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的音乐禀赋、音乐修养、创作才能、创作成绩和艺德艺品,赢得了亿万听众的喜爱,也赢得了中央乐团的亲睐。
他向天津歌舞剧院领导要求调到中央乐团时,天津市有关领导一再挽留他。
“你还是留下来吧。我们一定想办法给你安排一个重要职位……”
“金官,银官,我都不要。”光南回答道,“我到中央乐团去,不是为了升官,而是为了寻找更有利于我的音乐创作的环境,更好地发挥我的才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照顾高龄多病的妈妈,与妻子、女儿团聚。”
天津市有关领导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只好忍痛割爱。
1997年7月,施光南被调到中央乐团,这不仅使他能与早他三年调入北京的爱人以及老妈妈、小女儿团聚,更使他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天地。
可以说,1978年是施光南的幸运年、创作丰收年,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转折年。
这年的9月,鉴于他在青年中的良好影响和在音乐创作上的突出成绩,作为中国青年访日代表团团长,率领30位成员访问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和音乐创作上的交流和探讨,这使他对日本的社会风貌、文化、教育特别是音乐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1978年9月访日时《爱媛新闻》报道,中立者为施光南
这一年,他创作了一百多数歌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这年的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社会十分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全会发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号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动力和奋进目标,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学艺术家解放思想,冲破禁锢,积极创作不辜负新时代的文学艺术精品。其中,歌曲创作也因思想解放,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新时期歌曲创作的一个高潮期,同时也发生了具有深刻意义的质的变化。
解放思想的时代潮流激荡着施光南,不断涌现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使他的创作灵感不断迸发。这时,施光南的艺术思想更加活跃,创造热情愈发高涨,进入了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夜以继日地创作,要把十年动乱中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在短短的几年里,他接连创作了数百首歌曲。题材丰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影响较大的有:
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补衣歌》《军长挑粮上山来》等;
歌颂英雄的《红棉摇篮曲》等;
歌颂和思念祖国的《我的祖国妈妈》《不老的祖国》《黄土根》《把心儿贴着祖国》等;
歌颂美好家园及美好生活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歌儿永不落》《年轻的心》《怀里流出欢乐的江》《漓江谣》《晒太阳》等;
吟唱和平友谊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当牛皮鼓敲响的时候》等;
渴望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的《台湾当归谣》《家乡有棵相思柳》《蝴蝶从台湾岛飞来》等。
还有一批反映青年人爱情生活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云啊,云》《摘一束玫瑰送与你》《相思河》《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唱支山歌丢下崖》《在清清的泉水旁》《水库夜歌》《塔吉克情歌》等。
施光南十分关注时代的变化、祖国的发展和人心所向,不断在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捕捉灵感,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反映主旋律却通俗美妙的抒情歌曲。
