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计
以逸待劳
【计名起源】
《孙子·军争篇》有云:“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子·虚实篇》也有“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看法。用休整好的军队迎击疲惫不堪的军队,用饱食的部队来对付饥饿的敌人,这是人为造成实力差距的做法。
【原文】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②,损刚益柔③。
【注释】
①困敌之势:让敌方陷入困顿。
②不以战:不依靠战争。
③损刚益柔:《易经》“损”卦,呈现出刚柔互换的态势。这里比喻通过消耗敌人的实力,让对方战斗力下降,这样等于我方的实力自然增长。
【译文】
使敌人陷入困境,不一定都要通过使用武力,只要能将敌方的锐气消耗,己方的力量也就增长了。
【评析】
以逸待劳的关键在于,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以逸待劳之计的奏效,要依赖于以下条件。首先要善于选择战争的时机和地点,在敌人的疲惫达到最高点时,在最有利于歼灭敌人的地形条件下,一举发动进攻。同时要有耐心,不到时机和条件成熟决不动手,决不能被敌人的挑战所激怒。另外,如果能有高城深池作为屏障,坚守不出,不断销蚀敌人,松懈他们的精神,则更为理想。
【兵家智慧故事】
司马懿装疯卖傻
以逸待劳,“待”字是关键。在机会没有出现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贸然出击。为了拖垮敌人,要忍得住一切挑战甚至羞辱,直到把敌人胖的拖瘦,瘦的拖垮,垮的拖死。《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就讲述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羞辱,隐忍不战,最终逼迫诸葛亮退兵的故事。234年,诸葛亮北伐中原,司马懿和诸葛亮再次交手。司马懿在谋略水平上不及诸葛亮,数次吃败仗。然而和蜀军相比,魏军的巨大优势是本土作战,后方稳固。诸葛亮孤军深入,粮草运输受到地形的限制并不顺畅,司马懿深知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以逸待劳,只要自己坚守不出,诸葛亮的粮草用完了自然会退兵,同时,自己也可以乘胜追击。但诸葛亮也深知自己的劣势,所以不停派人挑战,司马懿不予理睬。
当时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恶化,自知不久于世的他就把一套妇人的缟素衣裳放在大盒之内,并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军营寨。诸葛亮在给司马懿的信里说“您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一决雌雄,像这样躲避刀箭,和妇人有什么区别?现在送您一套女人衣服,如果您还有男子胸襟,请早日决定决战的日期。”京剧《胭粉计》中就描述了司马懿在接到这套衣服后,亲自穿上衣服并搽脂抹粉装腔作势地来到阵前,扮作女人。诸葛亮的激将法没有成功,反被司马懿气得病情加重。在戏里诸葛亮唱道:“仰面朝天自嗟叹,司马懿可算得将中魁元。有刚有柔是好汉,诸葛亮比司马难上加难。思想起司马懿心中大患,不由我鲜血往上翻。”