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王大钧(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96 评论:0

1922—


王大钧,园林专家,花卉专家,植物园专家。长期从事花卉栽培和品种选育工作,注重花卉品种花径、花瓣、花型和色彩的丰富性研究; 进行花卉种间杂交育种研究,较早育得矮牵牛、木槿属F1代杂交种,曾筛选出开花最多可达3000朵的特大立菊品种白莲; 制定出适于实际操作的菊花3级分类法; 建立了植物资源信息交流网,促进了各国植物园间资源信息的交流,曾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授予Veitch纪念奖章。
王大钧,1922年6月出生于上海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王业是留日的园艺学家,从事园艺教育工作,其母鲁频是花鸟画家。在家庭的熏陶下,王大钧少年时期就爱好花卉,对园林有浓厚兴趣。1940年,他考入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园艺专业,对园艺从爱好上升到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他今后从事花卉和园林事业奠定了基础。1944年,王大钧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贵州农业改进厅和重庆教育部第一农作农场当技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战乱,求职谋生,他辗转内地,后定居香港。在香港虽未能从事园艺工作,但仍时常去图书馆,借阅英国园艺文献,并省吃俭用,购置专业书籍。艰苦的环境,不但没有消弱他对园艺的热爱,反而为他以后的事业拓宽了眼界,使他了解了世界园艺界尤其是花卉繁育发展的动向与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大钧毅然辞去香港的工作,于1952年返归上海,投入新中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在上海市园林管理处 (后改为上海市园林管理局) 从事园林管理与技术工作。至此,他才真正实现了少年时代成为一个园艺工作者的愿望,也使他不断积累的园艺理论知识进入了实际研究与应用的阶段。
50年代,王大钧先后在华康与龙华等五个苗圃担任花卉技术管理工作。为了迅速提高国内花卉种植水平,他不断探索各国花卉栽培技术,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编写了 《露地草花技术》、《草花引种技术一览表》等资料。60年代初,他负责上海菊花中心圃,进行了菊花选育的专项研究,探讨了花卉品种的定名方法,制定出便于使用的菊花3级分类法,使繁杂的菊花品种名称有了一个统一定名的基础,在花卉生产上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指导性。
1974年,王大钧参与上海植物园的建园工作,并长期负责植物园的技术工作,1983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86年,他被上海市园林局聘为上海植物园名誉主任,1990年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为了表彰他在国际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授予他Veitch纪念奖章。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王大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先后撰写了 《园林花卉》、《常见花卉》、《家庭养花全典》、《BA-MBOOS OF CHINA》等着作,曾担任 《中国花经》的常务编委和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观赏园艺卷)》 的副主编。现已70多岁高龄,仍孜孜不倦地编撰中国古代观赏植物栽培史。

致力花卉品种选育 促进园艺水平提高


花坛是城市绿化、美化中的重要景观之一。70年代,上海花坛花卉品种单调,色彩不足。在花坛植物的类型上,宿根花卉花坛有季相的变化以及自繁自生的特点,是花坛花卉发展的一个趋势。为了增加花坛草花植物种类,王大钧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利用应邀出国担任国际花展评委和出国参展讲学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大量引入优秀花卉品种。仅80年代初期,就成功引种花卉2000多个种和栽培品种。除了广泛进行以更新换代为目的引种驯化花坛草花和宿根花卉外,王大钧还专题进行蓍草属、吊钟柳属、风铃草属、鸢尾属、百合属等专科专属的花卉引种与驯化以及为增加盆花、切花品种为目的的引种。这些工作大大丰富了中国园林观赏植物的种类。
在进行引种工作的同时,王大钧还致力于花卉育种研究。50年代,王大钧在引育菊花600多个品种的基础上,选育出开花1000朵以上,最多达3000朵的大立菊品种白莲。60年代王大钧参加国家科研项目,负责建立上海菊花中心圃。为建好这一全国性的菊花基地,他广泛收集6000余号菊花,从中选出优良品种1500余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育成大花秋菊优良品种60个,满天星小菊50种。在对菊花品种收集过程中,王大钧发现,中国园艺花卉分类定名比较混乱,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现象十分普遍,在菊花分类中尤甚。这既不利于花卉研究,也不利于生产与推广。他从实际操作的简捷与实用出发,根据国际花卉分类理论,以形态性状为根据,以品系为条索,制定了菊花 “花型-花色-品种号” 的3级分类法,对花卉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王大钧在花卉品种选育中,十分注意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60年代初他以矮牵牛为选育对象,育成玫红间白重瓣矮牵牛(杂合体) 及红、白、紫半重瓣矮牵牛。70年代,进行了木槿属(Hibiscus) 种间杂交的研究,成功地获得了槭葵 (Hibiscus cocc-ineus) 与芙蓉葵 (H. moscheutos) 的杂交种,能使观赏期显着延长。为了防止优良品系退化,王大钧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系。其中大花三色堇,最大花径达11厘米; 矮凤仙品系,枝顶单生纯重瓣大花; 大花鸡冠品系,花头大者横展可达30厘米,花色包括淡红、棕黄、棕红等少见色彩; 重瓣半支莲品系,重瓣性强,花色丰富,包括玉色、棕红、肉红、洒金等少见色彩。上述品系均适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生长开花良好。80年代,为了满足上海炎热季节对花坛植物的需求,王大钧成功地引育了多倍体萱草品种群、路州鸢尾群 (Louisana Iris) 和各色矮茎巨花芙蓉葵等一批花期为6—8月的宿根植物,增添了城市绿化中的花色品种。
王大钧十分注重栽培技术的积累、探索与研究。在进行花卉引种、育种工作的同时,还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技术工人和干部的培养上。他编写了花卉初级、中级技工教材,包括 《露地花卉的采种栽培》 和 《草本观赏植物的引种与气候》等一系列教材和论文。从而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干部。

