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施光南

施光南生平事迹《多情的土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512 评论:0

1982年,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发展到底会如何,便想方设法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谋求发展。一些专家、学者、技术人才、文艺骨干和青年知识分子,纷纷离开或想要离开祖国。有的人甚至认为,只要到了国外,就是端盘子、刷碗、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这就是当时在中国兴起的第一次出国热。
 词作家任志萍有一位亲戚在日本,他们回国探亲,看到中国当时物资还很匮乏,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于是,亲戚就劝他出国深造。他有些犹豫,说再考虑考虑。亲戚回日本后,还多次劝他去日本。可是,任志萍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出国。他想,自己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尽管国内目前还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他离开这片土地的话,心里会觉得非常的难过。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觉得是在自己的家里,觉得亲切。更重要的是,自从自己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摘掉帽子,再到1978年真正平反,有了正式身份后,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而且国内的形势逐渐好转了。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会好起来的。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有一肚子话要说,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他拿起笔来,创作了歌词《多情的土地》。
 歌词完稿后,他把它直接寄给了施光南。
 施光南收到歌词后,被歌词所描写的情景和抒发的情感所打动。歌词以人们十分熟悉的土地、田野、花草、路径为依托,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深深的爱,对养育自己的祖国的感恩,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情真意切,情感浓烈,感人至深。施光南非常喜欢这首歌词,觉得没有空洞的口号,都是通过人们熟悉的非常具体的景物抒发了对祖国、对故土的大爱,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十分激动,热泪盈眶。
 


 

施光南在创作中


 施光南心想,自己的遭遇和任志萍有相似之处:他曾被打成右派,自己在“文革”中也曾受到冲击;他的亲戚劝他去日本,也有人劝自己去国外;他觉得祖国就是自己的家,深深爱着这个“家”,并要为这个“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自己的想法不也是和他一样吗?!两人的心灵相通,所以创作起来得心应手。
 他首先分析了歌词的结构形式。
 歌词共分三段,第一、二段结构相同,第三段为尾声。每一段落又以“啊”为中介线,分前后两个部分。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开头乐句相同,均以“我深深的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开门见山,点出了“我”深深爱着这片土地的主旨。第一段前半部分,侧重于描绘曾经走过的路径旁的花香鸟语、田野上的金黄翠绿以及河汊、山脊等景色,在下半部分则重点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第二段前半部分,通过描写大地母亲的乳汁和山路旁的小溪,象征性地表明这片土地养育了自己,在下半部分则点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尾声部分重新回到开头,并强调“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的主旨。
 施光南根据歌词的结构和内容,决定采用词曲同构——两段体带尾声的音乐结构。第一段的旋律在弱起节奏型引导下,徐缓深情地道出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一主题节奏贯穿整个段落,给人以深沉、厚重的感觉,表现了一片赤子之情。第二段的旋律激越向上,通过衬词“啊”的引导,将深沉与厚重转化成一种挚爱,旋律节奏仍然为主题节奏的特征。尾声的旋律简化再现第一段主要旋律,在主题节奏型那充满深沉与感叹的表现中,音乐渐慢渐弱,在低音区徐缓地结束。
 在曲调中为了突出与歌词相适应的排比结构,他在旋律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全曲的风格是自然小调。
 首先,他在前奏上就别开生面,用了长达十三小节的音乐。深沉的大提琴拉开帷幕,清脆的小号仿佛呼唤人们去领略神州大地,一股深深眷恋故土的情感油然而生。在这里,词作家和作曲家心有灵犀,他们明白,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样的感情是丰富、广袤的,同时又是抽象的、无形的。他们将抽象、无形的爱寄托在具体的的物象上,那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大地、路径、田野、小溪、树木、花草、泥土等。爱是无形的,表达爱却是有形的,是可见可触可感的,施光南把对祖国的爱渗透到了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情厚意,令人感怀。
 他在歌曲中巧妙地运用三连音节奏,形象地刻画人们离开故土时那一步三回头的心情,并运用带有装饰音的切分节奏来强化人们细腻的情感波动。
 施光南在创作这首歌时,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这虽然是一首歌唱家乡故土、歌颂祖国的歌,但它应该与一般的颂歌不同,它应给人哲理的启迪。他要通过三连音节奏和切分节奏,巧妙地传递出沉着的脚步声和深深的叹息声,用以象征深沉的历史感,令听众联想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充满着灾难,我们脚下的道路曲折崎岖,而我们不要因为这一时的灾难和曲折坎坷而嫌弃或离开这片多情的土地。这正是施光南所希望的。
 任志萍问他:“这首歌会怎么样?会不会受欢迎?”
 施光南说:“你放心,这首歌一定会受欢迎,它后劲大。”
 施光南把这首歌交给了男中音佟铁鑫演唱。因为他们曾在一年前合作过《年轻的心》,20出头的歌坛新秀佟铁鑫因为演唱了《年轻的心》而一夜成名。他很喜欢佟铁鑫的音域和音色以及他的情感把握,所以,他寄希望于佟铁鑫把这首歌唱响。他把佟铁鑫叫到自己家中,一句一句地教唱,一句一字地琢磨,在原曲谱上,他又加了很多的装饰音,并亲自试唱。经过近一个月的磨合,佟铁鑫终于唱出了施光南想要的效果。
 


