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易同培(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31 评论:0

1934—


易同培,竹类专家。长期致力于竹类植物研究。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采集了大量的竹子标本,发现和发表竹子4个新属、近200个新种,填补了中国高山竹类研究的空白。同时,为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解决国宝大熊猫的主食作出了贡献。


易同培,1934年出生于重庆市丰都县双龙乡双龙村一户贫农家庭。他念过私塾和公立小学。由于家境贫寒,只能靠农耕助其读书。13岁时他凭自己的勤奋考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丰都中学读书。1953年考入云南大学林学系。在校期间,得到着名蕨类植物专家秦仁昌教授和竹子专家薛纪如教授的指教,对植物特别是竹类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1957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灌县林业学校任教。1958年又调到雅安林业学校工作。1961年省内几所林业中专合并为四川省林业学校,他在该校一直工作至今。他先后被评为讲师、副教授、研究员,担任过教务处副主任工作。
他从1962年开始收集竹类资料,感到中国竹子 (尤其是高山竹) 研究非常薄弱。于是,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探索竹类王国的奥妙,从此就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渐渐地,易同培酷爱竹子就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为了弄清一个竹种,他没有寒暑假、没有节假日。特别是在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的中高山地区,他徒步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他常常不畏艰险,爬山涉水,深入产地,因而采集到许多珍贵的竹种标本,拍摄了大量的竹子实物照片,积累了丰富的资料。30多年来,他考察了中国20多个省 (自治区) 的主要山系,行程数万里,正如南京大学耿伯介教授所评价的那样,易同培从事竹类研究,“其旅途之深远,早已超过明末徐霞客”。迄今,他已发现了竹子4个新属,近200个新种; 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独撰、合编专着6本; 荣获部、省级科技成果进步奖5项。他的论着,不仅填补了中国竹类特别是高山竹子研究的许多空白,而且为中国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以及竹类的生产和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世界植物学增添了光彩。他还为学校组建了树木学实验室、标本室和树木园,特别是树木园的植物近1 000余种,成为四川省引种最多的一个树木园。
易同培十分热心于林学界的学术活动,他是四川省第二届科技顾问团成员、四川省第一届竹业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第三届生态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理事、四川省林学会理事、美国竹协和日本竹协的国外会员,《竹子研究汇刊》、《竹类研究》 和 《四川植物志》 编委等。
易同培于1985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四川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5年获四川省劳动模范、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荣获国家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填补竹类研究特别是高山竹类的空白


成功,偏爱那些勤奋而勇敢的人。易同培的勤奋和勇气换来了一个接一个的成功。1977—1979年,他两次进入西藏考察,经常在海拔4 200米上下的高山地区,采集大量的竹类标本,基本弄清了西藏南部的竹类资源,查明了西藏竹亚科的11个属24个种,其中有18个新种是他发现的。从此,西藏无竹之说已成为过去,西藏竹类禁区已被他打开了。据此他撰写了 《西藏植物志·亚竹科》专着,填补了中国高山竹类研究的空白。
1976年,正当都江堰处在紧张的防震期间,也是他采集竹子标本的最好时机,易同培说服了家人就背上标本夹上山了。这次一去就在川南原始森林里穿行了7天7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了 “类竹王子”——华贵的筇竹,为他后来发现更多的竹子新种开辟了新路。
在30多年中,他只身一人,数10次穿梭在川西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常与篝火为伴、同山泉为友。猛兽相袭,蛇蝎相扰,没有动摇他的坚强意志,他还发现了3个木本双子叶植物新种:南江枫杨、城青榆和冕宁鹅耳枥。他发现的新竹种中,有上等的造纸原料实心竹; 有优良的建筑材料西藏牡竹; 有浇上树脂即可代替航空合金材料的空心箭竹; 有可供观赏的大琴丝竹、金丝慈竹、黑水竹、笔竿竹、香竹以及众多的大熊猫主食竹种等等,这些新种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为中国植物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填补了中国竹类特别是高山竹类研究的空白。一位中专学校的教师,长期呕心沥血、茹苦含辛,能够在科研上异军突起,是许多人所想不到的。曾对易同培有过指教、后来双方合作较好的南京大学王正平教授对他说: “我原以为你能发现七八十个新竹种已很了不起啦,哪里想到你竟发现了这么多? 在这方面你是创造了奇迹!”
易同培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国际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的竹类专家都同他建立了友好关系。国际森林研究组织联合会接纳他为竹子组成员,并不时有外国专家到都江堰市登门求教或切磋学术问题。1983年秋,国际野生动物基金会的英国美籍公民朱利安·坎贝尔博士受联合国派遣来卧龙保护区研究大熊猫食竹生态问题到他家中拜访,回国后寄来华西箭竹2份标本。此竹类系19世纪末从中国引进到列宁格勒,后传入欧洲英国皇家植物园定居的。易同培凝视着这2份定居海外的竹类标本,心中豁然开朗,华西箭竹在海外落户,说明箭竹不仅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引栽,而且在地理特征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也是可引种的。这份珍贵的标本,解开了他在竹类研究中的又一个难题。

