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计名起源】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可见对于这种战术的认识很早。西周时,周昭王两次征伐楚国,都有所斩获。楚国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周王,他们制造了一艘华丽的战船,并且故意让周王俘获了这艘战船。这艘战船是如此的出众,以至于除了周王本人谁也不配乘坐。但是就在周王坐这条船过汉水的时候,船体突然土崩瓦解,原来船是用胶粘起来的,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泡开。周军遭到追杀,一蹶不振。
【原文】
摧其坚,夺其魁①,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②。
【注释】
①夺其魁:魁,首、首脑。
②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本句出自《易经》“坤”卦。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所以本卦也有骑虎难下、走入绝境的意思。
【译文】
摧毁敌人坚固的防守,砍掉对方的首脑,促使对方解体。就像强龙恶斗于原野,形势凶险。
【评析】
擒贼擒王是一种拨云雾而见青天的速胜之法,但是想要擒王谈何容易,这根本就是入虎穴得虎子的冒险举动,所以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施,否则风险巨大。首先施计要有一定的打击能力,否则要在重点防守的虎穴中马踏连营,恐怕只会做俘虏。既然是冒险的举动,那么战机也很重要,如果没有适合的战机,比如敌人的内乱,适当的气候、地利条件等等,都不适宜伸手擒王。此外最好有高效的谍报系统,掌握对方最高指挥系统的运作规律,不要扑进对方帅帐却发现中了诱敌之计。
【兵家智慧故事】
斩首行动威力无穷
斩首行动其实并不新鲜,摧毁敌人的指挥中枢,历来是战场上的决胜秘籍。
公元403年12月,已经身为楚王的东晋权臣桓玄,威逼晋安帝司马德宗让位于己,建国号楚。桓玄称帝后,东晋大将刘裕立即和手下将领谋划讨伐桓玄,意图借此控制东晋朝廷。双方交战之后,桓玄战事不利,于是向西边江陵撤退,同时留下自己的手下何澹之镇守湓口遏制刘裕的军队。何澹之为了隐蔽自己,就把统帅的指挥船用羽旗装饰了一番,让人一看就是帅船,而他自己躲入到另一船中进行指挥,以为这样可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
刘裕的大将何无忌的水军来到湓口,两军在江面上交战,何无忌命令军队全力攻击这艘羽仪船。诸将都很不理解这个决定,纷纷阻止他说:“将军,据我们的探马获得的准确情报,何澹之并不在这艘船上,同时,这艘船上的守卫力量很强,我们费尽力气才能攻下来,而且攻下这艘船也没有用。”
何无忌说:“你们说的不对。尽管他不在这条船上,船上守卫的兵力也很强,但是只要我们多用兵力,配合强弓硬弩进行攻击,一定能俘获这艘船,何澹之虽然在另一艘船上进行指挥,但是他的士兵们未必知道这件事,如果看到我们占领帅船,一定会以为主帅已死,我军将士也会以为敌军首脑毙命,那时我军士气更加旺盛,而敌军则更加恐慌,恐慌会大大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这样就会彻底打败他们。”将领们将信将疑,但也只好全力攻打这艘羽船,经过艰苦的作战终于占领了这艘船。按照何无忌的命令,晋军一占领羽船,士兵们就在船上大声呼叫:“何澹之死了!何澹之死了!”叛军听后军心涣散,不由又惊又怕,全都闻风而逃。何无忌率军乘势追杀,晋军大获全胜。
军队将军的地位就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才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何澹之并没有被俘虏,但是他手下的士兵一旦看到他的座船失守,立即土崩瓦解,这再次说明了擒贼擒王对战役胜利的巨大作用。
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于617年起兵反隋,经过几年的征战,天下大势已经明朗:除了唐朝的实力比较出色之外,以河南为大本营的郑王王世充以及在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也实力不弱。唐朝,李世民刚刚剿灭了在大唐后方时时窥伺的刘武周,后方已经安稳。于是在621年李渊派李世民直捣王世充的老巢洛阳。李世民率军东征以骑兵为前锋,王世充的军队以步兵为主,经不起骑兵的冲击,因此屡战屡败。王世充没有克敌制胜的办法,只好采取龟缩战术退回易守难攻的洛阳城中,李世民全面包围了洛阳。王世充看到形势不利,就向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看到双方两虎相争,已经有所消耗,再加之也不希望唐军获得优势,于是毫不犹豫引兵西进,来解洛阳之围。
