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王熀(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海南名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28 评论:0

王熀,字日宣,明末清初崖州北厢(现三亚市崖城镇)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和父亲王应桃同是明朝生员。清顺治四年(1647), 王应桃和同乡秀才曾廷咏等十二人因抗拒朝廷 发令,被捕下狱杀害。国恨家仇,激起王熀的满腔义愤。他单身出走,潜伏在崖州西里(今乐东九所、黄流一带),暗中联络故明千户洪廷栋、镇抚胡永清、志士彭信古等人,策动举兵抗清。顺治五年(1648)春,彭信古率黎、汉族义民千余人从乐安营 (乐东县旧城) 出驻黎伏里(今乐东县冲坡镇抱旺一带),清知州于有义获报,带兵前往镇压。彭信古设下伏击圈,激战一天,清兵败绩, 于有义自杀,义军声威大振。彭信古随即会同各派抗清首领议事,推举熀为义民代表北上, 向南明朝廷奏捷。同年夏季,王熀到达肇庆,晋谒桂王,上疏陈诉他父亲等人死难的经过,以及崖州义民戴发效忠,英勇抗清的动人事迹。桂王当即下诏,旌恤王应桃、曾廷咏等12人;并同意王熀的建议,于同年秋冬间派总兵陈武渡海到崖州黄流里(今乐东黄流镇),会同洪迁栋、胡永清、彭信古等部众,一举攻克崖州、儋州、昌化、感恩4城,底定了琼崖西南半壁。因此,王熀以扈从功授总兵衔。后又奏桂王 令,持节联络各地乡兵(义民武装)及李自成余部合力勤王,一连规复了十几座州、县城。可惜,正当抗清斗争取得进展时,南明朝廷内部的党争却日趋激化。王熀遭到权奸李元胤 (南明锦衣指挥使)的排斥,被借故削职为副总兵。但是,他仍然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追随桂王辗转于两广地区,尽忠效命。到了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兵陷云南,桂王亡命缅甸,王熀被编遣。他怀带印信旗帜遁回崖州,原有待机再起的打算。他环视时局,自知大事不可为,就在路经“天涯海角“的下马岭东边“大兵桥”下那条溪流时,将旗帜烧掉,后人因称该处为“烧旗沟”。《崖州志》卷二载:“烧旗水,以明季王熀烧旗于此,故名。”指的就是此事。其遗址在海榆西线410公处。“烧旗沟”的出海口原名 “禁港”, 随之改称为 “烧旗港”, 而附近的大田 也改称为 “兵田”。这大抵是后人为怀念这位明季孤臣所表示的寄托。

王熀回崖后,就弃家入山匿居。他在宁远河上游的深山里营造简陋的竹茅屋,号为“水竹居”, 自称“水北渔人”,平日脚踏棕鞋,手扶筇杖,与野鸟山花作伴,采山菜野果充饥,燃松柴竹枝照明,节操自持,终生不入城市。他的《山居述怀》有句云: “有饭时餐啖蕨菜, 无油夜点照松柴”,困苦莫名,却怡然自得。清康熙六年(1667),崖州知州李应谦折节拜访, 请他出山, 被拒绝。此后, 遁迹不知所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63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