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陶辛秋(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96 评论:0

1921—


陶辛秋,园艺学家,蔬菜贮藏与采后处理技术专家。在蔬菜栽培、贮藏与采后处理方面有专长。在“六五”、“七五” 期间,主持并组织实施蔬菜贮藏及采后处理和流通技术研究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编写 《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等专着,为发展中国蔬菜生产,提高蔬菜市场供应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陶辛秋,1921年9月23日出生于湖北武昌,祖籍为湖南岳阳。1931年随父母到北平,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1933年夏考入北京师大附中,后因丧母及父亲工作调动,1936年初中毕业后回武昌祖母处,入博文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拟投笔从戎,报考空军,因弱视未能录取。1937年秋赴长沙伯父处,考入湖南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39年考入西北农学院园艺系,1943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协助系主任陈锡鑫教授担任果蔬贮藏加工实习课,进行苹果贮藏试验及新建果园的调查工作。1947年初陈锡鑫教授应聘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主任,邀陶辛秋到该系任助教。因该系与前联勤总部天津第五粮秣厂有科研合作关系,陶辛秋被该厂借用为化验室军荐一阶技正,后又兼任室主任,除负责与北京大学园艺系合作的科研项目外,还担任该厂罐头生产的技术指导及豆类食品场的部分筹建工作。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第五粮秣厂改为天津食品化学厂,陶辛秋先后被派任罐头场、淀粉场主任,主持恢复和改产工作。1950年1月陶辛秋由组织介绍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蔬菜研究室任技士。1958年初,为了支援包钢建设,应包头市政府之邀组成工作组,由陶辛秋任组长协助该市建立蔬菜试验站,并负责保护地栽培及贮藏试验,当年试验站初步建成并开展了示范推广工作。同年秋以原华北农业科学所园艺系蔬菜研究室与北京彰化农场为基础,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陶辛秋任农机及贮藏组组长,1962年任栽培研究室副主任兼所长办公室业务秘书。“文化大革命”期间,陶辛秋倍受冲击迫害。1969年11月至1971年2月下放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 “五七” 干校,参加种菜劳动。1971年2月调到当时下放到山东德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德州市郊区蹲点作西瓜肥料试验。
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恢复原建制,蔬菜研究所由下放地回到院内,陶辛秋也被调回,主持蔬菜贮藏及采后技术研究工作的恢复与开展,1979年8月任栽培研究室主任。此后10余年继续此项专业。
早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陶辛秋曾主持甘蓝、萝卜选种工作,选出了 “城阳青”、“武功1号”、“心里美” 等几个较优的生食用萝卜品种,选出了丹京早熟 (Copenhagen Market)和27号 (Ditmarsker) 两个早熟甘蓝品种,还试验改用温床育苗,在北京可将播种期由霜降推迟到1月上旬,并结合在向阳坡上定植幼苗的早熟栽培方法,解决了春甘蓝既要早熟又能减少抽薹的矛盾。 他领导京郊蔬菜工作组经过调查研究, 总结大白菜、黄瓜、番茄、马铃薯生产的群众经验,并对大白菜软腐病发病原因作了探讨,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1959—1961年他曾与有关部门协作从事蔬菜机械化研究工作,成功地制成拖拉机悬挂的大白菜起垄播种机、筑埂作畦机等。20世纪70年代初,陶辛秋在山东德州西瓜产区做了4年的农家肥与化肥配合代替当时难以得到的饼肥种西瓜的试验,取得很好效果。
1979年8月陶辛秋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后,重点抓了蔬菜育苗工厂化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蔬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1983年通过鉴定,获得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 蔬菜育苗工厂化的研究成果1985年获得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列为全国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陶辛秋自大学毕业后近50年,从事的蔬菜科研工作,涉及到选种、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植保、肥料、机械化、贮藏、农村蹲点调查、科研管理等方面,他认为,这对积累经验,提高认识,扩大思路,尤其对后来选择蔬菜贮藏研究课题、指导生产和科研工作均大有裨益。
1983年初陶辛秋参加 “中国民主同盟”,曾担任民盟中国农科院支部副主委及民盟北京市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蔬菜贮藏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早在1961年,陶辛秋即开始注意大白菜贮藏研究,曾进行不同温湿度条件与损耗的关系、窖藏与埋藏技术的改进、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变化、不同品种耐贮性比较等试验研究,并赴东北、河南等地调查。根据3年试验结果与纪文海等合写《不同温湿度条件与大白菜各种贮藏损耗形成的关系》一文,在《园艺学报》发表。在大白菜埋藏技术的改进上,得出了窄坑 (25~50厘米) 埋藏较北京原有160~170厘米宽坑埋藏,可降低损耗11.5%~12.8%,埋藏加通风沟可降低坑内温度1.5~6℃,减少损耗6%~9%的明确结果。
1978年11月陶辛秋调回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后,即主持蔬菜贮藏及采后技术研究工作的恢复与开展。1979年初,受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委托,与北京农业大学等有关单位合作进行日本GPC保鲜箱及GMC保鲜剂使用效果的观察,肯定了保鲜箱对不同蔬菜短期贮运的效果。
