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林维申,园艺教育家,蔬菜专家。长期从事保护地设施和十字花科蔬菜研究,对内蒙古蔬菜科研、教学作出贡献; 提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的温室倾角公式,在大白菜分类、起源、形态建成、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曾赴前苏联工作,解决了许多生产问题,在高寒地区创造高额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经验。林维申,1920年5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时随全家逃荒到青岛,7岁丧父。1931年进半工半读的贫民工读小学,1936年考入山东济南一中。后由于日军侵占山东省,学校停课,林维申随无家可归的学生走上了流亡读书之路,在日寇炮声和飞机轰炸声中步步南下。1941年底高中毕业后,临时工作2年以补衣食。后先后考入四川大学、朝阳法学院。1944年,林维申入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学习。194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回青岛山东大学园艺系任教。1952年随全国院系调整,迁往济南,在新成立的山东农学院被聘为讲师。
1958年,林维申由高教部商调到内蒙古农牧学院,筹建园艺专业。经过多年努力,建立了各种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标本圃、实验室和研究室,满足了科研、教学的需要,为后来园艺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内蒙古工作40余年,林维申培养了大批蔬菜专业的学生,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内蒙古各盟市旗县的骨干力量和领导。自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此外,林维申每年还为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和内蒙古各盟市旗县、部队、企业、农牧区举办培训班、现场教学和实地巡回指导,为农牧民、部队、厂矿的蔬菜生产解决了许多问题,受到内蒙古和国家的多次表彰和奖励。1990—1993年,林维申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政协委员、中国园艺学会理事、内蒙古园艺学会理事长,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两次,被授予 “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和 “全国拥军模范”等光荣称号。
提出合理温室倾角及提高光能利用模式
温室倾角是影响单屋面温室光温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它应随着地区纬度的变化而变化。林维申经过近40年的实践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的倾角公式,即温室倾角=23.5°+(地区纬度-40°) ×0.5±1°,此后随应用发展进行了两次修正,最终形成了确定温室倾角的公式,即温室倾角=30°+ (地区纬度-40°) ×0.2,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改进。该成果已被列为农业部农村实用专利的国家推广项目,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对温室进行高效的利用,需要通过栽培技术充分利用进入温室的光能。林维申经多年研究,提出了一个超大行距 (1.5米)、两大季、高低套为主的栽培模式,利用多品种的寒热性、快慢性、高低性、大小性、间混套作,使全年蔬菜生产基本占满土地和空间,而又不过分密挤,则每平方米产量一般可达30~60千克,如按模式规程管理好,可达50~90千克 (折合公顷产量495 000~900 000千克)。他提出的这一模式已在山西省太原市和内蒙古赤峰市进行推广应用。
研究大白菜起源、分布走向及其叶球性状和类型
大白菜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 Rupr.) 是中国人秋冬季食用的主菜,它的分类在国内外的研究很多而又不同。林维申根据细胞学、形态学和起源学为依据,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在论证大白菜的起源和分布走向时,林维申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后,根据植物分布区学说原理 (1965,A.N.托马尔奇夫)、谭其猛的大白菜形成的分化起源说以及林维申对全国各地白菜品种的考察,概括出如下推论: (1) 大白菜是由小白菜品种类型的演化中经人工选育而来; (2) 根据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白菜种子化石证明小白菜起源时间应该是6 000年以前,从而使起源期提早了5 000~6 000年; (3) 小白菜在北延过程中形成半结球的疏心大型植株,叫大白菜。大白菜经过人们的不断选育和快速生长的管理条件而成为结球大白菜。随着贮藏技术的发展,大白菜的分布地区大幅度地向北向西延伸。在延伸过程中,大根系统向西北、西、西南的大陆性气候延伸,其他类型向北、东北近海洋性气候区延伸。近30年来,由于杂一代的出现,其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加大,已开始向全国任何地方延伸。
1990年,林维申在意大利召开的23届国际园艺大会上发表了题为 “The formation of the head,its various shapes and types ofChinese cabbage”的论文,从大白菜的形态学、生物物理学、光学、管理技术和肥水条件所造成的叶片数量和增长速度的快速性,论述了叶球分形成的; 他认为叶球形状与品种间叶片长宽比例密切相关,各种疏心形状和抱合球顶的形状 (尖、圆、平) 与内外叶生长速度的差异相关; 球顶形状与抱合顶部重合的多少密切相关。
对蔬菜栽培技术和栽培生理进行研究
关于蔬菜栽培合理密植的问题,林维申于60年代即提出计算公式,即密度 (株数/公顷=9 000/(植株生长盛期的辐径×0.8)2,根据该公式计算确定的栽培密度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操作管理,产量增幅较大。80年代,他参加全国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提出进行无土快速育子苗和有土及营养钵分苗技术。1988—1995年,林维申应邀赴前苏联 (今俄罗斯),协助解决蔬菜早熟和秋季生产问题。在前苏联期间,他结合生产提出一项3.3厘米薄层有机肥育苗的快速全根育苗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进行生产技术研究的同时,还研究了许多栽培生理问题。他利用14CO2示踪法研究了番茄、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营养运转问题,进行气孔开闭的 “时钟规律” 观察和人工补光最适时期的研究以及光质对植物生长和光能转化的影响等。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生产和发展蔬菜栽培生理理论均产生了重要作用。
公而忘私 理论联系实际
林维申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几十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山东和内蒙古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地方政府进行农业决策。林维申一直坚持实事求是。他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获得极丰富的生产知识,了解了生产中的问题。不管在校内讲课还是校外学术报告或指导生产,他的讲述总是很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指导作用。他结合生产试验,研究生产问题和基础理论问题。
林维申公而忘私,一生只想着把工作做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把许多地区和单位给他的劳务费、咨询费、设计费,无偿捐献给学术团体和教学事业。1990年赴俄罗斯传授种菜技术,一年纯挣1000万元,但他坚持拒绝私分,反对将国家和集体财产据为己有。
林维申克己自律,廉洁奉公,从不随波逐流。当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他不怕、不气、不愁,乐观对待一切。他有极强的事业心。1995年自俄罗斯回国后,他已年过七旬。朋友、同事、子女都劝他在家里休息,但他依然接受了呼伦贝尔盟的邀请,前去作经济顾问,帮助少数民族旗县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完成任务后,又应邀去其他地区,传播蔬菜生产技术。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忘记了自己有严重的冠心病。他说,“我虽然已年近80岁了,但还有时间把知识留给人民群众和科技人员,这是我最大的快慰之事。”
(云兴福)
简 历
1920年5月5日 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
1944—1948年 四川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48—1952年 山东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任助教。
1951—1952年 兼山东大学城阳教学农场场长。
1953—1958年 山东农学院园艺系任讲师。
1958年至今 内蒙古农牧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主 要 论 着
1 林维申 (译) .蔬菜栽培学 (上、中、下) .北京: 财经出版社,1954
2 林维申 (译) .苏联集体农庄蔬菜栽培的组织.北京: 财经出版社,1954
3 林维申.中国白菜分类的探讨.园艺学报.1980,7(2):21~27
4 林维申.单屋面温室倾斜角的研究.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0(1):65~71
5 林维申.塑料大棚高产途径的探讨.全国温室大棚会议学术报告会.1991
6 林维申.大白菜高产理论与实践.河南省大白菜生产讨论会.1982
7 林维申.论单屋面温室的发展.中国园艺学会年会交流材料.1985
8 林维申.大白菜的起源及生态类型的形成和分类.中国园艺学会种质资源学术讨论会.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