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计
借刀杀人
【计名起源】
借刀杀人的谋略思想由来已久,但这种表述方式提出的比较晚。“借刀杀人”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汪廷讷的戏剧《兰祝记》“造陷”一回,其中有“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吴,这所谓借刀杀人”一句。这出戏的主要内容是写范仲淹的政敌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文弱书生,因此企图让他带兵去平息西夏叛乱,借西夏人的手除掉范仲淹。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军,也泛指一切可以与之结盟或加以利用的个人或力量。本句的意思是盟友的态度尚不明朗,有在旁边观望,伺机而动的意图。
②《损》:这里特指《易经》“损”卦。“损”的意思是减损。“损”卦的内容是说明损与益两个对立方的关系,暗含了“损”与“益”的转化可能。就像是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固然会使盟友的一方受到损失,但从自己的角度来说,盟友的损失也符合自己的利益。
【译文】
敌方的情况已经很清楚,而盟友的态度还很模糊,要引诱盟友出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出力,这个办法是根据《易经》“损”卦推演得到的。
【评析】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借刀杀人要借得好,对“刀”的要求很高:首先要你的盟友有切实的利益牵涉在你和第三方之间,你的对手获胜会对盟友造成威胁,或者他们两者本来就是死敌。如果没有实际的利害关系,你很难把他拖下水为自己效力。此外,这把刀要锋利。如果你的盟友不够强大,那只有你自己和对手硬碰,因为你实在无法从他那里获得什么帮助,钝刀是杀不死人的。除此之外就要看你的口才了,如何说得对方不请自来帮助你,也是一种学问。
【兵家智慧故事】
子贡能言游列国
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是外交领域的千古准则。正因为有利可图,盟友才会为此奋不顾身。尽管有观点说弱国无外交,但是弱国如果能够利用矛盾,晓以利害,引大国叠相攻击,还是可以安如泰山。
春秋末期,齐国的权臣田常想篡权当国君,但是又害怕别的大臣反对自己,于是就让他们带兵去攻打邻邦鲁国,想通过战争消耗他们的力量。齐强鲁弱,形势危急。当时孔子还在世,他的弟子子贡自告奋勇,提出到齐国去说动田常,孔子知道子贡善于言辞,就同意了。子贡见到田常,就对他说:“鲁国太弱小了,你要依靠对鲁国作战来拖垮齐国的君臣,很不现实。很可能你的政治对手打下鲁国之后。政治地位会大大提升,对你有什么好处?”田常听后恍然大悟,马上请教子贡应该怎么办。子贡说:“与其攻打鲁国,不如攻打吴国,吴国是新近强盛起来的大国,离齐国也很远,攻打起来很困难。我立刻出使吴国,劝说吴国救援鲁国迎击齐国,你就有了和吴国交战的借口。”田常同意了子贡的建议。
子贡马不停蹄赶到吴国见吴王夫差,一见面就说:“齐国进攻我们鲁国,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就和吴国接壤了。齐国吞并鲁国后势力会更强大,怎么会放过吴国呢?大王不如解救鲁国,这样既获得了救助弱者的名声,又阻止了齐国的扩张,有什么不好的?”吴王很同意,但是又担心自己的仇人越国会趁自己出兵攻打吴国。子贡又赶到越国,劝越王派兵帮助吴王攻打齐国,以取得吴王信任,这样就会让吴王不怀疑自己,以便将来报仇消灭吴国,越王答应了。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一定会要挟鲁国,于是他偷偷跑到当时中原的霸主晋国,向晋君陈述利害关系:吴国如果败齐服鲁,一定挑战晋国的权威,不如加紧备战防备吴国获胜。
吴王夫差亲率大军攻打齐国,齐军大败。夫差获胜之后果然二话不说攻打晋国。不料晋国在子贡的提醒之下早有准备,吴军吃了败仗。为了自救,子贡游走于齐、吴、越、晋四国,利用国际关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借吴国之刀教训了齐国,又借晋国之刀压制了吴国的骄狂。
袁术坐山观虎斗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卓联盟解散后,回到各自领地的诸侯便开始了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混战。
当时正值灾年,中原一带除刚刚诈取冀州的袁绍和荆州的刘表外、均处于缺粮,乏草之困境中。
兵据南阳的袁术听说袁绍得了冀州,便以兄弟情分向他求援几千匹马以充军力。袁绍考虑自己难于驾驭袁术,便拒绝了他的请求。自此,他们兄弟间便不和睦起来。袁术被困无奈,又向邻邦刘表借粮二十万斛,刘表讨厌袁术刁蛮无赖,知其言而无信,也未应允。继而袁术又怀恨于刘表。袁术碰了两个钉子之后,想自己率兵外出掠夺,但又力不能及。于是便想用“借刀杀人”之计去削袁绍、刘表之势,以解心头之恨。拿定主意后,便写了一封密书,遣使过江去见孙坚。
原来,他想起当初联盟解散时,孙坚私匿汉代玉玺回江东,途经荆州,刘表曾奉袁绍之命率军拦劫。孙坚因此必然恼恨刘表,可借端生事鼓动孙坚去伐刘表。
