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沈照仁(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50 评论:0

1929—


沈照仁,林业信息专家。长期从事林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工作。针对中国不同时期林业发展的特点,提出的大力节约木材、林业发展趋势、学习北欧经验、价格改革、抓好国土1%的速生丰产林、坚持经营好现有林等有价值的观点,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林业部门领导的重要决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沈照仁,又名在晨,笔名柴禾。1929年5月17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内,自幼生活在外祖母家。在家乡器贞中学就读。1943年去上海,因父亲沈栋卿无力支持他继续读书,因此他开始自食其力,到一家小百货店当学徒。1945年日本投降,沈照仁到青年会和同业公会夜校学习英语,1947年开始学习俄语,结识了地下党员,阅读了许多革命和进步书藉,如: 《西行漫记》、《李有才板话》、《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洛甫的《革命人生观》一书对他启发很大,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沈照仁1949年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投入保卫上海的活动。上海解放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校 (现北京外国语大学)。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沈照仁1952年4月调到湛江华南垦殖局总局做翻译工作。1953年华南垦殖总局总政治部任命沈照仁为总局翻译室副主任;1954年1月他被调到林业部调查设计局森林综合调查队、航测大队任专家工作室副主任、主任。1956年,他被派往苏联哈萨克森林调查设计局任中国实习生组的翻译及党小组长,在此期间他边做翻译工作边学习各种知识,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任务。
1958年,沈照仁调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情报研究所工作,其间,他默默地接受了党组织对自己的考查。没有动摇信念,他说: “只要能让我工作,别无所求”。1970年他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五七” 干校木材研究所下放到江西。在许多人无所事事的时候,他仍不忘学习和研究。1978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恢复,他又回到情报所。1983年他被任命为所长,1985年被评为研究员。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照仁对事业执着追求,对名利淡然处之。他在工作中从不敷衍塞责,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掌握了俄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熟悉世界各国的林业情况及其发展动态,为专业人员及主要领导,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报告和资料。
沈照仁还任中国林学会第五届理事,第一届情报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第二届理事。

为探索林业发展道路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


1959年6月,林业部召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中心议题之一是“如何解决缺材地区的用材问题”。1960年初,林业部要求中国林业科学院献计献策,以缓解国民经济建设中木材不足问题。
沈照仁刚从北大荒回到情报室,了解到世界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木材需求量增长非常迅速。一些国家的森林采伐量已经超过生长量。国际上普遍重视木材节约利用、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是通过节约代用等,削减了木材消费。沈照仁将调研资料汇总上报,为1962年国务院节约木材决策发挥了作用。
1962年6—7月沈照仁所在的情报室为中央召开南方省 (自治区) 和北方林业工作会议编写部分主要文件,实事求是地探讨不同国家林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其中 《斯堪的纳维亚三国的林业》,非常形象地介绍了北欧林业成就: 年年采伐利用森林总蓄积量的1/35,连续了几十年,森林面积未见减少,林木总蓄积量、生长量还提高了20%。会后,谭震林副总理指示充实内容,把文件编写成书。《国外林业和森林工业发展趋势》 于1963年2月出版,被指定为林业干部必读材料。沈照仁是该书的主要作者之一。

选择木材价格改革为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1979年12月29日,林业部部长雍文涛布置林业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国林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在3~4个月里提供了十几项调研资料。沈照仁认为,中国森林经营落后,欠帐多,其关键问题是木材价格体制不合理。他在《匈牙利1956年以来的木材价格改革》一文中明确指出旧木材价格体制的缺点及价格改革的要点,强调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木材价格构成中立木价,也即育林费部分。
1980年1月29日林业部林业经济改革小组以 《林业简报》形式,出专刊介绍全文,并在《有关林业经济结构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肯定了 “价格结构不合理”是问题之一,认为“过去制订的木材价格,很少考虑造林育林成本,木材价格不能体现它的价值”。
1980年沈照仁在《国外林业动态》 以增刊形式,发表调研报告《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林价与木材价格变化》,用美国、瑞典、芬兰、日本等诸多国家在30~50年里林价与木材价格比变化,说明提高林价收入、立木价收入是集约经营森林的经济保证,发达国家木材价格构成中林价、育林费一般均占50%~60%以上。