窦建德有二十万人马,李世民的骑兵锐不可当,双方在虎牢关相持了很长时间。窦军久攻不下,他手下有谋臣建议窦建德放弃虎牢关,而应趁唐军精锐被吸引在洛阳城下的时机直扑唐朝的根据地关中。此时关中防守空虚,李世民闻讯不得不从洛阳撤兵,这样窦建德的军队以逸待劳,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再次撤回大本营而已。李世民听说了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觉得不能再和窦建德在虎牢关前消耗下去了,必须速战速决解决窦建德,否则迟则生变。他决定充分调动骑兵的冲击力,尽快结束战斗。
窦建德率领二十万大军向唐营压进,李世民坚守不动消耗其气势。李世民待到一日正午时,见窦军又渴又饿,时机成熟,立即带领骑兵出战。当时窦建德在开会,李世民的骑兵速度太快,窦建德还未反应过来,大营已乱成一团。窦建德仓促突围,在突围中受伤,被唐将白士让、杨武威追击并且俘虏。军队虽然顽强抵抗,无奈军部被毁,只能胡乱反抗,最后做了俘虏的军队就有五万。王世充见窦建德覆灭,也不得不开城投降。
解元保卫承州
韩世忠手下的大将解元在黄天荡大战时,只身跳上敌舟,活捉了一名金千户(将领)。因他智勇兼备,韩世忠进军扬州时,派他镇守承州。
承州是金军进犯的必经之路。解元在金人先头部队到来之前,在城外设伏击圈。结果,金人的先头部队几乎全部被解元“吃”掉。
过了几天,金万户黑头虎率领大部队赶到。当时承州城只有3000宋军,所以黑头虎根本不把这点宋军放在眼里,直接派人传话要宋军立即投降。解元假意投降,率身穿便服的人马出城,却暗藏兵器于城下。黑头虎得意洋洋,以为兵不血刃便拿下了承州。宋军乘金兵防备松懈,拿起藏在地下的兵器迅速杀了过来,生擒了黑头虎。金兵失去了主帅,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只好败退。解元带领宋军一直追到城北的河边,金兵仓皇渡河,溺死者无数。
金兵的失败完全是因黑头虎被擒、群龙无首所致。因此,这次胜利应归功于解元擒贼擒王的计谋。
土木之变
明英宗九岁登基,太监王振恃宠专权,作威作福,朝中诸臣,多半仰他鼻息,天下侧目,敢怒而不敢言。
英宗二十三岁即正统十四年七月,北方番王乜先兴兵犯疆,直捣大同,大同守兵失利,塞外城堡,相继陷落,警报日传,朝野震惊。
王振擅作主张,自命为统帅,还逼英宗御驾亲征。动员令只下了两日便匆促起兵,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进发。过了居庸关,遭遇狂风暴雨,军心动摇。前锋部队的败报频至,随驾大臣等奏请皇帝留驾,王振不准,还兼道急行军,未到大同,补给成问题了,兵无粮,马无草,军士纷纷饿死,满路死尸。
番王乜先见此情形,满怀欢喜,故意避开,诱王振深入。八月间,警报传至,前军已全军覆没了。
王振闻报大惊,乃召集一个御前会议,群臣争论结果,王振才无可奈何答应次日班师回京。
大同的守将郭登献议:“车驾还京,宜转从紫荆入,才能安全。”王振不听,下令后军作前部,照原路退却。行至雉鸣山。乜先率兵追到了,王振吓得手足无措,急派武将朱勇率兵三万御敌。敌军即展开两翼夹攻,很快把朱勇的三万兵马吃掉。
次日,军至土木(地方名),已是傍晚时分了,离怀来城不过二十多里,诸臣都想赶入城去,王振却说尚有千多辆辎重在后未至,不能轻易委弃,必须在此地相待,群臣力争不果,只好在土木扎营。
次日清早,敌军已经四面八方拥至,团团把土木围住,因此军心大乱,王振仓皇出走,连皇帝都不管了,只身逃亡。此时兵无主帅,士卒互相践踏,争先奔逸,挤死的挤死,投降的投降。英宗左右只得几名亲兵相随,几番突围不得,卒至束手被擒。
王振在荒乱中只顾逃命,于路上亦被部属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打死,五十万大军,逃回京都的不过二百人。
乜先捉到了英宗,如获至宝,竟利用此俘虏向明朝讨便宜,把英宗拥至大同,声言要一万两黄金取赎,钱到即放人。朝廷派员往敌营准备迎驾,献上黄金,乜先约翌日清晨送还英宗,到期,使臣苦等不至,前往探问,始知乜先已于半夜挟英宗跑了,白白被骗去万两黄金。
以后屡犯边疆,都挟持英宗同行,使明军有投鼠忌器顾虑。明君臣以英宗回銮无期,奏请皇太后以国家为重,另立新君,乃下谕立蒯王祈钰即皇帝位,是为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这一来,挟持英宗的价值减低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供利用,同时兵部尚书于谦对乜先之态度强硬,不会讨好卖乖或投鼠忌器。因此,经过几番波折,乜先就把英宗送归明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anshiliuji/202211146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