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李留瑜(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07 评论:0

1929—


李留瑜,森林调查技术专家,中国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首先倡导在森林调查生产中应用抽样技术,提出把中国的森林调查分为三类:一类为国家森林资源清查; 二类为林业局 (县、场) 的规划设计森林调查; 三类为作业设计森林调查。还提出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中,采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并组织开展遥感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应用,为中国森林调查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李留瑜,1929年6月2日生于河北省献县王会头村。1954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林业专业,同年5月分配到原林业部调查设计局森林航空摄影测量调查大队森林航空调查分队,任森林航空调查员。在苏联专家的培训下,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掌握了很多在学校未曾学过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应用航空摄影技术和森林航空调查方法,他和队友们一起,先后飞遍了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大巴山、神农架和西南主要林区,首次完成了这些原始林区的森林调查工作,为完成全国森林资源汇总,作出了贡献。由于他在森林航空调查这项崭新的技术工作中勤于学习、认真工作、善于总结,所以成为中国第一代较全面掌握森林航空调查技术的专家。
1959年后,随着机构的变动,森林航空调查队改作地面森林调查设计工作,他又开始学习林业局 (场) 总体设计和林区开发建设规划等业务技术。先后参加了江西省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及青海省果洛林区的森林综合调查设计和白龙江林区的开发建设规划工作等。
1963年,林业部恢复了森林航空调查工作,并在森林综合调查大队中,设立森林航空调查中队,他担任中队长,并负责组建这支队伍。翌年,他带领这支队伍在完成湖南和江西两省南部林区森林航空调查工作的同时,在湖南省汝城县的大坪林场,开展了森林抽样调查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65年,经领导部门批准,在大兴安岭开发区内的塔源和前进两个林场 (总面积共为22万多公顷),主持进行了用森林分层抽样调查技术,替代已采用多年的目测和标准地调查,经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林业部决定在全国推广这一新技术,由森林综合调查大队组织了6个技术推广组,分赴各森林调查大队。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湖南等林区进行推广时,他担任巡回推广检查组长,作推广检查工作。
1969年森林综合调查大队下放迁往大兴安岭林区的加格达奇,改名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调查规划大队。遵照农林部的指令,1973年由该队负责组织进行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北方和南方试点工作,李留瑜参与主持了试点技术方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并编写了试点技术总结,为完成 “四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北方试点中,他还主持探索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976年,他应邀参与主持制定了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清查技术方案,他推荐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方法被采纳并参加了黑河地区的具体实施工作。1977年受农林部的委派,由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调查规划大队抽调8名技术骨干,配合江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在江西全省开展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全国试点工作,他参与了此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试点成功后,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780”工程,是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为中法两国科技合作开展联合航空遥感试验做准备,由中国科学院主持,有多部门共同参加的云南省腾冲地区的航空遥感试验。他受国家林业总局的委派,带领林业技术队伍参加了该项试验工作,并被推选担任了“780”工程的副总指挥。1981—1983年他参与主持了由4个部(局) 共同开展的应用卫星图像进行全国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的科技攻关项目。1984—1986年他主持了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国家科研项目,均取得良好的结果,并获得科技进步奖励。
李留瑜以个人署名发表科技论文约20余篇,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留瑜1981年被任命为林业部调查规划院遥感室主任。1982年被任命为林业部调查规划院副院长。1987年兼任林业部经济信息中心筹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留瑜除担任上述职务外,还是林业部第二、三、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第二、三、四届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 《森林资源管理》和 《环境遥感》副主编; 北京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国际林业联合研究会遥感组主席 (1986—1992)。