诸葛亮最终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纵观《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老对手多年来的交锋记录可以发现,诸葛亮很早就名震寰宇,而在那时司马懿还只是曹操手下的文学之士,只在很小的圈子内小有名气。当诸葛亮辅佐刘备占据荆州益州之后,才发现对手从姓曹和姓夏侯变成了姓司马。219年,关羽失荆州。222年,刘备在夷陵遭到惨败。自此之后,刘备集团损失了一半的势力范围和数十万的兵力,蜀汉政权的实力大打折扣。在此之后诸葛亮不断北伐,其目的就在于不断消耗魏国的实力。但是由于失去了荆州,诸葛亮北伐只能依靠险峻的栈道和川陕陇之间的崎岖山路,和后方的联系不便,军粮运输非常困难。因此诸葛亮的北伐是一种机会主义冒险,时时面临军粮不济的风险。在两军交战之际诸葛亮每每主动求战,希望速战速决。而司马懿对于诸葛亮的难处心知肚明并坚守不出,屡次用以逸待劳的计策拖垮诸葛亮,堪称识大体的英雄。
淝水之战
东晋时,长安之秦王苻坚于统一北方之后,又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向晋国进攻。以苻融为统帅,指挥九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直逼健业(即今之南京),声势浩大,苻坚曾扬言说过“投鞭足以断流”。
偏安于江南的晋孝武帝,为抵抗进犯的秦兵,乃拜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军队合计起来只得八万人。
谢玄授命之后,以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便亲身去见大都督谢安请示军机,谢安只淡淡说几句:“不必谈了,皇上自然有指示!”谢玄只好退出,再派部将张玄去请示。张玄一进门,谢安即邀他到山上的别墅去下棋,一直下到晚上才送行,半句军情都没有说。
镇守西都的江州刺史中郎将桓冲,亦担心强大的秦军压境,无法抗拒,要派三千兵马回京都防卫,谢安又拒绝了,说留此三千人马防备西境敌人。
敌军开始在各地进攻了,寿阳、陨城等要地相继失陷,赴援前线的胡彬将军,听见寿阳已陷了,只好退守于第二线在峡石一带布防。
另外,秦国的卫将军梁成等也有五万兵驻扎在洛涧地方,蠢蠢欲动,谢安和谢玄知道了,便在离洛涧二十五里路的地方下营防备。不巧,驻峡石之胡彬派人到谢安那里要求粮草,这位使者被苻融的部将捉获了,问清楚晋军的实力,知道晋军不过八万人,满心欢喜,即刻通知在项城的秦王苻坚,请来寿阳,研究总进攻计划。
苻坚到了寿阳,军事会议结果,实行向晋军招降,乃派原是晋国官员被掳之梁州刺史朱序做说客。
朱序见了谢安及各将领,道及来意及自己愿为内应的意图,并透露秦军形势:“秦军先锋梁成,乃一名有勇无谋之辈,现扎驻洛涧,攻之甚易,且亦是时候,若到了百万大军到齐的话,就难抵抗了,不如趁大军还未聚合,迅速集中力量消灭了梁成,挫其锐气,继续进击则破秦必矣。”
此进军计划经过审慎考虑,谢安即派将军刘牢之挥军五千渡水进袭洛涧,三两个回合便斩却梁成,秦军无主,全部崩溃。此战一胜,晋军士气大振,立即挥军分水陆两路向寿阳进发,屯军于淝水一带。
一晚,谢安召其侄子谢玄入见,说泰王新败,未敢轻进,想退兵又怕人耻笑,正在彷徨抉择之时,你可急攻,我要回京都,以安主上之心,以此进攻,谅朱序一定会做内应,乃稳操胜券。
此时,秦王苻坚把大军沿淝水北岸,列下阵势,晋兵也不能再进一步,形成对峙的胶着状态。
谢玄想引出敌军来打,乃遣一能言善语之军人,在淝水对岸叫敌帅苻融答话:“吾奉都督将令,拜马上将军。你深入我地,进又不进,退又不退,实非决胜负之计。有种的要决一雌雄,如够胆有决心的话,可退一箭之地,让我军渡江应战,何必旷持日久,自老其师,光废粮草呢?”
