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琠,字国猷,号学斋。清乾隆庚申年(1740年)生,享年50岁。琼山县府城草芽巷人。吴琠的祖父吴梦周原是琼山县十字路马定村的贫苦农民,他迁居府城,在草芽巷一片荒凉的官地里发现大批金银并设法将此地买下挖掘后,变成全城最大的富户。
吴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小时爱打架,贪玩,逃学,非常顽皮。严守孝道的父亲吴必位一怒之下,要用猪笼装他去沉海。此事轰动全城,名师周继才加以劝阻,并自愿领他到乡下去管教。周继才循循善诱,吴琠顽性日改,渐渐变成一个刻苦用功的好孩子。吴琠本来天资聪颖,再加上名师指点,学业大有长进。15岁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一,乙酉年(1765年) 中举人,己丑年 (1769年) 中进士。在京初为侍常,经朝考入选,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丁酉、庚子两科同考官,甲辰会试同考官,国史馆、三通馆、四库馆纂修官,武英殿分校官,四库全书馆总校官等。
乾隆皇帝十分重视吴琠的才学,经常与他谈论国事和家事。吴琠感到自己的成材离不开严父良师的教育,便在乾隆皇帝面前陈述其事。乾隆皇帝听后深为嘉许,下旨赐吴必位官同翰林院编修并立“孝行坊”以资表彰,赐吴母陈氏金手杖一支,赐吴琠文房四宝。草芽巷吴府内为此建有 “宝墨楼”、“赐砚堂”和“四宝书室”,皇帝所赐的龙墨半截和铜雀台砚一个至今犹存。同时乾隆皇帝特派吴琠回乡,在通往周家途中的三条溪流上建起三座桥,分别名为“本音桥”(又叫“先生桥”)、“南渡桥”(又叫“村桥”)和“老市桥”,以便吴琠每年返琼省亲时能去周继才家拜谢。乾隆皇帝还赐周继才龙盘一个,玉砚一台,“逢库支银”手册一本。据说那个龙盘盛水之后,可以现出一条平时看不见的游龙; 那个玉砚早上磨墨,晚上还能保持不干; 那本手册可供周继才逢年过节到府库领钱使用。
吴琠一生热心公益,在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为使府城人民子弟免费读书,他在万寿亭街办起一间“珠崖义学”,在那里培育了不少人才。位于草芽巷的三圣宫和泰和庵,曾由吴琠出资修葺一新。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府城文明楼 (俗称鼓楼),先后经过三毁三建,最后一次重建也是由吴琠带头募捐并主要靠他出钱的。吴琠还新建了府城北官村的大慈寺,寺院内设有诵经堂、养病室和停枢室,供鳏寡孤独者和外地客人养病及死后临时安放。吴母陈氏外家白沙村原来和海口隔江无桥,老百姓往返很不方便,吴琠便出资建了 “东桥”和“西桥”。吴琠祖父所买的那片官地原来是很大的,吴琠做官后,将吴府建筑面积以外的大部分空地都赠给老百姓建房居住。吴府后门有一口自家用的水井,筑围墙时,吴琠特意将井留在墙外方便众人,自家则在墙脚开了个洞引水使用。吴琠的善行美德,至今在府城仍传为美谈。
吴琠原名吴典,玉字偏旁是后来加上去的。吴典在向乾隆皇帝面禀家事时,请赐辈字,乾隆皇帝乘兴给了他一首五言诗:“玉以金为友,祥开善作基,家庭承祖泽,忠孝永长持。”吴典便用“玉”字做了自己的名字的偏旁,成为“吴琠”,子子孙孙依次用其余十五个字记辈。由于这辈字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赐的,吴琠这一支便从吴姓原宗里分了出来,建立了自己的祠堂派系。
吴琠家族人才辈出。捐资扩建 “六师学堂” (琼台书院)的吴少农、建立海口首座娱乐场所“大同戏院”的吴友慧和吴友辉、曾为冯白驹题写 “海南军区司令部”的书法家吴开基、 名画家吴祥、 解放前中山大学教授吴润兰、 原文昌中学校长吴祥徵等,都是吴琠的后裔。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7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2-20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16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17主编
2023-01-2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