站在新技术的前沿 提高花卉生产水平


在花卉培育的实践中,王大钧深深感到,花卉选育水平提高和发展,必须采用和发展新技术、新材料。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园艺界与国外交往尚不多,加上花卉园艺上国外专利保护及封锁,得到优良的种质资源十分困难。为了获得优良种苗,王大钧应用一整套发芽、移植、成苗技术。他利用恒温人工光照育苗,进行培养皿无毒介质发芽,新型园艺无毒介质(蛭石、泥炭、椰壳) 移苗,大大提高了发芽率和成苗率。
80年代中期,中国温室植物大都种在玻璃棚中,通风、加热系统不够完善。在王大钧的建议下,上海植物园引进先进的玻璃钢连栋温室,为大量引进室内外观花观叶植物创造了条件。当时该园引种、收藏来自国内外的室内观赏植物达千余种。
80年代中期,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应用领域中一出现,王大钧就敏感地认识到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他负责筹建上海植物园具有50万株苗生产能力的组培楼。他身体力行,刻苦钻研组培技术,并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繁殖了百合、萱草等园艺植物组培苗,出口到荷兰和美国。上海植物园因此成为国内最早的大规模生产出口花卉组培苗的单位之一。

促进沟通 增强国际植物园间的交流


植物园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植物园促进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种质资源及信息交流。80年代初,王大钧创办了上海植物园种子交换室,亲自带队采集野生植物种子,与国内外植物园进行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与信息的交换。
在野生植物种子的采集上,王大钧主要以长江流域野生植物为主。他对于交换目录的编制颇具匠心。除植物学名外,他还记录采集时间、地点、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和采集人等资料,反映出植物生态学和引种驯化学的诸要素,以满足植物学家和引种驯化专家的需求。他编撰的这一交换目录得到国际植物园界的赞赏,并为很多植物园采纳,收入目录的植物种类最多达1000多种。交换目录发行之初,就受到国际上各类植物园的重视。各国纷纷来函,要求建立交换关系。80年代末期,与之建立稳定交换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40多个,交换单位有各类植物园、树木园300多家。这项工作已达到世界同类植物园水平,提高了上海植物园在国际植物园界的知名度。1996年,英国副首相赫塞尔廷通过英国外交部索要上海植物园种子交换名录,并在访问上海期间,专程参观上海植物园,并在来信中对上海植物园的种子交换目录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促进国际间的交流活动中,王大钧还分别参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国际花展及花展中的中国园建造工作,并在花展中被任命为国际花展评选委员会委员。王大钧还多次出国讲学,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被誉为菊花专家。
1995年3月,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授予王大钧1994年Veitch纪念奖章,以表彰他在国际交流及园艺领域的突出贡献。

道途坎坷行 矢志不移园林心


王大钧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学术上,他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对新观念、新技术有较强的敏感性和领悟力。他一心扑在中国的园林事业上。由于他总强调技术管理,因而曾被作为 “白专道路” 的典型,遭到冲击。但王大钧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园林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移。在下放劳动期间,他没有抱怨,而是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对园艺栽培技艺的提高上,并耐心地向工人传授技艺。
王大钧退休后,仍关注着植物园事业的发展。他以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指导种子交换和植物保护工作,使上海植物园继续保持在世界植物园中的先进水平。他热心指导年轻的园艺花卉研究者,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解决和解答选育中的新问题。他还经常为上海植物园的发展出谋划策。王大钧一直为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而自豪,早就想把中国古代栽培选育花卉,创造园艺辉煌成就的历史介绍给全世界。但在工作繁忙中无暇顾及。退休后,终于有机会实现这一夙愿。经数十年的资料收集,他正在撰写中国古代观赏植物栽培史。王大钧虽已76岁高龄,但仍以十分旺盛的精力,关注着中国园林事业的发展,继续为提高中国的园艺水平贡献力量。

(傅徽楠)

简 历


1922年6月 出生于上海市。
1940年 考入广东中山大学农学系园艺专业,1944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44—1944年11月 贵州省农业改进厅,任技师。
1945年1月—1945年8月 重庆教育部第一劳作农场,任技师。
1952年9月—1953年3月 华东农林部华东农业生产展览会,任技术人员。1953年4月—1953年12月 上海市园林处种苗场,任技术员。
1954年1月—1974年3月 上海市龙华苗圃,任技术员。
1974年4月—1987年12月 上海植物园,任高级工程师 (教授级)、名誉主任。
1995年3月 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Veitch纪念奖章。

主 要 论 着


1 王大钧.草花的采种与栽培.上海市园艺学会年会论文集.1964
2 王大钧等. 园林花卉 (一、二年生草花部分及月季、杜鹃、菊花等专章)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 王大钧.草本观赏植物的引种与气候.上海市园艺学会年会论文集.1981
4 王大钧.草本观赏植物的过去、现状和前景.上海园林科技.1982 (1)
5 王大钧等.花.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6 王大钧.常见花卉.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7 Wang Dajun. Bamboos of China. America: Timber Press,1987
8 王大钧 (常务编委) .中国花经.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9 王大钧等.家庭养花全典.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0 王大钧 (副主编) .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1 王大钧,方永熙.万花图.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13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