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贾大林(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27 评论:0

1923—


贾大林,农田水利学家,土壤改良专家。中国节水农业研究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提出盐渍土冲洗理论公式,并总结提出 “排灌平肥” 改良盐碱地的综合措施。20世纪70年代开始致力于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和节水农业研究与开发,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治理和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为发展中国土壤改良和节水农业作出重要贡献。
贾大林,字壬秋,1923年9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的职员家庭,祖籍北京市通县 (现通州区)。他幼年时随父在关东,经历了日伪统治下,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苦难生活,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1942年,贾大林从北平市立第一中学毕业,怀着科学救国的志向考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工学系。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优异,一直名列前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地下共产党员蒋振宝 (原天津农科院党委书记) 等影响,他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 “趣味生活社” 和 “祖国剧团” 的活动,团结同学,走向进步。在学校除了学习进步书刊、唱革命歌曲外,还参加了话剧 “雷雨”、“日出”、“流亡三部曲” 演出。这一年12月,他被选为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同学会主席、北大六学院毕业同学会副主席。作为学生代表之一,曾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发动学生请愿,反对国民党政府 “不发北大毕业证书” 的活动。
1946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东北东辽河工程局任工程员,参加修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枢纽 “二龙山水库”。1947年9月他回到北平,在北平农事试验场农业工程研究室任技佐,从事暗管排水试验研究。1948年夏季,他加入地下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职业青年联盟”。北平解放的前夕,他白天在试验场上班,晚间参加 “祖国剧团” 的活动,在白色恐怖下掩护地下党员郑天健 ( “祖国剧团” 团长,后曾任广西文联副主席)。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贾大林参加新成立的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任理化系助理研究员,同年10月10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倡科研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贾大林随徐叔华等专家对渤海湾盐碱地进行调查研究。第一年从河北黄骅县 (今黄骅市) 沿渤海湾北上直至秦皇岛、山海关; 第二年又从天津经黄骅沿渤海湾南下直至山东潍坊的昌邑一带; 第三年在天津军粮城稻作试验站蹲点,进行节水种稻改良盐碱地试验。并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成功的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喷灌机。
1956年11月,贾大林被选派到前苏联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读研究生。1961年1月,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正值国内大规模引黄灌溉招致土壤盐渍化大发生,来到河南新乡,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水利土壤改良研究室主任。他深入生产实际,在河南新乡、民权等县蹲点从事盐碱地改良研究。1980年后任农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1987年,调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在任所长期间,他还兼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课题和专题主持人,与石元春教授共同主编 《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 等专着。
1981年以来,贾大林还先后受聘为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地下水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并担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农业工程篇副主编、全国地下水信息网网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及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贾大林是一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不知疲倦的学者。他主编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 等8部专着,参加编写25部着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1篇。他主持的课题获农业部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省部级二、三等奖4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 (第二完成人),并获三委一部表彰奖励3次及国务院黄淮海平原开发一级奖励。他留学前苏联回国后,曾到埃及、肯尼亚、巴基斯坦、泰国、菲律宾、美国、日本等国考察和学术交流。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理论和实践结合,致力于盐渍土改良


