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蒋有绪(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43 评论:0

1932—


蒋有绪,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长期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工作,是中国林型学、立地学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化及其技术规范化的学科带头人。以亚建群种和生态种组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中国森林群落分类系统。以生态经济学、生态工程学原理与方法,建立发展中国生态林业、农林复合经营和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宏观战略研究上也取得重要成就。


蒋有绪,回族,上海市人,1932年农历4月16日生。祖籍江苏省南京市,父亲于1949年前在上海招商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调至上海造船厂。蒋有绪自幼在大哥蒋有纶影响下读书勤奋。蒋有绪所在的大同附中二院在上海临解放前是地下党十分活跃的地方,在进步思想影响下,他参与了党的外围进步活动,1949年11月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自小热爱自然,1950年高中毕业,分别由华东区的复旦大学和华北区的清华大学以最高分录取。由于他当时年轻思远行,而选择了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得到一批名师如陈桢、李继侗、张孝骞、吴征镒等的亲自指导。
1954年5月,蒋有绪提前毕业,分配到林业部工作。当年因林业部和苏联林业部合作,由苏联派来百余名专家组成森林航空测量调查队,共同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他任中方林型组组长,配合苏方组长工作。“林型学” 是林学的森林植物群落学。林型是森林群落的基本单位,B.H.苏卡切夫院士是苏联林型学派的创始人。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森林的野外调查,给他一生所从事的专业留下了难忘的一页。1955年即转入滇西、川西北高山林区的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云杉冷杉林调查。他发现苏联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已不完全适合中国情况,尤其是低山亚热带森林,当时研制的林型图表不尽如人意,提出了不少疑惑问题和难点,但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开拓了一些思路,使他下决心,今后一定要找出适合中国复杂自然地理情况下的森林群落分类系统。1956年他独自带队前往天山、阿尔泰山林区调查。这3年的野外调查生涯,往往需要背上几十斤的行李、小帐蓬,日行几十公里,此外,还要独立与省厅、局领导打交道,组织队伍和实施调查,这是他一生中精神世界得益最大的时期。当1984年12月在科学会堂召开的青年林业科技工作者的报告会上,他讲到自己的体会: 林业科学工作的生命源泉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可以把自己死的知识变活,并不断激发思想活力; 大自然培养人们观察事物全面的、综合的整体的观念,锻炼人们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线的工作可以锻炼培养人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尤其对于思想素质的提高,好处更多。
1957年蒋有绪被派到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实习进修时,有幸从师于苏卡切夫院士。他在苏联不追求学位,只求多学理论、多掌握研究方法,多考察野外定位研究站。1959年10月回国又回到中央林业研究所 (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工作。同年他写出 《苏联地植物学研究方法》一书,被在苏考察时感兴趣的云南大学曲仲湘先生索去并在 “云南大学”油印,此册未再正式出版。
蒋有绪曾任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二、三、四届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生物学组成员、中国生态学会秘书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一届副秘书长、中国林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第六、七届副主任。在任中国生态学会秘书长期间,还任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组副组长。此外,他还任国家气候委员会第二届委员,1990—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委员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出国进修人员评审委员、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1994年至今任农业部生态农业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长白山开放试验站和植物数量生态学开放实验室第一、二、三届的学术委员,1995—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科学咨询委员和国际科联中国环境问题委员会委员,《林业科学》第六至九届副主编,《林业科学研究》、《植物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自然资源》等学报的编委或常务编委。蒋有绪1993年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林业项目特别工作组组长、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亚高山组主席、1991—1995年任国际树作物研究所中国办公室副主任,1991年至今任 《野生动物学报》 编委。
他指导的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科教电影 《森林和我们》获西柏林银熊奖,他经常出席中央电视台、中共中央党校、北京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讲座,出色地完成了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生态学分科副主编和主审任务。
他专心培养生态工程、系统生态学等人才,现已培养出博士6人,博士后1人。
蒋有绪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合着、专着9本,翻译专着4本,主持或组织国际会议4次,先后有8项成果获奖。他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首次提出中国完整的林型分类系统推动中国林型学和立地学的发展


