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三国历史

董昭人物生平传记_董昭历史评价_董昭是怎么死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阅读:186 评论:0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董昭生逢乱世,他为官之初,面对的是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战乱不休的动荡局面。他始终对时局保持清醒的认识,毅然选定在曹操旗帜下,侍奉明主。他能够理智地分析和处理各种人事关系,精于谋略,勤于政事,推崇公正诚实,痛恨虚伪浮华,为曹魏的建立、发展和强盛,出谋献策,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曹操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壮举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他一生先后在曹氏三代帝王手下为官,于黄初二年(221)被魏文帝命为侍中,成为权臣。太和六年(232)被魏明帝拜为司徒,跻身宰相行列。
 


 董昭年轻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孝廉是汉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称,孝即孝子,廉即清廉方正之士,当时东汉一个20万人口的郡或封国,每年才举孝廉一人,被推举为孝廉的可委以官职。董昭因此步入仕途,做过二任县令。
 这时,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群雄蜂起,争战不休,天下四分五裂。当时,董昭被兵力最强的割据军阀袁绍任用为参军事,在袁绍幕府中参谋军务。当袁绍与公孙瓒两雄为争霸地盘对峙于界桥(今河北威县东)时,钜鹿(郡治陶,今河北宁晋西南)太守李邵和郡中一些官员,认为公孙瓒一方兵多将广,都纷纷倾向于归属公孙瓒。袁绍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撤换钜鹿太守,让董昭兼任此职,并问董昭如何驾驭钜鹿局势,董昭答道: “我一个人力量有限,很难打消众人的想法。我到任后,先采取与他们提相同意见的办法,诱导他们说出真实的想法,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现在我一时难以决定具体应怎么办,到时候再相机行事。”那时,钜鹿郡中有一门豪族大姓孙伉纠合几十人欲谋反叛,他们在当地影响很大,使郡中不少官员和百姓惊恐不安,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董昭到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认为首先必须翦除孙伉一伙人,才能稳定钜鹿局势。他假造了袁绍的檄文,告示郡中百姓: “前几日我们捉住敌方一个侦探,是安平人,名叫张吉,他在供词中说: ‘公孙瓒进攻钜鹿,采取里应外合的策略,令从前的孝廉孙伉等人做为内应。’檄文一到,立刻将孙伉等人拘捕,行以军法。不株及其妻子儿女。”董昭按照自己假冒的檄文,立即将孙伉等人斩首示众,令全郡人为之震惊。之后,董昭分别对郡中官员和百姓予以安抚,向众人言称,孙伉等人是因为叛敌投降被杀,与他人无关。这一杀一抚消除了一大祸患,稳定了钜鹿局势。袁绍知道后,称赞董昭机智灵活,办事果断。当时魏郡(郡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局势也极不稳定,魏郡太守栗攀为乱兵杀死,袁绍欣赏董昭的出色才干,又任命董昭兼任魏郡太守。这时,魏郡边界,落草为寇的成千上万,他们结帮成团,使魏郡境内十分混乱。他们还买通郡中官员,派遣使者与魏郡往来,投机经商,扰乱地方经济秩序。董昭对使者给以优厚的待遇,收买利用,乘敌人内部空虚之时,攻其不备,迅速出兵讨伐,仅两天时间,便消灭了魏郡境内的这一心腹之患。
 


