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徐禄朝,森林培育技术专家。长期在林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林业科技工作。对森林资源培育,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引进及选育林、果优良品种等方面特别是研究开发乌桕油料树种,作出了重要贡献。徐禄朝,1931年出生在江西省广丰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他,从小就与树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村子周围的树哪些能入药,哪些树籽能食用都一清二楚。徐禄朝由于家庭贫寒,只念完初中二年级就停学务农。1949年5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队的6年戎马生活中,他4次立功。1955年复员回地方后,在广丰县壶峤乡政府当过文书。由于他学林心切,考上了江西省林业干部学校,1956年毕业至今一直在林业科技岗位奋力拼搏。他在50年代就试验成功乌桕小苗嫁接技术,既加快了乌桕良种繁育速度,又能提前进入采收期; 60年代,他摸索出了杉木全光育苗技术,既简化了育苗工序,又节约了经费,有利于推广; 70年代他指导全县杉木林、油茶林基地建设; 80年代他努力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并在科研试验方面取得20多项成果,其中13项获部、省、地科技进步奖。1981年参与 《江西森林》一书的编写,执笔《乌桕林》部分内容,该书先后获得江西省和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后,负责广丰县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技术指导,并担任 《中国乌桕》、《农林病虫草害防治百科》两书编委和 《乌桕资源开发》、《林果高效经营技术》等书主编。
他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学术交流会,在全国、省、地等专业刊物、电台、报纸上发表论文、科普文章80多篇,有10多篇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获奖,有的被图书馆收藏,有的编入有关文献。
徐禄朝曾受到党和政府多次表彰。1984年获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7年被评为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4年获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个人,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为发展乌桕呕心沥血
徐禄朝在江西广丰县森林苗圃任技术员期间,针对乌桕林低产的现状,走遍了全县山山水水和乡村林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低产原因。最后提出了乌桕选优、高接换种、合理采伐、提高地力、防病灭虫等项技术措施。
为了掌握乌桕良种的性状,他几年如一日,不分严冬酷暑,对全县3万多株丰产乌桕,逐株进行观察记载。此外他还先后到浙江、安徽、云南、湖北、四川、湖南等10多个省、自治区考察,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历尽艰辛,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优良品种带回。建起了乌桕良种收集区和采穗区,并对收集来的优良品种进行了长达18年的对比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培育出赣丰1号 (棒槌桕)、赣丰2号 (狗尾桕)、赣丰3号 (葡萄桕) 4个品种,随后又进一步完成 “乌桕8个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科研项目。累计培育出100多万株乌桕嫁接苗和1 000多千克良种穗条,推广到南方乌桕产区的100多万株优良品种,5年后比一般品种的产量增加1倍以上。为了适应乌桕对经济建设的需要,他与有关单位共同攻关,对不同乌桕品种进行化学组成的研究,筛选出POP含量高达93%,熔点30℃的新品种,为定向培育类可可脂原料林,提供了高产、优质的品种资源。
徐禄朝积极开展乌桕栽培技术研究。他在 “乌桕大树高接换种技术” 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 “乌桕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林营造技术的研究”,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乌桕品种,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对现有乌桕低产林进行改造和建立丰产林。根据江西省自然条件和乌桕生物学特性,选择了半丘陵半山区的广丰县和滨湖岗地的余干县作为代表性地区,分别设点进行试验研究。在这两县共高接乌桕9 439株,成活率达90%以上。
余干、广丰两县相隔数百里,多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奔波于两地,白天想着它们,夜里梦见它们,9 000多株高接的乌桕树每一片叶子、每一缕根须都连着他的心。1992年2月余干县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气温降到零下14.3℃,使1991年所接的穗条全部冻死; 1990年所接的穗条梢段也冻死了。处在正患感冒的老徐得知这一消息时,立即顶风冒雪,从广丰县赶到余干县,当他看到自己亲手嫁接的穗枝变成枯枝时,竟心疼得掉下眼泪。老徐没有被冷酷无情的大自然所击倒,相反,更坚定了信心。他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一往深情,鼓起了勇气,又干起往日的工作。他的论文 《关于我省乌桕群落生态的初步探讨》、《乌桕采穗园营建技术的探讨》等10多篇有关乌桕的论文,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他完成的 “乌桕选优” 及 “乌桕大树高接换种”、“乌桕品种及其化学组成的研究” 等科研项目,为中国这个主要油料树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他本人也被群众冠以 “乌桕大王” 的称号。
