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放(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海南名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325 评论:0

李放,本名李昌明,1941年8月出生于文昌县,是海南省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海南省琼剧院副院长兼高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 海南省戏剧文学社社长, 海南诗社 《诗文学报》副社长。

李放先有诗名后有戏名。因家庭变故和家境贫穷,高小毕业便回家赶牛车、当泥瓦匠,后又断断续续勉强念完红专初中就为生活奔波,经历当兵、装卸工、售票员等苦力营生。困境中不屈从命运的摆弄,执着追求使他如饥似渴地拼命看书学习, 常带着对苦涩艰辛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写自叙色彩的诗行。他在牛车上写的自勉诗: “离学私饮泣,痛割同窗情;双轮驮日月,含泪步新程;始此人生路,坎坷了何年;一支瘦竹鞭,驱牛驱自身。”便是身处困境砺志成才的见证,由于生活阅历丰富,文艺志趣广泛,七十年代他的名字和缪斯连在一起,在海南文坛上实在风靡过好一阵子,曾以青年诗人的身份,陪同以诗歌泰斗艾青为团长的诗人代表团访琼旅游创作。短短几年写下300多首诗歌(未含其他体裁作品)。其中诗歌《三月桃花汛》、《西沙诗情》、《五指山茶歌》、《牛车夫之歌》等均散发着海南乡土气息,充满艺术魅力,令人吟诵不衰。被省和地区列为重点作者,应邀进大、中学举办诗歌讲座,被誉为是 “牛车上驮来的诗人”。

李放用诗笔移情写戏,是后来调入海南戏工室的事。八十年代初,他除了写诗, 也偶而应约写些剧评发于报端。1982年文化部门领导本着实用需要,才将其调入戏工室任《海南戏剧》主笔编辑。工作和兴趣使他在戏剧艺术宝库中不倦的探索。编务之余,他反复研究琼剧着名作家吴发凤的创作范本,吸取前人的艺术精华,确立自己戏剧创作中一种“以诗为求, 以剧为用, 化诗入戏, 以诗敷戏”的艺术尝试和追求。他的《苏学士海外传奇》剧本,写的是苏东坡流放海南兴教办学的故事,剧本具有以诗敷戏的艺术特色,意境高远,语言流畅, 人物形象鲜明,他分别荣获省、地区剧本创作二等奖和表扬奖。苦斗者的成功,往往会伴随世俗眼光的妒忌。李放虽也如此,但他并不退却,而是满怀自信,写下一幅楹联“甘守时穷方是士, 不为人忌便非才”, 随时激励自己,排难而进。1985年,他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编剧,归来后,他又采用院校典雅派和乡野本色派两者的创作风格大胆进行杂交,与周斗光、邢福毛等合作,分别写出琼剧 《青梅记》、《女御医》,经省琼剧院一、三团排练上演,均先后打响, 演出超过百场。《青》剧曾被 《剧本》发表于1988年12月号,填补了琼剧登上国家刊物大雅之堂的历史空白。并于1989年秋和1991年秋,分别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中南片,和应邀晋京及入中南海演出而誉满羊城,声蜚京华,中央电视台于同年10月也将其全剧播放。

李放无论创作或改编每一个剧目, 均能从不同角度给观众以独特的新鲜感,既不囿于既定格局,又关照到观众审美情趣,剧团容易演,观众喜爱看。近3年来, 他所创作、改编的 《青梅记》、《女御医》《双堞记》、《风流才子》、《汉武之恋》、《神羿》、《劫难奇缘》、《南海神庙》、《还阳记》、《梦断红楼》、《天鹅宴》琼剧, 以及电视剧 《不用烧香的‘菩萨’》等,大都被省、县级剧团、电视台、广播电台和音像公司所争用排练演出、摄像录音和播放发行。又被称为是“诗笔移情恋梨园”的剧作家。

他的文艺思想是:主张莫装腔作势,以入情传神的笔调,明白晓畅的文风,真诚负责的态度去描写生活,去反映人生。提倡文艺既自娱又娱众, 寓教于乐, 和风细雨, 潜移默化, 达到润物净尘为目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46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