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黄惟一(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47 评论:0

1920—


黄惟一,养猪学家。从事养猪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40余年,在养猪学领域造诣很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热爱科普工作,从事科普创作,推广普及养猪科学技术。为我国养猪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农学会等授予 “80年代以来科普创作成绩突出的农林科普作家”。

黄惟一,生于1920年11月,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人。少年时代受其父黄庭理(棉花育种专家)的影响,有志于农业科学。1939年在江西省立永修高级农业学校毕业后,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家庭经济困难,考入官费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本科;1943年毕业,留校担任助教。1948年9月在江苏无锡江南大学任教,1950年9月在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任助教、讲师,1963年5月奉调北京市,先后任北京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技师、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教师、北京农业学校教师、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教授兼畜牧兽医系主任。1987年10月退休后,任 《中国畜牧兽医近代史料》编委、《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养殖卷》编委、京郊养猪技术顾问。
黄惟一在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专门从事养猪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40余年。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富于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竭心尽力,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积极从事科普创作,推广普及养猪科学技术,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80年代以来科普创作成绩突出的农林科普作家,并获得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黄惟一长期从事养猪教学,是我国着名的养猪专家。他除主讲养猪学外,还讲授畜牧学和家畜饲养学课程。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场教学,经常率领学生深入生产实践,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期间,经常率领学生远赴外地和北京郊区国营牧场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加强教学实践。在北京农学院主管畜牧兽医系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任教。在教学上着重教学基地的建设,千方百计建立教学牧场,便于教师们在校内进行现场教学,有利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校外难以进行的某些综合性理论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并与校外有关部门联系,建立毕业生产实习教学基地,以便学生们在大生产中得到锻炼,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由于他在社会上较有影响,同志们对他都很尊敬,凡由他所经办的事,一般都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因此,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使牧医系教学基地的建设初具规模,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养猪学教学中,黄惟一认为,要培养合格人才,必须搞好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教育。特在系务繁忙中不辞辛劳地勇挑重担,于1983年春节后的第七天,即率领搞养猪毕业实习的学生深入京郊国营双桥农场种猪队进行毕业实习。在他们刚到猪场时,正值仔猪黄痢广泛流行,全场已死亡了40多窝小猪,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他急生产之所急,当即组织和指导学生夜以继日地深入各个车间,投入紧张的防治工作。经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在较短时间即防止了仔猪黄痢的蔓延。与此同时,他还根据生产需要,指导学生进行了仔猪20日龄早期断奶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毕业论文的研究,并将该项研究成果在猪场推广采用,从而弥补了猪场因仔猪黄痢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学们通过这次毕业实习,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加强了生产观念,思想业务获得双丰收,并为猪场解决了实际问题,受到场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也为学校争了光。
黄惟一在繁忙的工作中,还应邀经常到各地进行瘦肉型猪学术讲座。包括国内外发展瘦肉型猪的动向和经验、国内培育及引进的瘦肉型猪品种,瘦肉型猪的选育、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提高仔猪存活率和提高瘦肉率的措施等内容。并应邀参加和主持职称评审及科研成果鉴定会,仅1982—1986年间共达22次之多。使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能为社会承认并转化为生产力。

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黄惟一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时,于50年代曾参加“农大1号猪” (又名吉苏海) 以及后来,“北京黑猪”新猪种的培育。60年代初,为发展北京养猪业,积极参加北京市养猪技术领导组的工作。他深入各个国营农场种猪场指导生产,推动了全市养猪生产及良种猪的选育提高。他在国营双桥农场种猪队进行 “北京黑猪”的选育,在原有杂种猪群中,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猪群整理,通过全面系统鉴定,制订选育计划,建立种猪系谱档案,选出了育种核心群等等。北京市养猪技术领导组在猪场召开了全市猪的育种工作现场会,黄惟一在会上作了“北京黑猪选育”的报告,向大会汇报选育工作的情况,为当时北京市的养猪生产及优良猪种的选育提高,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为日后北京黑猪的育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后,这项成果获农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
他还参加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中国猪品种志》 的编写工作。1981—1983年他先后赴江西、湖南、湖北、山东、福建、广东及海南岛养猪中心产区,考察当地猪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等情况,编写了 《中国猪品种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定为国际交流图书之一,获农牧渔业部1985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着书立说,为发展祖国畜牧业和科普推广工作竭心尽力