苻融把这些话告诉苻坚,认为我众彼寡,即使退兵亦无大碍,且可以乘其渡江之时,拦腰截击,便下令退兵十里。谢玄见其阵脚一乱,迅速下令分两路半夜渡江,乘风势烧敌营。秦兵一见,大起恐慌,便各自逃生,在敌阵之朱序,亦煽动一些原是晋国降兵,高声狂叫:“秦兵打败了,快快逃命吧!”后面的兵士拼命逃,前面的兵士也跟着拼命跑,整个阵势大乱。晋军猛烈追杀,秦军全部崩溃,九十万大军,一晚之间损失十分之七八。
晋国转危为安,苻坚的一世之雄,经此淝水一役,英名尽丧,没过几年,终被瓜分其国。
铁木真劳战破札木合
铁木真成为蒙古部首领之后,招携怀远,举贤任能,势力一天天地强盛起来。曾与铁木真结为盟友的札木合心怀不满,寻机要与铁木真一比高低。
铁木真的叔父拙赤居住在撒阿里川一带,他经常令部属到野外放牧马群。一次,他的一群马被人劫走,放马人急忙通报拙赤。拙赤极为愤怒,只身一人前去追赶。傍晚时分,拙赤追上劫马者,把为首的那个人用箭射倒,然后乘乱将马群赶回。
原来,拙赤射中的那个人正是札木合的弟弟。札木合闻讯悲恨交加,遂联合塔塔儿部、泰赤乌部等13部,合兵3万,杀奔铁木真的营地。
铁木真得到消息后,立即集合部众3万人,分作13翼,做好迎敌的准备。开始的时候,铁木真的部队抵挡不住气势汹汹的札木合军,不得不且战且退。
在军务会议上,博尔术对铁木真说:“敌军气焰方盛,意在速战速决,我军应以逸待劳,等敌军力衰之时再出击掩杀,定获全胜。”铁木真采纳了博尔术的意见,集众固守。札木合几次遣军进攻,都被铁木真的弓箭手一一射退。
本来,草原兴兵,不带军粮,专靠沿途抢掠或猎获飞禽走兽。札木合远道而来,军粮渐少,又无从抢夺,士兵只得四处觅野物,整日不在军营当中。博尔术见敌军相率出游,东一队,西一群,势如散沙,立即入帐禀报铁木真。铁木真认为时机已到,遂命各部奋力杀出。
此时的札木合正在帐中休息,得知铁木真发动进攻,慌忙吹号角集合部队,可是他的士兵大多数出外捕猎,来不及归回。札木合手下的12个主将因敌不过排山倒海而来的铁木真军,纷纷落荒而逃。札木合见大势已去,骑快马从帐后逃走。已养足精力的铁木真军,像砍瓜切菜一样,将在帐营中的札木合部队数千人全部消灭。
这场战斗结束后,铁木真在蒙古草原的声威日振,附近的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李文忠的以逸待劳之术
洪武二年(1369年)春,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偶罹暴疾而亡,明太祖悲痛万分,追封他为开平王。明太祖诏命李文忠袭常遇春之职,发兵攻打庆阳。
李支忠兵至太原,闻报:元将脱列伯围攻大同,大同危在旦夕。李文忠对诸将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有利于战局,专擅也无妨。今天同被围,宜速去救援,若禀命而后行,岂不坐失良机?”遂引军出雁门,行至马邑,与元平章刘帖木率领的数千游骑相遇。李文忠指挥部下与敌交战,结果大败元军,擒元将刘帖木。
李文忠率明军进至白杨门,择地安营扎寨。是夜,天降雨雪,满山皆白。李文忠不敢丝毫大意,引亲兵在营外巡视,见雪地上似有行人踪迹,立即策马而还,督军前移五里后才阻水立寨。诸将问其故,李文忠说:“以前安营之处是元军伏兵的地方,很危险。今移兵此地,稍觉安全,但须严加防范,警惕元军劫营。”
果然不出所料,脱列伯派兵乘夜劫营,被李文忠部队的炮矢射退。次日天色微明,李文忠秣马厉兵,发两营军士前去挑战。此时折腾一夜的元军正准备埋锅造饭,见明军杀来,也顾不得吃饭,强打精神上马迎战。杀了几个时辰未分胜负,有人屡劝李文忠发兵增援,李文忠泰然自若,并不发兵。待元军战到疲惫不堪之时,李文忠陡然上马,率两路大军左右夹击,如泰山压顶般包抄过来,可怜饥肠辘辘的元军欲战无力,欲逃无路,个个六神无主,惊惶失措。脱列伯见腹背受敌,欲打马逃遁,李文忠赶上一枪刺中其马首,战马负痛跳蹶前蹄,将脱列伯掀于马下,遂被生擒活捉。余众见主帅被俘,纷纷下马乞降,李文忠大获全胜。
《十一家注·李荃》:中说:“敌逸,我能劳之者,善功也。”李文忠先派小股部队与敌人纠缠,把敌人搞得疲惫不堪,而大部队却以逸待劳,趁机发起猛攻,一举歼灭敌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anshiliuji/202211147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1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13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