建议抓好国土1%的丰产林,为20世纪末扭转中国木材供应紧张局面打下基础


1980年12月沈照仁编写的2个情报调研材料: 《近二十年先集中力量抓好国土1%的速生丰产林》和《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的林业》,经雍文涛部长批示采纳,作为1981年2月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的参考材料。
他在“抓好国土1%速生丰产林” 的建议中指出,智利、南非、新西兰用30年左右时间,从木材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当时该3国人工林面积均只相当于国土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年,造林保存面积在百万公顷以上,已有9个省、自治区,而且规模达到3国水平; 造林保存面积在50万公顷以上的有7个省。这在全世界找不到几个国家能拥有如此大面积的荒地人工林(区别于采伐后更新起来的人工林)。这就是说,就人工林规模而言,中国至少有16个省、自治区达到或超过了世界水平。现在是我们狠抓质量的时候了!
文章的结尾指出: 扩大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长期任务。对群众的宣传动员,鼓励造林也是经常工作。但近20年里还是先集中力量抓国土1%的速生丰产林为好,这里包括已有的和经过改造而达到要求的及新造的人工林,总面积共1 000万公顷,保证在2000年或稍晚些时候,能年产木材1亿立方米以上,为根本扭转中国木材供应紧张局面打下基础。

坚持“集约经营现有林潜力无穷”的观点


1985年,雍文涛同志主持 “中国林业发展道路研究” 课题,沈照仁自始至终积极支持这项研究。在雍文涛任主编的 《林业问题》 杂志,沈照仁几乎期期都有文章发表,很多是以资料形式提供的。雍文涛非常赞赏 《在加工业带动下的世界林业》 (《林业问题》 1988年第4期) 一文,并写了编者按: “这组资料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林业的振兴不仅要以加速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为基础,而且还必须有发达的木材利用工业为依托。没有工业利用的森林是森林遭受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有这些不仅已为世界林业发展实践所证明,也值得中国林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时所借鉴”。
1992年发表的 《林业分工论》 一书是这一研究课题的成果。该书共3篇,计600页。沈照仁是第三篇 《国外经验》 的作者,占167页。他在1980年12月的调研报告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的林业》 中明确提出 “集约经营现有林潜力无穷” 的观点。在 《林业分工论》 国外经验篇中,沈照仁仍坚持了这一观点。

主张现代林业仍应是一个产业部门


木材是可更新资源,又是危害环境、污染环境最轻的原材料和燃料。在21世纪木材会成为比当前更重要的原材料和燃料。把大部分天然林保护起来,完全或主要依靠人工林来满足木材需求,世界大多数国家很难做到。世界大多数林学家不同意把天然林全部保护起来,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现代林业已经可以做到既生产木材,又保持森林的自然环境,发挥多种社会效益。
沈照仁1995年完成的调研报告 《适应新形势的德国林业改革》,及1997年以沈照仁为主译校的德国 《生态林业理论与实践》一书,主张现代林业仍应是产业,大部分森林应按照产业方式来经营。天然林听凭自然发展,保护起来,可能朝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朝更坏的方向发展。顺应自然地去经营森林,或按近自然地去经营森林,抱有明确目标,则只可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把森林保护起来,即使现在非常富裕的国家也是做不到的。