1979-1983年与北京市蔬菜贮藏加工研究所等单位合作,为了发挥北京市新建10万米2冷库的作用,进行了花椰菜、菠菜、莴笋、甘蓝及菜豆等冷库贮藏技术的研究。其中花椰菜贮藏经4年研究,提出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单花球套袋贮藏技术,可贮藏2~3个月,商品率在90%以上,经北京市二商局组织鉴定,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商业部将其技术资料印发各地并评为科技成果四等奖。“六五” 期间又列为国家科技攻关内容,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又从温度、包装方法、薄膜厚度方面等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应采用的措施,并向生产推广,两年贮量达117.6万千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部级鉴定,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菠菜冷库贮藏技术研究,提出了 “直接装塑料袋松扎袋口” 的冷库简易贮藏技术,并进行了大批量生产性试验,贮藏期80天,好菜率达94%,经济效益显着,经北京市蔬菜公司组织鉴定,并获市二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六五” 和 “七五” 期间,陶辛秋带领课题组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采前因素对蔬菜耐藏性影响的研究,通过试验明确了春甘蓝品种、采收期及施肥与其耐藏性密切相关,明确了影响耐藏性的主效因素和交互作用,确定了适于不同贮期的品种和有利于提高耐藏性的施肥措施及采收期,还从生理生化和组织结构方面初步探讨了采前因素影响产品耐藏性的原因。“七五”期间又作了甜椒、黄瓜采前因素对耐贮运性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筛选了适于当地栽培的耐贮运品种,确定了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及鉴定标准; 首次研究确定了果皮蜡质和角质层厚度、果皮细胞大小、排列等解剖结构可以作为预测果实耐藏性的指标。这些专题于1986年及1991年通过了商业部主持的成果鉴定。
秋甜椒贮藏技术研究,提出选用耐藏品种,选用充分膨大或接近充分膨大、色深绿、果肉厚而坚硬、果面有光泽的绿色果,在霜前采收、剪柄、控温 (9~12℃)、保湿 (用透气透湿性较好的塑料薄膜小袋包装或用聚乙烯打孔膜小袋包装以及用打孔帐套筐或套垛)、防腐 (用仲丁胺10毫升/米3熏蒸或清水冲洗)、防鼠 (通风口加铁纱窗) 等措施,经半地下式贮藏窖中试贮藏52天,商品率接近90%,好果率接近80%。
陶辛秋主持课题组对甜椒、黄瓜、番茄、花椰菜、西瓜等贮藏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确定了采用适宜防腐剂及贮藏条件相结合的贮藏防腐技术。还筛选出了适于花椰菜、甜椒、黄瓜等贮藏用的不同透气膜及包装量,通过成果鉴定后,列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开发推广项目,进行推广示范。
1985—1990年,陶辛秋和课题组针对当时市场要求,进行了西瓜和网纹甜瓜保鲜技术的研究,同时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两个方面探讨西瓜冷害发生情况以及冷害症状与呼吸强度变化的关系,明确了西瓜品种间耐藏性差异显着,建议在西瓜贮运中根据不同贮运期及经济效益选用适当的温度,研究结果先后在《中国蔬菜》和 《园艺学报》上发表。
1982年,国家开始编制 “六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陶辛秋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将蔬菜贮藏列入其中,并亲自起草论证报告,拟定计划。经过多次申述,终于将其连续列入国家“六五” 和 “七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蔬菜贮藏技术研究” 专题,并由他主持组织协作和实施。1984年他辞去室主任职务,集中精力主持攻关工作,并根据中国国情及当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对推动中国蔬菜贮藏技术研究及应用发展的许多有益的建议并付诸实践。例如,蔬菜采前因素 (如品种、栽培措施、播种时期、采收成熟度等) 对产品耐藏性有密切的影响,应发挥农业科研单位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蔬菜贮藏技术方面,提出应根据不同种类产品对气体条件要求的不同,选用不同性能 (透气性、透湿性) 的透气膜包装,即不同种类的产品应各有其适用的包装膜。这些意见他除在各种培训班、报告会上广为宣传介绍外,并身体力行,广为指导。
随着蔬菜产销形势的变化,陶辛秋提出应扩大蔬菜贮藏研究的范畴,建议有关领导部门以 “蔬菜流通体系综合保鲜技术” 为题立项,结合生产实际,对蔬菜采收、分级、包装、预冷、运输、贮藏、销售等各环节进行研究,综合使用。此思路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在国家 “七五” 科技攻关项目中分列为8个专题研究,全国共有15个单位152人参加协作。经5年研究,于1991年3月通过了由商业部主持的鉴定和验收,属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 “蔬菜流通体系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实施” 专题,在获得大量的数据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路、铁路两套蔬菜流通体系技术规范的建议,并组织了示范试验。示范流通调运量60万千克,损耗由通常的20%~30%下降到10%以内,质量良好,好菜率达90%以上,并作了1200万千克的推广示范。在国家 “七五” 科技攻关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评为重大科技成果,获集体荣誉证书。该研究成果1992年分别获商业部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五”期间,陶辛秋还参加由商业部下达的 “蔬菜贮藏保鲜”课题。该课题1986年通过了商业部组织的鉴定,获国家“六五”科技攻关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同期陶辛秋又主持由农业部下达的 “果菜类产地简易贮藏技术的研究” 课题,组织京、沪、宁、津等地有关单位参加,目的是创造一套适于在秋菜产地能由生产者自行贮藏秋季生产的番茄、甜椒、黄瓜及菜豆的简易贮藏技术,延长供应期。该课题研究结果已部分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经验收鉴定,获国家“六五”科技攻关总结表彰大会 “全面完成项目纪念奖”。
国家 “七五”科技攻关项目 “贮藏保鲜技术” 中蔬菜方面如前述分为8个专题,由主持单位推荐陶辛秋主持,在国家 “七五”科技攻关总结表彰大会上,陶辛秋获得“特殊贡献者” 称号,由国家计委、科委及财政部颁发奖章及奖金。

