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王弘诲(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海南名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05 评论:0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定安县人。生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卒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享年76岁。死后朝廷派遣当时的海南分巡提学副使戴熹主持谕葬,其墓在今定安县富文镇九所墟附近。原来陵墓规模宏伟,主墓全用雕刻着各种花纹图案的方石叠成,祭坛两侧列有石牛、石羊、石狮、石翁仲,并有石柱旗杆,外筑围墙。“文革”期间被毁,石器荡然无存。现在群众用方石把墓叠起来,但已面目全非。

王弘诲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参加乡试中辛酉科解元,时年20岁。4年后,中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赠太子少保。

嘉靖四十四年 (1565年)二月,王弘诲刚中进士,即遇到海瑞逆鳞入狱。但他冒着风险朝夕探望,并亲敷疮药调护。《忠铭公年谱》记载:“十月,海忠介公抗疏言天下第一事,犯颜强谏,世宗大怒,将付狱,忠介公访公于玉堂,自分必死,以后事托公,遗白金二十两,曰: ‘死于尔乎,殡还我首丘足矣,公闻命,勉相慰籍,决不负言。’ 海瑞下狱,弘诲极力保护, 每省视狱中, ��馕备至。 狱吏吓以危言, 亦不畏避。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王弘诲在他的《致仕谢恩陈言疏》中,也谈及此事:“……臣之同乡友人,故都御史海瑞,为户部主事时,尝抗疏谏世宗皇帝,自分必死,以身后事付臣,然犹嘱臣虽官翰林,亦当思所自效,毋徒若蠹书虫,生死陈编中也,臣每绎其言而愧之。” (《天池草》卷一) 这就充分说明王弘诲光明磊落,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德。

万历四年(1576年),王弘诲35岁,鉴于琼州士子赴考旅途遥远,跋涉艰苦,渡海又有风浪之险,特上《奏改海南兵备道为提学道疏》,请求改海南兵备道为提学道,让琼州士子能在海南就地考试。这个奏疏得到万历皇帝的允准。自此,琼州士子赴考方便多了。这件事便是海南民间所说的 “奏考回琼”。这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此事得旨准行,王弘诲绝口不讲,琼州士子亦无知晓。后陈之屏在他的旧箧中偶然看到奏疏准旨稿,向外界传出,读书人赞曰: “王公之功卓矣! 伟矣! 不可谖矣!”这件事对琼州士子来说真是功德无量啊!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王弘诲62岁的时候,琼人学子捐款在定安县城建“王弘诲公生祠”,以纪念他的功德,今祠址建为定城医院,但后殿犹存。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王弘诲58岁,经过多次请求,才获准致仕。按当时情况来说,他要求致仕是比较早的。他所以较早要求致仕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真的病老,而是因为万历皇帝不听他的劝谏,以此表示对当时的朝政不满。此时明皇朝已经腐败无能,王弘诲对为官丧失了信心。如他在《庚子自南 (京)礼(部)乞归,再会乡同年于珠江舟次》诗中就流露了他脱离官场而过隐逸生活、放情山水的思想。王弘诲致仕后隐居家乡,放情山水,曾到定安、琼山、文昌、万州等地风景点游览,写了大量风景诗,还热心办了许多公益事:

一是兴建书院,教育后学。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在定安县城建了一座尚友书院。还资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并亲到这些书院授课。

二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王弘诲致仕归里时,特意从南京带回松苗松籽,在今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南两里许的荒山上,开垦30多亩地,种上松苗松籽,繁衍成林,当时极为茂盛。直至日军侵琼后,始遭破坏。尚存的松林,当地群众称为“王尚书松林”。现在村民已进行封山育林,加以保护。

三是修桥造井,方便群众。万历年间,王弘诲在县南25里李家图龙梅村西龙门塔下,建永济桥(《定安县志》建置志五),方便群众来往。又在今定安县龙门墟西约3公里水出村附近挖一喷泉井。王弘诲命名为“漱玉泉”。此井水质澄沏甘醇,井由石条叠成,水常溢流井外,灌田多亩。今并尚存,不过现在井下筑堤堵截蓄水,井区成为湖泊,井被淹约1公尺深。井边原有王弘诲手书“漱玉泉”之石碑一块,也被淹没。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王弘诲卒于定安故乡,群众奔走相告。“士民哀之,为之罢市。”可见士民对他悼念之深。

王弘诲一生着作甚丰,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卓成一家。着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礼奏牍》、《南溟奇甸录》、《文字谈苑》、《国朝名臣录》等。

现存《天池草》有诗300多首,其题材丰富,内容广泛,不乏不满现实,讽刺权贵之作。前人评价颇高。门人区大伦说:“王弘诲的文章“尔雅醇厚,自成一家。”(《龙梅王氏家谱》) 明朝状元焦竑也说他“诗赋宛转深切,万口传颂。”清代学者沈恺说他的诗文“宏中而肆外,皆非无为而发。《火树篇》、《春雪歌》令权辅短气,奸回褫魄”。综观他的主要作品确是“宛转深切”、“宏中肆外”、“有为而发”之作。他的诗文笔调清新,文字精炼,感情真挚,主旨确切,格律严谨,用词遣字非常讲究,吟诵起来音节锵然。不过现存王诗中酬应肤浅之作也不少,甚至有宣传迷信的糟粕。这是历史的局限造成的,不必苛求于前人。

更值得提及的是,王弘诲虽然是封建社会的高官,但为人正直,毫无媚骨。官南京礼部时,前后上十余疏,如 《忠铭公年谱》 中所说: “他知时事不可为,十三疏比古人尸谏,痛陈国家之大病: 一在元气已伤,复加税务以刻削之,民不聊生,将有土崩瓦解之势。一在元首眩昏,百司失职。肱股心膂非用其人。怀利事昏,纲纪尽废。一在关膈不通,病在壅蔽。一切奏章留中不报,建言诸臣或贬或斥。用人行政颠倒是非。何以为治? 而为痛哭流涕长太息之言,以冀君之十悟。其去国之忠尤欲报国而未能也。”此为王弘诲致仕之原因。托病以求退,他非真病,欲借一已有病不可医,以医国之病。其言: “臣之病关只一身,天病所关在宗社。”危言悚论剀切指陈,毫无讳忌。疏中三千余言无一切定病证,明字药方,可与海瑞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共传与世。王弘诲还因屡谏不听,而将奏疏付梓,名为 《南礼奏牍》,自为小引曰: “甚诲,进言之难也! 非言之难,有以听之之难也,又非徒听之难也,以言之而必吾听之之难也。”总之,从上述各方面来看,王弘诲不失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忠君爱国,贤能清正,同情人民,关心教育的好官吏。由于他退休后尚能重视教育,关心人才的培养,因此,海南人民至今还在缅怀着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63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