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三国历史

司马懿人物生平传记_司马懿历史评价_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阅读:209 评论:0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因善于运用谋略、克敌制胜而名播遐迩。吴主孙权说他: “变化若神,所向无前”。他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文以缵治,武以稜威,这使他成为曹魏后期最有声望、最有权势的大臣,也为子孙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今为河南)温县孝敬里人,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他的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懿自小就聪明通达,有雄才大略,博学多闻。他生于东汉末年,时逢天下大乱,少年司马懿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同郡人杨俊为南郡太守,素以善于知人闻名。见了少年司马懿之后,对人说: “此儿长大后,一定是个杰出的人才。”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友善,对他说: “你弟弟聪明机智,遇事特别果断,你比不上他!”
 建安六年(201),司马懿被郡举为上计掾。这时曹操为司空,他听说了司马懿的名声,想辟请他到自己身边为官,但司马懿见汉朝衰落,曹氏专权,不愿屈节事曹,推辞说自己身患风痹(中风病)不能起居。曹操素来机警多疑,马上怀疑他是借故拒绝,非常恼怒,便派人扮作刺客,于夜深人静时,穿墙越屋来到司马懿的寝室,手挥寒光闪闪的利剑,刺向司马懿。警觉的司马懿一见刺客出现,立即悟知系曹操所派,是来验察他是否真有风痹。于是他当机立断,将计就计,装着风痹病重的样子坚卧不动,毅然放弃了一切抗祸求生、自卫和反抗的努力。刺客见状认定是真有风痹,便收起长剑走了,曹操对此也奈何不得。
 建安十三年(208)六月,曹操为丞相,又辟请司马懿为文学掾,并严厉地对使者说: “司马懿如果再推三阻四,就把他抓起来。”可见曹操对他的所谓风痹病仍有一定的怀疑。司马懿害怕难逃杀身之祸,审时度势,只得就职。司马懿接受辟召,曹操命他与其子曹丕游处。很快迁官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转为主簿。
 曹操善于洞察别人,很难被假象所迷惑,他虽然很赏识司马懿的才干,但始终对他存有戒心。他听说司马懿有“狼顾相”,便要加以验证。他不露声色地召司马懿行于前,又出其不意地命他往后看,司马懿面部一下子转向后面,而身子保持不动,果然动作如同狼顾。据说狼其性机警灵活且多疑忌,因惧怕被袭击,走动时常常回头看。经过验证司马懿确有这种如同狼的习惯动作,曹操非常厌恶。他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司马懿有“雄豪志”,即有潜在的政治野心,再加上曹操曾经梦见三马同食一槽,槽同曹同音,预示司马氏将侵蚀曹氏权柄。于是曹操更加猜忌司马懿,他满怀忧虑地对太子曹丕说: “司马懿不是甘心位居臣下之人,将来你接管政权以后,他必定会干预。”但是曹丕与司马懿私交甚好,不仅听不进父亲的警告,还事事、处处对司马懿周全保护,使他免于遭受祸害。
 司马懿敏感地觉察到曹操对他的猜疑,便摆出一副对权势地位无所用心的样子,整日里辛勤地恪守着自己的职责,孜孜于琐碎事务和眼前利益,连喂马、放牧之类的小事都要亲自去经管、过问,常常忙到深夜而耽误了睡觉。曹操一见这完全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者所为,这才安下心来。司马懿的为人是内心猜忌而外表宽绰,且心机颇多又擅于应变。尽管曹操老谋深算、诡诈多端,却又一次被他蒙骗过关。在曹操死后很久,司马懿的地位显赫巩固之后,他依然是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他的警觉和猜忌,仍无丝毫懈怠。司马懿到了晚年,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对同乡、长者、太常常林,每见必拜。他常常告诫子弟说: “道家忌盛满,四时有推移。我家有如此权势,只有损之又损之也许可以免祸。”这种谦卑的言行,只不过是他“狼顾”般警觉的又一表现。司马懿生于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身于相互倾轧的朝廷,才使他的品性发展到这般地步。
 