蒋有绪在50年代考察天然林的基础上,结合后来对其他林区的考察,又利用70年代下放期间,和原林业部森林综合调查队的其他同志以共同的第一手调查材料,总结撰写了 《中国山地森林》,这是中国第一本较全面系统天然林区的分类及其经营的专着; 同时期,同一集体又编着出版了 《森林调查手册》,他在专着中分工林型调查、森林立地调查和林型图制作等章节。
他自60—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森林群落学研究的论文,内容侧重于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和海南岛热带林方面,如1963年的《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群落特点及其分类原则》 和 《川西米亚罗、马尔康高山林区生境类型的初步研究》等。他在亚高山森林群落分类上,重视林下亚建群层对生境指示意义。亚建群层还通过对林下凋落物层组织结构,而影响着群落的更新演替方向,这个作为群落分类的补充概念 “环” 的应用,在他后来的全国森林群落分类上得到了发展。他承担 “七五” 国家攻关项目 “我国用材林基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 中,分工 “立地分类研究”,由他执笔提出的中国第一个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共3个立地区域、17个立地带、55个立地和163个立地亚区。1960年中国植物学会三十周年大会上,他作为青年科学家报告了 “论森林自然分类理论发展的概况”,并论述了各主要学派的发展,由于各学派都注意把群落及其生境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看待,在今后的研究方法上,将以3个特征为标志: 综合性定位研究;实验性研究和高度的数理统计。它将促进各主要学派的趋近和融合,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证实了他的预见。
1990—1995年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他在充分考虑中国非常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森林群落分类框架,这是任何一个现有的学派没有尝试过的。他采各家之长,以自己亲身的野外调查经验,创造性地采用亚建群层片和生态种组相结合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建立了一个体系框架,并把这一个体系紧密地与生境相联系; 以统一的图式和文字表达方式对主要群落分类单元作了描述,建立了生态序列图,把林型学分类向群落学分类靠拢,取得相应一致的分类等级系统。本成果还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第一次较全面完整地总结了各主要群落的生活型谱和物种多样性随中国纬度、经度、垂直高度三维的变化规律,丰富了中国森林群落学、森林生态学的理论成果。他还发明了表述森林群落结构的简明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分型往往与一定的森林群落类型相联系。他还为 《中国树木志》第一卷主要执笔了 《中国主要树种区划》; 为 《中国森林》 巨着中主笔了 《中国森林地理分布规律》 和 《中国森林分区》。他还致力把国外新的群落学论着介绍到国内,如合译了美国的 《植物群落分类》 和 《植物生态学方法》等。

推动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发展


蒋有绪从苏联学习归来后,即于1960年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在川西米亚罗建立了中国属于最早的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对亚高山针叶林开展了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包括森林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更新演替、水分、养分循环、能量利用以及物种相互关系等内容。1985年起被国际林联亚高山生态组选任为副主席和主席,先后工作达8年之久。他深刻地分析了中国亚高山针叶林与寒温带针叶林在发生上的历史联系和相对独立性,提出中国西南亚高山森林的发生在生态学上受外区成分水平幅凑、垂直分异和区域内部差异的生态隔离三过程所影响的学术假说。他在加深认识亚高山森林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川西高山森林经营应以水源涵养作为主要方向,这项成果成为中国建设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体系工程项目的理论依据。
1980年他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一起恢复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前已开始的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重建定位站,开展了热带群落特征、采伐更新演替、生态系统功能、刀耕火种后果和经营管理等多学科研究,出版了专着,这是中国第一本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专着。成果被评为1988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成果有关建议,已为海南省林业、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所应用。
他后来又在江西大岗山杉木、毛竹林区开展亚热带人工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并为林业部促进建立林业系统的生态定位站网络做出贡献,现已发展有12个定位研究站。他一直担任着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网络的科学咨询委员。自1990年起,他主持了跨部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重大项目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的研究”,包括6个专题,除林业部门外,中国科学院的许多单位和着名学者都参加了研究,他们的6本系列专着是首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结构与功能的着作。


