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三国历史

郑冲人物生平传记_郑冲历史评价_郑冲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阅读:279 评论:0

郑冲,字文和,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人。出身寒微,自幼勤勉好学,广泛研读儒术及百家书籍,因此谙熟经史,博学多才。他性情清恬寡欲,洁身自好,动必循礼,在当地很有声望,但又不愿迎合当时相互称誉之风,所以很久没有入仕为官。

后来,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作魏王太子时,命各地举荐贤才,以备顾问。郑冲被推举入朝,因为学识广博而受到曹丕赏识,被任命为太子文学。延康元年(220),曹丕代汉建魏,郑冲升任尚书郎,开始参与朝政。后来,又出补陈留太守。郑冲以儒雅为德,只嗜好读书,而不营资产,作官时不愿享受高大华丽的住宅,吃穿也极朴素,毫不奢华。这与当时公卿中奢侈成风的腐败风气形成鲜明对照,因此朝野上下很尊重郑冲的为人。

景初三年(239)正月,魏明帝曹睿死去,8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素性爱才,好附庸风雅,与有才名的南阳人何晏、邓扬等交好,引为僚佐。这些人也是趋炎附势之徒,对曹爽极尽奉承之能事。曹爽也很欣赏郑冲的才华,于是引荐为从事中郎,后转散骑常侍,执掌劝谏,可出入宫廷。不久又改任光禄勋,掌管宫廷禁卫军。

郑冲虽感激于曹爽对自己的提拔,但对他的志大才疏、任人唯亲、独断专行日益不满,逐渐与曹爽疏远,并没有像何晏、邓扬等人那样整天围着曹爽转,为曹爽排挤司马懿父子而积极谋划,四处奔波。

这时,曹爽与司马懿争权夺利斗争逐渐激化。曹爽首先使曹芳免去司马懿兵权,加封他任位高无权的名誉职务——太傅,同时,使自己的弟弟、亲信掌握军政大权。狡诈的司马懿干脆装起病来,累月不出家门,并向曹爽的亲信李胜逼真地装出病入膏肓的样子。李胜向曹爽报告说: “司马公只剩尸居余气,形神已尽分离,当无可再虑了!”曹爽听后,暗暗高兴。

正始十年(249)正月,曹爽兄弟及党羽护卫曹芳出都城,拜谒90里外的魏明帝高平陵。不久,留在都城的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兵变,最终一举诛灭曹爽集团,曹爽、曹羲及其党羽何晏、邓扬、李胜等被处死,并诛灭三族。此后,司马懿父子正式把持曹魏政权,政由己出。郑冲虽受过曹爽提拔,但他为人清高寡欲,动必循礼,克己自守,与曹爽的关系也逐渐疏远,所以未受牵连。从内心说,郑冲是倾心曹氏集团的,但对老谋深算、富有军事和政治才干的司马懿父子心存畏惧,对他们把持朝政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只好与大部分公卿一样不预世事,以清谈高论度日。

嘉平三年(251)八月,司马懿老病而死,由他的长子司马师继任抚军大将军之职,执掌朝政。十二月,郑冲由光禄勋升任司空,郑冲至此登上三公高位。但当时司马师大权独揽,政由己出,连皇帝曹芳都成为傀儡,身为司空的郑冲又能有何作为?只能是有职无权,优游无事可做。

这时小皇帝曹芳已经20岁,看到司马师专横跋扈,自己只是个摆设,心中岂肯甘休?不久,宫闱中又一场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权利之争拉开序幕。曹芳召集忠于曹氏的大臣密谋在封后宫王氏为贵人的仪式上,一举除掉司马师等人。但势单力薄的幼主终非党羽众多、根基已固的权臣的对手。司马师像父亲司马懿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把李丰、李韬、夏侯玄、张缉等参与密谋的人全部诛杀,并夷灭三族,手腕之残酷使郑冲等公卿闻之色变。最后,嘉平六年(254)九月,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干脆要挟群臣上书逼迫皇太后郭氏(明帝曹睿的皇后)废掉曹芳,贬为齐王,赶出洛阳。