 建安十九年(214),因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刘备的实力迅速发展,率军包围成都数十天,刘璋被迫投降。刘备占有了益州,自任益州牧。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派中司马诸葛谨向刘备讨取荆州,刘备不同意说: “我准备夺取凉州以后,才能把荆州还给你们。”孙权大怒说: “这是有借无还,不过是找借口以拖延时日罢了。”派吕蒙率兵二万人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在他们争夺激烈的时候,曹操乘机于这年三月西讨占据汉中的张鲁。司马懿跟从前往。七月,曹操至阳平,张鲁兵败逃往汉中。曹操遂入南郡,巴、汉皆降。十一月,张鲁也向曹操投降。这时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说: “刘备靠奸诈打败了刘璋,蜀人还没有归附他,他却去很远的地方争夺江陵,这是个不能失去的好机会。现在,我们攻克了汉中,益州受到震动,此时进兵攻击,刘备的势力就会瓦解。贤明的人不能违背天时,也不能错过良机。”他劝曹操乘刘备的势力刚打入益州,蜀人未附,立足未稳,而又与孙权远争荆州诸郡,后方空虚之机,一鼓作气,兵临益州。这是一个大胆果决的行动方案,显示了司马懿的胆略。但是曹操却说: “人都是苦于不知足,既得到陇地,又眼望着蜀地!”曹操没有接受司马懿的建议,并非知足寡欲,而是有着更多的顾虑。在曹操看来,进军益州,虽有胜利的可能,却也有相当大的风险。建安十三年(208)赤壁大战失败的教训使曹操吃一堑长一智,不敢贸然从事。再者,孙权、刘备这些年惨淡经营,羽翼已丰,不可轻视,只有明智地知难而止。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称魏公; 建安二十一年(216)为魏王;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迁官太子中庶子。每参与重大谋划,辄有奇策,甚为曹丕所信任倚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太子“四友”。
 东汉末年,因灾荒不断,战乱不止,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解决积谷和流民问题成为稳定社会、克敌制胜的关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曹操接受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于建安元年(196)大兴屯田。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曹操一开始实行民屯,后来又实行军屯。作为军屯制度的正式开始,是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前后,迁为军司马的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后才开始的。他建议说: “以前箕子陈谋,以食为首。如今天下不耕地种田的人大概有20万,这不是治理国家的长远之计。既然战事不断,兵士不能解甲归田,就应该一边屯田,一边防守。”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利用兵士在驻扎的地方实行军屯,务农积谷,不但解决了国用军需,保障了供给充足,也减轻了百姓负担。此后,司马懿还不断地强调劝农积谷的重要性,并具体领导了发展军屯的事宜。
 


 刘备西定益州后,于建安二十四年(219)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亲自率军向樊城的曹仁进攻。魏将曹仁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人驻守樊城北面。八月,天降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丈余,于禁等七路兵马都被大水所淹。步骑三万尽被关羽俘虏,于禁投降。庞德拼力死战,被俘不屈又被斩首。关羽乘船至城下,重重将樊城包围,使其内外断绝。又派别的将领把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荆州刺史胡脩、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一时关羽军队威震天下。
