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贺新民(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29 评论:0

1918—


贺新民,骆驼学家。我国现代骆驼养殖事业的先驱。创建了中国唯一的骆驼兵团。最早研究阐明骆驼血液形态生理和生物学特性与驼的适应性关系,主持培育内蒙古阿拉善双峰驼品种,编写我国养驼史和第一部 《骆驼学》。

贺新民,1918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沅江县阳罗镇。幼年在父、叔的督促下,13岁前就念完 “四书”、“五经”,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1937年当他在长沙念完高中时,适逢芦沟桥事变,便决心投笔从戎。秋天,赴兰州找到堂叔贺耀祖 (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主席)。贺望了望这位远道来投的侄儿,默然有倾地说: “甘肃西北嘉峪关,北往蒙古,沙漠纵横,戈壁遍布,车、马都难行走。民运、军运主要靠骆驼,可是,历来研究骆驼的人很少,养驼业发展不起来。畜牧学校已开学,你就去先好好学习学习,专心研究骆驼吧,不要只想做官,要专精一门学问。”于是他被送进了甘肃省畜牧兽医学校,结业后,被分派到省运输处骆驼大队见习。当贺新民一脚踏进驼队,立即被一些魁伟奇特的牲畜吸引住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一生与骆驼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9年,贺新民去莫斯科学习,1941年回广东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因战事紧张他被调往云南,去缅甸投入抗日战争,累立战功。抗日战争结束前,25岁的贺新民已擢升为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直属第二团团长。紧张的学校生活,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均未能使他忘记骆驼。抗战一结束,他就要求调大西北调查研究骆驼。1946年任西北行营上校参谋时组织了该调查工作,随即建议原国民政府国防部创建新型沙漠兵种——陆军独立骆驼兵团,他任团长。多年的夙愿终成现实。1949年西安、兰州相继解放,当时身在旧营垒心在延安的贺新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团内成立了起义核心组织“新生会”,9月份他领衔通电起义,拥有3000多官兵、4000多驼马的骆驼兵团走上了新生之路! 贺新民在茫茫的生活道路上终于找到了生命的绿洲。解放后,贺新民在改编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独立骆驼兵团任团长。1953年调任三军副参谋长。1960年转业到湖南省人民政府任参事等职。
贺新民因曾对荒漠半荒漠地带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特征也有过论述,后被吸收为中国沙漠学会会员; 在畜牧史方面也有研究,亦为中国农史学会的会员。但他在骆驼的研究上最为突出。1979年春受宁夏农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邀请担任 《养驼学》 的编审。他在60年代主编的 《骆驼学》 也终于在1983年出版。他在湖南省任参事之际,多次去农村调查研究本省农牧业生产情况,为省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作为执行和制定政策的参考。

亦军亦学的骆驼研究队伍


正式编组的骆驼兵团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是一个创举。军驼的饲养、管理、繁育、放牧、调教、编制、组织等没有参考资料,无陈规可循。万事开头难,成堆的问题在26岁的驼兵团长面前真是沙山座座。但骆驼没有翻不过的沙山。贺新民先抓人才建设,他聘请大批有专长的畜牧兽医科技人员、骑兵干部、蒙族驼医、驼户甚至牧民,组成骆驼研究室,下设畜牧兽医队、驼术驼事队、试验队、驼场等机构共200多人,开展驼医、驼术、驼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47年至1954年期间,贺新民与其说是一个带兵的团长,毋宁说是一个热心畜牧事业的工作者,他亲自率骆驼研究室同仁,多次深入牧区和沙漠腹地,研究骆驼的起源、进化、性能、繁育、饲养、保健和牧场管理,以及荒漠生态条件、牧草资源等等,掌握第一手资料。长常累月跋涉在沙漠和戈壁滩上,颠簸在驼背上,大量科研启示产生于他那艰苦卓绝、常常是险象环生的实地考察之中,并取得成果。

