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陈川波(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海南名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18 评论:0

陈川波,笔名长河、夏木青、海青、南海客等。祖籍文昌县昌洒镇抱才村,1941年12月18日出生于马来亚槟城。现为新加坡华文作家、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助理总经理。

陈川波儿童时期,大部分在槟城渡过,后随家人定居新加坡,当时新、槟都是英国殖民地。

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住在木屋乡村,靠奖学金(包括马来亚琼州会馆联合会大学奖学金),修完中学,后进入新加坡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就读。大学期间,创作诗歌,参与南洋大学中文学会的活动,包括文艺刊物《大学青年》的编辑工作, 1962年担任南洋大学中文学会执委会秘书, 1962年参加 “大学周”中有关马华文学作品与书法展览工作等,初露其才华。1963年大学毕业后,曾任职于百货公司、船务公司及报馆。这期间,他积极参加群众性的社会活动,在工会中从事思想、文教工作,加深了对人民生活的了解。六十年代中后期,曾参加当地社会主义的出版、宣传工作,负责文艺副刊《旗》的编务。1969年~1972年在《星洲日报》担任编辑,曾任《青年园地》、《青年知识》、《少年园地》、《儿童园地》等文艺性副刊的编委;1970年与1971年,曾代替着名的马华文学史家方修撰写一年一度的文艺界总结性文章, 发表在当年的 《星洲日报》的年刊上。这期间, 陈川波曾主编综合性刊物《建设》月刊,并以南海客等笔名,在刊物上发表专题文章,谈论时事、文艺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问题。1974年至1976年,陈川波曾被当地政府以“参加马来亚共产党的颠复活动”之罪名,监禁两年。七十年代后期,他曾一度暂时停笔, 后来又经常从事写作。

陈川波从事文学活动近30多年,发表和出版了不少作品。六十年代初期在 《大学青年》杂志上发表叙事诗 《捐躯》、《无名河, 哼哀歌》等描写工人、农民因生活贫困和受压迫剥削,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抗争的诗篇,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七十年代发表和出版的评论集《事在人为》、《木石集》,哲学笔记 《主观与客观的问题》、读书扎记《人性及其他》、文艺评论《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受到文艺界的重视。八十年代发表的诗歌 《你为什么这样不会做人》、《赤道港湾的红树林》、《掠过夜空的慧星》、《雨帘》等作品,文笔更臻精炼。1962年,他的长诗 《无名河, 哼哀歌》, 曾获南洋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大学生文艺创作诗歌组第一名; 小说 《椰林之歌》获小说组入围奖; 1961年, 长诗 《捐躯》获南洋大学中文学会主办的创作比赛诗歌组第二名。着名文学史家方修认为, 《无名河,哼哀歌》与几篇其他作者的优胜作品, “可以代表目前(指当时)马华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陈川波收在《事在人为》中论及文艺与时代的精神关系的 《发扬传统, 促进文艺》一文, 方修在《一九六九年的马华文艺界》一文中说,这是“很有份量的理论批评文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2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