 司马懿对荆州一线边防深为关注。建议精选官吏,加强防务。他早先曾向曹操提出: “荆州刺史胡脩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可以任边疆长官。”但魏王失察,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对荆州防务有所麻痹。到蜀将关羽包围曹仁、于禁被迫投降之时,胡脩、傅方果然都向关羽投降。曹操惊恐地认为敌军逼近,形势紧迫,打算迁都河北。司马懿却十分沉着地谏阻说: “于禁等是被水淹才失败的,并不是战场上和防守中所失败。国家军事实力并未受到很大的损失。而匆忙迁都,既是向敌人示弱,又会引起淮沔一带居民的骚动和不安。”他认为关羽军威虽盛,以计破之并不难。他沉稳运筹,提出了巧借孙吴之力以解樊城之围的建议。他说: “孙权和刘备,外表亲和而内里互相疏远,关羽得意的地方正是孙权所不愿意的。可以告诉孙权让他自后面牵扯住关羽,那么对樊城的围攻就会自然解除。”曹操高兴地听从了他的妙计,恰巧这时孙权给曹操写信,要求允许他自后路讨伐关羽,以讨好曹操,与司马懿的谋划完全吻合。曹操想使关羽与孙权相斗,坐收渔翁之利,便给援救樊城的将军徐晃下令,将孙权的信用箭射给被围的将士和关羽驻军中,被围将士士气倍增。关羽对是否放弃包围,犹豫不决。这时孙权果然派遣吕蒙西袭公安,刘备的南郡太守糜方向吕蒙投降。吕蒙占据了江陵,东吴另一大将陆逊攻取宜都等。关羽孤立困穷,无奈慌忙放弃樊城之围,向西退守麦城。十二月,被吴将俘获,斩于临沮。借吴解樊围,借刀杀关羽之计,获得了成功。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死于洛阳。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这时有军事情报说孙权率兵向西进发。曹丕与朝中大臣们都认为东吴兴兵,将攻樊城、襄阳,而两城内积储的谷物甚少,难以防御。谋臣们认为应命令镇守襄阳的大将曹仁在吴兵未到之前,弃城还宛。唯有司马懿竭力劝谏不要放弃这两座城,他说: “孙权刚刚袭杀了关羽,取恨刘备,他正要结交讨好魏王,必不敢为患,免得使自己落到背腹受敌、两面夹击的不利地位。孙权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使刘备不敢贸然兴兵。孙吴决不会袭取襄、樊二城。襄阳是水陆要冲,防御敌人的要害,千万不可放弃。”可惜曹丕拒绝了他的正确意见,竟然命令曹仁焚弃二城。但孙权并未侵扰,曹丕后悔不迭。
 建安二十五年(200)十月,汉献帝禅位于魏文帝曹丕,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221)罢督军,迁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五年(224)改封向乡侯、转为抚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黄初七年(226)五月,曹丕病重,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受顾命辅政。曹丕死去,明帝曹睿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迁骠骑将军,使他的权势和威望进一步提高了。
 


 太和元年(227)六月,魏明帝下诏命司马懿驻守宛城,全权负责荆、豫二州的军事部署。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谋反。孟达原为刘备的宜都太守,因未救关羽,关羽覆败后,刘备对他心怀怨恨。孟达惧怕治罪而降魏。曹丕待他甚为宽厚,加拜散骑尚侍,领新城太守。司马懿观察孟达,言行倾巧,认为他不可信任,多次进谏,不见听从,曹丕依然宠信孟达。曹丕死后,孟达心中忧虑不安。诸葛亮厌恶孟达反叛,又忧虑他留在魏军终成祸患,便多次和孟达通信,引诱他归蜀。孟达秘密答应归蜀。孟达和魏兴太守申仪有隔阂,申仪秘密上表告发了孟达。诸葛亮为促成孟达反魏,派郭模诈降,故意泄露消息。遂被司马懿所派的暗探侦察得知。孟达听说机密泄露,惊惶恐惧,企图举兵反叛。
 司马懿恐孟达速反,写信劝解他说: “将军先前备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蜀人愚智,没有不痛恨将军的。诸葛亮想让我们内部之间互相反目,正愁找不到门路。郭模所说的,不是一件小事,诸葛亮岂能轻易命他走露机密,这一点你我均不难理解。”孟达得信大喜,认为司马懿对他并不怀疑,因而犹豫不决,放慢了叛魏降蜀的速度。司马懿则秘密抢时间调兵遣将,部下诸将都认为孟达与孙权、刘备有勾结,应当先观察他的动向,然后再采取行动。司马懿一概不听,说: “孟达是个不讲信义的人。此时正在犹疑观望,我军应乘他未作出决定,迅速加以解决。”于是神速出兵,急行军,日夜兼程,仅用八天就抵达孟达所据上庸城下。吴、蜀各派将领进兵西城的安桥、木兰塞援救孟达,司马懿则派将领分路拦阻。
 当初,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说: “宛城距洛阳800里,距我所在新城1200里。听说我起兵,自然要向明帝报告,连续往返,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那时,我的城池已防守坚固,各军也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防区地形险要,司马懿肯定不会亲自前来,其他将领来,不会对我造成危害。”及至司马懿的军队兵临城下,不啻是自天而降,孟达惊慌失措,又写信告诉诸葛亮说: “我起兵仅八天,司马懿便兵临城下,何等神速啊!”