引进森林抽样调查新技术


中国正规的森林调查工作 (指地面调查),可以说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创建的。1954年起采用苏联的森林经理调查技术,使用航空像片作森林区划判读,然后进行小班目测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对于苏联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其成果质量基本上决定于调查人员的素质。中国应用这种方法后,较快速地完成了大量林业局 (场) 的森林经理调查任务,为新中国建国初期林业局 (场) 的生产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众所周知,1958年后,森林调查的日定额在不少地方被成倍,甚至于一、二十倍的突破; 有些地区几乎处于调查质量失控的状态,给林业生产建设造成损失。
3年困难时期过后,国民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剧增,国有林区要求迅速查清森林资源,以利安排林业生产和建设,林业部决定除恢复在北京的森林航空调查队伍外,立即在主要林区的各省、自治区扩建和新建森林调查队伍。李留瑜得知这一信息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国是个少林的国家,如果仍然沿着目测调查的技术路子走,森林调查的质量难于保证。他在组织筹备恢复航空调查工作之余,带领5位老队友到北京林学院去,就统计抽样理论和技术方法,作了40余天的学习和研讨。由他执笔写出的开展森林分层抽样调查新技术的试验报告,获得领导部门的同意。1964年,他组织队伍在湖南省汝城县大坪林场开展了试验研究,在他精心组织下,顺利地完成当年任务,同时写出新技术试验报告,领导们认为此方法有前途,可以进行生产性试验。接着他又写出采用森林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替代森林经理调查的试生产技术方案,获得林业部规划局的批准,并把试生产定在大兴安岭开发区的塔源和前进两个林场中进行。1965年春当祖国的北疆尚处于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的时节,他和百余名队友们(包括各省、自治区调查队和各林业院校来学习的20多人) 进入了大兴安岭北坡的茫茫林海中,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完成了试生产工作。林业部规划局领导亲临现场检查,并随机抽取了7个调查总体,进行了全林木实测检验,结果全部合格,且实际精度均高于抽样估计的理论计算精度,圆满的完成了试生产工作。由他执笔写出的试生产的技术总结,由 《中国林业》 以增刊形式发表。翌年,根据林业部规划局的布署进行了推广,并应用于各主要林区的森林调查生产工作中。从此,森林抽样调查新技术在全国森林调查队伍中得到普遍应用,为 “四五” 期间开展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奠定了技术基础,在中国森林调查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李留瑜所做这些工作,在今天看起来不过是很平凡的事,但在当年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他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提出中国的森林调查分为三类的主张


1963年首次汇总的全国森林资源资料,是根据1950—1962年间,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取得的。这些数据,由于方法不同、采用的指标有差异,且年限较长、可靠性较低,故对林业领导机关用于制定方针、政策、规划设计,指导全国林业生产建设等,均感依据不足。
从1959—1962年,他先后参加了江西省黄岗山、湖北神农架、广西资源县的总体设计和白龙江林区的开发建设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1969年他随队迁往大兴安岭后,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强烈的事业心没有变,还在继续查阅极有限的资料,思考着中国森林调查事业的未来。
1972年末他撰写出应把中国的森林调查分为三类的论文。即一类为国家森林资源清查; 二类为林业局 (县、场) 的规划设计调查; 三类为林业基层生产单位的作业设计调查。三类分别为不同层次的林业部门服务,但同一类调查所采用的技术的指标应基本一致。论证还着力叙述了中国应当尽快建立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的技术体系,为国家宏观控制森林资源的状况提供依据。1973年初这篇论文在《林业勘查设计》上发表后,在本行业中引起较大的反响。这一主张,在1973年农林部召开的全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会议上得到采纳,并写入会议纪要和技术规定中。

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新技术体系


建立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技术体系,需要有一套可行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政策措施等作保证。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的特点应当是: 技术方法统一、采用的指标一致、完成的期限较短、资料可比性强、有必要的技术队伍和财力条件等。可70年代初在实施的层次看法上有异,尚难统一。以技术角度讲,在未引入抽样调查新技术之前,要在较短期内完成全国的森林清查,确实是很难想像的。1972年他在大兴安岭林区的绰纳河工作时,找到了1954年设置的标准地,并进行了重测,通过两次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到18年间隔期内,森林生长量与枯损量等可比又可靠的数据。这为他思考设置固定样地,保持森林调查的连续性提供了极大的启示。经过1973年在吉文林业局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的研讨和初步探索及1976年在黑龙江省的初步实践和1976年撰写的 《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 的论文,他建议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时,采用连续清查的技术,以省 (直辖市、自治区) 为总体,分别设置全部 (或部分) 固定样地,每5年复查一次。这篇论文的论点,得到农林部林业局有关领导的赞同。1977年,农林部决定在江西省举办建立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的试点。他参与主持了这次试点工作,从1978—1988年,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按江西省试点采用的方法和要求,分别完成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的初建。至1988年又分别进行了复查,取得了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和全国在复查期间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的可靠资料。至此,中国的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技术体系基本建成。从引进抽样调查新技术,到这一新技术体系的建成,经过25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把中国森林调查技术,从目测技术转移到抽样实测的技术,并建立起全国连续清查的技术体系,李留瑜为此付出了多年的辛劳,做出重大的贡献。他获得了1988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奖励,表明党和政府对他和他所带领的一大批科技人员所作的长期艰苦努力的认可。

