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1905—1913年的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123 评论:0

20世纪初,列强的关注点转到了欧洲及其周边地区,危机接连发生。列强矛盾交织的巴尔干,更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世纪末,列强已经把非洲绝大部分瓜分完毕。摩洛哥因为列强一时相持不下,才维持着“独立”。1905年初,法国向摩洛哥提出一个“改革”计划,意在变摩洛哥为自己的保护国。德国反对法国的计划。德皇威廉二世亲自访问丹吉尔港,声称要维护摩洛哥的“独立”和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德国还以战争相威胁。此即第一次摩洛哥危机。1906年初,在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拉斯召开国际会议,俄国站在英法一边,德国仅得到奥匈帝国并不积极的支持,较为孤立。美国则从中“调解”,要求在摩洛哥实行“门户开放”原则。会议达成妥协,承认摩洛哥为独立国,但其财政由国际监督,大部分警察组织和“治安”工作由法国管理。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参加阿尔赫西拉斯会议,首次打破了不介入欧洲大国之争的传统外交政策。

为时不久,又发生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年4月,摩洛哥爆发人民起义,法国以维持秩序和护侨为名,派兵占领非斯。德国则于7月派炮舰“豹号”驶抵摩洛哥阿加迪尔港。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在随后的德法会谈中,德国要求取得法属刚果的全部,作为德国承认法国占领摩洛哥的“补偿”。英国不愿德国在大西洋拥有海军基地,支持法国。德国只好暂且退让。9月,法德签订协定。德国宣布它在摩洛哥只谋求经济利益,不妨碍法国在摩洛哥推行“改革”;法国则宣布在摩洛哥实行自由贸易原则。两国还就刚果、喀麦隆的领土问题作了初步安排。1912年3月,法、摩签订《非斯条约》,正式宣布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危机使德国与英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英法俄同盟关系则愈加巩固。

在此期间,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近代以来,列强为分割“奥斯曼的遗产”而激烈角逐,巴尔干成为焦点之一。巴尔干地区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运动也如火如荼。列强利用巴尔干的复杂矛盾,谋求各自的利益。1908年秋,奥匈帝国宣布吞并它于1878年侵占的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塞尔维亚联合门的内哥罗(黑山)进行反抗。1909年3月,奥匈进行军事动员,向塞尔维亚施加压力。俄国以帮助“斯拉夫兄弟”为名,支持塞尔维亚。而德国则向俄国发出强硬照会,要求俄国同意奥匈兼并波黑,否则将面临战争。俄国备战不足,又未得英法同盟者的有力支持,只得暂时让步。3月底,塞尔维亚表示屈服,承认奥匈对波黑两省的兼并。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势力的加强,推动了意俄的接近。1909年10月,意俄签订秘密协议,表示共同维护巴尔干的现状,支持巴尔干的民族原则,排斥外国的统治;同时相互表示善意对待对方分别在海峡问题上和在北非的黎波里的利益。意大利有恃无恐,乘德法英纠缠于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的机会,于1911年9月出兵占领北非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并对土耳其(当时的黎波里等地仍属其统治)宣战。列强与意大利有默契,劝土耳其让步。俄国则试图乘机迫使土耳其对俄国军舰开放黑海海峡。11月,意大利宣布兼并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并恢复其旧称利比亚。土耳其积贫积弱,于1912年10月签订《洛桑条约》,承认了意大利对两地的兼并。

土耳其的失败,使巴尔干各民族受到鼓舞,反土斗争更加高涨,引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反土同盟,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加入其中,形成巴尔干同盟。10月,门的内哥罗向土耳其宣战,其余三国随即宣战。德国为维护其在土利益,同奥匈一道支持土耳其。沙俄为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并对抗德奥,支持巴尔干同盟。英法不愿德奥势力向巴尔干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俄国。开战后,巴尔干同盟军几周内便进逼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求和。1913年5月签订伦敦条约,规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除保留君士坦丁堡和海峡沿岸地区外,其余全部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

之后,巴尔干同盟内部因瓜分领土而发生冲突。塞尔维亚与希腊为了同分得领土最多的保加利亚争夺马其顿,结成反保同盟。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亚先发制人,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开始。土耳其趁机参战,想夺回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失去的部分土地。结果保加利亚战败,于8月10日签订和约。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在领土问题上各有所得,土耳其收回色雷斯东部和亚得里亚堡地区。保加利亚失去了上次战争得到的土地和一部分原有土地。

两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巴尔干形势更加复杂。保加利亚准备“复仇”,投靠德奥同盟一边。塞、希、罗三国关系密切,被沙俄操纵利用。一年后,这里成为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引爆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8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