 太和二年(228)正月,司马懿围攻上庸城。该城三面阻水,孟达于城外用木栅固卫。司马懿渡水破栅,直逼城下,八路进攻,用了十六天,城内支持不住,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等开门出降。孟达兵败被斩首传京师,俘获万余人凯旋而归宛。申仪在魏兴已久,擅自秉受旨意刻印,多次假借名义授官。司马懿又乘申仪前来祝捷之机,逮捕了他,送于京师治罪。又将孟达余众7000人迁到幽州,作了妥善的安排,消除了威胁。
 太和四年(230),司马懿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魏朝命他与曹真伐蜀。司马懿自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沿沂沔而上,至于朐(今四川云阳西北)。拔其新丰县(今湖北竹溪),军队驻扎于丹口,遇雨班师而还。曹真不久病死于洛阳。
 


 蜀国丞相诸葛亮,志在复兴汉室,经过充分准备,于后主建兴五年(226)上表北伐。魏明帝太和五年(231),诸葛亮进军天水,围曹魏将军贾嗣、魏平于祈山。这时司马懿为荆州都督,镇守宛城。魏明帝召他入朝,说: “西方边事吃紧,除了你,他人是难负此任的。”于是派他西屯长安,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统辖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抵御诸葛亮。张郃劝司马懿分出部分兵力驻扎在雍县、郿县为后镇。司马懿说: “估计前面的部队能够独自抵挡住敌军,将军的意见就对了; 如果前面的部队不能抵挡而分为前后两部分,这就是楚军三军所以被黥布击溃的原因。”于是进军阴麋,又进驻汉阳,与诸葛亮在上邦以东相遇,略为交战,蜀军因军粮不足而撤军,魏军追击,俘斩万计。
 这时魏军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说明年麦熟,诸葛亮必兴兵再犯。应抓紧冬季时间运粮于陇右。司马懿说: “诸葛亮再次向祈山出兵,一攻打陈仓,受挫折而返回。纵使他以后再出兵,不会再攻城,当求野战。必定在陇右出兵,不在陇西。诸葛亮每因粮少为恨事,归后必会广积粮食,按我的料想,没有三年的时间他不能采取行动。”诸葛亮果然与司马懿所预言的那样,在三年后复出,于青龙二年(234)大举出兵,出兵地点在陇东,作战方式主要是野战。
 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出斜谷至郿县,扎营于渭水南岸的五丈原。魏明帝甚为忧虑,增派征蜀将军秦朗督步骑二万人,归司马懿节度指挥。诸将都要往渭北以待敌,司马懿说: “百姓积聚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于是率军渡过渭水,背水为垒,又对诸将说: “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东,确实可怕; 如果西上五丈原,将领们就没有事了。”他派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与蜀军对峙于积石,临近南原而接战,诸葛亮受阻不能前进,只得退到五丈原。司马懿知其必败,遣奇兵掎蜀兵之后,斩敌500余人,俘获千余人。但魏军却避免与蜀军作战略决战。
 当此之时,曹魏朝廷认为诸葛亮悬军远征,利在急战,因此三令五申,要司马懿持重对敌,以候其变。诸葛亮期望通过决战消灭魏军主力。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用心,决不轻率上当。虽然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却严令部属,不许应战。诸葛亮无奈,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妇人的衣饰,把他喻为妇人,以讽其胆小。魏军将士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出战。费栩、魏平还批评司马懿说: “您畏蜀如虎,怎能不让天下人取笑!”司马懿摆出被诸葛亮激怒的样子,上表朝廷,请求决战,朝廷不许; 派出骨鲠大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加以弹压制止。此后,诸葛亮再来挑战,司马懿装着要出兵以应战,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这才罢休。蜀军大将姜维得知辛毗到来的消息,忧心忡忡地对诸葛亮说: “辛毗杖节而至,魏军是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 “司马懿本来就无心应战。所以一再请求出战,不过是向部将显示敢于用武而已,做样子给人看罢了。将军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他能战胜我军,他哪里会远隔千里而请战,贻误战机!”
