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洪菊生(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68 评论:0

1935—


洪菊生,林木遗传育种学家。提出的杉木选优“双指法及标准”,“先建圃,后建园”技术路线,解决杉木嫁接偏冠的 “粗砧壮穗”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 首次揭示杉木地理变异规律,选出一批高产稳产的优良杉木种源,推动了全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的建设。


洪菊生,1935年9月10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的他渴求知识,喜爱读书,在福州市着名的三一小学,连续五年考第一,获得学费全免,并提前一年考入福州着名的英华中学。读完初中一年级,他随父去了香港。后因家境贫困辍学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菊生从香港到广州,在立达中学读高中。抗美援朝的热潮使年仅14岁的洪菊生,怀着满腔爱国热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课堂,大踏步地走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在4年多的时间里,他当过学员、文书、班长、无线电员和雷达观测员,立过三等功。朝鲜停战后,他又萌发了再次上学的渴望。并在1955年考进了北京林学院 (现北京林业大学)。
1959年,洪菊生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他在科研启蒙导师、室主任吴中伦先生指导下,承担科研课题,养成了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试验点上一蹲就是好几年。1966年他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的抗旱排涝工作队,到河南虞城,下半年返京参加 “文化大革命”。1969年下放到广西邕宁县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干校劳动。1971年12月分配到广西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79年2月因工作需要,洪菊生又重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任引种室副主任,1984年任林业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任院副秘书长,1988年任副院长。自1989年起,他作为林业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科研推广支持组组长,参与了林业部向世界银行三期项目的申请谈判。在主持科研推广工作中,他闯出了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1994年任《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 编写组组长,此计划于1995年4月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成为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
在39年的科研工作中,洪菊生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部省重点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共15项,发表论文83篇,主编出版专着2部,译着1部,丛书1套,研究报告6册,获5项重大科技成果。1986年获林业部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称号,1991年被授予国家 “七五” 科技攻关 “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称号,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洪菊生于90年代初任国家星火奖评委会农业组副组长,第二、三届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林木引种驯化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他于1993年至1998年任《林业科学研究》编委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林业部科技进步奖评委(第二、三、四届),中国经济林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97年起任 《林业科学》 常务副主编 (第八届),1991年开始,任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 (IUFRO) 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理事会中国代表,1994年开始任《国际森林遗传杂志》编委。他曾先后考察过芬兰、德国、美国、新西兰、巴西、南非等28个国家,到过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的山区、林区。作为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官员,他参加过许多国际性的林业大会,主持过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世界森林遗传与林木改良大会、亚太地区林木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亚洲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学术讨论会、国际柚木学术讨论会、国际热带林可持续经营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林业学术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小陇山林区天然次生林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1960年洪菊生来到小陇山林区的天水县李子园林场蹲点。他先从调查总结群众 “五砍五不砍” 抚育次生林经验入手,弄清其技术内涵及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并于1962年在《林业科学》上发表了 《李子园抚育次生林群众经验总结》。随后,为了科学地制定次生林中幼林抚育间伐规程,他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林龄的次生林林分生长及自然稀疏规律; 根据当地次生中幼林主要类型——栎类山杨林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抚育间伐的培育目标、起始年限、间伐强度和间伐抚育方法等技术,以满足生产需要。在有培育前途的栎类山杨次生林中,选择中幼林分设置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林,开展间伐后林分生长、林内小气候变化以及林下植被等内容的定位观察。经过持续4年的研究,他发现不同萌生代数的栎类、山杨林其生长潜力差别很大。萌生超过3、4代的次生林,林分数量成熟龄显着提早; 7、8年林分就停止生长,成为所谓的 “小老头”林。据此,他提出抚育间伐的对象只能选萌生1、2次的天然次生林,而3、4代萌生林划作改造的对象,并制定了栎类、山杨抚育间伐的技术标准,从而纠正过去错选错抚的问题。此标准对当地和北方次生林抚育间伐起了指导作用。
洪菊生所参加的课题组经过6年的研究,对小陇山林区提出了以沟系为体系,因林、因地制宜地进行抚、改、造、采、封综合培育次生林技术。1964年成立的林业部甘肃小陇山林业试验局按此技术经过20年的努力,林区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共综合培育次生林240万公顷,增加森林面积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10%,蓄积量增加871万立方米,立木材积生长率由3%提高到4.2%,总收入1.63亿元,该成果在甘、陕、辽、青等省部分次生林区推广,1983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62年洪菊生首次把落叶松引进小陇山,在李子园林场的牛家坟工区播种、育苗、造林成功。同时他还首次在国内成功播种育苗波氏杨。