 当时军阀混战,董昭兄弟各侍其主。其弟董访,在军阀张邈的军中做事。因袁绍与张邈两霸素有仇隙,现又相互对立,袁绍听信谗言,想拿董昭问罪,董昭深知袁绍一向鲁莽从事,自己有口难辩,便匆匆逃离袁绍,想去觐见汉献帝,到了河内郡境内,为将军张杨留下。董昭通过张杨将官印等上还给献帝,辞去了钜鹿郡和魏郡太守之职。接着,又被任命为骑都尉(武官名,汉武帝时置此职)。当时,曹操任兖州(治所在昌邑,在今山东金乡西北)刺史,曾派使者来见张杨,想求张杨疏通与朝廷关系,望张杨大力协助,张杨不愿与之合作。董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劝告张杨说: “目前,袁绍、曹操这两股割据势力虽暂时合在一起,但就形势发展来说,他们联盟不会维持太久。曹操现在势力虽然弱小,但他善于结交天下豪杰,有胆有识,确实是一位前途远大的英雄,应当有意与之结交。现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帮助他疏通与朝廷的关系,尽力推荐他,让朝廷重用他。如果事情成功了,这是你对他的大恩大德,他日后一旦得势,对您大有好处。”在董昭的建议下,张杨上表推荐曹操,董昭又替曹操写信致驻守长安的董卓部将郭汜、李傕等表示问候,并请他们在朝中对曹操予以关照,董昭还派人拜见了曹操,表达了仰慕之意,曹操对张杨、董昭的鼎力相助十分感激,送给他们许多金银、布匹表示谢意。董昭明察时局,见识远大,利用这个机会,与曹操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其以后跻身于曹魏之门赢得一把钥匙。那时军阀割据,内臣乱权,汉献帝驻跸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董昭为求发展,从河内赶往安邑,被拜任为议郎,参与朝政议论。
 建安元年(196),曹操率部在许昌镇压了黄巾军起义,派遣使者前往汉献帝驻跸的安邑传送捷报,以邀功请赏。这时正值汉献帝返回洛阳,护送汉献帝的有韩暹、杨奉、董承和张杨四将,韩暹原为白波军首领,当时与杨奉合作。杨奉原为董卓部将李傕的部下,当时兵力最强。董承是汉献帝的舅舅,任卫将军。董昭认为杨奉兵马强壮,但缺少同党的支援,便决心促使曹操与杨奉的联合,董昭以曹操的名义致信杨奉: “我和将军彼此仰慕名声和道义,所以我和您推心置腹,坦诚相待。将军在极其危难之中,保护圣上,返归旧都洛阳,您辅佐皇帝的功劳,举世无双,真是了不起的壮举,令我肃然起敬! 当今群雄四起,华夏大地一片混乱,天下不得安宁,在此情况下,保住皇帝至关重要,但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在于维护和辅佐,必须依靠众多忠臣良将才能理清王法,绝非一人所能为之。这就像心腹和四肢的关系,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将军您在内主持策划,我作为外援,您有强壮的兵马,我粮草充足,我们取长补短,相互接济,定成大业。我与将军不管生死离难,当患难与共。”杨奉原来也为没有外援而忧虑,当他接到董昭以曹操的名义写的这封信后,如获至宝,对各位将军说: “兖州刺史曹操的军队近在许昌,他们有兵有粮,国家应当重用他们。”就一同上奏汉献帝封曹操作了镇东大将军,并继承他父亲的爵位费亭侯。事后,董昭也因献策有功,被升为符节令之职,掌管符节事宜。
 曹操到洛阳去拜见汉献帝,他首先想到董昭,和董昭一起商议采用什么计谋。董昭早就有意追随曹操,将自己思虑已久的策略殷勤相告,说: “您兴正义之师,平定了黄巾军暴乱,来朝廷觐见皇帝,辅佐王室,安定天下,您建立的功勋丝毫不亚于春秋五霸所成就的大业,可谓光耀千秋。但是,这里的诸位将军,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打算,未必拥戴和敬重您,听从您的命令。看当今形势,与其留下来辅佐皇帝,不如护送皇帝迁都许昌,在那里您兵多粮广。但这也有不利因素,朝廷流亡,刚刚返回洛阳,大家都举足翘望,希望迅速安定下来。现在再次迁都,大家极为不满。然而,只有做出不平凡的壮举,才会建立伟大的功业。望曹公权衡利弊,再作定论!”董昭一席精辟分析,令雄心勃勃的曹操顿开茅塞,但他仍有所担心,说: “这正符合我数年来的愿望。可是杨奉就驻扎在洛阳附近的梁县(今河南临汝西)一带,听说他兵力强大,我担心迁都许昌,他会发兵阻挠。”董昭早已胸有成竹,于是将自己以曹操名义致信杨奉的事和盘托出,以打消曹操的顾虑,他说:“杨奉因缺少同党支援,得知将军您欲与之联合,只觉相见恨晚,很是相信我们,您这次被封为镇东大将军和承袭费亭侯,都是杨奉极力推荐所促成的。适当时候您可派人送份厚礼,重谢他,便可稳定住他的心意。并对迁皇上到许昌一事,向杨奉说的委婉些,就说: ‘现在京都洛阳粮食匮乏,供给不足,不如护送皇帝到鲁阳(今河南鲁山西北),鲁阳离粮草充足的许昌较近,且运输方便,可以消除粮食匮乏之忧,确保皇室生活安定。’杨奉勇而少谋,这不会引起他的疑虑。等到派遣的使者从杨奉那里赶回,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迁都的各项事宜,其间杨奉无暇顾及,怎么能成为我们的障碍呢?”曹操点头称是,深为董昭的智谋过人所折服。随即按照董昭的策划派遣使者到梁地去拜谢杨奉,向杨奉说明了迁都的原因,当时杨奉以为曹操没有忘记自己的举荐之恩,很讲义气,并未对迁都之事深虑。在此期间,曹操率军将汉献帝密密迁到了许昌,从此开始了曹操独揽朝廷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这主要是董昭远见卓识,雄才大略所致。