 司马懿对自己拖住敌人避而不战的持重战略,十分自信。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军事进展情况,司马懿复信说: “诸葛亮虽率军十万,但已落入我的圈套。大破蜀军,指日可待。”他与蜀军对峙百余天后,诸葛亮于八月病死。蜀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司马懿,司马懿忙出兵追击。诸葛亮长史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作出要反击的样子,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杨仪结阵而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蜀军退走后,魏军才放胆而来,见蜀军遗弃的军事文件、图书、粮谷狼藉甚众,断定诸葛亮真死了。辛毗认为诸葛亮的死讯尚未落实,司马懿说: “军家所看重的军书、密计、兵马、粮谷,现在都抛弃了,哪里有人捐出自己的五脏而能生存的! 应当急速追击!”但蜀军在道上布有很多蒺藜,司马懿命令2000士兵穿软材平底木屐走在前面,蒺藜全被木屐沾去,后面的骑兵、步兵顺利通过。一直追到赤岸,才得知诸葛亮死去的准讯。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讥笑司马懿说: “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自我解嘲说: “这是我能够料定活人,却无法料定死人的缘故啊。”
 先前,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讯问诸葛公起居如何,一天吃多少饭,使者回答道: “一天仅吃三、四升米。”又问诸葛公处理日常政事的情况,使者说: “打二十板子以上的处罚,诸葛公都要亲自审理。”问者有心机,答者却丧失警惕,轻易地泄露了重大机密。司马懿过后对人说: “进食少而事务繁,诸葛孔明还能活多久呢!”结果正应了司马懿所言。但他对自己的对手深为敬佩,称赞说: “诸葛公真是天下的奇才啊!”
 


 景初元年(237),魏国的辽东(今辽宁东南辽河以东地区)太守公孙渊发兵反叛曹魏。幽州刺史毋丘俭进军征讨,遇连绵雨天十余日,辽水大涨,受诏命而还。
 景初二年(238)正月,明帝从长安召回司马懿,对他说:“此行本可不烦劳你,但要平叛必胜,故而还是要辛苦你一趟。你估计公孙小丑将作何计?”司马懿回答说: “公孙渊放弃守城先行逃走,是上计; 据守辽水抗拒大军是中计; 如死守襄平,必被生擒。”明帝问: “那么,三计中他将采用哪一种?”回答说: “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审慎度量敌我双方的力量,才会事先有所舍弃。这不是公孙渊的才智所能达到的。他又会认为我军是孤军远征,不能支持长久,一定是先在辽水抗拒,然后退守襄平,这是中下计。”明帝又问: “往返需多少天?”司马懿回答说: “进军百天,攻战百天,返回百天,以六十天作为休息日,这样的话,一年足够了。”
 司马懿率领步骑四万,自京城出发,明帝亲自送出西明门,命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送过温县,又命郡守、典农等地方官前往拜见。司马懿出师前,会见父老故旧,连日饮宴,觚觥相交,慷慨赋诗。作歌道: “天地开阔,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歌罢,遂告别父老,挥师远征。经孤竹,越碣石,达于辽水。
 公孙渊果然派步骑数万,屯阻于辽遂(今辽宁海城北),命将领坚辟而守,南北六七十里相连以拒魏军。司马懿率大军到来后,命多张旗帜,虚张声势,出敌之南,把敌军精锐吸引过来,而魏军主力却悄悄地泛舟潜渡以出其北,逼近敌营,并依靠辽水作长围。诸将不解其意。司马懿说: “敌人所以坚守壁垒不肯作战,是打算拖死我军。现在我攻打他们,正中其计。古人说,敌虽高垒,我攻其所必救,则不得不与我战。而今敌人主力在此,他们的老巢必定空虚。我军直指襄平,必能攻破。”于是整阵而过,直指襄平。敌方见兵出其后,害怕襄平有失,慌忙出兵迎战。司马懿对诸将说: “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机不可失。”于是纵兵逆击,三战皆捷。公孙渊退守襄平,司马懿挥军追赶,将襄平城包围起来。当初,公孙渊得知魏军出动,十分恐慌,忙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遥为声援,并写信给公孙渊说: “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我深为弟担忧。”