有一天,施光南看到了国画《周总理的睡衣》,画的是总理夫人邓颖超给总理补睡衣。邓颖超也是一位革命老前辈,只见她戴着老花镜在给总理补睡衣,这补丁虽小,却强烈地震撼了施光南。这虽是一幅画,却是总理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个大国的总理,却穿着有补丁的衣服,这显示了总理的朴素和节俭。施光南看着这幅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89年10月邓颖超与钟复光合影
施光南知道自己的妈妈于1925年在北京与邓颖超为孙中山先生守灵开始,已经相识相知了半个多世纪。他妈妈曾带他见过邓颖超,他都喊她邓妈妈。周总理逝世以后,施光南和他母亲仍然与邓妈妈有往来;邓妈妈也总关心着他母亲及子女……他怀念周总理,崇敬邓妈妈。
联想到不久前自己创作的《周总理,你在哪里》那首歌,更是心潮澎湃。这睡衣上的补丁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要发挥音乐艺术的特色和特长,创作一幅邓妈妈在灯下给总理补睡衣的音乐图画。于是,他很快构思并创作出女中音歌曲《补衣歌》。
他把抒发怀念周总理的情怀作为主线条,采用了单二部曲式分节歌的一种变体。旋律由低向高逐渐上升,线条清晰,速度缓慢,逐渐将气氛带入回忆的场景。第一段“星闪闪,月朗朗,大地明亮亮”和“啊”的衬词,节奏是舒缓的,塑造了星夜的意境,娓娓动听地叙述着邓颖超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为总理补睡衣的场面。
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施光南用了衬词四个“啊”的婉转长音来作为连接段,旋律上使用了不同于第一、二段的新主题。这种做法既烘托了整个怀念的气氛,又将第一、第二段用新的旋律分开,使结构更加清晰。
第二段是主歌,施光南对它进行了变形,运用了快一倍的速度,并把旋律的节拍由4/4改为3/4,并经过间奏中的转调,逐渐平静,回复到开始的静谧、深情的氛围。第三段仍以4/4的节拍,平稳地唱出与第一段相同的旋律,形成了再现。
这首歌以简洁、生动、朴实的语言,美妙柔婉的旋律,充分表现了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歌颂了周总理勤俭节约的美德以及周总理与邓颖超的深情厚谊。
1978年,在北京举行亚洲羽毛球锦标赛,施光南与词作家凯传合作,为这次锦标赛谱写了《洁白的羽毛寄深情》这首歌曲。
施光南十分喜爱体育运动,除了自己坚持健身外,还爱看各种体育比赛,特别是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体操比赛。看中国女排赢了比赛,他高兴得笑逐颜开,比自己赢了还开心。有一阵子,中国男排老是输球,处于低谷,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指责。施光南亲自打电话给中国男排主教练,给予鼓励。施光南的鼓励和支持感动了中国男排的全体人员,主教练带着队员们到施光南家,表示感谢,并赠送了一面锦旗。
由于施光南真正理解体育精神,理解教练员和运动员,所以,他写的有关体育运动的歌曲情怀别样,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给人以振奋和美的享受。
像《洁白的羽毛寄深情》这首歌,篇幅不长,只有两段,每段包括衬词只有八句。施光南根据内容的要求,也为了适合体育运动的特色,要把它写成一首通俗歌曲。于是,他采取了圆舞曲的节奏;而在音域处理上,他是按女高音来设计的。这样有利于显现轻快活泼的风格,有助于表现“老友新朋喜相逢”的联欢气氛。为了增强喜悦感和活跃气氛,他又巧妙地使用了衬词“”,通过“……”使旋律具有强弱的变化和很强的跳跃性及节奏感,使歌曲犹如飞来飞去的羽毛球在跳舞,使体育歌曲别开生面。
这首歌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听了这首歌,不只是感觉到体育比赛是件轻松欢快的事,而且那里也有紧张激烈的厮杀、拼搏,更有中外运动员之间的深情和友谊。这首歌经歌唱家李谷一演唱后,大受人们欢迎,广为流传,还被评为“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十五首”之一。
【相关链接】
施光南创作的有关体育运动的歌曲还有《平衡木上的姑娘》《运动场上》《把世界杯早日捧手上》《运动员之歌》和《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等。
创作爱情歌曲,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施光南率先突破的。
在“四人帮”控制文艺创作时期,爱情歌曲被认为是“黄色歌曲”,是文艺创作的禁区,任何人都不能越雷池一步。“四人帮”被打倒后,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冲破禁锢,对创作爱情歌曲还有一些阴影和顾虑。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施光南却敢于突破束缚,开始了爱情歌曲的创作。
