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朱明凯(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24 评论:0

1911—


朱明凯,蔬菜专家,农业教育家,农业管理专家。1938年赴延安,从事农业技术、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丰富军民生活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业教育战线上多年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为筹备和建立国家级蔬菜科研机构,研究制定当时全国蔬菜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做了大量工作。
朱明凯,1911年2月出生,广东省台山县人。7岁就读于台城纲纪慎小学,以后到广州念中学。1936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这几所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要求学生信仰宗教、为人要行善。但另一方面,从历史课上获得的知识告诉她,中国受帝国主义压迫,尤其是香港被英帝国主义割据,九龙被划为英租界,引起她对英帝国主义的仇恨。当时发生的沙基惨案给她很大的刺激,引发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入岭南大学念书那年,又发生了 “九一八” 事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中国人受欺压,受凌辱。这些铁的事实,和学校的宗教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朱明凯开始对宗教产生了怀疑,觉得宗教思想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开始逐渐和宗教疏远起来。大学毕业后,在佛山华英女中任教员,开始接触一些思想进步的同事。以后在广西南宁大厦附中教书,又订阅了新华日报,阅读了一些介绍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使她对共产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定共产主义才是改变中国的唯一道路。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萌发了要投身中国革命、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
1938年,朱明凯辞去了在广西南宁的工作,和爱人陈凌风一起回到家乡,变卖了所有家产,收集了许多农业方面的书籍、资料,辗转于广西、贵州、四川,最后到达中国革命诞生地延安。到延安后,组织上安排她在延安陕、甘、宁边区光华农场任技师和园艺课课长,还任边区农校教员。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实行严密的封锁政策,边区军民生活十分艰难。面对封锁,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号召边区军民生产自救,朱明凯感到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生产自救作出贡献。于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展蔬菜、水果、烟草等的引种工作和选育研究。1946年,她奉命调往黑龙江佳木斯,去接管一家农场并任场长。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从延安到佳木斯,他们一家整整走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他们走过了很多抗日根据地,听到很多抗日的故事,也亲眼看到被日寇蹂躏的祖国。根据地人民对八路军的爱戴,对他们的热情接待,使她体会到群众和党的关系,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因而更加坚信 “只有实现毛泽东思想,才能使千百万的群众力量积蓄起来,变成不可战胜的力量” 的坚定信念。
1949年10月,组织上又分配朱明凯到沈阳农学院任教务处处长,1950年在东北农学院任教务处处长、教授,还曾在中央农业部宣传总局教育处任处长,时间约2年。在这期间,她一直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
1956年9月至1958年9月,朱明凯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并受命参与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1958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成立,到1978年2月,蔬菜研究所两次下放北京市,两次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所,她身为蔬菜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带领广大职工艰苦创业,使蔬菜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和健全了科研和管理机构,形成了学科较齐全,科技人才较齐备的国家级的蔬菜研究所,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朱明凯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顾问、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理事、《园艺学报》副主编。她组织编写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蔬菜优良品种的书籍 《中国蔬菜优良品种》,参与撰写了 《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 的有关章节和条目,曾担任 “六五”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 的主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蔬菜科研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朱明凯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筹备组成员之一。1958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成立,建所初期,条件十分简陋,几排旧平房,几台温箱、烘箱和显微镜。她带领一部分人进行蔬菜育种、病虫害防治和主要蔬菜的丰产栽培研究,而大部分科技人员在农村蹲点,总结农民的生产经验。1960年底,国家面临经济困难,上级决定蔬菜研究所整建制下放北京市,归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领导。1962年,国家又根据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决定恢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建制,朱明凯仅带领12位科技人员,12张桌椅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蔬菜研究所的历史上,只有从1962年重建蔬菜研究所起,才可以说真正开始了艰苦创业并有所发展的时期。这时,朱明凯任副所长,主持工作 (当时无正所长)。她从蔬菜科技和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逐步设立必要的研究室,配齐相关专业、学科人才,到1965年,蔬菜所扩展到职工105人,其中科技人员87人。设置了遗传育种、栽培和贮藏、植物保护、生理研究室,另外还有图书资料室和档案室,增添了必要的仪器设备,使一个国家级的蔬菜所初具规模。
蔬菜所建立起来以后,朱明凯又在思考如何为中国的蔬菜科技和生产发展做出贡献。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国家制定科技发展计划的时机,编制好以后一段时期的全国蔬菜科技发展规划,同时,抓住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全国性的研讨和组织协作。1962年,她组织有关专家研究编制了1963—1972年中国蔬菜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在今后的十年中,要抓好蔬菜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和整理工作,选育适宜鲜食、加工和抗逆性强的优良新品种,开展蔬菜生物学特性、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研究,贮藏保鲜技术和原理研究,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内容均编入当时国家科委编制的 “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中,对以后的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这期间,她还组织了三次重要的全国性学术座谈会、研讨会。其中,1962年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 “蔬菜育种研究座谈会”,会议指出: 蔬菜生产要发展,仅仅停留在引种筛选国外新品种是不够的,要积极开展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培育出我们国家自己的新品种提供农民应用,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63年,她组织召开了 “蔬菜品种资源研究” 座谈会,着重讨论如何加强对蔬菜品种的整理调查工作,避免宝贵资源的丢失。会后参与整理汇编成 《全国主要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保存蔬菜品种目录》,整理出88种8164份地方品种和材料,为以后开展资源研究和引种提供了宝贵资料。

