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陈永阶(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海南名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52 评论:0

陈永阶, 1936年11月18日出生在万宁县龙滚镇乐礼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父陈以琼,字光亭,师范毕业生。父亲陈锡藩,字叶荪,侨居马来西亚槟城, 以小贩维生。

1939年2月,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琼崖,他的祖父、祖母及堂兄惨遭杀害,父亲、叔父漂洋过海逃难南洋,他由慈母扶养成人。在日寇的残暴统治下,海南经济凋蔽,民不聊生,文化落后。其时,乡中的中文学校停办,仅设一间日文学校, 因而使他失去入学机会。抗战胜利后,1946年乡中复办小学, 他10岁才开始入学,但曾几次缀学。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他考进多格小学,由于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 1952年小学尚未毕业, 就借他人毕业证书赴考, 并以优良成绩考入乐会县(今属琼海市)第一中学,奈因有违当时考规,仅读月余而重返原小学修完功课, 以优秀生毕业。1953年秋考取乐会县第三中学,终于因家境贫困,仅读一个学期便中途缀学,接着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组织互助组,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曾先后任联村主任、会计、社委、生产队长等职。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不忘看书、学习, 除了天天读报外还经常阅读一些知识性的书籍。

1958年7月, 党和政府重视工农知识分子的培养, 大学向工农开门,他被万宁县人民政府保送入中山大学工农预科文科班就读。工农预科开设的虽是高中课程,但任课教师均为大学教师,讲课质量较高,使他获得较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

渴望文化科学知识,喜欢看书。每学期课本发下来,便从头到尾看一遍,往往几天就看完了。他除了上课外,还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藏书多的条件, 借课外书籍来读, 广泛吸取有用知识。

1959年7月, 他以优异成绩结束学业,被选送中山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就读。中山大学历史系是史学人才荟萃之地,名教授多,诸如陈寅恪、梁方仲、岑仲勉、陈锡棋等。对他影响较大的是陈锡祺教授。在大学5年中。他不仅泛读了大量史料,还争取一切时间选读了名家史学论着,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了据史立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本领。尽管在同窗中他不算出类拔萃者,但总算是个合格人才。社会工作使他增长了许多同窗所得不到的知识。早在小学时,他当过学生会主席,中学时当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大学时当过党支部副书记、学校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特别是在任大学广播站站长期间,每天播出的稿件,从思想内容到文句、结构都得由他定夺,得益非浅。这使他的思想水平、写作能力都有长足提高,为他踏入社会大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4年7月, 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市的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部工作。“文革”前的2年间,他为调查陈列资料,踏遍东北大地和大江南北, 采访了许多东北抗联和第四野战军的老同志, 上至国家部长、军长、师长,下至烈士当年的战友、亲属。在此期间,他撰写和整理了许多采访记录,存入烈士馆档案中,为该馆陈列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他治史积累了资料和经验, 对他后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十年浩劫,研究人员被剥夺了研究的权利,知识分子被当作“臭老九”来批判。当时他虽是非重点批判对象,但研究工作已完全中断。因此,十年间他仅参加过《阶级教育展览》、《批林展览》陈列大纲和解说词的写作, 而大好年华均白白浪费掉了。

打倒 “四人帮”,开始了史学研究的春天。1976年1月,他被调到中山大学历史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2年提升为讲师, 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 1984年至今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任, 兼任广东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全国中国现代历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和副秘书长。这十多年是他教学、科研长足发展的时期,曾先后主讲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史料学等课程,参与南方八院校《新编中国现代史》的编写工作,是该书第一分册的副主编;编辑出版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青年运动》、《琼崖革命先驱者文集》等;撰写中国现代史论文30多篇、中国现代史人物传记19篇,共计约55万多字,为教学、科研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琼崖革命史的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对琼崖青年运动作了开拓性的研究,《琼崖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及其作用》一文,获共青团广东省委评为优秀作品,颁发《荣誉证书》,《徐成章》、《王文明》传稿获广州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徐成章》传稿获1991年全国党史人物传优秀成果奖。

陈永阶的主要论着目录如下:

《新编中国现代史》第一分册副主编, 自撰6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1991年第3版;《琼崖革命先驱者文集》,1985年9月 《琼岛星火》编辑部出版;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05周年》,载《暨南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载《学术研究》(广东内部文稿)1982年第1期;《琼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概述》,载《中山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琼崖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及其作用》, 载《广东青运史资料与研究》1983年第2期,另刊《琼岛星火》1985年第14期; 《中国共产党与白沙起义的胜利》,载白沙起义四十周年纪念文集》1983年11月出版;《身先士卒为国捐躯——徐成章传略》,载《不屈的共产党人》(4), 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试论琼崖革命根据地早期的土地革命斗争》,(与李国荣合作)载《海南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海陆丰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载《中国革命史讲座》,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徐成章》(与元邦建合作),载《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 《中国现代史史料学(讲授纲要)》,载《广东党史通讯》1988年特刊; 《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的建立和作用》(与林飞鸾合作),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2月出版; 《试论太原战役》,载 《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周士第》(与杨弘等合作, 由本人执笔),载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另载《海南将领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抗先对广东抗日救亡运动的贡献》(与林飞鹰合作),载《抗先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农民运动》, 载《中山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3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