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毓豪,1940年9月5日出生于乐东县黄流村。幼时家境贫寒,1946年随父母逃荒至榆林港,1953年迁居三亚市。1959年毕业于崖县中学,同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64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二轻厅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70年调到广州雕塑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为广州雕塑院高级美术师。曾当选为广东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和主席团成员。系民盟广州市委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广州市粤海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文联委员、海日书画会顾问、广州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迄今创作雕塑作品300余件,水彩画500余幅,以及大批的速写和国画。其中大中型的雕塑计有:《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原稿、广州市黄花岗《自由女神像》(连州青石刻3.4米高)、《刘畴西胸像》、《孙中山胸像》 (汉白玉高2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汉白玉半身像高2. 4米)、《李纲像》(花岗岩高4. 2米)、《春天的韵律》(玻璃钢高2. 5米)《省港大罢工》(玻璃钢3. 2米×3. 3米)、《天海飞鸥》(铜像高2. 5米)、《来自山林的思考》(花岗岩1. 5×1. 5米)、《教育家——吴在民先生胸像》 (铜像高90厘米)、《女大学生》(玻璃钢高2. 5米)、《鹿回头》 (花岗岩12米×11米×5米全高15米)、《黄河英魂——冼星海》 (汉白玉高2. 8米)、《姚德胜先生像》 (铜像高90厘米)、《神鹿的传说》 (花岗岩2. 2米×1. 1米)、《新的思考》 (花岗岩高2米)、《天后宫的传说》(玻璃钢浮雕5米×1米)、《冯平将军像》(青铜高2.5米)、《破晓》(汉白玉高3米、《腾云万里》(花岗岩高2. 88米)、《海姑》 (花岗岩高2米),《爱》 (花岗岩高1. 3米)、《创业者》(花岗岩高2. 6米)。其中,《鹿回头》、《来自山林的思考》、《李纲像》、《神鹿的传说》、《冯平像》、《创业者》等塑像是坚立在海南故乡的。
1981年在广州市鲁迅博物馆举办首次个人雕塑绘画作品展,展出雕塑作品94件、绘画作品99幅。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1982年7月在海口市举办第二次个人雕塑绘画展,展出作品134件。同年9月1日在广州市一宫举办第三次个人雕塑绘画展,展出作品154件。1982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毓豪雕塑选集》。1989年,在广州美术馆举办林毓豪水彩画近作展。并选送作品参加海口市五人美术作品联展。1990年主办在穗琼籍画家作品联展。
林毓豪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原稿分别获广东省美术优秀作品奖、广州市优秀美术作品奖、1987年全国城雕优秀作品奖。雕塑《老民兵》获广州市优秀美术作品奖。雕塑 《哨》分别获广州市优秀美术作品奖、广东省17年和20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雕塑《新花》分别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广东省优秀作品奖、1982年广东省卫生美术作品一等奖、1982年广东省少年儿童文学艺术作品二等奖。雕塑《希望》获1982年广东省卫生美术作品一等奖。雕塑 《鹿回头》获广州市文学艺术首届红棉奖三等奖。雕塑《浪涛、扬帆》获建国40周年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奖。
雕塑《为了和平》获建国40周年广州市美展优秀奖暨广州市迎接建国40周年文艺创作美术作品三等奖。《五指山传》插图获中南六省插图三等奖。水彩画 《石林、猴》获“隔山”大赛奖。
林毓豪的作品多次出国参展,屡获好评。其中肖像雕塑《蕊蕊》《铁工》《小蕾》参加了1981年中国展览公司在泰国等国举办的中国作品展,并由国家收藏。
水彩画《鸟语》、《天门》、《延安烟雨》、《泉》参加了1982年香港三联书店举办的水彩画展。水彩画《海角》参加了1983年在科威特举办的“中国水彩画展览”。国画《屈原》在美国三藩市美洲中国图书馆展出,并为该馆收藏。国画 《陆游咏梅》 1986年在瑞士首都苏黎世展出。
多年来,林毓豪的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经常在国家及省市级刊物和海外刊物发表。1981年广东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播放专题节目 《雕塑新人——林毓豪》把他介绍给全省全国的电视观众。
林毓豪的雕塑创作,70年代偏重于现实主义,80年代则偏重于主题性,近年来开始追求雕塑自身的语言。
林毓豪无论在艺术追求还是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都表现出一种惊人的顽强毅力。他两度因癌症而开刀,但从来不向疾病低头,生活上几经曲折,也从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多年来,他埋头苦干,完全忘记了自己患过癌症,在创作上硕果累累。为了表彰他为人民艺术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1978年他被授予广州市先进文化工作者,1981年和1983年分别授予广州市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并记功受奖。
到目前为止,除了个人的展览外,林毓豪已有100件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美术展览。有10件作品分别获国家、省、市级16次奖励。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100余家刊物发表其作品达800多件次。11件雕塑作品载入《世界雕塑全集》。雕塑作品《孙中山胸像》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他的名字、简介资料和作品载入多部艺术辞典和名人辞典。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53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