在另立新君问题上,司马师打算拥立彭城王曹据(魏武帝曹操之子),但郭太后看中富有才识,大器早成的高贵乡公曹髦(魏明帝曹睿弟弟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希望他能重振曹氏雄风。于是,她对司马师说: “彭城王据,是武帝庶子,先皇叔叔,如立为帝,我将置于何地?如果这样,明帝从此绝嗣,大将军心里能安吗?以我之见,不如迎立高贵乡公曹髦,这样,按辈分比较合乎礼制。”

司马师见郭太后态度坚决,不好违拗,同时认为曹髦年幼无知,比较容易控制,不过是另一个曹芳而已,就答应下来,并派太常王肃去迎接曹髦入京。

曹髦是曹丕之孙,齐王曹芳的堂弟,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自幼勤勉,学业早成。嘉平六年(254)十月五日,14岁的曹髦来到洛阳,郑冲随群臣到皇宫两掖门南拜迎,曹髦也赶紧下车答拜。司礼官奏说: “按礼仪天子不应答拜臣下。”曹髦回答: “我现在仍是臣下啊!”到了皇宫止车门,曹髦又下车,左右侍从劝阻,他却说: “我被皇太后征召而来,至于做什么还说不定呢?”于是和群臣步行到太极东堂,晋见了郭太后。当天,他就在太极前殿正式登基称帝,改元为正元元年。曹髦的恪守礼仪,谨慎持重,颇显出帝王气度风范,参加登基典礼的公卿百官都十分欣慰。正忧虑于曹氏皇室日益削弱的郑冲也从少年皇帝身上看到重振朝纲的希望,而倍受鼓舞。

曹髦聪明好学,大器早成,喜欢探讨经典大义,颇有文帝曹丕的文采风流。正元年间,他首先随郑冲、侍中郑小同(名士郑玄之孙)学习《尚书》,完成学业。郑冲虽任司空,但谙熟经史,学识渊博,朝野学者对他无不钦佩,安排他为少主执经讲授再合适不过。小皇帝悟性极高,不断提出疑问,探寻先贤的微言大义。郑冲暗暗称奇,于是尽其所知,倾囊而授。小皇帝很是满意,对郑冲十分尊重。正元二年(255)九月,曹髦学完《尚书》,很是欣喜,对郑冲、郑小同分别予以赏赐。第二年,甘露元年(256)十月,郑冲由司空升为司徒。也就是这一年,继承兄长司马师大将军职务的司马昭,被特赐穿戴与天子同样的龙袍皇冠和红色长靴,加大都督封号,并授予统领全国各路兵马的黄钺。权臣当朝,郑冲这个司徒虽贵为宰臣,但只能是有职无权,摆设而已。

曹髦是位有学识才华,想有所作为的少年天子,但是却生活在皇室衰微,司马氏专权跋扈的时代,不得不与齐王曹芳一样过着忍辱负重的日子。曹氏集团虽然一次次反抗,但总以失败告终,大批亲曹氏官员被杀戮、夷族,作为皇帝不仅不能庇护拥护者,却被迫下诏称他们为“逆乱”,加以讨伐,这是何等难堪! 甘露二年(256)忠于曹氏的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在司马昭压力下,曹髦与郭太后一起随司马昭出征淮南,还下诏说要平定“逆乱”。等司马昭得胜还朝时,曹髦又被迫加封他为相国,进爵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认为时机未成熟而假意辞让作罢。

到甘露五年(260),曹髦长到20岁,这位血气方刚,颇有抱负的少年天子,眼睁睁看着权力逐渐失去,积压多年的怒火终于爆发。他对左右侍从愤怒地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坐等被废,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伐他。”又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日便当决行此事。”然后,曹髦亲自以万乘之尊,效匹夫之勇,率殿中宿卫及苍头官僮去刺杀司马昭,最后死于司马昭爪牙太子舍人成济的利矛之下。