 事后,杨奉直喊上当,大失所望,痛骂曹操背信弃义。一气之下,与韩暹等将率军企图到定陵(今河南鲁山西)去劫走汉献帝。曹操秘密率军偷袭杨奉在梁地的驻军,几日之内,平定了其在梁部队,杨奉、韩暹因后方空虚,失掉部下,便匆匆往东投靠了时任九江太守的军阀袁术。建安三年,曹操操纵汉献帝对董昭升以要职,做河南尹,掌管京城事务。当时,张杨被反叛部将杨丑所杀,其门下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等人指望袁绍派兵救援,曹操让董昭只身前去劝降,董昭不辱使命,劝告薛洪、缪尚等人忠于汉室,匡扶天子,顺应大势。当日便使薛洪、缪尚等人率众归降曹操。继而,董昭被升任冀州牧,掌握一州军政大权。
 曹操挟汉献帝到达许昌后,自任丞相并被封为武平侯,把持了东汉的军政大权,激起了各路军阀的不满,一些军阀起兵征讨。割据淮南的军阀袁术率先起兵征伐。曹操命令任豫州刺史的刘备前去抵御袁术。董昭对此表示担忧,对曹操说: “刘备乃一代枭雄,志向远大,又有能征善战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两将辅佐,其部下勇猛无比,此去如放虎归山,难以预料他的心思。”曹操不以为然,说: “就这样定了。”刘备早有反叛之心,他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渐渐羽翼丰满,率军到达下邳(在今江苏境内)后,杀掉了曹操派去的徐州刺史车胄,反叛曹操,董昭的预见应验。曹操后悔莫及,亲自率军征讨刘备,调董昭去担任徐州牧。袁绍纠合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汉末著名的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其手下猛将颜良率军攻打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曹操又调董昭去担任魏郡太守,随他征讨颜良,后颜良为关羽所杀,颜良死后,曹操进军包围了邺城。邺城城池坚固,即便强攻能打下的话,也是两败俱伤,驻在邺城中的魏郡太守袁春卿是袁绍的同族人。董昭四方探听,得知袁春卿的父亲长住在扬州,便与曹操商议,将袁春卿的父亲从扬州接来,作为人质,劝降袁春卿,以免干戈之难。曹操立即密派使臣去了扬州办理此事。与此同时,董昭向袁春卿写了一封劝降信,陈述忠孝大义,分清当今局势,晓以利害关系,信中说: “令尊大人过去为躲避内乱,漂泊流亡在百越之地,他老人家并非不念骨肉亲情,陶醉于江南的山水风光,而是不愿亲眼目睹这君不君、臣不臣,山河破碎的混乱局面。他见识深远,独有所思。现在曹公以辅佐汉室、安定天下为己任,崇尚令尊坚守志向、高洁恭谨的人格,怜惜他远离亲人故旧,漂泊异土他乡的处境,所以特派使臣前往江东盛迎令尊,让他老有所安,骨肉团圆。不久令尊就要到达这里了。即使您深居世外桃源,与品行高洁之人为伴,依仗有仁有德之人,位置稳若泰山,无忧无虑,但从道义上讲,您也应该毅然辞掉官职,惜别百姓,而侍奉父亲。况且您现在依赖的是一个乱世贼党,接受的是矫冒的诏令!”在邺城内的袁春卿接到董昭的劝降书后,被董昭的一番劝诱所打动,尤其是念及自己的父亲身陷曹营,犹豫再三,最终投降了曹操,这样曹操未动干戈就平定了邺城。董昭谋略超人,一封劝降信,可抵百万之师。董昭被曹操提升为谏议大夫,成为向朝廷谏诤、议论军国大事的智囊团高级官员,为曹操驾驭时局,平定天下贡献了许多聪明才智。当年开凿的平虏渠(起自今河北省滹沱河,下接沙河至天津通海河)、泉州渠(起自泉州即今河北武清县西南,下游与平虏渠在河北宝坻县合口),都是为曹操征伐袁绍次子袁尚保证军需物资的运输,由董昭建议开凿的,两渠的开凿确实对曹操征伐袁尚,保证军用粮草供应起到了很大作用。以后曹操又上表汉献帝封董昭为千秋亭侯,继而又任命为司空军祭酒。
 建安十八年(213),董昭顺应时势,将曹操推上了魏公的地位。当时,董昭为推曹操进封魏公,与各路诸侯、各路将军商议此事。他引古论今,力陈曹操的辅佐汉室,平定天下的盖世功德,得到众人的赞同。他向曹操提出: “应恢复古制,将爵位分封为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曹操听后先是谦虚推辞,说: “设置五等爵的是古代的圣人,不是一般臣下所能制定的,我功薄位卑,怎么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董昭称颂曹操功德,劝其顺应民心,说: “自古以来,历代的大臣辅佐帝王,安定时局,都没有取得像您现在所建立的功劳,即使能有您这样的功劳。也难能像您这样长久地安心为臣,大都称王称帝。您常为做事有不足之处,未能尽善尽美,而深感内心有愧,您为保全名节而没有大的失误,道德仁义超过了古代商周的伊尹、周公旦,这已经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
