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欲擒故纵》出处、《欲擒故纵》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1日 阅读:241 评论:0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计名起源】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道家始祖的这一段论述始终是中华文化重要特色。就像足郑庄公要除掉自己的亲弟弟,就对他的恶行不加约束。刘备怕诸葛亮有朝一日会造反,所以索性献给他这个权力一样。

【原文】

逼则反兵①,走则减势②。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③,兵不血刃。需,有孚,光④。

【注释】

①逼则反兵:反,反扑。本句的意思是,如果对已经失败的敌人逼得太紧,反而会招致他们的拼死反击。

②走则减势:走,放走。本句的意思是,如果网开一面让他逃走。就可以让敌人的士气自然衰减。

③散而后擒:散,人心渍散。

④需,有孚,光:本句出自《易经》“需”卦。需卦的下卦为乾卦,代表天,上卦为坎卦,代表水,需卦的卦象是大雨即将来临。需,等待。孚,诚心。光,是广,广大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要善于等待,真心诚意,自然会有好结果。

【译文】

对于那些已经败北的敌人,过分追击只会招致他们的拼死一击。相反如果故意给他们让出一条逃跑的路径,则他们在逃跑的过程中士气自然会因为失利而低落。放他们逃走,紧紧跟随但不要逼迫,耗费他们的力气,消磨他们的斗志,趁他们人心涣散的时候加以擒获,就能起到兵不血刃的效果。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评析】

欲擒故纵看似主动,也并非毫无风险。风险有二,一是对方重整旗鼓,反戈一击;一是尾随不利,放虎归山。两者皆后患无穷。因此欲擒故纵的实施也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是要在敌人遭到比较大打击的背景下加以放纵,确保敌人不会反噬。其次是要把握好歼灭的火候,不能给敌人过多的喘息时间,一旦敌人松懈下来,立即加以歼灭。再者,跟随的火候要掌握好,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兵家智慧故事】

郑庄公欲擒故纵除公叔段

欲擒故纵,总有些不不得已的原因,否则一战功成岂不痛快?正是因为种种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原因,才有了欲擒故纵的“双节棍”。

郑庄公对待血亲的故事可以看作一个典型。当初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在申国娶了庄公的母亲武姜,武姜生了庄公和公叔段两个孩子。但庄公是在母亲睡觉的时候出生的,这种情况出生则吓到了武姜,武姜因此不太喜欢自己的大儿子。相反,武姜非常喜爱小儿子公叔段,数次向武公请求立公叔段为太子,但武公坚持周朝的封建嫡长子继承制,没有同意。

待到庄公一即位,心态不平衡的武姜就为公叔段请求封地,但武姜的要求很高,所要封地是制。庄公没有答应,他说:“制这地方地势险要,对于国家来说举足轻重,母亲还是换一个地方,我一定答应。”武姜于是转而为公叔段请求封到京。这个时候郑国的重臣祭仲看不下去了,他向庄公进言说:“一个封邑的城墙超过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按照周朝的礼制:大的封邑都城不能超过国君都城的三分之一,中等封邑的都城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可是京这地方都城的尺寸太大,超出了先王礼法允许的范围,你封给自己的弟弟这样一个城池,会让他觉得自己很特殊,早晚会引起麻烦。”庄公无可奈何地说:“我母亲想给我弟弟,我也不好说什么。”祭仲回答道:“我看你母亲即使得到封地也不会满足,不如趁早对公叔段做些限制,不要让他的势力过度膨胀,他的势力一旦增大就很难对付,会像蔓草一样无法清除。”

庄公并没有因此而显得忧心忡忡,而是很平和地说:“他坏事做得多了自然会引火烧身,您就等着看吧。”

不久,公叔段果然不安于现状,他把西鄙、北鄙两地强行变为自己的封地。朝臣公子吕对庄公说:“天无二日,民无二君,现在公叔段这样无止境地闹下去,你再不想办法将他除掉,老百姓就变心了。”郑庄公还是不着急,慢吞吞地说:“我自有主张。”

不久以后,公叔段又吞并了两处土地作为自己的封地,公子吕又说:“够了,公叔段富了,就会到处撒钱收买人心。”郑庄公却说:“不守君臣大义的人,就算富有了也会崩溃。”