推动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林业系统是应用航空摄影技术最早的部门,李留瑜也是应用和研究航测技术资料较早、时间较长的科技专家之一。早在70年代初期,他虽然身处北国林区小镇,但一直关注着中国航空摄影技术的进展和美国陆地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信息。1977年,他就参加了卫星遥感图像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1978—1980年,为了给中法两国科技合作项目——联合航空遥感试验做准备,根据国务院的指令,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在云南省腾冲地区开展 “腾冲航空遥感试验”。参加这次试验的有18个部、委共780多人。李留瑜受国家林业总局的委派,带领60多位林业系统的科技人员参加了试验研究工作,他编制了由6个课题组成的试验研究方案,受到主持单位的好评,并被推选为整个试验工作的副总指挥。他除指导林业各课题组的具体研究计划与执行方法外,还参加了航空遥感飞行方案的编制及红外扫描夜航地面导航标识的布置,以及地场波谱测定工作的组织和森林波谱的具体测定研究。试验期间,他还编印了两册遥感学习资料,供林业系统有关科技人员学习参考。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不仅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为林业航空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是“腾冲航空遥感试验”项目的第二主持人。该试验获198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1983年,李留瑜参与主持了由4个部局共同完成的“应用卫星图像进行全国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国家攻关项目,取得了中国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及全国的农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面积的数据和空间分布资料,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这项成果获得国家 “六五”科技攻关奖。
1984—1986年,他主持了应用遥感技术进行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国家科研项目,通过研究,总结出了改善中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新途径。该项成果,获得林业部198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李留瑜一直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进展,从1980年起,他就积极建议引进计算机、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引进图像处理和自动制图系统等。经林业部和国家农业委员会批准,他参加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科技项目谈判及相关配套准备工作。1982年还亲自主持了引进电子计算机管理和遥感图像处理及自动制图等系统,并选派了一批科技人员出国进修,为提高中国林业调查设计水平和科研水平,建立物质与人才基础,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赵有贤)


简 历


1929年6月2日 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王会头村。
1950—1952年 在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学习。
1952—1954年 在北京林学院学习。
1954—1959年 任林业部森林航空调查队航空调查员。
1960—1961年 任林业部森林综合调查大队业务组长。
1962—1963年 任林业部森林综合调查大队规划室负责人。
1963—1969年 任林业部森林综合调查大队第一中队队长。
1970—1978年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调查规划大队工作。
1979—1980年 任林业部规划局综合业务组工程师。
1981—1982年 任林业部调查规划院遥感室主任。
1982—1990年 任林业部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1993—1994年 任林业部林信新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
1994年 退休。

主 要 论 着


1 李留瑜.谈我国森林调查技术问题.林业勘查设计,1973,(1): 5~9.
2 李留瑜.再谈我国森林调查技术问题——关于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林业勘查设计,1976,(4): 9~12.
3 李留瑜.利用多时相图像判别地类及变化.黑龙江林业调查设计,1981,(3):8~13.
4 林业部森林综合调查大队(李留瑜执笔) .用森林分层抽样调查法替代森林经理调查——大兴安岭塔源、前进林场试生产技术总结.中国林业,1966,(年度增刊) .
5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调查规划大队(李留瑜,周昌祥执笔)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北方试点技术总结.林业勘查设计案例(年度增刊),1973.
6 李留瑜.定株样园试验.林业勘查设计,1974,(4):14~18.
7 李留瑜.森林调查设计.见: 林业部调查规划院主编.简明林业词典.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0,341~350.
8 李留瑜,李克渭,唐小平等.航空雷达图像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环境遥感,1986,(4): 24~28.
9 李留瑜.航空相片判读蓄积量与实测回归试验.林业勘查设计,1975,(3): 9~13.
10 李留瑜.森林蓄积量与实测回归试验.林业勘查设计,1976,(3):9~13.
11 李留瑜,刘龙惠.两阶抽样估计森林蓄积量试验.林业勘查设计,1976,(3): 14~17.
12 李留瑜.英汉一汉英林业资源科技词汇.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75.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04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