 在董昭的倡议和众臣的附和声中, 曹操于建安十八年(213)接受了魏公的名号。
 不久,刘备的大将关羽在樊城包围了曹仁,孙权派遣使者给曹操送来一封密信,言称: “吴军准备派兵西上,乘关羽不备突然袭击。江陵(今属湖北)、公安(今属湖北)两城非常坚固,关羽丢失了这两座城之后,一定会自己逃去,不动一兵一卒樊城之围就解除了。请求您给我们保密,千万不要泄露,以免关羽有防备。”曹操当时对此不知如何是好,众臣都说应当保密。此时,董昭则说: “军事上历来崇尚机变,兵不厌诈,要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策。表面上我们应当答应孙权的要求,暗地里则应将孙权的意图泄露出去。关羽听到孙权西上的消息,如果返回去保护江陵、公安,樊城之围就不解自破,我们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我们为其保密,孙权得志,轻取两城,不是上策。再者樊城被围困的将士们不知外有救兵,担心粮食尽了而恐慌不安,倘若产生消极的想法,就会带来不少的困难,这样看来还是泄露出去为好。而且关羽一向为人凶狠慓悍,大胆有余,谨慎不足,自恃两城防守坚固,即使听到孙权攻取两城的消息,也不会迅速撤兵的。”曹操说: “言之甚是。”立即命令前去救援的大将徐晁将孙权的信射进樊城之中和关羽军中。城中将士听到消息后,士气大振。关羽这时果然犹豫不决。孙权军队一举攻克了江陵、公安两城,关羽军中一片混乱,加之樊城里应外合,使关羽无心恋战,大败而还。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由曹丕继承了魏王之位,董昭被拜为将作大匠,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的土木建筑等。同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董昭被任命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诸侯及四方朝贡等事。晋封为右乡侯。黄初二年(221),董昭又被调任侍中一职,成为曹魏权臣。其弟董访也因其被封关内侯的爵位。
 黄初三年(222),征东大将军曹休进兵长江,驻扎在临江的洞浦口(今安徽和县西南),自己上表: “我愿率精锐部队征战江南,从敌方那里取得资用,征战之事必然胜利。如果我不幸阵亡,不须挂念。”曹丕担心曹休立即渡江,孤军南下,便派使者传诏制止。董昭明察秋毫,摸透了曹休心思,对曹丕说: “臣看陛下面带愁容,是不是担心曹休渡江的缘故? 若为此,则陛下尽可放心。现在人们都不愿渡江南下,就算曹休真有此志向,也不能单独行动,必须依靠其他将领的配合和支持。臧霸等一些老将已经得到封官加爵,不再有其他愿望了,只想守住富贵,安享晚年而已,怎么肯深入险境自投死地,求得侥幸的胜利呢? 如果臧霸等人不肯进军,曹休渡江的愿望会自动停止。那时恐怕陛下即使下达了渡江的诏令,将领们会犹豫不决,还不见得立即执行呢! ”此后没过多久,驻防在长江对岸的吴军船队突然遭到一场特大暴风雨的袭击,一些吴军士兵都跑到曹休军营中,有的被斩首,有的被活捉,吴军纷纷逃散,使长江防守一度空虚。曹丕下令诸军迅速渡江,但各路军队都迟迟未动,以致延误战时,使吴军前来救援的船队提前赶到。
 后来,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驾临南阳郡治所宛城(今河南南阳),命令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人率军进攻东吴长江要害江陵,因防守坚固,没有攻下。当时江水浅,江面不宽,夏侯尚准备乘船率领步兵、骑兵进入江中的小洲上安营扎寨,搭设浮桥,南北往来。多数人认为这样江陵城一定可以攻克。董昭智慧过人,以为不妥,上疏曹丕说: “当初武皇帝(曹操)大智大勇,用兵尚且十分警惕,绝不敢轻率到如此地步。行军打仗,易攻难退,这是众所周知的常理。平地作战没有多大险阻,尚且退军艰难。即使应当深入,也应该考虑返回的道路是否畅通,用兵应有进有退,不可凭一时冲动,以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兵力部署。