最终,公叔段的毒牙还是露了出来,他修筑城墙招兵买马,准备开进国都袭击郑庄公,由母亲武姜做内应打开城门。

庄公知道了公叔段的整个谋反计划,他说:“可以行动啦!”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讨伐京。京城的军民本来就不愿意和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人造反,公子吕的军队一到,部队就背叛了公叔段,他周密的造反计划失败,只好逃往国外。

但后世人评价这个故事:虽然公叔段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庄公利益,自然不守弟弟的本分,可是郑庄公没有制止弟弟的愚行,而是欲擒故纵,让他养成大恶,再名正言顺地除掉他,这就不是当哥哥所谓的简单对其弟弟放纵那么简单了。

石勒欲擒故纵除奸臣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无为而无不为

景公让晏子去治理东阿。三年之后,有人向朝廷说他的坏话,景公十分不悦,于是召晏子入朝,欲罢其官。晏子说:“臣已知错,但请再让治东阿三年那时人们必然会说我的好话。”

景公不好回绝他,就派他再去治东阿。三年过去了,景公果然听到了称赞晏子的话,这下景公高兴了,又召晏子入朝,要封赏他,但晏子不肯接受封赏。

景公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先前我到东阿,让人修筑道路。加速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措施,坏人为此责怪我。我力主节俭勤劳,护幼尊长,惩治偷盗无赖,懒民为此怨恨我。权贵犯法,我不宽恕;为此,权贵们又记恨我。周围的人欲有所求,若不违法,我就满足他们,若与法相背,我就拒绝他们,为此,贵人们生我的气。于是,这些人对我的怨言恶语到处传扬,朝中亦不例外。三年后,这些诽谤之言也传至您的耳中。这一次我改变了作法。我不让人修路,推延这项利民的措施,坏人为此开心了。我轻视节俭勤劳,护幼尊长,释放偷盗无赖,不惩治他们,懒民为此高兴了。权贵儿子犯法,我偏袒之,权贵们喜而无怨了。周围的人无论有什么请求,我都尽量满足他们;这些人心满意足。侍奉贵人,超过了礼制的规定,贵人们也高兴了。于是,这些人们又到处赞扬我,在朝中也能听到他们赞扬我的话。这些‘好话’也传入您的耳中。三年前那时您要处罚我,其实我该受赏;现在您要封赏我,事实却是我该受罚,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接受您封赏的原因。”

景公至此方知晏子之贤,就把治理国家的大任交给了他。只过了三年光景,齐国实力大增,跻身于强国之列。

这故事记载在《晏子春秋》中。晏子想要获得景公的信任,他直率地将他的治政之道付诸实践,却受到诽谤。为此,景公差点就罢了他的官。接下来三年,晏子采取放任的态度,暂时放弃了他那些治政之道,并因此而获得一片赞扬之声,景公也对他产生了好感。这样,他就有机会,以雄辩的口才鼓吹严法治国的主张了。

晏子以“欲擒故纵”的策略暂时放弃原则。最后,不仅为他带来职位,而且也使景公对他的高尚官品深为敬佩。

王莽立女为后的圈套

汉平帝时,王莽通过玩弄权术,掌握了很大权力。当时的汉平帝只有十几岁,还没有立皇后。王莽做梦都想让自己的女儿配给汉平帝,自己若能当上国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他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设计了一个立女为后的圈套。

一天,他向太后建议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现在是操办这件大事的时候了。”此话正中太后下怀,立即应允。一时间,许多达官显贵争着把自己的女儿选报上来。而王莽却对太皇说:“我无功无德,我的女儿才貌平常,不敢与其他女子同时并举,请下令不要让我的女儿入选了。”太皇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为王莽的至诚所感动,答应了王莽的请求。

王莽的谦逊行为在朝野引起反响和同情。王莽平日沽名钓誉,有很多狐朋狗友。这些人依照王莽的意思纷纷上奏:“安汉公(王莽的爵号)德高望重,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如今选立皇后,为什么单把安汉公之女排除在外?这难道是顺从天意吗?我们希望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王莽请求不入选他的女儿,其实是为突出他的女儿。就连太后也觉得王莽之女很特别,再加上大家的执意要求,最后决定将王莽之女迎进皇宫,当上了皇后。

王莽为争立女儿当皇后而玩弄的花招很不光彩,但是,单从智谋的角度来看,这倒是一个成功运用欲擒故纵之计的典型事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anshiliuji/20221114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