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冯大本(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海南名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36 评论:0

冯大本,琼山县灵山镇林昌乡冯昌村人。家庭清贫,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小时在乡间读小学,1959年于琼山中学高中毕业后考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物理。他求学勤奋,孜孜不倦,门门功课都是“优”。他在大学四年级就和老师一起研究光谱分析,并参加红外分光光度计电子路的设计,撰写论文《超低频低躁声放大器的设计》,送到北京参加高校科技成果展览,被评为优秀论文。

1964年冯大本结束大学学业,被分配留校工作。不久“文革”爆发,他排除一切干扰,一头扎进自己的专业,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引人瞩目的成绩。1968年他下放到校办工厂劳动锻炼,在那里,他和别人试制成功了示波器,这是他参加工作后搞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接着他又参与国家下达的“九一一”科研任务(即1969年1月1日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主要是研究激光大器传输窗口问题),研究和试制各种激光器控制电路设备,还参加研制成功全国第一台高分辨率的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全国最长的光学传输管道系统。

1972年,冯大本转向研究电脑。1973年4月他到北京清华大学参加四机部 (即现在的机械工业部) 组织的电子计算机联合设计组从事设计工作,并担任总体组和运控组副组长。在清华园奋战一年半,他参与设计的Djs130机系统工程化设计调制成功,经电子工业部三级鉴定,参加了全国电子工业成果展览会,这是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化的小型电子数字计算机。同年,他做为代表参加全国第一次计算机专业会。

1974年10月他回到上海,用两个月的时间和别人试制成功全国第三台Djs130机,受到四机部的通报表扬。1975年初,他参与研制成功上海第一台煤气管道和煤气调度报表。又参与研制成功上海机床公司第一、四机床厂的群控机床自动生产线系统计算机的程序控制。这都是当时我国第一流的科研项目。

“四人帮”倒台了,科学技术的春天终于回来了。1978年,冯大本参与设计的Djs130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那年,他仅仅39岁。

1979年冯大本进入“不惑之年”,这是人生大有作为的时代,他独立承担了不少的科研项目。这年他独立设计用于海军军事研究的Djs705机系统。1980年,他仅花四个半月的时间又独立设计了Djs101机系统,这个项目被电子工业部评为我国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也被国家教委评为我国科研优秀成果奖。这年6月,他在全国700人的计算机应用会议上做了专题报告。1981年他主持设计海军某部航空兵团指挥所自动化指挥系统,被评为全军技术成果二等奖,他还组织并参加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算术所、物理所、华北计算所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在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研制的Djs100系列机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经电子工业部和学部委员郝柏林研究员鉴定,1982年6月参加全国电子计算机展览会。同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他被任命为华东师范大学实验技术和设备管理处主任。

冯大本先后在《计算机工程应用》、《计算机时代》、《电子科学技术》等杂志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的《Djs101设计要领》和《IBMPC机IMFORX数据库的汉化》等篇,颇得国内同行的褒奖。他参与编写的《IBMPC/XT计算机的原理和分析》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翻译了《8086/8088微型计算机系统与结构软硬件设计》一书中的三章,和妻子高建南合译了十几万字的《微型计算机图形学》一书,均已出版。

冯大本还担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上海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CV协会副理事长、上海软件行业协会、DG协会常务理事、《微型计算机应用文集》常务副主编、《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他被列为1949——1984年间上海地区获重大科技成果奖的161名科技工作者之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3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