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周以良(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41 评论:0

1922—


周以良,森林植物学家。长期以植物分类为基础,从事植被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东北地区的森林、草甸等各类型植被的结构和演替规律,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先后发现了70多种新植物,发现的海林落叶松已成为东北地区东部的主要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对发展林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以良,原名周顗良,祖籍安徽东至县,1922年12月生在天津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天津培才小学读书。1936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南开中学,1937年 “七·七” 事变后,转入广东中学,后转到耀华中学至1941年毕业。后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生物系学习。1942年10月去四川成都,考入燕京大学生物系学习。1946随燕京大学迁回北京,即转学到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毕业离校。当时他谢绝了学校的挽留,主动到解放区的东北参加革命工作,被分配到东北农林植物调查研究所做研究工作,曾任森林更新组组长。
1954年12月,周以良调到东北林学院 (现东北林业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植物教研室主任、林学系主任、帽儿山林学分院副院长、科研处长、副校长、森林植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 (植物学) 带头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1996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学科评议组 (林学组) 召集人、国务院 “三北” 防护林地区农田防护林领导小组技术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生物学科组成员 (1979)、国家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第一、二、三届,1980—1989),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林业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 (1984—)、全国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1959年创办 《植物研究》 并担任主编至1992年,自1984年先后被选为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第二、三届)、中国植物学会理事 (第九、十届)、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 (第五、六届)、中国植物学会人参协会理事长 (第一、二届) 等。此外,在国际上被聘为世界保护同盟 (IUCN) 维护生存委员会 (SSC) 委员及中国植物专家组成员、法国枫丹白露 (Fontainebleau) 国家公园委员会委员、美国传记研究所 (ABI) 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 以及被邀为国际植被协会 (IAVS) 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al Society) 会员及美国纽约科学院 (NewYork Academy of Science) 研究员等。
周以良自1949年以来,一直从事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森林植物学和植被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讲授植物分类原理、植物地理学、植物系统学、植被生态学、森林植物学等6门课程,并先后指导了32名博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在兼顾全国的同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植物和植被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取得了创造性的学术成就,为促进中国森林植物学和植被生态学以及林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0多年来,他在植被生态学和植物分类学领域中着述甚丰,先后主编 (合编) 学术专着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 “七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技项目6项。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他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和业务会议,并应邀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或宣读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赞誉。先后被选入英国出版的 《国际名人录》、《国际突出成就专家录》 和美国ABI出版的《国际光荣册》、《国际着名专家录》等国际传记性刊物十余种,并被国际白十字会授予生物保护后爵士头衔等荣誉称号,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致力研究东北森林植被


中国东北地域辽阔,地跨中国5个气候带中的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涉及全国8个植被区域中的4个。因此,中国东北地区的植物和植被不仅与中国的植物和植被浑为一体,并特色明显,而且与欧亚大陆乃至全球植物与植被亦有广泛的联系,特点突出。
周以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1949年7月) 即献身东北的森林植物分类与植被生态学研究事业。他首先对东北各地植物和植被,进行了全面地野外调查和典型地段定位研究。从植物分类学入手,从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个方面进行认真地研究。于50年代初期发表的 “中国东北鬼笔菌属的研究” 和 “中国东北三孢锈菌属的研究” 等论文,首次澄清了这两个属植物在命名上的混乱,发现一些新种类,引起国内外同行学者的关注。他于50年代初期主编了 《小兴安岭木本植物》。该书不仅详尽地论述了小兴安岭木本植物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经济价值及繁育方法,而且深入地分析了小兴安岭的生态条件、森林类型、森林分布及成林规律,是中国的第一部有关东北森林植物与植被研究的专着。
在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除重点研究东北的各类森林植被外,对东北的草原植被、草甸植被和沼泽植被也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先后着有 “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次生林的结构、分布及其演替规律”、“中国大兴安岭山区的森林” 等系列学术论文。同时,主编 (合编) 了 《中国大兴安岭植被》、《中国小兴安岭植被》、《中国东北植被地理》等20余部论着。在这些论着中,周以良全面记述了东北植被的类型、结构及其区系特征,深刻揭示了东北植被的发生、分布及其演替规律,为东北植被生态学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这些论着中创造性地提出地处温带的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为南北混合型,既混有寒温带植物,又具有亚热带植物成分的观点; 大兴安岭水平地带性森林植被是混有温带阔叶树种的寒温带针叶林学说; 按生长在不同土类的优势植物的生态序列,研究松嫩平原植被变化规律和按垂直分布规律; 研究山地森林植被的特点的意见。均客观地反映了东北植被的特点,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为促进东北植被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做出了贡献。
在研究东北植被的同时,他还兼顾了全国植被,主编了 《中国的森林》。该书阐述的东北森林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植被科学的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
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领域中,他侧重东北森林植物的研究,对木本植物及草本植物均做过深入的分析与考证,先后着有《中国东北部产新种及稀见植物》、《中国小兴安岭—长白山落叶松的分类与分布》、《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合编)、《黑龙江树木志》、《黑龙江植物志》 等论着,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与好评。在专科专属的系统研究方面,周以良是中国研究杨柳科和鹿蹄草科专家,所着 “中国柳属新植物”、“中国鹿蹄草科植物志”等研究论文,科学地确定了柳属和鹿蹄草科的各种分类等级,还发现了一些新植物,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他先后承担了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鹿蹄草科)、《西藏植物志》 (第一卷) 杨柳科、《中国植物志》 (20卷2分册杨柳科和6卷鹿蹄草科),《中国树木志》 (杨柳科)、《中国主要树种的造林技术》 (部分) 等学术着作的编写任务。40多年间,周以良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东北植物的基础上,先后发现了70余新植物,丰富了中国的植物种类和植物区系。