选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


早在延安时期,朱明凯就在新品种的选育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在延安光华农场,她主持蔬菜、果树、烟草、西甜瓜、甜玉米、甜高粱等的引种试验,其中最有名的是她选育出的甘露西瓜,皮薄、味甜、沙瓤。周恩来总理品尝后,倍加赞赏,即命送一批瓜到重庆曾家岩50,在国共和谈的大小会上招待客人。她选育出的一种烟叶新品种,起名为黄金烟。用它烤制成香烟,专门供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在当时的情况下,要进行引种试验也是很不容易的。蔬菜、瓜果等种子都是延安军民通过各种途径带进延安的,有些还是刘少奇、陈毅等首长带到延安的。对这些种子,朱明凯如获至宝。对每一份种子都认真登记、整理、查找资料,带领3名工人浇水、施肥、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蔬菜研究所工作期间,她除了要承担大量的管理工作外,还在蔬菜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选育出优良黄皮洋葱540、511。在主持国家科技攻关研究中,参加马铃薯新品种京丰一号的选育。该品种早熟、品质好,是适合二季作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这些新品种均已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朱明凯早年参加革命,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长期受党的教育,又加上亲身感受到新旧社会的不同,所以逐步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爱党、爱国。在学生时代,她抱有读书救国的思想,希望将来靠知识去改造旧中国,可是当她发现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的时候,就毅然决然辞去工作,抛开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最艰苦、最困难、也是最危险的中国革命大后方,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广东到陕西,途经广西、贵州、四川,有汽车就乘汽车,没有汽车就步行,山高路陡,一路风险、一路艰辛,有时还会遇到土匪,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盘查,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她投奔革命的信心和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群众观念增强。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虽然困难重重,但她从不气馁,紧紧依靠党组织,依靠群众,为发展新中国的蔬菜科技事业,默默奉献。1964—1969年,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1983年,任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1992年获国家特殊津贴。
朱明凯最突出的优点是平易近人、心胸豁达,对周围的同志或者来访的客人,她都真心相处、热情接待。能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每当同事生病或家中经济上遇到困难,她都慷慨解囊相助。在讨论工作时,对待不同意见的同志,能求大同存小异,不打击报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东北农学院教务处工作时,就已经是教授,但后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由于某些原因,她被评为副研究员,对此,她除了正常反映情况外,毫无怨言,直到1983年蔬菜研究所重新确认了她的教授职称。1992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为她举办80岁寿辰庆祝活动,国内许多同行前来祝贺,表达对这位革命前辈、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的崇敬之情。

(祝 旅 郝春莲)


简 历


1911年2月6日 出生于广东台山县。
1931—1935年 广州岭南大学学习。
1935—1936年 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职员。
1936—1937年 广东佛山华美女中教员。
1937—1938年 广西南宁大厦大学附中教员。
1938—1939年 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技师、边区农校教员。
1939—1946年 延安光华农场甲等技术人员、农业局园艺课长。
1947—1948年 东北行政委员会佳木斯试验场技术员、场长。
1949—1951年 沈阳农学院教务处长。
1951—1953年 东北农学院教务处长、教授。
1953—1955年 中央农业部宣传总局教育处长。
1955—1956年 东北农学院教务处长。
1956—195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1958—1962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
1962—1970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
1970—1978年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顾问。
1979—1981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
1981—1983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
1983年1月7日 离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24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