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独清(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海南名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226 评论:0

李独清,1912年9月出生于澄迈县罗驿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幼读经书,科举不第,但为人清正,厌恶豪强。母亲王氏,出身豪门,婆家家境清贫,过门后就参加劳动。她秉性仁慈,乐济贫困。父母的这些品德,对李独清影响很大。

他七岁启蒙,经私塾、初小到高小,小小年纪就爱读历史传记,高小毕业时,几乎已读完《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和 《水浒》等古典小说。

1926年初,国民革命军渡琼,结束了北洋军阀邓本殷的统治。这时,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席卷全岛,罗驿村群众也在进步青年带动下,破除迷信,捣毁偶像,并成立农会、妇女会,创办平民夜校,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土豪的群众运动。当时,他正在小学高年级读书,也很快就投身这一革命活动,热情担任了平民夜校的义务教师。不久,方兴未艾的革命群众运动,为蒋介石发动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所扼杀,在反动势力的清乡倒算中,革命青年有的被捕,有的逃亡,年仅14岁的李独清亦被视为误入歧途。他们所有进步书刊都被洗劫一空,并被勒令休学一年。在家务农的一年中,父亲担忧他孱弱的身体不胜其苦,乃想尽办法,供他继续升学。在叔伯亲友的资助下,1928年春,他负笈府城入省立第六师范读书。在进步教师符伯坚的影响和指导下,他从喜读古典小说转向爱好普罗文学,并曾在符伯坚主编的《我们》半月刊上撰过稿。但不久这个刊物被封查,符伯坚亦被逼走,使他重新激起的革命热情顿遭沉挫。

1934年秋,他在广州教员训练所进修结业后,遵父命重归故里,不久,县二小校长因故撤职,他由当地人士推荐继任该校校长。这时正值红军长征胜利,全国抗日进入高潮,他在“教育救国” 思想指导下,仿效陶行知的教育方法,整顿校风,抵制读经复古,同时对学生灌输抗日民主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西安事变”后,又动员师生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走向社会,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战主张,发动和组织故乡广大青年踊跃参加抗战。

1938年秋广州失守,海南告急,琼崖国共合作达成协议,他在地下党负责人马秋江授意下,参加琼崖独立队的改编工作,并在家乡秘密组织进步青年,征集枪、款,以备扩充琼纵实力。次年2月10日,海口沦陷,敌机狂轰滥炸,国民党驻军便向腹地撤退。在这危急关头,他遵照党和李定南(当时任琼纵中队长)的指示,密访拥有地方实权的几位乡绅,陈明利害,晓以 “只有抗战,才能救国; 只有救国,才能保村”的大义,说服他们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支援琼纵抗敌保乡。经磋商,当地乡绅同意捐助公款2000元(大洋),枪枝则由他负责征集。在一个风雨之夜,他留下“从此挥戈驱虎豹,楼兰不斩不还家”的字条,向年近古稀的老父告别,就携同几位战友,带上枪款,离开可爱的家乡,投笔从戎,踏上抗日征途。

1940年12月,琼崖国民党当局发动“美合事变”,澄迈县委惨遭破坏,县委书记不幸遇难,琼崖特委调李独清回澄迈接任县委书记。

当时,特委交给他的主要任务是: 恢复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创建小块游击根据地,逐步建立人民政权,以利坚持长期战争。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打击了顽固势力,不仅恢复、巩固了红军时期创立的儒万山游击根据地,还把南渡江两岸的澄一、二区联成一片,建立起六芹山根据地,顺利地完成了迎接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的西迁的任务。1943年初冬,澄迈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他当选为第一任县长。

1945年秋,日寇投降,国民党派四十六军来琼,向我白沙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犯,不久又跟踪我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到达六芹山根据地,形势十分严峻。我方集中力量歼敌两个连后,迅即化整为零,采取 “坚持内线斗争,开展外线行动”的战术挫败强敌。李独清和张光兴率县府短枪队,配合琼纵的一个连队,留驻六芹山区活动,经历三个月的苦战,粉碎了敌军“填空格”式的进攻,保卫了领导机关的胜利转移。

1947年5月,琼崖特委在五指山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对澄迈县委坚持斗争的卓着成绩予以表扬,他被当选为琼崖区党委候补委员(后晋升委员),仍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不久,琼崖区党委派他随林李明副书记由琼东 (现琼海县) 乘木船偷渡马来亚,并于1948年2月经新加坡到香港,向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汇报琼崖坚持斗争的情况。同年11月,因林李明另有任务,改派他代表琼崖党组织赴中央汇报,受到周恩来副主席的亲切接见。周副主席指出:“琼崖的武装斗争,坚持了二十多年,红旗不倒,这是很大的成绩。”这一评价,鼓舞和鞭策着海南党政军民不断前进。汇报后,他被留在中央统战部第二室任研究员。1949年9月,推选为华南解放区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此时,海南岛尚未解放,会后经中央批准,同广东代表一起南下,在徐闻一带随军工作。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他任海南财委副主任,曾一度负责土改试点工作。1953年3月调任海南行署副主任。1955至1958年调任广东省工业厅副厅长、省政府工业办公室副主任。

1958年冬,他由广东省政府调往华南工学院,任党委书记、副院长,主管学院行政和人事、组织,协同第一书记、院长处理教学、科研、生产和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共同努力,1960年,学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和直属重点院校,在校学生也由当时的4000人发展至 “文革”前7800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任广东省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组织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拨乱反正,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广东民族学院迁穗时,他兼任该院代院长,主持学院党政工作,经过建立党委,加强领导,调整机构,延聘师资,扩大本科专业,设置预科班和恢复民族干部轮训,使该院能在短时间内初具规模,促进了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

陈独清离休后任广州海南文友会名誉会长、广东民族研究学会等学术团体顾问,并积极参加岭南诗社活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46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