注重应用理论为经济建设服务


周以良不仅在东北植物分类和植被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学术成就,而且十分注意应用理论为经济建设服务。他先后针对 “按植被分布规律,合理经营、开发与利用黑龙江省林区资源”、“中国东北落叶松林的特征、更新规律与合理经营”、“中国东北林区草地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松嫩草原的演替及其综合利用途径”等问题,明确提出了今后合理经营、利用与管理的措施,指导了东北各地农、林、牧、副各业的生产实践。他针对东北各地原生森林植被屡遭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 “根据植被地理分布规律,在次生植被中恢复和重建地带性植被,实行良性生态循环” 的理论,进而为东北次生林的定向改造和退化草原的定向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原则。在60年代,周以良针对中国松嫩草原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应以生长在不同土类的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序列的演替规律为依据,进行经营、利用和改造草原,该意见正成为恢复大庆油田植被的指导思想。1979—1980年,周以良参加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织的 “三江平原沼泽地区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 的专业调查,总结了 《三江平原地区植被调查报告》,针对过去在农业上采用排水开垦旱田的方式,提出应保存部分沼泽(尤其全部重沼泽) 植被,以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同时利用轻沼泽改种植水稻田 (人工沼泽)。这不仅是调节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持续发展农、林、牧、副、渔的需要。经过10多年实践和推广,已获得显着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5月,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周以良根据上级领导的部署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 “按植物群落生态学特征,加速恢复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的森林’”,全文从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分布和演替特点,提出在不同地段,应采用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3种方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灾区生产单位的重视,经过10多年实践,证明其意见是符合实际的。他还针对东北林业面临的问题,及时提出 “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合理调控森林的立体生态结构,对森林资源实行立体开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 的理论,同时还提出了 “东北林区草甸、沼泽草场在以营林为主的合理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中的位置应加以保护”。这些建议都已被有关业务主管部门采用。此外,周以良还十分注意将他新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种类及时地加以推广和应用。目前他发现的海林落叶松 (Larix olgensisvar. heilingensis) 已成为东北东部山区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区域) 的主要速生丰产用材造林树种,仅黑龙江省累计推广的面积约15万公顷; 此外,他发现的短序松江柳 (Salix sungkianicaf.brevistachya) 已成为黑龙江省嫩江地区的高热值的速生薪炭灌丛树种,累计推广面积约5万公顷,仅黑龙江省克山县林业局采用短序松江柳薪炭林,当年就获利润500万元。

(祖元刚)


简 历


1922年12月 出生于天津。
1941—1942年 在北京辅仁大学生物系学习。
1943—1946年 在燕京大学生物系学习。
1946—1949年 在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
1949—1952年 在东北农林植物调查研究所任助教。
1952—1954年 任中国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筹备)森林更新组组长。
1955—1972年 任东北林学院植物教研室植物研究室主任。
1972—1974年 任东北林学院林学系主任。
1975—1977年 任东北林学院帽儿山分院负责人,教授。
1978—1982年 任东北林学院科研处处长。
1983—1984年 任东北林学院副院长。
1985—1997年 任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

主 要 论 着


1 周以良.中国东北鬼笔菌属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54,3(1): 1~5.
2 周以良. 中国东北三孢锈菌属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55,3 (3):8~11.
3 周以良.小兴安岭木本植物.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55.
4 周以良.长白山真菌初步记载.东北林学院学报,1957,(4): 9~28.
5 周以良. 中国东北部产新种及稀见植物 (Ⅰ) .长白山植物.Bull. Herb.Northetast Forest. Acad.,1959,(1): 3~25.
6 周以良. 中国东北部产新种和稀见植物 (Ⅱ) .Bull. Herb. Northeast,Forest. Acad.,1960,17~20.
7 周以良,李景文. 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4,2 (2): 190~206.
8 周以良.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次生林的结构、分布及其演替规律.东北林学院学报,1964,(3): 33~45.
9 周以良. 中国兴安岭柳树之研究资料.植物分类学报,1974,12(1):1~20.
10 周以良. 中国柳属新植物.植物研究,1981,1 (2): 159~166.
11 周以良. 中国鹿蹄草科植物志资料.植物研究,1981,1 (4): 111~121.
12 周以良. 中国大兴安岭山区的森林.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校庆增刊): 7~16.
13 周以良.黑龙江树木志.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4 周以良. 中国东北草场的研究.植物研究,1987,7(3): 139~158.
15 周以良,乌弘奇,陈涛. 中国东北落叶松林的特征、更新规律与合理经营.植物研究,1988,8 (1): 127~146.
16 Chou Y L. Recovery of Forest Vegetation after Fire in the Great KhinganMt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Phytoe-cology. China:Published by Bot. Soc.,1989,11~17.
17 周以良,周瑞昌.鹿蹄草科.见: 中国植物志 (56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0,157~216.
18 周以良. 中国的森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9 周以良.天然次生柞木林凋落物及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18(生态专刊): 5~27.
20 周以良. 中国大兴安岭植被.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
21 周以良,马克平. 中国东北林区草场的合理经营与利用 .草业科学,1992,9 (1): 15~19.
22 周以良. 中国小兴安岭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3 Chou Y L. Deciduous and Deciduous-Evergreen Forests in Northeastern Chi-na. Handbook of Vegetation Science(Vegetation Science in Forestry),1995,12 (1): 307~316.
24 Chou Y L,Wu H G. The Distribu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Larix Forests inNortheast China. The Finish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Research Papers 567(Northern Silviculture and Management),1995,139~150.
25 周以良. 中国东北植被地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7.
26 周以良.黑龙江植物志.北京: (第一、二、三、四、六、九、十一卷)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1998.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2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