广西杉木良种选育的创始人之一


广西北部是杉木中心产区之一,造林成败和产量高低影响广西林业建设成效和山区群众的收入。据此,1971年下放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洪菊生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转向杉木,而且把重点放在杉木遗传改良上。
1973年洪菊生带领课题组首先选择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为试点,对全场约1万公顷的杉木人工林进行选优研究,选出优树42株,提出 《杉木选优的方法和标准》。1973年底,他在区林业厅的支持下,举办了全区杉木良种选育技术培训班,亲自讲课,并组成了由全区8个地区林科所组成的杉木协作组。1974年在全区共选出优树1 200多株,经过复选保留600余株,为广西种子园建设打下了物质基础。1975年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委托,他主持召开了南方14省、自治区杉木良种选育协作会。
在建种子园初期,洪菊生遇到两个问题。一是一株优树一次只能采20余条穗条,成本高且危险,有限的穗条难以满足大面积建园的需要; 二是普遍出现嫁接偏冠现象,偏冠率达80%以上,这种嫁接株生长矮小,结实量仅为直立株的1/10。他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提出 “先建圃、后建园” 的技术路线。也就是主张第一次从优株上采集的穗条先不直接嫁接到种子园,而是在采穗圃内嫁接,加速优良材料的繁殖系数,然后再从采穗圃采条嫁接到种子园优树上。这项技术既解决了穗条的来源,又方便种子园随时嫁接,同时还起到优树基因资源的保藏作用。关于偏冠问题,他提出了 “粗砧壮穗”技术,采用这项技术,种子园嫁接的直立率达90%以上,从而解决了杉木嫁接偏冠问题。
由于洪菊生在组织、推动广西杉木良种基地建设中的贡献和杉木选优及种子园营建技术中的研究成就,1978年他获得广西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杉木种源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洪菊生在1976年的 “全国林木良种选育协作会” 上,被推选为全国杉木种源试验协作组组长。在1977—1984年间,洪菊生起草试验实施计划,先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杉木种源试验,从南方12省 (自治区) 杉木分布区内有代表性的20个种源,扩大到全国15个省 (自治区) 207个种源 (约占全国杉木283个老产地县的73%),并在14省 (自治区) 的55个试点育苗造林。试点也包括全国杉木造林省 (自治区) 和主要立地类型,是国内林木种源试验中采种范围及试验布点最广、最完整的一个树种,在国际上也属罕见。
通过18年的定位观测和研究,洪菊生又进一步搞清了杉木水平和垂直分布范围,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杉木分布区主要42个山系的垂直分布的上限和下限; 提出了杉木是一个存在地理变异的树种的论断,在杉木研究的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杉木地理变异及其趋势; 选用多元统计归类划群方法,结合对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差异研究,第一个将杉木分布区内种源划分为9个种源区,列出了各分布区范围和特点,并在制订《全国杉木种子区标准》 中运用。根据观测的结果数据,围绕优良种源选择,系统地研究了杉木种源丰产性、稳定性、抗旱性、抗病性及材性。为全国14个杉木造林省、自治区主要立地类型分别选出一批高产种源,还为全国选出12个高产稳产或高产中稳的广谱优良种源; 优良种源材积实际增益平均30.4%,材积遗传增益平均16.14%。根据物种自然选择的原理,在中国杉木种源研究中,首次提出存在优良种源区的概念,发现南岭山地、四川青依江流域和滇东南与桂西交界处山地是杉木高产优良种源区,对其形成的气候生态学基础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研究了杉木种源生长的早期选择的时间及最佳林龄; 研究了杉木种源遗传参数的估计和应用。
洪菊生主持的 “杉木地理变异及种源区划分” 研究项目1987年被授予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杉木造林优良种源选择及推广”成果1995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参与主持的 《全国林木种子区国家标准》,1990年获国家标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洪菊生除主持杉木种源研究外,还主持了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重要用材树种种源选择研究”课题,包括了17个主要造林树种。他起草课题攻关计划,确定各树种攻关目标和技术路线。1986年洪菊生主持的林木种源研究专题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财政部的表彰,1991年他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财政部授予“国家科技攻关突出贡献奖”。

