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王逢寿(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02 评论:0

1924—


王逢寿,果树学家,桃、樱桃育种专家。中国第一位优良加工用黄桃和樱桃品种育成者。成功培育出罐藏黄桃、鲜食桃、蟠桃和甜樱桃等16个新品种,填补了中国加工用黄桃和甜樱桃育种方面的空白,为发展中国的果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逢寿,1924年3月27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江西镇。他生长在农村,童年时在自家庭院里栽种了几株果树,经常观察果树开花与结果,引发了他对果树栽培的兴趣。12岁时他离家到外地读书,后来人奉天农业大学学习。1945年8月,东北解放时,他尚未毕业,因学校解散,故辍学回家务农。在随后的一年里,他在家里仍继续观察果树的生物学习性,虽然时间很短,却使他进一步爱上了果树。1946年8月他参加工作,在大连市联合中学任生物教员。当时学校里还有一位本是学园艺的生物教员,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有关果树的问题,探讨果树科学。
1947年,旅大行政公署 (现大连市政府的前身) 成立,王逢寿被调到大连市行政公署农业厅,任果树股长。从此他与果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4月,王逢寿接收了一些日伪管理的果园,成立了旅大果园,他任经理部主任,先后从事果树行政和经营管理工作。1949年2月开始,他参加筹备成立大连试验农场。试验农场建成后,他被调入该农场 (后改为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任果树组长,开始了果树研究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即使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不公正待遇,也从来没有动摇过搞果树研究的决心。1988年,64岁的王逢寿不幸患了癌症,但他并没有被病魔所吓倒,而是以顽强、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在住院手术期间,他一方面积极配合治疗,一方面注意锻炼身体,3个月后,体重还增加了10千克,这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出院后,他立即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他的果树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先后育成了桃、樱桃多个优良品种,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79年以来,王逢寿先后6次荣获 “辽宁省劳动模范” 称号。1977—1989年,他当选为第五、六届辽宁省人大代表; 1985年荣获首次颁发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1992年获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
王逢寿还非常热心于社会工作。1978—1994年,他兼任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大连市发明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并为做好有关工作付出了心血。1982年,王逢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热爱果树事业 终身致力于果树研究工作


王逢寿从小喜欢果树,从事果树科学研究是他的理想。由于果树是多年生作物,生长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成效。王逢寿调到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时就风趣地说: “要想在这里搞果树,来时我就在这里选好了墓地。”可见他对从事果树事业早已下定决心。从1949年进所至1994年离休,王逢寿在这里工作了整整45年。
王逢寿认为,要进行果树研究,首先必须掌握情况,打好基础。他一调到大连农业科学研究所,就到果区进行调查。1950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为辽南地区苹果、葡萄生产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
1953年,王逢寿发现敌伪时期引入大连的洋梨、樱桃、桃等许多优良品种都分散在农民手中,如果将它们收集起来,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为了收集这些优良品种,他每天都要步行几十里路,顶烈日,冒风雨。有时为寻找一个品种要跑上几天时间。历经千辛万苦,他收集到樱桃、桃、洋梨等品种共140余个。在此基础上,他在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樱桃品种圃和洋梨品种圃、东北地区第一个桃品种圃。通过深入调查,他还摸清了大连地区果树栽培技术和品种情况,也和农民交上了朋友。这段时期的工作为他以后的果树育种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5年,王逢寿准备开始果树新品种选育工作。这年秋天,在有关工作会议上,个别专家没有全面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将辽宁省的果树研究全部集中到熊岳城去做。王逢寿知道,熊岳地区的条件不适宜栽培洋梨、樱桃和黄桃。于是他把多年收集的材料分为两份,一份按要求带到熊岳,一份留在大连。1956年冬,辽宁省的果树遭到严重冻害。带到熊岳城的材料因栽植在露地,全部被冻死。王逢寿靠留在大连的部分试材,才使后来的有关研究得以继续。60年代和70年代,在物质条件欠缺、政治运动频繁的不利条件下,王逢寿一直没有放弃对果树事业的追求。“文化大革命”期间,王逢寿被关进 “牛棚”。他让孩子送饭时把需要的资料偷偷地带进来,再把自己关于果树育种的研究思路写在纸条上,让孩子带给妻子,由妻子完成。1970年,王逢寿被下放到农村,他把生产队分给他的菜地当成了果树试验田。改革开放以后,他更是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事业中去,取得了丰硕成果。1980年以来,王逢寿先后6次赴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与国外同行建立了友好关系,并被日本有关方面整理的 《世界桃育种专家名录》收录。