1978年,他拿到了词作家瞿琮写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歌词。乍一看,好像写的不是爱情,歌词中也没有一个“爱”字。可仔细一分析,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一对青年人深深的眷恋:克里木即将离开家乡去部队参军,临行前,他栽下了一棵葡萄。村里的阿娜尔罕精心培育这棵葡萄,直到苗儿长得又粗又高,结下丰硕的果实。施光南看到,在这看似一般而并非一般的叙述中,隐喻着他们之间的爱情,从扎根、成长,直到像甜蜜的葡萄那样成熟,使得阿娜尔罕为之陶醉。其实,这是一首充满纯洁感情和浓情蜜意的情歌。
瞿琮给他的歌词,写的是四段,每段四句。很明显,词作者是希望谱成一首多次重复、易记易唱的短小歌曲。无疑,这样的艺术处理是可行的,也能谱出好的曲子来。但是,施光南经过对歌词的进一步推敲,发现这四段词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于是,他对歌词的结构作了调整。后来,他在《我怎样写歌》中,写了他当时的想法和处理方法:
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叙述小伙子参军后,姑娘精心培育葡萄的情景,然后几年过去了,在三、四段中说明“当枝头结满果实的时候”,姑娘和小伙子的爱情也随之成熟了。如果从第三段的头一句“葡萄园几度春风秋雨”前断开,会使得故事叙述本身的两段时间所需的间歇感更鲜明些。而一、二段及三、四段之间不用过门,只以一个“啊”字连接起来,更加简洁。再加上我十分欣赏第二段末尾“长长的蔓儿在心头缠绕”及第四段最后一句“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这两句的意境,有心在谱曲时着力渲染一番,假如按四小段的结构来写,这种唱腔手法连用四次就显得累赘了,也必然冲淡“缠”和“醉”的效果。……因考虑以上诸多因素,我将这首歌改成每段八句的两段结构,达到了自己所设想的艺术效果。
施光南对歌词结构进行了调整后,接着在音乐形式上进行了构思。为了表达歌词中的景象和意境,他吸取了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的某些素材。
首先,他通过乐队演奏的开阔、辽远的前奏,使人联想起壮丽的天山、淙淙的雪水以及弯弯的葡萄藤等形象,再把“镜头”逐渐“摇”进绿荫覆盖的葡萄园。这是一个韵味浓郁的开头。
在前奏里,还有另一个形象,伴随着新疆手鼓敲打出的舞蹈节奏,使听众从优美的步伐联想到阿娜尔罕婀娜多姿的身影,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段音乐的陪衬下,女歌手娓娓诉说起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施光南还通过前奏和间奏,刻画了阿娜尔罕内心的滚滚波澜,也像是翻过了页页日历,女歌手再接着讲“葡萄园几度春风秋雨”后的故事。
在旋律上,他除了在个别地方有三度、四度跳进外,大多是级进。整首歌在新疆民间音乐特有的节奏型与级进回返式的旋律中进行,并通过上、下模进等变化手法衍生发展。
他有意追求一种纯真的美、动感的美、委婉的美,展示出阿娜尔罕沉醉于幸福和甜蜜之中的激动。
当爱情主题出现时,施光南按照自己的想法用特殊手法加以渲染。于是,他在“缠”和“醉”字上绕了好多腔,缠绕婉转,给人以绕梁三日的感觉,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缠”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醉”的神态。
在全曲结束时,施光南又把间奏的音型化作后奏,以心灵的轻轻颤动作为固定音型结束全曲,再配上“心儿醉了”的歌词,音乐渐弱,给听众留下了无限回味。
施光南在创作这些爱情歌曲时,首先追求题材生活化、鲜活化。同时,也注重歌曲的轻松、娱乐性效果的体现。他信奉“音乐是感情的流露”这一基本观念,并且在创作时有一个愿望:
……力图表现爱情的纯洁、真诚。可以说我对爱情歌曲是抱着虔诚的感情来写的。我反感某些时尚的“爱情歌曲”或歇斯底里、或轻浮妖冶等情调,不仅从来不挑选那种“爱得死去活来”之类的歌词,也绝不写那种甜得发腻、矫揉做作的音调。
在这类歌中,施光南把青年人的情爱与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大爱融会在一起;把青年人的爱情生活与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火热生活融会在一起。这不仅升华了爱情歌曲的意境,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曲调旋律和节奏上,施光南探索着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从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到少数民族特色的音调、节奏,从山歌、劳动号子风格到说唱音乐、戏曲唱腔,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淋漓尽致的发挥。但是,施光南不是简单地从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唱腔中吸取美的特征,而是将我国各民族的各种音乐素材经过概括、提炼、融会后,通过变化发展使其变成自己的音乐语言和旋律表达出来,他创作的很多民族风格的歌曲都与原有的民族风格保持在“像”与“不像”之间,有相当一部分旋律都有他自己的旋法,有的音域宽广、起伏跌宕,有的低回婉转、情意绵绵。《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这样,《月光下的凤尾竹》也是这样。
