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孟子的民贵君轻之谋》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166 评论:0

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治国谋略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出现的又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战国中期,七国争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而民心向背已成为诸侯国能否称雄的重要因素。当时各国都在讲富国强兵之策。

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治国谋略。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意思是民众最为重要,其次是国家,君主为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君主和国家在一定前提下是可以“变换”的,而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动。孟子比较客观地认识到君主与民众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民众的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只有得到民众的拥护才能够做“天子”。他说:“政在得民”,“得其民,斯得天下”,(《孟子·离娄上》)“与百姓同乐,则王”(《孟子·梁惠王下》),“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他说:尧、舜之得天下,主要是民心所向,而桀、纣之失天下,主要是失去民心。国君如果“暴其民”,就将得到“身弑国亡”的下场。汤放桀,武王伐纣是诛独夫,不是弑君。

孟子的“民贵君轻”作为一种治国谋略思想,是反对暴政,具有进步意义,但孟子重视民众,不是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更不是主张民权,而是要求君主行仁政,以保持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民贵君轻”的思想从根本上说也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统治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1142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