现在若驻兵江中,陷得最深; 靠浮桥过江,最危险; 一条路行进,最狭窄。这三条都是兵家之大忌,可我们都实行了,一旦吴军进攻浮桥,浮桥一断,江中的精兵就不再是魏国的军队而成为吴军的俘虏了。臣私下对此十分担忧, 以致废寝忘食, 但不少人议论起来, 却盲目乐观,不以为忧,岂不是糊涂吗? 加之江水有上涨趋势,一旦江水暴涨,江中之军靠什么立足,靠什么来防御? 就算无法消灭吴军也应该保全自己。现在的情势极为紧急,希望陛下明断,赶快制止这种做法! ”曹丕听了董昭的劝告后,恍然大悟,立即诏告夏侯尚赶快撤出江中军队。这时,吴军水陆两军并进,魏军仅浮桥一条退路,不能及时退出,仅石建、高迁等人率领部分士兵脱离危险。军队退出之后,不到十天时间, 江水暴涨。曹丕对董昭由衷钦佩, 说:“董昭在议论这件事上,实在是周密详慎,料事如神。即使张良、陈平也无法与之相比。”
 黄初五年(224), 董昭被魏文帝封为都乡侯, 担任太常,掌管礼乐宗庙事宜。同年,授予光禄大夫,并加官给事中。之后,他跟随魏文帝曹丕征讨东吴,出计献策,建立了不少功勋。黄初七年(226),返回魏都,被曹丕授予太仆,掌管皇家舆马。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死,太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董昭被封为乐平侯,食邑千户,转任卫尉一职,其子董胄也被封为关内侯。
 太和四年(230),董昭代理司徒。太和六年(232),被正式拜为司徒。
 董昭一向清正廉洁,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对当时朝廷上下虚伪浮华,礼教废驰,互相拉拢,同流合污,世风日下的现象深恶痛绝,为治理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他力陈衰乱时代所存在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上书魏明帝曹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在上疏中说: “自古以来,凡是拥有天下的君王,没有谁不重视推崇淳真朴素、公正诚实的人,痛恨那些虚伪浮华、欺世盗名的小人,因为这种人破坏礼教风化,扰乱国家安定,败坏社会风气。不久前,魏讽因为结党谋反被当时尚为太子的文帝诛杀; 曹伟叛国投吴被文帝处死。臣认为文帝之所以毅然决然地诛杀这两人,是基于他对虚伪浮华之风的深恶痛绝,想以此破除邪党奸臣,震慑各种乱国害群的行为,因而采取了极端手段。但目前的执法官员,大都畏惧权势,对违法乱纪之人不能大胆地揭发和处理,姑息迁就,所以使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臣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不再以学问为根本,而专门以交游朋友为事,国家中有才之士,不是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品行端正当成首要之事,而是将趋附权贵,谋求私利放在第一位,利用结党拉派,互相吹捧赞赏,诋毁他人,狼狈为奸,以获取同党人的赞誉作为封赏,对依附自己的人则大肆吹捧,极力推崇,对不依附自己的人则冷眼相待,专门挑剔陷害。以至于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当今之世不愁躲不过灾难,只要广交党羽,相互串通就会安享太平; 不愁别人不知道自己,只要能溜须拍马送一剂美口好药让人感觉舒服自在就行了。’臣还听说有的人指使自己的奴婢、门客冒名顶替在职官员,自由出入于官府,疏通各种关系,探问有关人事调配机密。凡是这类事情,都是国法所不容,刑律不允许的,当年魏讽、曹伟的罪行,也不见得比这些严重,长此以往,将乱法败俗,危及国家。”董昭的这一通论述有理有据,见地深邃,为魏明帝所接受,于是下达了严厉的法令,并从重从快打击了一批拉党结派、循私枉法、扰乱社会风气的奸臣,有力地惩治了浮华虚伪、结党营私的腐败现象,促进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好转。
 董昭长寿,他一生先后辅佐了曹氏三代,为曹魏的开国奠基,发展壮大,出谋献策,建立了卓越贡献。他去世时,享年81岁。魏明帝追封他为定侯,由其子董胄继承了他的爵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anguolishi/202211160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