司马昭得到报告,佯装大惊失色,从床上滚到地上,并且伏地痛哭。接着他命人为郭太后起草诏书,诬曹髦忤逆不孝,谋害太后,废为庶人并以民礼埋葬。这时太傅司马孚(司马懿之弟,司马昭的叔父)飞奔云龙门,伏尸大哭说: “杀死陛下,是臣的罪啊!”不久太后的贬诏传下,司马孚就与郑冲、太尉高柔等联名上书,请求以王礼安葬曹髦。第二天,司马孚、郑冲与司马昭入见太后,继续请求此事。司马昭想太后追贬于前,自己乞恩于后,这样自己岂不就是个有情有义的忠臣吗?他们奏道: “高贵乡公忤逆不道,自取大祸,因此太后令依汉朝昌邑王被废先例以民礼埋葬他。我们这些重臣没能尽到责任去制止奸逆,匡救灾难,深感悔恨。《春秋》说‘襄王于居于郑’正是指襄王不听母诲,而失去王位的事。如今高贵乡公肆行不轨,危害社稷,为神人不容,如此处置是合乎前人法规的。然而,臣等深知太后仁慈,虽从大义出发宣布他的罪恶,但心中难过,臣等深感不安。请求太后加恩,以王礼安葬他。”郭太后本来就对曹髦之死悲痛不已,是在司马昭挟迫下而追贬曹髦的,因此,立即就答应下来。曹髦被杀后,郑冲对曹氏皇室重振朝纲的一线希望也化为乌有,加之司马昭专权气焰更盛,因此他这位没有实权的司徒,只好埋首于经史典籍,对世事沉浮更加漠然处之了。

甘露五年(260)六月,16岁的常道乡公曹奂被立为皇帝,即魏元帝,改元为景元。曹奂是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他为人谦卑懦弱,有曹髦被杀的前车之鉴,他胆颤心惊地登上帝位。为明哲保身,曹奂做了个老实皇帝,把一切朝政大权统统交给司马昭执掌,景元元年六月四日,他继位刚两天就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增十郡,加九锡,司马氏子弟没有封侯的,一律封亭侯。丞相、相国是秦官制,被视为极尊之位,仅次于皇帝。曹操曾以大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架空汉室,创立曹魏基业。从此,丞相、相国成为非寻常人臣之职,居之者多废杀皇帝,夺取帝位。嘉平三年(251)曹芳封已诛杀曹爽的司马懿为相国、安平郡公,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认为时机未到,于是力辞不受。

现在面临同样封赐的司马昭认为新君登基,人心未安,恐怕事激生变,于是固辞不受。景元二年(261)八月曹奂再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并派太尉高柔持相国印绶,司徒郑冲捧晋公茅土、九锡送给司马昭。不料,司马昭又一次辞让。这时的司马昭一方面拉拢朝野名流,为他篡魏大造舆论,一方面积极谋划征伐西蜀,打算以灭蜀之役建立盖世的大功,使天下归心于自己,为篡魏铺平最后道路。一切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景元四年(263)八月,司马昭征四方兵马18万,分兵三路大举伐蜀: 征西将军邓艾从狄道入沓中进攻姜维; 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发,驻军武街,断绝姜维后路; 镇西将军钟会从骆谷袭击汉中。当时的西蜀,昏庸无能的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沉溺酒色,疏远姜维等贤良,朝政江河日下,哪里是汹涌而来的曹魏军队的对手?汉中失守! 绵竹失守! 邓艾的军队直抵成都城下。十一月,作了40年皇帝的刘禅自缚双手,用车拉着棺材,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出城投降,西蜀灭亡了!