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中,施光南采用了傣族的民歌素材,用传统的民族五声羽调式写成,旋律平稳、摇曳,如水波荡漾、娓娓动听。他特别采用了傣族的民族乐器巴乌,它的音色将月色朦胧、薄云浮动、凤竹摇曳的情景中美丽姑娘婀娜的姿态衬托得惟妙惟肖。
在歌曲第一段的一、二两句,施光南将伴奏、伴唱和独唱这三个不同的音乐动机,都脱胎于低音6·和中音123这同一个简单的四音列。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当它们在音乐进行中相继出现以形成对比时,互相之间又像又不像,有着一种傣族音乐独特的单纯感。这一音乐形象正是从宁静的月夜和傣族姑娘内向的性格中孕育出来的,它的魅力是迷人的,把听众引入一种神秘的境界。但是,施光南为了避免四音列多次重复会给听众带来不新鲜感,于是在三、四句作了变化,开始紧缩节奏,并向上扩展了音程,慢慢打破前面的那份宁静感。
当歌声出现旋律的小高潮,即唱到衬词“哎——”时,施光南在保持旋律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先是略有上升的趋势,再逐渐下降,这使得平静的湖面掀起了轻轻的涟漪,从而增添了活力。
在这里,插一个施光南讲的小故事。他说,后来演员在演唱到这首歌的“哎——”字时,却把他精心设计的这样一个留有余味的结尾作了改变,将最后的3改成了6。
施光南问演员:“为什么要这样改?”
演员说:“不唱6音收不住。”
施光南向演员解释说:“在这里就是不要完全收束。”他启发演员想象:看着小伙子和姑娘在月光下走进凤尾竹林深处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演员逐渐理解了,在后来的演唱中按原谱演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这位演员对施光南说:“越唱这个3音越有味,再也不能改成6音了。那样就破坏了此情此景。只有这样不完全终止的感觉才更有意境,更能用歌声把人带入无限的想象中去。”
施光南为演员终于理解了他的用意而高兴。
在这首歌曲的第二段,施光南运用调式的对比,使情绪比前面更活跃一些,旋律线条也更有动荡感,特别是到了“姑娘啊,我的心已经属于你”时,出现了全曲的高潮,音区和音量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较为完满地收束了第二段。而正是由于有了这个反差较大的高潮,在第三段再现四音列时,才更令人回味。
正是由于施光南在傣族音乐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和发展,才使得《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像傣族姑娘一样,委婉秀丽,楚楚动人。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奖牌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月光下的凤尾竹》经关牧村演唱后,立即受到听众的喜爱,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
1980年,在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优秀歌曲评选中,《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月光下的凤尾竹》获奖。
到1980年底,施光南已经创作了近千首歌,可是仅发表了两百多首,大部分作品还关在抽屉里,未能面世,他因此而发愁。心想,全国只有几家音乐杂志,即使各家每期都发表他的一首曲子,一年也只能发表二三十首。何况每年自己还要创作出几十首新歌曲。这时,他想到应当出一本集子,把未发表的一部分作品放进去。他联系了北京的几家出版社,可是没有一家能接受。编辑说,现在有许多老音乐家都无法单独出集子,你是青年音乐家,更轮不上。他无奈,焦心。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198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施光南歌曲选(独唱)》,选入《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打起手鼓唱起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106首歌曲。施光南拿到这本歌曲选的时候,格外高兴,仿佛捧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著名作曲家李焕之著文《走自己的路——为〈施光南歌曲选(独唱)〉出版而作》,介绍了施光南的艺术成长道路,充分肯定了他在歌曲创作方面的特色、技巧和成就。《施光南歌曲选(独唱)》的出版,为施光南歌曲的传播和扩散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