为发展林业忘我工作
70年代中后期,广丰县先后实施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和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在进行基地建设和技术指导时,他长期吃住在基层,走到哪里就把党的林业方针政策宣传到哪里,晚上同群众对比算帐,共商建设基地事宜,白天又一起上山,把技术传授给群众,深受群众称赞。由于他精心规划、工作踏实,使全县杉木林面积翻了一番多、蓄积量增加10多万立方米,出现了一批新的杉木用材林基地; 经济林的面积从1万公顷扩大到1.6万公顷,不仅如此,还增加了杜仲、厚朴、板栗等新的经济林品种。同时,总结出改造油茶低产林的措施,使油茶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在加速宜林荒山造林和 “四旁” 绿化工作中,他还积极推广优良树种湿地松和开展 “泡桐播种育大苗试验”,使一年生泡桐苗高达4米。由于泡桐苗价格低、质量好,群众十分喜爱,因而全县都种上了泡桐,不仅使村庄绿树成荫,而且缓解了群众用材的困难,所以这一科研项目获得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丰富树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1971年他从贵州引进优良杜仲种籽,进行育苗造林。并在铜钹山垦殖场大丰源林场营造了大片试验林,摸索出符合当地栽培的技术,使杜仲生长速度和树皮厚度都超过了原产区,为全县发展杜仲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在广丰县把发展杜仲作为一大支柱产业,列入 “九五” 发展规划,目前全县已营造杜仲林2000公顷。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高效” 成为各行各业的热点。为发展广丰县高效林业,他提出了建设 “六大高效林业基地” 和“五场一库” 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支持。随后又写出 《将退耕地建设成高效林业》、《提高长江防护林工程效益的商榷》等论文。1995年他向广丰县委、县政府提出 “关于山上再造一个广丰的实施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了能给群众一个看得见的样板,他在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大石乡溪边村等地建起“山地立体开发和山地果园早实丰产的试验基地”。试验区每公顷年平均收入都超过3万元,起到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
竭尽全力 促进林业科技发展
广丰县之所以绿化效果比较好,经济效益比较高,这与徐禄朝在林业科技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是分不开的。他以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为己任,从70年代后期起,为省、地、县举办各种林业技术培训班100多期,受培训人员达1万多人次,有计划地推广了先进实用新技术。如 “杉、松优良地理种源”、“白花泡桐优良无性系”、“油茶优良农家品种”、“容器育苗技术”、“果苗嫁接技术”、“乌桕、板栗、柚子等大树高接换种技术”、“针阔混交造林技术”、“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等新技术在农村和乡村林场得到了充分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为不断推动林业科技进步,他取得了20多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都得到了推广应用。如《广丰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集》成为全县发展大农业的宝贵资料; 《乌桕8个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乌桕大树高接换种技术的研究》 已列入林业部、江西省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指南; 《洋桃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营林技术控制毛竹枯梢病的试验》两项成果,已编入中国商业出版社发行的 《农林病虫草害防治百科》 大型工具书; “乌桕选优”、“乌桕品种及其化学组成的研究”分别获得林业部、江西省科技进步三、四等奖。他为林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良种繁育是高效林业的龙头,徐禄朝从80年代开始就注重林木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繁育和推广,以广丰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林场为依托,他亲自引种并进行技术指导,建成了用材林、经济林和果木林三大良种基地,面积约70公顷,引进优良品种200多个,从中筛选出一批良种在广丰县内外推广,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不辞辛劳 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
1980年,在广丰县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时,他担任综合组副组长,负责技术把关。通过实地调查和认真分析,向县委、县政府提出 《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报告》,并建议把“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全县大农业的突破口。
