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翊远(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26 评论:0

1922—1996


李翊远,葡萄育种专家。长期从事葡萄品种资源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培育出郑州早红等新品种(系); 分别在北京和郑州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葡萄原始材料圃和国内规模最大的葡萄种质资源圃,为发展中国葡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翊远,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22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一个职员家庭。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同年,经沈隽、汪菊渊介绍到北平农事试验场工作,任园艺系技佐。先后协助张继增、翁心桐开展白菜、萝卜品种比较试验和苹果砧木抗盐性研究。他不仅工作积极努力,完成任务好,而且虚心向专家学习,认真接受科研工作各方面的基本训练,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成立了华北农科所,李翊远任该所园艺系助理研究员并担任课题组长,从此开始了他葡萄研究的生涯。
1949—1958年,李翊远主要从事葡萄栽培和品种选育研究,同时还承担一部分苹果、梨的栽培技术推广工作。1952年起,主持葡萄抗寒育种和葡萄新品种选育研究。他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努力工作,为促进北京地区葡萄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辽宁兴城成立。因工作需要,李翊远被调到该所工作。他在葡萄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1959年他参加编纂 《中国果树栽培学》,完成葡萄部分的编写任务。196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计划科负责人,负责计划管理兼领导刊物出版、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工作。
1961年,李翊远作为葡萄专家,被调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负责葡萄方面的科研工作。1961—1978年间,李翊远一直主持葡萄原始材料的研究和葡萄育种课题; 还负责农业部下达的 “研究评价从保加利亚大量引进的葡萄品种在黄河故道地区的表现”; 同时还主持与前苏联和东欧六国的国际葡萄合作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
1978年,李翊远已年过半百。为解决他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经领导同意,李翊远调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继续从事葡萄育种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李翊远先后任鲜果研究室主任、研究所科技顾问、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并任北京市政府第一届专业技术顾问团顾问; 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园艺学报》责任编委; 北京果树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等职。

重视葡萄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促进生产发展


中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但发展速度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应有的重视。50年代初期,李翊远在华北农科所(1956年后为中国农业科学院) 从事果树科学研究工作,主持葡萄品种选育课题。当时,这一研究基础薄弱,条件较差。他克服困难,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资料,实地调查了解北京地区的葡萄生产现状和问题,并陆续收集国内外品种资源300余个,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葡萄品种园。同时,对这批品种进行观察记载和田间比较试验,还积极与北京东郊葡萄酒厂协作开展酿酒试验。经多年系统筛选,选出了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鲜食和酿酒葡萄品种,如莎芭珍珠、葡萄园皇后、新玫瑰、意大利、法国兰等10个品种。在生产上试种推广,并在 《农业科学通讯》杂志上发表。这些品种的推广,为北京地区50年代中后期的葡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许多品种一直延用至今。
60年代初期,李翊远作为年轻的葡萄专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调到该所郑州分所任育种研究室主任,并主持葡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带领课题组成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实地调查了黄河故道地区葡萄生产上的经验和问题; 另一方面积极为品种选育研究作准备。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引种观察和比较试验,先后选出了适合黄河故道地区发展的优良葡萄品种17个。其中酿酒葡萄品种有晚红蜜、白羽、白雅、法国兰等;鲜食品种有葡萄园皇后、绯红、白香蕉、巨峰、白马拉加、保尔加尔等。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这些工作对巩固黄河故道地区的葡萄生产及新兴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李翊远还通过与前苏联及东欧六国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收集了这些国家的葡萄品种达400余个,建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葡萄品种资源圃,并保存近600份品种材料,为中国的葡萄育种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
李翊远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所工作期间,于80年代初建成新的葡萄品种园,保存鲜食葡萄品种140多个。经多年的观察研究,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北京地区发展的优良鲜食配套品种乍娜、潘诺尼亚、布朗无核、超保、粉红等。这些品
种的推广应用,对丰富本地区葡萄品种、延长鲜食葡萄供应期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杂交育种 在葡萄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李翊远从事葡萄新品种选育研究几十年,始终坚持引、选、育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培育新品种。在50年代,李翊远因工作调动频繁,杂交育种工作往往因时间短和缺乏稳定的条件而中断。1962年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所郑州分所以后,他重新开始了较系统的杂交育种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到70年代初期,首次培育出极早熟的鲜食葡萄品种郑州早红和抗病、高产、优质酿酒葡萄新品种黑佳酿及其优系,并在黄河故道地区进行试种推广。这一研究成果获1978年河南省科学大会奖。
1978年以后,李翊远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所继续主持葡萄新品种选育课题。这时他已年逾花甲,但为葡萄育种事业奋斗的决心不减。他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京郊葡萄生产水平和本所已有的工作基础,提出应集中力量,从解决鲜食葡萄品种入手开展研究。他的建议被领导采纳。1979年开始,他边培育筛选原有的杂种实生苗,边配置新的杂交组合。经过几年的比较、观察和中试,于1986年育成早熟葡萄品种早玛瑙、紫珍珠、翠玉和中熟品种艳红。这些新品种的主要性状明显优于同类对照品种,解决了北京市场缺乏早熟优良葡萄品种问题。上述品种已推广应用到10余个省市。
1994年,李翊远又相继育成第二批优质、无核、早熟葡萄新品种,分别定名为爱神玫瑰和早玫瑰香,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分别于1988年和199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李翊远认为,葡萄的育种目标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和提高。80年代初期,他提出早熟、优质、大粒、无核的葡萄育种目标,并配置杂交组合58个,于1991年筛选出早熟优株14-5-11和大粒优株8-7-6。李翊远离休后由其他成员继续进行,“八五” 期间育出第三批葡萄优良品种,分别定名为香妃和峰后,已进入区试阶段。
李翊远后期主持培育的上述8个葡萄新品种 (优系) 各具特色。其中早玛瑙极早熟,穗大,果形似玛瑙,色好皮薄,肉质脆,品质上等,抗寒力强,适应性较广,已在东北地区广泛应用; 爱神玫瑰极早熟、无核、玫瑰香味浓,属高档优质品种; 香妃早熟、大粒、果肉硬脆,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品质上等,丰产,抗病力较强。峰后是与巨峰同期成熟的巨大粒中晚熟品种,平均果粒重较巨峰高2~3克,果皮紫红色,果肉硬脆,其硬度为巨峰2.5倍,风味香甜,品质优,抗性强,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
在培育大粒、无核葡萄新品种过程中,为解决常规育种成功率极低的问题,李翊远刻苦钻研国外技术资料,开展巨峰葡萄无核化的研究。1982—1984年,他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对氯苯氧乙酸和赤霉素试验,初步找出了适宜的药剂浓度和配方,使无核率达到92.5%~99.5%,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研究结果在《北京农业科学》杂志上发表。

