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文种蒸粟误敌》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80 评论:0

这是越国大夫文种为越王勾践提出的弱吴计谋之一。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战事频仍。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的吴、越夫椒(一说为今江苏苏州西南的洞庭西山;一说为松江县吴淞口附近的山)一战,越军主力丧失殆尽。为了东山再起,灭吴称霸,越王勾践卑侍吴王三年,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恢复和发展国力。与此同时,为了麻痹吴国,谎称越国遭受饥荒,民不聊生,派大夫文种向吴国借一万石粮食赈济灾民,以解国民之急。吴王夫差不但不怀疑,而且企图通过借粮与越,使其感吴之恩,永远臣服听命,以绝北上称霸中原的后顾之扰。于是,如数付给了越国所需的粮食。

第二年,越国的农业获得了大丰收。越王勾践认为,丰足之年,如果不还借吴之粟,恐失信于诸侯;如果如数照还,又无异于助吴弱越,甚觉为难。大夫文种深知越王所虑,乃进献“蒸粟误敌”之计,收到了两全其美之效。

越王按照文种之计,首先下令全国挑选上等谷粮一万石,准备奉还吴国,以表示对吴借粮之谢。然后将这一万石上等谷粮全部蒸熟后封包运往吴国,如数交还。吴国人发现越国的粮食颗粒饱满,纯而不杂,于是全部留作种子。结果把蒸熟的谷粮作种子播种后,全都没有发芽,秋后颗粒不收,国内真正发生了饥荒,使吴国的国力大为削弱。

粮食历来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国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管子·参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粮食问题就成为军事斗争的重要武器。文种“蒸粟误敌”的谋略,从根本上达到了弱吴的目的,为越国而后的北上灭吴创造了条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1153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