 


 1982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上海音协联合举办的“新作品演唱比赛”上,这首歌获奖,并特别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
 当时,施光南的夫人洪如丁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要出国。
 1982年,如丁有一个去一家美国大公司工作一年的机会。80年代正值中国的第一次出国潮,那时正逢改革开放的初期,他们一家没有自己的住房,和他的母亲挤住在一个单元房内。他写的《祝酒歌》等歌曲,一首歌仅有15元人民币的稿酬。他们家过着和一般老百姓一样清贫的日子。
 在赴美国前,如丁和光南谈起她赴美后的打算:“如果在美国公司工作后有留美国的机会,我就打算把你和女儿接到美国去发展。”
 他听后先是一言不发,在如丁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吐出四个字:“我不会去!”
 赴美那天,在机场他与妻子告别时,光南塞给如丁一盒磁带,告诉她说:“这里面录的是我最近新写的一首歌,如果你在国外想家时,可以拿出来听一听。”
 在美国,如丁虽然感到物质生活比在国内好,但一个人在国外,远离亲人,不时会产生思乡之情。有一天,她突然想家了,就把录音带拿出来放,一听,原来是《多情的土地》,她听着听着,思国思家之情得到了缓解,心情好了起来。
 不久,在一次留学生的聚会上,大家都说想念祖国,思念家乡。洪如丁便说:“我有一首歌,放给大家听听。”
 当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前奏刚一出现,全场顿时安静下来,随后出现了佟铁鑫那深沉宽厚的男中音:“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时时都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会场里传出了低声的哭泣声,洪如丁也是泪流满面。
 歌声刚一结束,许多人都向洪如丁拥过来:“这歌是谁写的?太动人了!”
 “这首歌太好听了,太好了!”
 “把我们想念祖国、思念家乡的心里话都唱出来了。”
 ……
 此时此刻,如丁才明白光南为什么给她这盒磁带,他为何回答她“我不会去!”因为,正如这首歌所吟唱的,他把他的爱,全都融入祖国的大地中去了。
 这首歌很快就在留学生中传唱开来。
 【相关链接】
 ※后来,著名电影导演滕文骥根据《多情的土地》这首歌的意境,创作拍摄了故事片《春天的狂想》,《多情的土地》也被定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歌。
 《春天的狂想》以施光南为故事原形,以组曲的形式讲述一位植根于中国的土地,备受民族音乐精华滋养,并在民族音乐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作曲家赵黎明的艺术历程。全片分为五个乐章——“天职”“悠悠天地”“风暴”“灿烂辉煌”“多情的土地”,每一个乐章都有不同的主题和音乐段落。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guangnanzhuan/2022121779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