1983年春,为取得领导对改善县城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支持,他向县6套班子作了 “用生态学的观点发展林业” 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一致好评。他在会上建议绿化丰溪走廊 (永丰至洋口的10公里路段),会后县领导立即付诸实施。
1984至1987年他又在大石乡溪边村主持了 “改善山地农业生态,提高经济效益试验示范” 项目,旨在探索 “山地退耕还林”、改变耕作制度和实行梯度开发 (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在试验区内实行林、果、粮、牧、气 (沼气) 一齐上,创出一条改善生态、发展林业的新途径。该项目获得上饶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广丰县同时承担江西省下达的“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工程” 和国家的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在实施两项生态工程中,他已年届花甲,还积极参加县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宣讲团,发表了 《关于广丰县实施两项工程的浅见》一文,从分析县情入手,提出 “五个注重” (即注重三大效益、注重因地制宜、注重立体开发、注重优良品种、注重商品基地)。并带领科技人员上山规划设计,做好技术指导,使两项工程技术措施得到认真落实,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了工程质量,并通过了林业部、江西省实地达标检查验收。
积极宣传林业 做好学会工作
在徐禄朝等人的精心筹划下,1979年8月成立了广丰县林学会。20年来,他一直担任学会副理事长,具体组织广丰县林学会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学会活动中他提出: 在思想作风上做到政治与业务结合; 在处事标准上做到长远与当前结合; 在知识传播上做到普及与提高结合; 在业务工作上做到学习与创新结合;在学会活动上做到学术与技术结合; 在群众关系上做到专业人员与广大林农结合。他处处以身作则,发动会员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正因为这样,广丰县林学会有着极大的凝聚力,得到迅速发展,刚成立时一无经费、二无经验、三无活动场所,只有16名会员,现在已增加到97名会员,是科学技术协会系统中的先进学会,多次受到江西省、上铙地区科学技术协会表彰。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大气候下,徐禄朝又与会员商量决定,学会要由学术型向综合型转变; 由依靠型向自给型转变。把主要服务对象拓宽到乡村林场和千家万户,激励会员深入基层,开展咨询服务。他带头承包的育苗技术,既提高了苗木质量,又增加了育苗户的收入。自 1986年广丰县林学会成立技术咨询服务部以来,累计创收10万多元,解决了学会活动经费,并设立了 “论文奖” 和 “优秀会员奖”,还建起了图书资料室,其中藏书数千册,为会员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人生自古谁不老,岁月无情党有情”。这是徐禄朝贴在房间里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体会最深的两句话。他说: “在人生短暂的岁月里,我只是作了一点微小的工作,然而党却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很多的荣誉,这既是对我的鞭策,又使我深感不安,我决心让余热生辉,为林业科技的进步竭尽全力。”
(周泉水)
简 历
1931年4月 生于江西省广丰县。
1949—195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班长。
1955—1956年 在江西省林业干部学校学习。
1956—1972年 在江西省广丰县森林苗圃任技术员。
1972—1988年 在江西省广丰县林业局任工程师。
1988年 在江西省广丰县林业局任高级工程师。
主 要 论 着
1 徐禄朝.关于我省生态群落的初步探讨.江西林业科技,1981,(3):8~11.
2 徐禄朝.广丰县乌桕选优初报.江西林业科技,1982,(1): 42~46.
3 徐禄朝,徐炳星.乌桕大树高接换种技术的初步研究.林业科技通讯,1983,(11): 1~14.
4 徐禄朝.乌桕大树高接换种方法.江西林业科技,1984,(3): 31~33.
5 徐禄朝.混交林的五大好处.赣东北报,1984-12-29.
6 徐禄朝.混交林的培育.江西日报,1985-03-18.
7 徐禄朝.苗木外形的营养诊断.中国林业,1986,(8): 10.
8 徐禄朝.乌桕林.见: 林英主编.江西森林.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9 徐禄朝.月季的管理.绿化与生活,1986,(4): 29.
11 徐禄朝,余世兴,徐炳星.苗木混合培育试验.江西林业科技,1986.(5): 6~8.
12 徐禄朝.浅谈发展乌桕的效益.林业经济,1987,(5):53.
13 徐禄朝.外生菌根对马尾松苗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江西林业科技,1987,(6): 6~9.
14 陈更发,俞云祥,徐禄朝.洋桃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江西植保,1989,(4): 3~6.
15 徐禄朝.奈李丰产栽培技术.江西林业科技,1992,(4):35~38.
16 徐禄朝.关于广丰由绿变富的探讨.林业经济探索,1993,(3):24~25.
17 徐禄朝.大力推广杜仲栽培技术.江西林业,1995,(2):46~47.
18 徐禄朝,刘修豹,周施清.防治毛竹枯梢病的营林技术.江西林业科技,1997,(2): 23~25.
19 徐禄朝,周启水.对果品商品化处理的探讨.江西林业科技,1998,(1):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