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日本

《二次大战后日本的教育科技政策》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135 评论:0

日本人民经过战后40年的努力,竟能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并使日本迅速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政府的科技立国政策。

第一,重视教育科技事业,努力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1972年日本国会通过的《确保教育人才法案》规定中小学教师待遇要高于国家一般公务员。教师的平均工资高于同等学历的其他职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日本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小学当教师的起点工资为11.5万日元,而分配到公司当职员的起点工资却只有6万日元。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推动了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日本人的高学历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先决条件。

第二,实行英才教育,重点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战后日本为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改变过去忽视英才教育的倾向,加强英才教育。推行育英奖学金制度,扩大研究生院的招生和大学理工科学生名额,在普通学校加强实习、实验设备的理工科教育,不断完善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学校正规教育和企业内的培训,更多地培养各类实用性的专门技术人才,以满足日本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第三,实行“官民学协作”的科研体制,将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政府和国营企业所属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投资多、风险大的大型项目的研究开发;在文部省领导下,国、公、私立大学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辅(约占1/3);大中企业所属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开发新产品的应用开发研究。政府科研经费的2/3用于扶植私人企业的科学研究。

第四,从“引进、吸收型”的科技政策变为“技术立国”的“自主开发型”的科技政策。在战后最初20年间,主要实行贸易立国政策,引进欧美先进的技术设备与原有的技术力量相结合,实现进口设备国产化和商品化,提高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出口贸易。70年代发生国际性能源危机后,日本加强基础研究,朝着受世界尊敬的科学技术方向发展和脱离自然资源的科学技术方向发展,在基础学科研究成果和革新技术的发明、发现方面作出贡献,实现“技术立国”的目标。

第五,全民的忧患意识,强烈要求追赶欧美先进国家。为此,在日本政府和企业的鼓励下,日本国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的普及工作和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引进、吸收、提高”阶段,使日本从战争废墟上站立起来,跻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的迅速增强,日本准备在基础研究的新领域赶超世界科技大国——美国,开展新的技术革命,使日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80年代日本的科技政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iben/202212964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