 正值七月,阴雨连绵,辽河暴涨,平地水深三尺。围城的将士恐惧,纷纷要求迁移营垒。司马懿下令军中: “有敢说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反命令被斩,军心这才安定。敌人依仗水势,砍柴放牧依然如故,将领们想要俘获他们,司马懿都不准许。司马陈珪说: “从前攻打上庸,八支部队同时进发,日夜不停,所以能用十六天时间攻下坚城,擒杀孟达。这次远道而来,反而更安闲舒缓,我私下感到疑惑。”司马懿回答说: “孟达兵少但粮食可以支持一年。我军将士四倍于孟达,但粮食不能支持一个月。从兵力看,以四倍击一,稳操胜券。从军粮看,以一月对一年,又怎能不力求速战速决?以四个兵士攻击一个敌人,即使丧失一半而能够攻克,都应该去做。所以不顾死伤地强攻,是与粮食竞争啊! 如今敌众我寡,敌饥我饱,何况雨水如此之大,工力不能施展,攻之无益,何不安缓待时! 自打京师出发,不担心敌人进攻,只恐怕敌人逃走。如今敌人粮食就要耗尽,我军如抢掠他们的牛马,抄失他们的樵夫,这是故意逼迫他们逃走。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要善于随机应变。敌人凭仗人多,倚仗雨大,虽然饥饿窘困,还不肯束手就擒,应当显示我们无能以便使他们安心。如果因贪图小利使他们惊吓逃跑,这不是好的计策。”
 朝中听说军中遇雨,一致打算退兵。明帝说: “司马懿有能力临危控制事变,捉住公孙指日可待。”
 八月,雨止。司马懿随即命令军队合拢包围,高堆土山,深挖地道,用楯干、橹车、钩梯、冲车、日益攻城,射箭与礌石密集如雨。公孙渊的守城部队,伤亡惨重,加之粮食已尽,人心惶惶。公孙渊派遣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到魏军求和,请求解围退兵即可投降。司马懿不允,将二人斩首。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请求指定日期,派送他的儿子作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 “军事大要有五条: 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公孙渊不肯自缚面降,只有死路一条,不必送儿子来当人质!”公孙渊和儿子公孙修只得孤注一掷,攻突南面的包围圈,魏军急忙追击,在梁水岸边斩杀了公孙渊父子。魏军进入襄平城,乘胜平定了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然后班师回朝。
 


 景初二年(238)十二月,魏明帝病重,三月之内,诏书五次送到, 命司马懿赶快到京师相见。景初三年(239)正月,司马懿火急赶到京城,跑到嘉福殿卧室内拜见气息奄奄的魏明帝。明帝拉着他的手说: “我把后事托付给您。死岂是可以忍住的,我强忍着不死是为了等待您,能够与您相见,再无遗恨了。”又教8岁的太子曹芳上前抱住司马懿的脖颈,司马懿叩头流泪,受遗令与大将曹爽共辅幼主。明帝即日死去。
 青龙三年(235),司马懿由大将军升为太尉。太子曹芳即位后,司马懿迁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曹爽各统兵3000人共同执掌政权,轮番在殿中值班,并受到乘舆入宫的特殊待遇。起初曹爽因司马懿年高德重,经常把他当作家父侍奉,每有事情必去拜访咨询,不敢专权。后来丁谧等人劝道: “太尉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推诚信任。”曹爽遂对司马懿猜疑设防。在丁谧策划下,曹爽于景初二年(239)二月使曹芳下诏,表面推崇司马懿,从太尉转为太傅,外表上用虚名使他富贵,实际上打算让尚书奏事先由曹爽过目,大权遂为其所专。曹爽又以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余各弟都以列侯侍从身分,出入宫廷禁地,贵宠无比。
 正始八年(247)四月,大将军曹爽采纳何宴、邓飏、丁谧的计谋,把太后迁到永宁宫,并独揽朝政大权,提拔亲戚党羽,多次更改制度,司马懿不能禁止,就与曹爽之间产生了矛盾。五月,司马懿开始称病,不上朝参与政事。当时有民谣:“何、邓、丁,乱京城。”他们认为司马懿病重,遂有无君之心。密谋图危社稷,约期举事。司马懿退避三舍,藏形隐迹,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到来。曹爽之徒也颇为怀疑,设法伺察侦探他的情况。冬季,河南令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到太傅司马懿跟前辞行。司马懿装作病很重的样子,让两个婢女侍奉着,让他更衣,他把衣服掉到地上; 指着嘴说口渴,婢女端来了粥,司马懿拿不动碗,就由婢女端着喝,粥都从嘴边流出,沾满了前胸。李胜说: “大家心里都以为您是旧病复发,怎料尊体竟病成这样!”司马懿以气息奄奄的语调说: “我年老卧病,早晚就要死了。您正要屈驾到并州上任,并州靠近胡地,好好防守它。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托付给您。”李胜说: “我是回去愧居本家乡的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装聋,故意听错他的话说: “你刚刚到过并州?”李胜又说: “是要愧居荆州。”司马懿说: “我年老耳聋思绪迷乱,没听明白你的话。如今你到自己的州上任,正好轰轰烈烈地大展德才,建立功勋。”李胜告退后,禀告曹爽说: “司马懿躯体虽在,却仅有一息尚存,形体和精神已经分离,离死不远,不足以忧虑了。”从此曹爽等人对司马懿不再防范。
