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沙门不敬王》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60 评论:0

沙门不敬王是四世纪东晋尚书令何充借维护佛教仪统来强化佛教影响的策略。

沙门系由梵文音译而来。表示勤修善法、息灭恶法之意。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后来被佛教专门指代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人。佛教在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在东汉曾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外来的痕迹很浓,沙门不跪拜帝王,只是双手合十表示敬意,这与中国传统礼制不合,引起不少争议。到东晋南北朝时,佛教虽为朝野所崇尚,但沙门不跪拜帝王与封建皇权和中国传统的儒家纲常形成严重矛盾,多次出现的沙门应否向帝王跪拜的争论对佛教并无利处。东晋咸康六年(340年),车骑将军庾冰辅政,代成帝作诏书,斥佛教不应矫形骸,违常务,易礼典,弃名教,令沙门见皇帝时应行跪拜礼。尚书令何充为佛教徒,他率众上表对此成命进行反对,从维护朝廷统治的角度提出应允许佛教保留其特有的仪统。他认为“今一令其拜,遂坏其法,令修善之俗,废于圣世,”因此,应以沙门不敬王为妥。经过反复辩论,庾冰失败,沙门见皇帝仍不行跪拜礼。

何充的建议得以采纳,暂时平息了沙门不敬王之争,推进了佛教的发展,其理论也被后世僧人效仿。元兴元年(402年),争论又起,名僧慧远为此特著《沙门不敬王者论》5篇,对不敬王的理由进一步加以阐述,提出佛教虽在形式上不跪拜王者,但实际上支持王者。“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而“出家则是方外之宾……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典同礼,遯(同遁)世则宜高尚其迹”。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曾下令僧侣对皇帝须行跪拜礼,但不久就由于朝野佛教徒的激烈反对而作罢。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1147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