为蔬菜专着倾注心血


1979年,陶辛秋任栽培室主任期间,农牧渔业部指定蔬菜研究所负责组织主持《中国蔬菜栽培学》 的编写工作。陶辛秋为编委会的主要成员,参与拟定编写大纲、选定各章节主编和编写人员、审稿、统稿并撰写有关章节 (约3万字)。
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接受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 的组织编写工作,由陶辛秋负责准备草拟编写纲要、条目内容、写作人员等,并被总编委会聘为《蔬菜卷》 的编委、特约编辑及 “蔬菜产品处理” 分支主编,承担部分条目的撰写。该书1990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1997年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陶辛秋退休后应北京市科学技术史志办公室的邀请,承担了北京科学技术志蔬菜卷贮藏部分的编写工作。后又应 《中国大白菜》主编之邀,为该书编委,负责编写 “大白菜的贮藏” (约5万字),已于1998年8月出版。
陶辛秋曾任北京蔬菜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副理事长 (1979—1985)、《中国蔬菜》杂志编委 (1988—1995)、中国蔬菜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8—1991)、《中国蔬菜经济》 杂志编委(1988—1997)、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常务理事、顾问 (1991—1997) 等职。1983年被商业部聘为全国蔬菜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职称考核评定委员会成员。1982年以来,曾应聘参加或主持有关部门的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成果鉴定约30余次。
陶辛秋重视培养人才,放手让年轻人大胆工作,指导课题组的年轻人编写 《蔬菜实用贮藏技术》,并亲自为其修改定稿,撰写前言,帮助年轻人成长。他多次受聘为北京农业大学贮藏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评阅论文,主持论文答辩,对青年人严格要求,细心指导。
陶辛秋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性格开朗,待人谦和,深受同行及晚辈的尊敬。