 嘉平元年(249)正月,曹芳祭扫高平陵,曹爽兄弟都随侍同行,离开了京城。司马懿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兄弟,夺了他们的兵权,亲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屯于洛水浮桥。然后司马懿奏劾曹爽的罪恶说: “我过去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令陛下、秦王和我到御床跟前,拉着我的手臂说深为后事忧虑。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诏,破坏扰乱国家的制度。在朝廷内则超越本分自比君王,在外则专横跋扈独揽大权。各种重要官职都安置他的亲信担任,皇宫的警卫部队,也都换上他自己的人。这些人相互勾结盘踞在一起,恣意妄为日甚一日,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陛下也只是暂时寄居天子高位,岂能长治久安。这绝不是先帝诏令陛下和我到御床跟前谈话的本意。我虽老朽不堪,怎敢忘记先前说的话。”司马懿派人去劝说曹爽,告诉他应该及早归降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曹爽以为只要交权,尚可作“富家翁”,遂放弃反抗,回到京城。司马懿下令把曹爽兄弟及其党羽都逮捕入狱,以大逆不道之罪全部处死,夷其三族,不分男女,不论老幼,连姑姊妹已经嫁人的也全部处死。二月,曹芳进封司马懿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锡之礼,享受朝会不拜的荣宠。司马懿辞让丞相与九锡。
 


 太尉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二人同时掌握重兵,管理淮南地区,暗地里策划,认为曹芳昏庸懦弱,受制于强臣,又听说楚王曹彪有智有谋,想要立他为帝,奉迎他到许昌建都,以兴曹氏。嘉平二年(250)冬令狐愚病逝。
 嘉平三年(251)三月,王凌诈称吴人占据了涂水地区,上表请求讨伐吴兵。王凌派遣将军杨弘把废立君主的打算告诉兖州刺史黄华,但黄华、杨弘却联名把此事报告了司马懿,事情泄露。于是四月司马懿率领中军乘船从水路去讨伐王凌。先下达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后又写信晓喻王凌。九天后大军突然到达甘城百尺堰。王凌自知大势已去,仓促无计,于是就乘船独自一人出去迎接司马懿,并派佐官王彧前去谢罪,送去官印、符节和斧钺。司马懿的军队到达丘头,王凌把双手绑在背后,面向司马懿,跪在水边,司马懿按诏书旨意让主簿给他松了绑。王凌既已得到赦免,再加上仗着自己与司马懿有旧交,也就不再自我疑惑,径直乘小船想要靠近司马懿,司马懿派人迎上去挡住,把船停在淮河中间,与司马懿的船相隔十余丈。王凌知道这是因自己之罪而见外,就远远地对司马懿说: “你就是随随便便地写封信召我,我又怎敢不来?没想到你竟率军前来!”司马懿说: “那是因为你不肯追随写信人的缘故。”王凌说: “你辜负了我!”司马懿说: “我宁肯辜负你,也不能辜负国家! ”于是就派步骑600人送王凌由西路送回京师。王凌试着向司马懿索要棺钉,以观察司马懿的意思,结果司马懿果真命人给了他棺钉。五月,王凌走到项县,遇经贾逵庙,王凌大呼: “贾逵,你如果有神灵,应当知道我是大魏忠臣。”吃毒药而死。
 司马懿十分严酷绝决地处理了此事。将王凌余党都灭杀三族,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附近的城镇暴尸三天, 烧了他们的官印、章服, 把他们裸埋于地下。并且杀了曹彪。又将曹魏宗室集中于邺都严加监管,不许他们与人交往。
 嘉平三年(251)六月,司马懿患重病,神志恍惚,频频梦见贾逵、王凌作祟。八月, 司马懿死于京师, 时年73岁。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于嘉平四年(252)四月,任大将军,专国政,嘉平六年(254)废曹芳,立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病故。司马师之弟司马昭继其兄任大将军,甘露五年(260)杀曹髦,立曹奂。领兵灭蜀汉后,自立晋公,再称晋王。秦始元年(265)八月,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继位,做了相国、晋王。十一月,司马炎代魏称帝,灭吴后,建立西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anguolishi/20221116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