重视实践 为果树生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50年代初期,李翊远在 “科研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为生产服务” 思想指导下,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愿报名到河北省怀来县果产区蹲点,进行调查研究,传授果树生产技术。在试验的基础上,他提出对苹果树以修剪、施肥为中心的管理措施,对不结果的老梨树采取以更新和高接换头为中心的综合技术措施。同时,他还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传授果树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当地果树生产明显改观,技术水平显着提高,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60年代初,李翊远刚调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时,黄河故道地区的葡萄基地发生纷纷刨树问题。李翊远奉命组织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该地区从保加利亚和国内新疆等地盲目引进大量葡萄穗条,未经品种比较试验,短期内即大面积推广。由于品种不适应,又缺乏相应的栽培技术,因而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李翊远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组织豫、皖、苏等省的国营农场和葡萄酒厂建立技术协作网,边调查研究,边传授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明确了保加利亚葡萄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发展前景,提出了适于黄河故道地区栽培的鲜食和酿酒葡萄系列品种和相应的配套技术。通过协作网有计划地进行示范、推广,促进了该地区葡萄生产的稳步发展。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李翊远还提出,徐州以西的豫东地区宜发展酿酒葡萄品种; 徐州以东地区年降雨较多,并易受周期性低温的影响,故应着重发展抗病、抗寒的酿酒和制汁葡萄品种。如今,黄河故道地区已成为中国大面积葡萄生产和酿酒基地,李翊远等专家当年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已结出丰硕的果实。
李翊远总是认真负责地对待生产上的有关问题,坦率地提出技术性建议。70年代末,北京市有关部门拟在延庆县康庄地区建立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并邀请李翊远等有关专家论证。经实地调查后,李翊远慎重地提出,这一地区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大风口处,年有效积温偏低,土壤瘠薄,因而不适于发展优质葡萄生产。这一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从而避免了在这一地区盲目发展葡萄生产的做法。
李翊远离休后,仍然勤奋工作。为提高果树生产的科技水平,他埋头写作,翻译国外文献,编着科普书籍和技术资料,为果树科研和生产服务。他还经常到北京郊区试验基点,指导青年科技人员的研究工作。
李翊远为人正直、诚恳,待人接物实事求是,直言不讳。他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讲真话。在学术上,他治学严谨,谦虚谨慎。这些都给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以莲)

简 历


1922年2月 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
1947年7月 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1947—1949年 任北平农事试验场园艺系技佐。
1949—1955年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助理研究员,并任课题组长。
1956—195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园艺系,任课题组长。
1958—1961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任计划科负责人。
1962—197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任果树育种研究室主任兼葡萄课题组长。
1979—1988年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顾问,鲜果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市果树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政府专业技术顾问团顾问、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园艺学报》编委等。
1988年 离休。
1996年8月25日 病逝于北京。

主 要 论 着


1 李翊远等. 山地苹果栽培技术.北京: 农业出版社,1954
2 李翊远.葡萄新品种苗木的加速繁殖 (译文) . 苏联农业科学.1957(11)
3 李翊远.沙土上的葡萄 (译文) .苏联农业科学.1958
4 李翊远.植物的土壤营养和果园施肥问题.苏联农业科学.1958 (9)
5 李翊远(参编) . 中国果树栽培学 (第二卷第三章: 葡萄)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0
6 李翊远.黄河故道地区的葡萄品种. 中国园艺学会论文汇编.1965
7 李翊远. 国内外葡萄科研概况 (综述) . 农业科技资料.1979 (4):41~47
8 李翊远.庭院葡萄栽培.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 (2)
9 李翊远. 日本落叶果树品种更新.世界农业.1984(2)
10 李翊远.对氯苯氧乙酸和赤霉素对巨峰葡萄形成无籽果的影响.北京农业科学.1984(10)
11 李翊远.有核和无核葡萄的胚珠培养及实生苗的发育 (译文) .葡萄栽培与酿酒.1985 (1)
12 李翊远,唐淑梅,刘亚萍. 生食葡萄新品种选育. 中国果树.1987(2)
13 李翊远等.葡萄新品种——早玛瑙、紫珍珠、翠玉、艳红.华北农学报.1987(2)
14 李翊远等.北京果树志·葡萄专志.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15 李翊远.葡萄栽培技术.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0
16 李翊远等.梨、葡萄、桃栽培及病虫防治.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2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05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