在桃育种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


桃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桃罐头也是世界上畅销的罐头产品之一,而其中黄桃罐头在国际市场上更受欢迎。国外已经培育出适于罐藏用黄桃专用品种。当时,中国没有适于加工用的黄桃,而是一直沿用白桃品种制罐头。由于白桃罐制品在色泽、香味、品质等方面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因而大大制约了中国罐桃生产的发展和出口贸易的扩大。为改变这种状况,王逢寿带领他的课题组,开展了黄桃罐藏新品种选育研究。他们通过广泛的果树资源调查,终于在一农户果园里发现一株果实个大、果肉金黄、香味浓郁、酸甜可口的桃树。果实成熟时,他们把400余个果全部买回采种。1961年播种,4年后开始结果。他们对结果品系的形态和主要性状进行详细观察和记载,并着重从中选择适于加工的优良植株。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选育出中国自己的罐藏黄桃新品种黄露和丰黄,二者在果形、果肉、风味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加工性状。1973—1975年,在第三次全国罐桃加工品种座谈会上,两品种都被评为一等。经与美国品种SW、利统、台尔蒙等比较发现,其品质已超过这些国外品种。1975年,黄露被定为第一个在全国推广的黄桃罐藏新品种; 1978年,丰黄被定为全国因地制宜推广的黄桃罐藏新品种。几年以后,两品种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栽培500余万株,成为全国数十个罐头生产原料基地的主要桃品种。泰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也相继引种试栽。1977年,桃优良品种黄露、丰黄荣获辽宁省科学大会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七五” 期间,王逢寿承担农业部科技攻关项目,继续进行罐藏黄桃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他在对相关资源进行遗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杂交,从实生后代中连续选择优良株系,又先后培育出核小肉厚、抗寒力强的系列新品种桂黄、菊黄、蜜太等,进一步丰富了罐藏用黄桃品种资源。1987年,他们的系列黄桃新品种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王逢寿主持的课题“七五” 攻关成绩显着,1991年获得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表彰和奖励。
50年代,大连地区鲜食桃仅有太白、天津水蜜等几个传统品种,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王逢寿在从事罐藏桃育种研究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鲜食桃的研究工作。1960—1988年,他先后培育出橙香、露香、红甘露、早风、丰白等系列鲜食桃新品种,获大连市科技进步奖,或被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丰富人民群众的 “果盘子” 做出了重要贡献。

樱桃育种成绩突出 被誉为 “樱桃大王”


樱桃被誉为 “鲜果之珍”,果实成熟期早,5、6月份即可上市,在调节鲜果淡季供应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合适的砧木和适应性强、品质好的配套品种,因而使樱桃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从1954年起,王逢寿就在大连地区深入调查、收集甜樱桃资源,并在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成中国第一个樱桃圃。1960年,王逢寿夫妇开始进行樱桃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研究,终于从黑樱桃与山东草樱桃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11-93优良樱桃砧木品种,解决了旅大地区樱桃砧木不过关的问题。在品种选育方面,他们制定出具体的育种目标: 6月上旬成熟的早熟品种,单果重达到7~8克,可溶性固形物16%~17%; 6月中旬成熟的中熟品种,单果重达到8~9克,可溶性固形物达17%~18%; 6月下旬成熟的晚熟品种,单果重达9~10g,可溶性固形物达18%~19%。这一育种目标有一定的先进性,任务难度较大。但他们知难而进。1963年,他们通过常规育种方法,选用中晚熟品种那翁,与品质、风味俱佳的黄玉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并获得200余粒种子。次年播种,获得了实生苗,1968年开始结果。经过连续几年的观察和选优,一个果大肉厚、风味好、耐贮运的优良甜樱桃新品种红灯诞生了。从此,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选育的早熟、丰产、适应水果淡季需要的甜樱桃新品种。6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到大连时,亲口品尝了红灯樱桃,连连夸赞。在周总理的建议下,他们的樱桃还被送进中南海,送给毛泽东主席。1991年,樱桃新品种红灯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继红灯之后,王逢寿带领他们的课题组,又先后育成品质、风味好,具有不同熟期的系列樱桃新品种红蜜、红艳、早丰、佳红、巨红等新品种,分别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1997年,他们培育的甜樱桃系列优良新品种荣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98年6月,大连市政府专门召开樱桃品种鉴评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王逢寿等培育的樱桃系列新品种,已超过美国的雷尼、加拿大的沙蜜托和日本的佐藤锦等品种。当日,大连日报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了这次会议: “樱桃大王笑了”。这标志着经过王逢寿等多年艰苦努力,终于改变了中国甜樱桃生产中 “洋樱桃” 一统天下的局面。
1994年,王逢寿离休了。单位聘请他为顾问,他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所里的工作,并且经常下到农村参加科技扶贫,给果农提供技术指导,深受群众的尊敬。在大连市果区,提起王逢寿,几乎无人不晓。1998年,王逢寿被大连市评为 “老有所为的先进分子”。如今,已有10年癌龄的王逢寿仍然信心百倍。为了他所热爱的果树事业,他说要再干上十年八年。

(刘桂林 李亚新)

简 历


1924年3月27日 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
1945年8月 辽宁奉天农业大学肄业。
1946—1947年 大连市联合中学生物教员。
1947—1948年 旅大行政公署农业厅果树股长。
1948—1949年 兼任旅大果园经理部主任。
1949—1956年 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组长。
1956—1958年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任普通果树研究室副主任。
1958—1994年 大连市农科所果树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4年9月 离休。

主 要 论 着


1 王逢寿.樱桃栽培.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0
2 王逢寿.洋梨遗传规律总结.全国梨树科技协作会议资料.1977
3 王逢寿等.桃、樱桃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辽宁果树.1979(1): 18~22
4 王逢寿等.罐藏黄桃新品种 “黄露”、“丰黄”选育技术报告.大连农业科技.1985 (1): 4~10
5 王逢寿等.樱桃新品种 “红灯”选育报告.大连农业科技.1987(3):1~5
6 王逢寿等.樱桃新品种 “红灯”(英文).FAO.1988
7 王逢寿等.晚熟罐藏黄桃新品系 “22-8”选育技术报告.大连农业科技.1990(2): 1~4
8 王逢寿等.中晚熟罐藏黄桃新品系 “22-6”选育技术报告.中国城郊农业科技.1991: 53~57
9 刘桂林,王逢寿等.中晚熟樱桃新品系“3-41”选育技术报告.1991:58~61
10 刘桂林,王逢寿等.晚熟樱桃新品系 “13-38”选育技术报告.大连农业科技.1992(2): 5~6
11 王逢寿等.黄肉蟠桃新品系 “4-35”选育技术报告.大连农业科技.1993(1): 5~7
12 刘桂林,王逢寿等.樱桃新品种 “红艳” 选育技术报告.大连农业科技.1993 (1): 1~4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13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