寻求抢救大熊猫主食的根本出路


1975年夏,易同培在川西四姑娘山上考察,正在穿行密林中时,突然发现前面一片茂密的箭竹露出了细长而柔嫩的花丝,他用手搂一把竹叶仔细查看,一股不祥之感袭上心头。他清楚,竹子属于禾本科植物,五六十年才开花一次,可一旦开花结实就会枯死,他预感到大熊猫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于是立即报告四川省林业厅,可那时 “文化大革命” 没有结束,无人过问。不久,果然大祸临头,138只大熊猫猝死于饥饿之中。他作为一个竹类植物工作者,感到痛心疾首,决心要为大熊猫寻找主食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怎样才能解除大熊猫的厄运呢?他凭着多年与大熊猫打交道的经验,断定只有改善大熊猫的主食高山竹才是唯一的出路。高山竹原只有20个种,易同培新发现了100多个新种,其中大熊猫可作主食的就有23个种,这是举世瞩目的大规模植物考察的成功,意味着大熊猫生存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1985年8月,易同培飞抵太平洋彼岸,应邀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竹子会议。他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他认为抢救大熊猫的根本出路在于抢救高山竹,在于抢救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位中年竹类专家的学术观点,受到了来自12个国家6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中国是一个竹类大国,竹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只要注重科学地种植、保护和发展高山竹子多样性,珍稀动物大熊猫就有生存发展的希望。次年,他又在杭州举行的国际竹子学术讨论会上对大熊猫主食竹和高山竹子研究,发表了独自的新见解,许多外国专家学者登门拜访,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向他索取资料,盛赞他为抢救大熊猫所做出的贡献。

培养人才必须注重实践


易同培已在教坛上辛勤耕耘40余年,他不仅注意知识的创造和传播,而且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他常告诫学生,学习知识是你们的主要任务,但不是主要的目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基于这一教学思想,他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实践,特别是每年的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他都必去。他平均每年至少要花3个月时间在野外带领学生实习和采集标本。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他为学校标本室的建设费尽了心血,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野外考察和通过带领学生实习等,采集与制作了大量竹子标本。校树木标本室已收藏树木腊叶标本46 000份、竹类标本4 500份、树木种子标本160余种、花果浸制标本120余种。其中4 000多份竹类标本几乎都是他亲自采制的,这些竹类标本共31属,约占国产竹属的3/4,共201种,约占国产竹种的1/3。他所发表的全部竹类新属、新种模式标本,均收藏在学校标本室内。
根据植物学和树木学课的特点与需要,他自60年代初期就3次投入学校树木园的组建工作,从设计、施工,到定植树木,均亲自指导与参加。易同培曾无数次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带领工人、学生到四川的汶川、青川、平武、马边、峨边、美姑、雷波、通江、城口、巫溪等地的深山密林里挖掘野生树苗并运回学校树木园栽植。迄今,学校约5公顷的树木园已定植乔灌木1 000余株。树木园的建立,扩展了教学的实习空间,理论联系实际已成为他教学的一大特色,他一直十分重视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现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上直观性很强的树木学课程时,他要求学生先到树木园观察,回来再进行课堂教学,然后再带学生到现场指教并一起研讨。这样做,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不空洞、有理解、记得牢、用得上。学生学完树木学后,一般能识别二三百个四川主要树种。也就是说,谁能把四川省林业学校拥有的树种掌握了,他对长江流域的树木也就基本掌握了。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易同培几十年如一日,为发展林业教育和科研事业,锲而不舍,默默奉献。他自觉服从组织分配,勇担重担,经常是每周安排24学时讲课,从无怨言,完成任务非常出色,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深受学生爱戴。他现虽已年近65岁,仍壮心不已、青春犹在,将为祖国培养更多的跨世纪人才,为林业科学,为竹子研究事业而奋斗不息,继续为林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廖自咸)


简 历


1934年12月4日 出生于重庆市丰都县。
1953—1957年 在云南大学林业系读书。
1957—1958年 任四川省灌县林业学校教师。
1958—1961年 任四川省雅安林业学校教师。
1961—1981年 任四川省林业学校教师。
1982年 任四川省林业学校讲师。
1983年 任四川省林业学校副教授。
1988年 任四川省林业学校研究员。
1992年 当选四川省第一届竹业协会副理事长。
1984、1993年 任四川省林业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主 要 论 着


1 易同培.枫杨属一新种.云南林学院学报,1982,(1): 92~94.
2 易同培.四川竹类新分类群.植物研究,1982,2(4): 99~111.
3 易同培.我国高山竹类的分属问题.四川林业科技,1982,(2): 54~59.
4 易同培.西藏竹类新植物.竹子研究汇刊,1983,2(1): 28~46.
5 易同培.西藏箭竹属和玉山竹属新植物.竹子研究汇刊,1983,2(2):18~52.
6 易同培.昆明榆一新变种.植物分类学报,1983,21(3): 3~18.
7 易同培.海南竹类一新种.植物研究,1983,3(3): 151~154.
8 易同培.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 (之一). 竹子研究汇刊,1985,4 (1): 11~27.
9 易同培. 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 (之二) .竹子研究汇刊,1985,4 (2): 20~45.
10 易同培.筇竹属一新种.植物分类学报,1985,23(5):396~397.
11 易同培.中国竹类新分类群.植物研究,1985,5(4): 121~137.
12 易同培.玉山竹属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1986,5 (1): 8~66.
13 易同培.竹亚科新资料.植物研究,1986,6 (4): 25~30.
14 易同培.西藏植物志.第五卷竹亚科.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
15 易同培.竹类六新种.植物研究,1988,8 (4): 63~76.
16 易同培.中国箭竹属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1988,7 (2): 11~19.
17 易同培.滇东北竹类新分类群.竹子研究汇刊,1990,9 (3): 24~43.
18 易同培.中国花经竹.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214~220.
19 易同培.箭竹属、玉山竹属.见: 云南树木图志 (下册) .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1991,1305~1358、1418~1445.
20 易同培.中国竹类一新属月月竹属.竹子研究汇刊,1992,11 (1):38~41.
21 易同培.四川鹅耳枥属一新种.植物研究,1992,12 (4): 335~337.
22 易同培.梨藤竹属、箭竹属、玉山竹属等. 见: 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44~48,131~136,348~372,387~560,612~620.
23 易同培.四川竹类植物志.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3~58.
24 易同培.四川植物志.第12卷.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19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