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超越遏制”与两极格局的终结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130 评论:0

1989年美国新总统乔治·布什上任时,冷战已出现全面对美国和西方有利的形势。鉴于苏联已是内外交困,改革正向西方化道路前进,布什政府提出了“超越遏制”的新的对苏战略。布什说:“美国现在的目标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谋求的是使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美国要“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社会的方向演进”。“超越遏制”是要在继续实行遏制的同时,加强对苏联东欧和平演变的软攻势,使其实现全面的西方化,纳入美国所称的“国际社会”和“世界体系”之中。这一战略随后成为西方联盟对苏联东欧的共同战略。在具体实施中,对苏联东欧不同国家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改革步子较大并适合西方主张的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等国,加以鼓励,许以援助;对于改革步子较慢的如罗马尼亚,则施加压力。当苏联迫切寻求西方援助的时候,美国提出种种条件,特别强调苏联“改革的步子不大”,促其进行彻底的改革。

这时的苏联已完全不能与美国抗衡,也无意重走抗衡之路。戈尔巴乔夫有时也对美国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但实际上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甚至在一些涉及苏联内政的问题上,实行妥协和让步,与美国协调与合作。冷战实际上已经结束,美苏关系已具有冷战后的特点。

从80年代末起,东欧在短短两年之内,发生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在对外政策上也纷纷改变方向,脱离与苏联的结盟关系,倒向西方。于是,以苏联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1991年,苏联军队开始从东欧国家陆续撤出。同年7月,华沙条约组织宣布解散。经济互助委员会也于此时瓦解。1991年底,苏联在重重危机中分崩离析,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大超级大国对峙和冷战的局面随之告终。

在这场剧变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德国的统一。战后德国的分裂被认为是欧洲东西方均势的基础。70年代的缓和期间,东西方就欧洲和德国问题达成了一些妥协。但是联邦德国并没有放弃最终实现统一的目标。80年代科尔政府更是把德国统一提到突出的地位。当1989年东欧各国发生剧变之际,科尔政府未经与盟国事先磋商,就提出了分阶段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把德国统一问题正式提上了日程。

德国统一是涉及全局的大问题。有关国家对德国统一问题的突然提出准备不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德国统一作过承诺,此时它们的态度经过了一个从怀疑、反对到有条件赞成的转变,一方面表示同意德国统一,另一方面提出德国统一需要遵循的条件。美国提出了四项原则,即自决原则、不以中立换统一的原则、和平渐进和有利于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原则、尊重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文件和承认欧洲现存边界的原则。英国和法国提出的基本条件也大体如此。而西欧国家还特别重视德国统一必须纳入欧洲一体化的框架之中。波兰等国则尤其关心尊重现存边界的问题。苏联起初明确反对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统一的欧洲大厦”是以维持德国分裂为基础的。到1990年1月底,苏联也表示同意德国统一。但是苏联强调,德国统一不应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必须尊重欧洲边界,不应损害欧洲的和平与稳定。这与西方的主张没有根本不同,不同的是苏联强调德国统一后应保持中立和不结盟。

为了就德国统一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990年4月开始举行关于德国统一的“2+4”(即两德加四大国)会议。苏联与西方进行了反复的讨价还价。但是大多数国家都希望对德国有所制约,不赞成它统一后实行中立,苏联的主张比较孤立。西方国家为了使苏联让步,表示在德国统一的有关安排中将“充分考虑”苏联的利益。联邦德国为了消除统一的障碍,一方面坚持德国统一后继续留在西方阵营,另一方面也作出各种保证,包括坚持西方联盟政策,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尊重现存边界,限制军事力量和不获得核生化武器等,以满足各方提出的条件。它还对向苏联提供援助方面表示了比较积极的态度。1990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与科尔的会谈中,表示同意德国统一后有“完全的主权”,可以独立自主地决定归属哪个集团。随后,“2+4”会议终于达成了协议,于9月12日正式签署了关于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10月3日,德国统一正式实现。统一后的德国继续留在北约集团内。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85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