就在刘禅投降的前一个月,各路伐吴军队的捷报也传入洛阳,中护军贾充、尚书裴秀等司马昭的亲信劝曹奂重申前诏,赶快加封司马昭为相国、晋公,以慰朝野人心。曹奂哪敢不依,于是再下诏书。贾充等人又到司马昭府第晓喻元帝旨意,司马昭仍然故作姿态,力辞不受。曹奂于是又派司空郑冲持相国印绶、晋公茅土九锡,率领群臣到司马昭府第劝进。郑冲说: “明公一家世代有明德,忠心辅弼皇室,使朝廷无弊政,世人无谤言。不久前,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使羌戎望风震服; 然后,东诛叛逆,全军独克,威加南海。现在,伐蜀大军连连告捷,更是明公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之功。因此,圣上依先贤之礼,进封明公为晋公。明公应尊循圣旨,受此殊荣,以慰天下人心。这是至公至平的事,谁也无话可说,您又何必推辞再三呢?”司马昭见时机成熟,就向郑冲等群臣答拜,并接受了相国印绶和晋公封号。

司马懿父子三人前后相继执掌朝政,逐渐架空魏室,至此,司马昭终于接受了其父生前没有接受的相国、晋公封号,在篡魏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一个月后,西蜀灭亡,三分天下曹魏居其二。又过一个月,郑冲被拜为太保,位在三公(司徒、司马、司空)之上,并被封为寿光侯。太保与太宰、太傅是上三公,是个极受尊崇而无实权的荣职,一般授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臣,让他们论道经邦、咨议朝政,帮助皇帝推行教化。曹魏起初只设太傅,郑冲是曹魏时第一位太保,同时也是终曹魏之世唯一的太保。

咸熙元年(264)春天,司马昭指挥大军平定钟会叛乱后,从长安得胜还朝。三月,他的亲信纷纷上书说司马昭克复西蜀又平定叛逆立下不世之功,理应进爵为晋王。于是,刚刚当了五个月晋公的司马昭被封为晋王,这个升迁速度超过了当年的曹操——曹操当了三年魏公才被进爵为魏王。五月,曹奂又追谥司马懿为晋宣王,司马师为晋景王。在司马氏祖孙三代篡魏建晋的道路上,司马昭独自走完了由专权到封晋公,由晋公到封晋王的关键性步骤,那么下一步呢? 正如当年曹髦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年秋天,晋王司马昭开始着手另一件大事——修订各种律令制度,为未来新王朝的施政奠定制度保证。他认为秦汉以来的律令烦杂,问题很多,就令中护军贾充正法律,司空荀顗定礼仪,尚书仆射裴秀修官制,太保郑冲总裁各事。贾充有刀笔才,且能体察司马昭心意,被司马昭当作心腹。在修订繁杂的律令条例时,贾充等常常遇见疑难问题,于是每每请教郑冲。郑冲谙熟经史和当朝各种律制,就向他详加解释,总使他满意而归。修订新法律的工作从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开始,直到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才完成。由于新法律能“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所以,正式施行后得到朝野上下的肯定。新法律完成之日,晋武帝司马炎大会文武,并亲自聆听讲解,足见他对其父司马昭深谋远虑的理解。接着,武帝下诏重赏郑冲、贾充、荀顗、中丞侯史光上书说郑冲与何曾等人都患病不朝,应该罢免官职。武帝下诏不许。而郑冲于是不视事,上书乞骸骨免官。武帝优诏不许,派遣侍臣申喻。郑冲还是力辞太傅之职,而且上缴绍蝉印绶。武帝态度也很坚决,又下诏不许,退回印绶。

泰始九年(273),年逾古稀的郑冲又一次上书辞职。武帝下诏: “太傅韫德深粹,履行高洁,恬远清虚,确然绝世。辅弼朝廷,六十余年,忠肃为公,不虑私利。终于担负保傅重任,论道经邦,启迪谋略,弘扬教化,光辅累世,为朝野所敬仰,可谓国家的俊老。朕昧于政道,百事待举,幸蒙太傅垂教,才使朝政初定。而公多次以年老而告退,朕若听从,则向谁咨询谋略?而公仍多次辞位,其意难违,现在尊从公的请求,以寿光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公应该颐精养神,安享晚年。赐几杖,不入朝。又赐安车驷马,钱百万,绢五百匹。任命世子郑徽为教骑常侍,可以经常回府探望您。”

泰始十年(274),郑冲死去,武帝率群臣在朝堂悼念,赐秘器、朝服、钱三十万、布百匹,并定谥号为成。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anguolishi/202211162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