使臣过江向孙坚递上袁术的书信。孙坚接过来一看,只见信中说:“前者刘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谋也。今本初又与刘表私议欲取江东。公可速兴兵伐刘表而取荆州。吾伐本初而取冀州,切勿误也!”孙坚看罢,切齿地说:“可恨的刘表,当初你断我归路,现在我不乘机解我心头之恨还等何时?”说罢,便欲起兵。大将程普劝他说:“袁术这小子诡诈多端,他的话怎么能信?”孙坚说:“即使他不来信,我也早欲兴师雪恨的,也不需要他来助我。”这时,孙坚的弟弟孙静又劝他说:“现在海内大乱,各霸一方,独我江东还算宁静,怎能因一小恨而起重兵呢?望兄详察。”孙坚说:“弟弟毋需多言,吾纵横于天下,有仇岂可不报,有恨岂能不雪?”于是便率军向荆襄进发。一举攻克了樊城、邓城,直逼襄阳城下。
袁术见孙坚出兵所向无敌,心中阵阵暗喜,只待刘表气息奄奄之时,他也从中渔利。岂料,孙坚在攻打襄阳时,由于轻敌误中敌方埋伏而中箭身亡。
史思明借刀杀人
史思明是少数民族突厥人,本名率干。据史书记载,他从小就瘦弱不堪,头发几乎全部脱落,而且驼背弯腰,单肩上耸,眼睛鼻子长得都不是地方。长大以后,他的相貌变得好看一些,以作战勇猛、足智多谋而闻名远近。
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至北边的奚族地区,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杀死这个外地人,可史思明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奚王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就惹下了灭族的大祸。”奚王信以为真,于是以贵宾的礼节接待他。
奚王畏惧唐朝的势力,决定派100人随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史思明对奚王说:“你派去的人虽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浅薄之徒,这样的人怎能去见大唐皇帝呢?我听人说,你手下有一个才华超群的琐高,何不让他去呢?”奚王听从了史思明的意见,让琐高和他手下的300人跟随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
这一行人快到卢平的时候,史思明先派人见卢平守将裴休子,煞有介事地报告说:“奚族人派来的精锐将士马上就要到了,他们嘴上说是朝拜天子,实际是来偷袭卢平,你应该做好准备,不等他们动手就干掉他们。”
裴休子相信了史思明的话,在奚族人进入卢平后,将琐高手下的300人杀了个一干二净,单单留下琐高。
史思明把琐高押送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硅那里。张守琏见奚族人中最有才牟的琐高被捉来了,非常高兴,认为史思明为唐朝立了大功,当即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对史思明大加赞赏。从此,史思明得到张守硅的器重。
在张守硅的保荐下,唐玄宗召见了史思明,还给他赐座,同他交谈,称他是世间奇才,并授予他大将军、北平太守的职务。
史思明在与奚族人的斗争过程中,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利用卢平守将裴休子杀死奚族士兵,献上才华出众的琐高,令节度使张守硅刮目相看。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史思明借刀杀人之举竟使他官运亨通。
宋太祖智杀敌臣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稳固了中央政权,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
在灭掉南汉之后,宋太祖把进攻目标转向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昏庸无能,只知道吟诗填词,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南唐国力日衰。宋太祖此时有心灭南唐,但又不敢轻举妄动。原来,南唐有一位勇猛无敌的武将名叫林仁肇,宋太祖认为林仁肇是宋朝灭南唐的一大障碍。可巧开宝四年(971年),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来朝贡,宋太祖忽然心生一计,当即热情款待李从善,并把他留下任泰宁军节度使。李从善不敢违命,只得报告李煜。李煜也不知宋太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正好想通过李从善探听一些宋朝的情况,便同意他在宋朝任职。宋太祖又派一名使者到林仁肇那里,使者用钱财贿赂林的仆人,搞到了一张林的画像。使者拿着画像回来复命,宋太祖命人把画像挂在自己的侧室。
一天,李从善来见宋太祖,廷臣先把他领到侧室。李从善一眼就看到了林仁肇的画像,不解地问道:“这是我国武将林仁肇的画像,怎么会挂在这里?”侍臣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半天才说:“你已经是宋朝的人了,告诉你也没什么。皇上爱惜林仁肇的才干,下诏书让他来京城,他已经答应投降,先送来画像以表诚心归顺。”侍臣又指着附近一座华美富丽的房子说:“听说皇上准备把这所房子赐给林仁肇,等他到了京城,还要封他为节度使呢!”
李从善立即回江南向李煜报告了此事。李煜真的怀疑林仁肇心怀二心,在一次设宴招待林仁肇时,让人事先在酒里下了毒药。林仁肇回到家中,毒性发作,七窍流血而死。宋太祖听到林仁肇的死讯后,立即发兵攻打南唐,很快就灭了南唐,统一了中国。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anshiliuji/202211145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