倡导林业科研推广与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


1989年林业部决定向世界银行贷款2亿美元,加上国内配套3亿美元共5亿美元,5年内在18个省、自治区营造98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洪菊生被指定为林业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被林业部世界银行贷款管理中心任命为科研推广支持组组长。他提出: 项目的科研推广,要与项目工程建设结合,为项目造林达标服务; 项目的科研推广活动要以推广工程需要的现有成果为主,再根据配套技术出现的问题,短期内适当开展研究,解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科研技术人员要下现场,上第一线,抓大头,搞示范,了解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等3条指导思想。他提出要注重抓工程设计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现场指导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普及,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编辑技术丛书,建立各级示范、试验林。这一套指导思想和做法取得明显成效。课题共推广了41项科研成果和新技术,营造了试验林、中试林、示范林2 899.5公顷,选育出杉木、桉树优良无性系580个,建立造林环境监测样点108个,鉴定成果24项,培训各级技术骨干17.1万人,有力地支持了 “世界银行” 工程造林。据1994—1995年造林质量普查,达1~2类标准的幼林占造林总面积的95.6%,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面积造林成效最好的项目,1995年被世行评为资助中国世界银行168个项目中的第一个优秀项目。
洪菊生选出的杉木优良种源通过国家工程造林、林场造林、各级种苗站以及协作组形式,在1988—1993年累计推广造林56.7万公顷,取得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洪菊生是旅美华裔子弟,现在他的兄弟姊妹分别定居在美国、加拿大和香港。几十年来,他把根扎在自己热恋的土地上,把心用在自己选择的林业科研事业上。
60年代初,洪菊生到当时最艰苦的甘肃省小陇山蹲点。他住在自己搭起来的林间草屋里,床是白桦条拼起来的,桌子是用四根木棍支撑上铺木板做成的,点的是煤油灯,吃饭要往返走2公里路。在这简陋的条件下,他每年要住上8个月,一干就是6年。有一次在党川林场,突发洪水,粮食运不进山,他只好天天靠无盐的黄豆粉充饥,有一天几乎晕倒在山上。但是他仍坚持天天上山,晚上还在草棚里干到深夜,因此得了严重的浮肿病。住在香港的父亲兄弟们知道他的情况后,几次来信劝他返回香港。他回信说: “我回来是建设祖国的,我不能在困难时离开祖国、离开自己热爱的事业。”
“文化大革命”期间,洪菊生因海外关系受到极左路线冲击。当时,有人说,“你挨了那么多整,人家又不信任你,还留恋些什么?” 他说: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自己的祖国搞研究,为祖国为人民效劳。”
198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感激党、感激祖国的理解和信任,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拼命工作,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

(尹发权)


简 历


1935年9月10日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51—1955年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员、无线电员、雷达观察员。
1955—1959年 在北京林学院学习森林经营,获学士学位。
1959—1971年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1—1979年 任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室副主任。
1979—1987年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助研、副研、副所长。
1987—1988年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秘书长。
1988—1997年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1989年 任林业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心科研推广组长、博士生导师。
1991年 任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理事会代表。
1994年 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

主 要 论 着


1 洪菊生.澳大利亚阔叶树研究.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洪菊生.国家造林项目科技丛书.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 洪菊生,张佩昌,蒋有绪.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4 洪菊生,施昆山 .森林可持续发展译文集.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5 洪菊生.杉木种子区划.见: 吴中伦主编.杉木.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253~283.
6 洪菊生.杉木良种选育.见: 徐化成主编.林木种子区划.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90~238.
7 洪菊生.李子园次生林抚育技术经验调查.林业科学,1962,(1):72~74.
8 洪菊生.群选群育发展杉木良种选育事业.中国林业科学,1976,(4):33~36.
9 洪菊生,方永鑫.杉木优树选择.中国林业科学,1976,(4)37~39.
10 洪菊生,杨宗武.杉木造林区种源选择.林业科学研究,1988,1(1): 1~12.
11 洪菊生,侯元兆.建设木材培育基地是扭转我国森林资源危机的关键措施.世界林业研究,1990,3(4): 4~11.
12 洪菊生,侯元兆.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技术.世界林业研究,1990,3 (4): 27~40.
13 洪菊生,黄东至,刘复华.巴西桉树人工林栽培技术.世界林业研究,1992,5 (2): 61~69.
14 洪菊生,陈伯望.试论杉木无性系选育策略.世界林业研究,1993,6(3): 86~93.
15 洪菊生,陈伯望.杉木造林优良种源选择.林业科学研究,1994,7(专刊): 1~25.
16 洪菊生,吴子诚.杉木种源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1994,7(专刊):117~129.
17 洪菊生 .杉木种源区划分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1994,7 (专刊):130~146.
18 Hong J S. Brief Account of Forest Tree Improvement in China. Forest Gene-tic Resources Information,1985,114: 29~35.
19 Hong J S. Advance in Research on Tree Improvement and Breeding inChina. 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1.
20 Hong J S. Research Advance in Tree Improvement and Breeding in China.IUFRO World Series,1997,Vol.6: 57~68.
21 Hong J S.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An Important Way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Tropical Forestry. In: Hong J S.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opical Forests. 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1997.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00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