改良盐碱地一直是贾大林50年科学生涯的主攻方向。早在1949年进行渤海湾盐碱地研究,针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盐碱地的特点,就在天津军粮城稻作试验站进行节水种稻改良盐碱地的试验研究,当时采取提前冲洗、调控排水量的做法,水稻节水一半,亩产400千克 (公顷产量6 000千克) 以上。有了这段实践,1960年留苏期间,在导师 С·Ф·阿维里扬诺夫教授指导下,利用物理化学水动力学原理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土壤盐分运动规律,提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固态、液态和固态加液态盐分的冲洗定额和冲洗效率的理论公式,多次为前苏联学者所引用。
1961年回国后,在国内建成第一个水利土壤改良同位素实验室,利用I131和S35研究土壤盐分运动,观测到在一定地下水位和蒸发条件下,土壤盐分随毛管水上升有脱盐和积盐的过程,直至地表,说明了土壤盐分呈丁字型分布,并利用示踪法进行了不同部位黏土隔层松砂土的释水过程,这是过去所没有的。他利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地下水埋深与土体盐分的关系,取得大量田间和实验室数据,提出地下水临界深度三条线,即安全深度、允许深度和警戒深度,为制定排水标准、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灌区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解决盐碱土改良利用的生产实际问题,从1963年起,连续多年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在基层蹲点,甚至 “文化大革命” 的10年中也没有间断。在河南省新乡县洪门乡,他运用土壤发生学原理,提出 “排、灌、平、肥” 综合措施,改良盐碱地3.8万亩 (2533公顷),粮食亩产由1963年的77千克提高到1976年的503千克,皮棉由16千克提高到50千克以上,该项成果1979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65—1966年,在豫东虞城县利民乡、夏邑县李集乡,蹲点试验和调查研究冀鲁豫各地沟洫台田建设,提出 “以排定台,以台促排,以土修台,以台改土,以农保台,以台促农” 的24字诀,对指导台田建设、除涝治碱起了重要作用。1967—1982年,在民权县人和乡、商丘县李庄乡,为探索盐碱地的改良利用途径,吃住在农村生产大队,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查勘雨情和地势,规划排水沟布局。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起碱垫渠防渗结合改良牛皮碱和挖沟除涝、井灌井排、平地施肥、植树造林等综合措施。
1974—1977年,他组织冀、鲁、豫、苏、皖盐碱土改良专家学者,总结新中国成立后20余年改良盐碱地试验成果和经验,主编出版了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一书,首次论述了盐渍土分区综合治理途径,把历史时期河流泛滥作为盐渍土形成因素。这些学术观点是过去着作所没有的。
1978年,在古黄河背河洼地,通过深、浅孔地下水观测,发现受高滩地侧渗补给和半承压顶托补给是该类型区盐碱严重的主要原因。采取挖沟打井、截渗减压调控地下水位,结合植棉技术,使盐碱地改良取得显着成效。为世界银行对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投资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切实帮助商丘、宁陵、民权3个县74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区制定具体规划,到1982年,改良背河洼地盐碱地24万亩,开荒6.9万亩,使粮食总产增长89%,人均纯收入增加2.7倍。商丘县李庄实验区旱涝碱综合治理专题1984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在改良盐碱地的实践中,他领导的课题组取得3项水盐监测预报研究创新成果。一是利用电阻一电容混合网络模拟计算机研究溶质运移,进行地下水位和水质预报; 二是提出求解田间土壤盐分弥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三是把饱和及非饱和土壤水盐运动作为一个整体,以物质流向和流量建立水盐运动综合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水盐运动边界条件的处理问题,发展了区域水盐运动监测技术。

情系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历史上河流泛滥的原因,特别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旱涝频繁、盐碱交错、地力瘠薄,中低产田多。加之区域地理条件复杂和人口密集等特点,农业生产极不稳定。1979年,接受国家农委下达的任务,与石元春教授共同主持制定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和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这项区划工作是一项横垮7个省 (市)、十分繁重浩大的系统工程。为此,他们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五省二市的科技人员通力协作。根据黄淮海平原地貌类型、流域划分以及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科学地提出9个一级区和59个二级区的分区治理途径。并提出综合治理的四个方面: 以治水为中心,以排水为基础,处理好排灌蓄补的关系; 采取井渠结合、统一调度,合理利用地上地下水资源; 大力建设林网方田,平整土地、种植绿肥、培肥土壤; 将综合治理、土地利用和合理种植结合起来。为了把分区治理付诸实施,“七五”期间,他直接主持的商丘试验区专题,系统地开展了排水规格标准,农牧结合培肥改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态农业、良种良法、区域治理的大系统方法及商丘农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最终形成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的 “治水、改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良种良法”综合技术体系。同时,与石元春共同主持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国家攻关课题,组织204个单位、1140名科技人员通力协作,建立了12个不同类型的试验区,取得116项科技成果,创经济效益74亿元,增产粮食205万吨。该项成果199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均为第二主持完成人。这些试验区也为1988年以来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贾大林情系黄淮海,献身黄淮海。对于涉及黄淮海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南水北调、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地下水开发利用等,均提出了卓有见地的建议。如1979年在天津召开的南水北调规划会议上,贾大林做了 “南水北调要稳步前进” 的发言,提出工程规划要引水和配套并重,输水与蓄水并重; 要有灌有排,加强水管理,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 “中国水利问题” 研讨会上,他做了 “黄淮海平原水利问题” 的发言,提出黄淮海平原区域地理条件复杂,要提高粮食生产力水平,面对水资源、能源、财源不足的现状,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不能只考虑工程措施,而要走农业和水利相结合的道路。