倡导生态学研究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80年代开始,蒋有绪即发表一系列论文着作,翻译 《系统生态学》等国外新论着,共同主编《中国农林复合系统》。举办生态林业培训班等,倡导以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调控改善或设计创立新的人工农林生态系统,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1981—1983年受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农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任筹备组组长和后来的考察队秘书长,进行了多学科合作 “海南岛大农业与生态平衡考察”,由他执笔向中央报告,受到国务院重视和国家农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表彰。他的有关海南岛的论文 (1984—1985) 都进一步阐明了他的生态经济学与生态工程设计的思想与观点,如要以水利电力建设和林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经济状况的两项基本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应以热带木本经济作物和林木为主的农林业、水陆交接区 (港湾、滩涂和浅滩) 的热带水产养殖业,以及海域捕捞业所构成的热带立体大农业为主体; 工业应以发展热带大农业产品作为原材料的食品加工业、医药和其他轻工业为主体;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积极兴办旅游事业; 控制人口发展,加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科学教育和法制教育。从目前海南省发展方向看,证明了他以上六方面建议的正确性。
他于1986年主持的林业部重点项目 “小兴安岭林区立体林业经营的研究”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毛竹林复层经营的实验生态学研究” 都是他身体力行的具体试验。他于1988年主持“中国2000年预测研究” 中 “中国森林发展及其环境效益预测研究” 等课题。研究成果为制定五大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为勾划中国未来林业环境工程建设的目标与战略安排提供了重要依据。其预测模型的方法及环境效益评价体系都有创新,并得到多方面的应用,被评为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因在此领域的成就任农业部生态农业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林业项目特别工作组组长等职务。
1993年在里约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蒋有绪开始从事与国际环境与发展有关重要议题的研究,他任编写组副组长,研制了经国务院通过的 “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参加了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编写,作为中国科学家参加了国际温带与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 (即蒙特列尔进程) 的研制,和中国国家水平和热带地区、西北半干旱区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制工作。
他现在正为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即森林的生态系统管理等新的国际前沿研究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世荣 肖飞)


简 历


1932年农历4月 16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50—1952年 清华大学生物系。
1952—1954年 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
1954—1957年 林业部森林综合调查队工作。
1957—1959年 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进修。
1960年 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曾任森林生态研究室主任,森林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林业部森林生态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主 要 着 作


1 蒋有绪.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群落特点及其分类原则.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3,1 (1、2): 42~50.
2 蒋有绪.川西米亚罗、马尔康高山林区生境类型的初步研究.林业科学,1963,8 (4): 321~335.
3 林业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蒋有绪主笔) .森林调查手册.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78.
4 林业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蒋有绪主笔) .中国山地森林.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5 蒋有绪.川西亚高山冷杉林枯枝落叶层的群落学作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1,5 (2): 89~98.
6 蒋有绪.川西亚高山森林植被的区系,种间关联和群落排序的生态分析.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2,6(4): 281~301.
7 蒋有绪.海南岛大农业生态经济平衡失调的现状及其调节原则和对策.生态学杂志,1982,(4): 11~15.
8 蒋有绪.海南岛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学战略调整问题.见: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编. 中国生态经济问题研究.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7~256.
9 Whittaker R H.植物群落分类.周纪伦,蒋有绪等译.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
10 蒋有绪.生态工程原理在农林业上的应用.植物学通报,1986,4 (1、2): 98~102.
11 Jiang Y X.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SubalpineConiferous Fores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IV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Ecology,New York: Science Publishers,1986.
12 Jiang Y X. Ecological Consequence of Overharvesting of Subalpine Forest,Sichuan Province,China.IUFRO Project Group P1.07-00,Human Impactand Management of Mountain Forests,Ibaraki: Science Publishers,1987.
13 蒋有绪.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林业科学研究,1988,1(3): 241~251.
14 蒋有绪.“天、地、生” 宏观研究中的森林与大气间相互关系.见: 邹进上主编.气候学研究——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北京: 气象出版社,1989,367~373.
15 蒋有绪.森林生态学.见: 马世骏主编.现代生态学透视.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9,135~141.
16 蒋有绪.试论建立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林业科学,1990,26(3):262~270.
17 蒋有绪. 中国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
18 蒋有绪. 中国林业发展环境目标战略研究——2000年中国森林发展与环境效益预测.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9 Jiang Y X.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Subalpine Forestsin Southern China,IUFRO Project Group P 1.07-00,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ountain Forests,Beijing-New York: Science Publishers,1992.
20 蒋有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设计.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3.
21 Odum H.系统生态学.蒋有绪,徐德应,王彦辉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2 Jiang Y X.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Forest Prediction in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4,6 (3):310~321.
23 蒋有绪.林业建设工程的环境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估. 自然资源,1994,(5): 1~7.
24 蒋有绪.林业建设工程的环境预测和环境效益评估. 自然资源,1994,(6):16~23.
25 蒋有绪.东北天然林区立体林业经营研究.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6 蒋有绪.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定位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7 蒋有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定位研究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8 蒋有绪.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研制的进展.世界林业研究,1997,(2):9~14.
29 蒋有绪. 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北京: 科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0 蒋有绪. 中国森林地理分布规律.见:吴中伦主编.中国森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84~204.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03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