体系”,同时加强区域内的合作。在非洲,1963年成立了“非洲统一组织”,成为非洲国家争取独立,加强合作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在拉丁美洲,1969年成立了“安第斯条约组织”。此外,还出现了一系列由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其中最具影响的有1960年9月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创始成员为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其目的是维护产油国的利益。后来陆续有产油国加入,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8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