林业系统情报调研的创始人之一


情报调研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非常独特的研究工作,其突出任务是为领导服务,当好耳目和参谋。沈照仁在1978—1997年的20年间,一直是 《国外林业动态》、《决策参考》、《世界林业动态》 的主要撰稿人。1989年离休到1995年止,仍为林业部《林业工作研究》、《世界林业研究》供稿,已发表文章不下30篇。
他的成功主要在于:
变死资料为活情报 至今人们还在引用的中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面积分别居世界第120和121位这组数字,原出于沈照仁编写林业现代化应当研究的几个问题(由江西木材工业研究所情报室1976年12月提供给1977年3月召开的全国林业会议做参考资料)。该文是沈照仁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65年出版的资料,计算出中国森林状况在世界所居的位次。
1996年4月 《林业工作研究》发表的从数字分析看我国的林业形势,沈照仁调动了大量数据阐明中国林业面临着严峻形势,即中国森林生产力继续下降,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木材的需求。
富有针对性 《世界林业动态》1997年6月报道《1996年台湾省贺伯台风灾情与山地林业》,突出说明山地开发利用不当,过多种植槟榔、茶叶、苹果等经济林木,加重了自然灾害。就是针对大陆造林偏重经济林木的严重倾向而言,提出台湾教训值得借鉴。1990年6月 《林业工作研究》 上的 《联邦德国净耗外材2000万立方米,但做到贸易基本平衡》一文,是分析了德国木材及其产品进出口的大量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他为国内木材进口中出现的官僚主义作风敲响了警钟。
及时报告国外对中国林业的反映 对于国内森林生产力低的原因,有不同解释。已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中伦认为,杉木连种,“林地肥力下降,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 ( 《杉木》,1989),一些后起的着名林学家仍认为,“连作导致十分严重的地力衰退” (1996)。可是英国的造林学家埃文斯 (Evans J.) 对此持不同看法。杉木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最主要造林树种,搞清楚杉木林衰退的原因,显然对提高恢复中国森林生产力能起到积极作用。沈照仁《人工造林与持续经营》 ( 《世界林业研究》,1994)与 《英林学家就人工林连作导致地力衰退问题与我专家商榷》(《世界林业动态》,1997) 两篇文章,都旨在引起国内专家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地力衰退的真实原因。
情报调研是一种新兴的研究工作,沈照仁等在林业系统开创了这类研究,并将持续下去。

(吴国蓁)


简 历


1929年5月 17日 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49—1952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校 (现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习。
1952—1954年 在广东省湛江市华南垦殖总局翻译室任翻译、副主任。
1954—1956年 林业部调查设计局综合调查队、航测大队专家工作室翻译、副主任、主任。
1956—1957年 赴苏联哈萨克调查设计局,任中国实习生组翻译。
1957—1958年 林业部造林设计局翻译室负责人、翻译。1958—1959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情报研究室工作。
1959—1969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0—1978年 随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研究所下放江西,在江西木材研究所劳动,并在情报资料室搞情报工作。
1978—1989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情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9年9月 离休。

主 要 论 着


1 沈照仁.谈谈森林赤字.农业经济丛刊,1983,(1):61~62.
2 沈照仁.世界约30个国家、地区的森林资源是增长的.世界林业研究,1989,(2): 1~8.
3 沈照仁.走哪条路,能加速恢复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世界林业研究,1989,(3): 9~16.
4 沈照仁.从世界角度看我国的造林事业.林业问题,1989,(2): 97~111.
5 沈照仁.奥地利经营国有林的成功经验.世界林业研究,1990,(1):16~24.
6 沈照仁.兴林为什么必须依靠科技.世界林业研究,1990,(3):5~11.
7 沈照仁.经济健全的林业是实现资源繁荣发展的基础.世界林业研究,1991,(1): 22~28.
8 沈照仁.应对以 “外延扩大再生产” 为主的林业发展道路展开讨论.世界林业研究,1991,(2): 20~26.
9 沈照仁.森林永续利用的原则不能动摇.世界林业研究,1991,(4):16~22.
10 沈照仁.美国木材生产、自然保护之争与林业发展道路.世界林业研究,1991,(3): 43~49.
11 沈照仁.林业科技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世界林业研究,1992,(1):33~41.
12 沈照仁.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新编.世界林业研究,1992,(2): 21~28.
13 沈照仁. 自然保护与林业发展.世界林业研究,1992,(3): 79~86.
14 沈照仁.克林顿总统处理美国国有林问题的前前后后.林业工作研究,1994,(8): 21~24.
15 沈照仁.再谈美国木材生产、自然保护之争与林业发展道路.世界林业研究,1994,(6): 11~16.
16 沈照仁.人工造林与持续经营.世界林业研究,1994,(4): 8~13.
17 沈照仁.从数字分析看我国的林业形势.林业工作研究,1996,(4):1~5.
18 沈照仁.林业不在集约经营上下功夫是没有出路的—浅淡林业学邯钢与两个转变.林业工作研究,1996,(9): 8~13.
19 赫尔曼·格拉夫·哈茨费尔德 (德国) (沈照仁译) .生态林业理论与实践.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1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