开拓性节水农业的研究


中国人多、地少、水资源不足。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危机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严峻,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面对农业用水大户这一迫切的问题,1981年,贾大林首先提出了 “在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和重视旱地农业” 的战略设想。1988年,他把节水农业的内涵概括为: 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即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的结合。简言之,“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他认为,节水农业的核心是调控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过程中转化的三个环节,即通过输水或降雨,由水源转化为农田土壤水分,再通过作物吸收利用,由土壤水转化为作物水分,最后通过光合作用形成作物产量。节水增产的目标,就是探讨每个过程的节水措施,提高上述三个环节中水的转化和产出效率。
从1981年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贾大林就在河南,商丘试区进行了节水农业系统研究。一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把开采地下水和引黄补源结合起来,实行引黄水、地下水联合调度; 二是建立节水灌溉系统,包括机井挖潜提高单井出水量、地下管道输水、地面管道配水,以及地面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灌溉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 三是实施节水农艺措施,包括农牧结合培肥改土、选用节水耐旱作物品种、秸秆覆盖耕作保墒、施用抑蒸、保水化学制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四是划分节水农业生产分区,根据当地水资源和生产条件,分为丰产灌溉类型区、有限灌溉类型区、抗旱灌溉类型区和旱地农业类型区,各分区因地制宜采用水利和农业技术措施,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农水结合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已在商丘示范推广20多万亩,节水30%,增产10%。他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并为国内同行所认可,不仅对指导水资源紧缺地区的节水农业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推进了中国节水农业理论研究。1990年6月15日,李鹏总理视察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听取了贾大林汇报后,同意把“华北地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列入总理基金项目,并拨款资助该项目的研究。1992年,他主编出版了专着《节水农业与区域治理》,在此前后还相继发表10多篇有关节水农业的论文。
在开拓节水农业的研究和实践中,他积极倡导走中国节水农业的道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农村的农业生产水平出发,不要盲目引进,贪大求“洋”。如对造价较低的红铝PVC输水管材的研制与开发、田间给水栓的改进、滴灌带的研制、LWG—180型螺旋式管道挖沟机的研制等,他都千方百计为课题组成员提供资料,出谋划策。
贾大林善于组织协调,胸襟宽大,博采众长,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执着追求精神。如今,虽然他已经75岁高龄,退居二线,但他依然为事业奔波忙碌,不时外出考察,参加专业会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还在继续为祖国的农田水利事业,像 “春蚕吐丝”一样作出自己的贡献。

简历


1923年9月20日 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46年7月 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工学系,获学士学位。
1946—1947年 任东辽河工程局工程员。
1947—1949年 任北平农事试验场农业工程研究室技佐。
1949—1955年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理化系助理研究员。
1956—1960年 前苏联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水利土壤改良系攻读研究生,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1—1980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水利土壤改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1980—1987年 任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
1981—1987年 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理事。
1980—1990年 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农业工程篇副主编。
1987—1997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黄淮海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副组长,水利部地下水专家组副组长,全国地下水信息网网长、名誉网长。

主要论着


1 贾大林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77.
2 贾大林.甘晓松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3 贾大林,司徒松,庞鸿宾 .节水农业与区域治理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4 贾大林,司徒松,庞鸿宾,等 .盐渍土改良与节水农业 .见: 贾大林论文选.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5 徐叔华,贾大林,张明训,等.渤海湾北部盐碱土利用与改良的研究地理学报,1954 (20)
6 С.Ф. Аверъянов,Цзя далин.К теории промывки засоленных почв.доклады ТСХА вып.5,1960
7 В.В.Раценскии,Цзя далин. движение солевых растворов в пористыхсредах.известия ТСХА вып.2,1962
8 Цзя далин. динамика вымывания солей из пористых сред. известия ТСХАвып.1,1963
9 贾大林,付正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碘研究沙土释水性.土壤学报,1979 (3): 257~264
10 贾大林,付正泉.利用放射性131Ⅰ研究砂土不同地下水埋深毛管水运行及土体积盐的规律.灌溉排水,1983 (3): 29~35
11 贾大林.排灌平肥综合措施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途径.见: 盐渍土改良论文集.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
12 贾大林.在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发表节水灌溉和重视旱地农业.灌溉排水,1984 (2): 1~4
13 贾大林,司徒松.黄淮海平原盐渍土改良 .科学,1989 (4): 246,252~255
14 贾大林.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与研究设想.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2 (3): 21~25
15 贾大林,司徒松,王和洲 .节水农业持续发展研究.生态农业研究,1994 (2): 30~36
16 贾大林.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 .农村水利与小水电,1995 (1): 5~7
17 贾大林.农业高效用水模式.节水灌溉,1997 (4): 4~8
18 Jia Dalin,Si—Tu song,Pang Hongbin. A study of a water—savingagrotechnical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binational china—israel work-shop" ,1991,April 22~26,Beijing,China
19 贾大林.农业可持续发展走节水农业道路(可持续发展: 人类关怀未来) .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0 贾大林.节水农业是缓解21世纪水危机的重要途径 (中国21世纪农业) .南昌: 江西科技出版社,1998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02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