简历


1921年9月23日 出生于湖北武昌。
1939—1943年 在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学习。
1943—1947年 任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助教。
1947—1949年 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助教兼天津第五粮秣厂技正。
1949—1950年 任天津食品化学厂罐头场、淀粉场主任。
1950—1958年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技士、技术员、助理研究员。
1958—1992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业务秘书,栽培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主要论着


1 陶辛秋. 兰州醉瓜在武功栽培之可能. 西北园艺,1944 (2): 132~139
2 陶辛秋,陶国华,等.京郊白菜软腐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农业科学通讯,1953 (11): 459~461
3 陶辛秋,赵质培.用高温速成法将蔬菜残茎废叶作成堆肥.农业科学通讯,1954 (10): 517~518
4 陶辛秋,陶国华,等.北京晚熟种白菜调查报告.华北农业科学,1957,1 (3): 315~333
5 纪文海,陶辛秋,等.不同温湿度条件与大白菜贮藏损耗形成的关系.园艺学报,1964,3(4): 379~386
6 陶辛秋.不同肥料对西瓜含糖量的影响 .土壤肥料,1975 (6): 39~41
7 陶辛秋,等.秋菜花塑料薄膜单花球套袋贮藏保鲜方法的试验研究.供销机械与仓储,1983(2): 2~5
8 陶辛秋.我国蔬菜发展的研究.见: 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问题研究第二集.1984,299~303
9 陶辛秋,赵华,程歧峰,等 .春甘蓝耐藏性与品种、施肥条件和采收期的关系 . 园艺学报,1986,13 (1): 42~48
10 陶辛秋,陈秀华,等 .青椒通风窖贮藏 .农业科技通讯,1986 (10):35~36
11 陶辛秋,赵华 .关于我国蔬菜贮藏保鲜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建议 . 中国蔬菜,1987 (4): 48~51
12 陶辛秋,陈力刚 .发展蔬菜流通的探讨 .见: 论蔬菜商品流通 (论文选辑) . 1987: 87~89
13 赵华,杨宏福,胡鸿,陶辛秋 .春甘蓝耐藏性与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 (5): 44~46
14 陈秀华,陶辛秋 .不同透气膜小袋包装对甜椒贮藏效果的影响 . 中国蔬菜,1988 (3): 24~27
15 陶辛秋,陈秀华 . 西瓜保鲜技术的初步研究 . 中国蔬菜,1989 (3):32~34
16 陶辛秋,刘宜生 .浅谈蔬菜的营养与人体健康 .见: 十一亿人的吃饭问题 .陕西杨陵: 天则出版社,1989,102-118
17 陶辛秋 . 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 (蔬菜采收条目) .上海:. 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081
18 陶辛秋,周山涛 .农产品贮存 . 见: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 . 中国农业科学四十年 .1990,148~156
19 赵华,陶辛秋 .番茄贮藏病害的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 中国蔬菜,1990(5): 16~18
20 陶辛秋 .关于建立和完善商品菜调运基地的建议 .见: 蔬菜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北京: 万国学术出版社,1991: 7~11
21 赵华,吴肇志,胡鸿,东惠如,陶辛秋 . 87-1号网纹甜瓜贮藏期间冷害的初步研究 . 园艺学报,1993,20 (1): 95~96
22 陶辛秋,赵华 .蔬菜贮藏和运输技术在我国大陆的进展 .海峡两岸园艺作物采后处理与运销研讨会论文集,1993,13~17
23 陶辛秋.大白菜的贮藏.见: 刘宜生主编.中国大白菜 (第4章)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87~422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12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