黄惟一为发展祖国畜牧业和普及推广养猪科学技术,伏案埋头着书立说,他和张仲葛教授合着 《祖国的畜牧与畜产资源》一书,1953年由上海永祥印书馆出版。该书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以古代劳动人民在畜牧业上的辉煌成就为基础,详述祖国畜牧业的进展过程、自然环境、家畜始源和分布等,继以重点阐明祖国的优良畜种、选育、饲养管理以及重要的畜产资源。最后论及建国后畜牧业的恢复与发展,并刻绘出中国畜牧业未来的远景及努力方向。希能激发人们对祖国物产的关怀,加强发展祖国畜牧业的信心。本书的出版问世,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对发展我国畜牧业产生重要影响。
70年代初,应农业出版社约请,和蔡幼伯合写 《科学养猪问答》。曾赴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全国重点养猪地区,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时两年完成这部着作。本书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并于1987年修订重版,先后共发行近百万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书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选入 《全国 “星火计划”丛书》。获国家科委1991年颁发的 《全国 “星火计划”丛书》优秀图书奖。
鉴于我国生产出口的瘦肉型猪,生产和收购部门一般只注意要求品种和国际90千克活重的标准,而忽视猪的月龄界限和月龄与瘦肉率的关系,也忽视饲养水平等问题,使大多出口的瘦肉型猪在6月龄以后达到约90千克活重出栏,由于前期饲养水平低,饲养期长,活重主要是在6月龄后增长起来的脂肪,因而瘦肉率低,胴体品质下降,以致每年出口的瘦肉猪价格受压,要损失7000万美元左右。为此,黄惟一于1984年和华中农业大学胡今尧教授合写了 《谈我国当前瘦肉型猪的生产问题》一文,载 《中国畜牧杂志》1984年5期。本文着重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怎样根据猪的月龄合理调节和控制营养水平,改进饲养方法,让猪多长瘦肉,以扭转原有出口瘦肉猪价格受压,国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被动局面,以提高出口贸易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养猪生产上存在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澄清一些模糊观念,减少浪费和损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4年受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委托,撰写了全国农民中等专业《畜牧学》教材中关于猪的部分。吉林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
以上教材,重点介绍了我国养猪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和关键问题。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既能指导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又阐明了科学道理,对普及养猪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瘦肉型猪生产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多年来,黄惟一常收到全国各地从事养猪生产的一些读者来信,反映关于养猪科技书籍很难买到,询问科学养猪的一些实际问题,他都一一回信给予解答,同时无偿赠寄他自己撰写出版的《科学养猪问答》和 《养猪》,先后共赠寄90余册。他每次收到感谢信时,以自己能为养猪出份心力并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而深感欣慰。
多年来,黄惟一深入农村指导养猪生产,积极从事科普创作,推广普及养猪科学技术; 他和霭可亲,平易近人,和大家建立了友谊,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1992年6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在京联合举行全国农林科普作家学术会议,他被评为80年代以来科普创作成绩突出的农林科普作家。
近年来,他又和北京农业大学张仲葛教授等四人合写 《中国实用养猪学》专着。较为系统的总结了中国养猪的理论与实践,并从养猪科学理论上讲述了有关实践经验。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历史、特点和猪种资源均作了科学论述,以便人们对我国养猪业有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更激励人们对祖国的养猪业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1990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台湾李良玉教授分赠给台湾中兴大学、屏东技术学院有关教授和图书馆及台湾中央图书馆和加拿大友人马荣信先生。为海峡两岸和国际间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1991年获北方十省市(区)第六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2年10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深入实践,为北京养猪业的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养猪业已走向适度规模经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化,使传统的副业养猪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使养猪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88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建设,以100头成年母猪年产商品瘦肉猪1500~1800头为一个标准场,在京郊共建成1254个。全部满负荷投产后,年产商品瘦肉猪200万头以上,可占全部商品猪总量的60%左右。它标志着首都养猪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因规模养猪场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发展时间尚短,猪场生产管理人员素质还不高,对整套规模养猪的科学技术还没能很好掌握,又因采用封闭集约饲养,有些商品饲料未能达到全价营养,致使部分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包括久配不孕、化胎死胎、流产和母猪产后不食、无奶及产后瘫痪等疾患。对规模猪场的进一步发展巩固和提高受到了影响。黄惟一面对这种情况,几年来深入京郊农村,为延庆、房山、通县、密云等县的规模猪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学术专题讲座,为规模养猪培养人才和推广养猪科学新技术。并根据生产需要按照规模猪场工厂化养猪工艺,认真贯彻结合生产实际、讲求实用实效的原则,以 “综合配套生产技术规程” 的形式,撰写了一份约8万字的《规模猪场工厂化养猪技术规程》。内容包括猪的繁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兽医卫生防疫规程和母猪几种主要疾病的防治,并附有几种适于喂猪的高产优质高效青绿多汁保健饲料及其合理利用。着重生产环节、关键性技术、高产措施和国内外先进成功经验等等,系统提供科学养猪新技术。
黄惟一几十年来,无论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中,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秉性宽厚,待人热情诚恳,助人为乐,为我国培养建设人才和养猪业的发展竭心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今虽已古稀之年, 仍在 “老骥伏” 为祖国养猪业向专业化、 集约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促进传统养猪业的合理变革,继续勤奋耕耘,无私奉献。

张仲葛


简 历


1920年11月 16日 出生于江西省浮梁县。
1939年 毕业于江西省立永修高级农业学校。
1943年 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本科。
1943—1944年 任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本科助教。
1945—1946年 任江西省立高级农业学校教员。
1946—1948年 任江西省立鄱阳中学教员。
1948—1950年 任无锡江南大学农学院助教。
1950—1963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助教、讲师。
1963—1965年 任北京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技师。
1965—1969年 任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教员。
1969—1972年 昌平县老峪沟公社。
1972—1980年 任北京农业学校教员。
1980—1987年 任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教授兼畜牧兽医系主任。
1987年10月 退休。

主 要 论 着


1 张仲葛,黄惟一. 祖国畜牧与畜产资源. 上海: 上海永祥印书馆,1953
2 黄惟一. 养猪 (农业部主编).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3
3 蔡幼伯,黄惟一,甘孟侯. 科学养猪问答.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77
4 黄惟一,胡今尧. 谈我国当前瘦肉猪的生产问题. 中国畜牧杂志. 1984(5)
5 黄惟一,胡今尧. 养猪. 农牧渔业部主编.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5
6 黄惟一等. 中国猪品种志.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7 黄惟一等. 畜牧学. 长春: 吉林科技出版社,1986
8 张仲葛,黄惟一等. 中国实用养猪学. 郑州: 河南科技出版社,1990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01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