沙漠之舟的探水能力和耐渴生理


骆驼能耐渴是众所周知的,但缺乏实地考察和科学的记载。贺新民在骆驼兵团建团初期,带领100多人在腾格里荒漠的流沙区做行军试验。除民勤、武威籍战士外,大都是初入沙漠的新兵。行途中骤然风吼沙起,转瞬间昏天黑地。他们东奔西突,所见俱是似海的流沙,像掉进了恐怖的迷宫。在那里转了五六天,携带的水用完了,水源还找不到,正值盛暑,到中午被太阳强烈的光线烤得沙粒滚烫,地表温度高达50℃以上,周身皮肤火烤般的灼痛,喉咙里干得冒烟。见同行官兵眉锋紧蹙,贺新民心中一阵阵发紧。死神狰狞的脸在一步步逼近。要战胜死神,走出迷宫,必须找到水源。当时大家都说骆驼肚子里有个水囊,只有杀驼取水才能救命。一个战士一刺刀捅死一峰驼,取出水囊,但里面只有一些稀薄的内容物,并无水。
眼见都要束手待毙了,贺新民猛想起早期读过的《山海经》上说过“骆驼知水泉所在”,忙叫大家把骆驼驱散开去。只见群驼顶着风向前嗅了嗅,仰起脖子哞哞叫了一阵子,随即撒开四蹄往前跑去,约十多里路,在一个沙丘前停了下来,以脚频频挖地。沙丘前长着一簇簇草团绿茵。绿色,就是生命,这就是水啊! 大家顿觉有一种凉沁的东西滑过喉咙,润进心田。经用携带的小园锹从这里挖下去,二米深处果然有一泓清泉汩汩涌出。这使他得到了启示。之后,这百口人又靠骆驼的引导,从流沙的迷宫中转了出来。
在武威驻地,一项较长期的骆驼耐渴试验展开了。结果发现骆驼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几十里外的水,只要过去曾经吃过,它就能很快找到。骆驼鼻肌内嗅觉细胞比较集中,在干旱的沙漠中,很远便能区别开水源潮湿的感觉。所以顶风也能嗅到十多里外的水源。善驼在冬季21天未给草、料、水,体重下降18%,行动如常; 禁饮禁食致死亡的时间范围是56天到72天。骆驼红细胞直径比其他家畜的大得多,单位容量内红细胞数也多得多,红细胞储水能力大,能维持体内水分,血容量不易减少。骆驼的体温伸缩性大,呼吸次数少,汗腺不发达,尿液浓,粪便干,有效利用代谢水能力强等。驼体一般不易脱水,即使脱水达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也不会死去,当体内水分失去四分之一,血量也只减少十分之一,而且还是照常排尿。解放前后八个寒暑,贺新民与骆驼形影相随,走遍了西北、华北和内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深深体会到古人说骆驼 “迅惊流沙,显功绝地”一语的意蕴。此外,他还对骆驼适应植被贫乏、适应风沙、适应特殊地形和高温的特征等进行研究,取得成果。

培育骆驼新品种


骆驼兵团初建时所购骆驼都是内蒙古阿拉善驼,为粗壮结实型,适于驮载运输,而乏骑乘型。战斗部队要选清秀紧凑,动作灵活,步速快的骑乘型,贺新民于1948年到南疆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进行品种调查,共同认定南疆驼适合此目的。为在短期内迅速育成新品种,乃从该两地各选购五峰最优良的种公驼,与兵团民勤驼场和阿拉善母驼交配,在五六年后,对一二代后裔测验,体型有了改变: 头较小,躯体较短,腿细长,动作较灵活,步速较快。
解放后,牧民要求驼绒质量提高,贺新民于1962年春再去左旗塔木素公社团结大队调查,该地有驼1062峰,其中42%以上的驼绒毛短,棕褐、黑褐和青色,毛产量峰均为2.5千克左右,且多二级或三级毛,工艺价值低。从1965年起开展本品种选育,到1976年,随机取样结果,成年母驼产毛量高达7千克以上,绒长8厘米以上,一级绒毛占95.86%,二级占2.7%,三级占1.44%。贺新民将选育的全过程整理成篇,收入 《骆驼学》第三章 “骆驼繁育方法”。1992年10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农委评定,贺新民在内蒙古阿拉善双峰驼品种培育工作中,做出了显着成绩,特授予荣誉奖,以资鼓励。

驼史研究


中国养驼事业历史悠久,但从未见过系统总结历代劳动人民养驼经验的史料,有鉴于此,贺新民在搜集、探索和整理古代养驼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考证过本世纪内蒙古伊克昭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更新世晚期地层出土的 “诺氏驼”化石和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岩画,认定该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萌芽。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考察诺木洪塔里他哈遗址出土的文物,断定在远古时代,羌族祖先就在诺木洪一带驯养骆驼。根据出土实物印证,认定《史记·匈奴列传》所载,骆驼是居于北蛮的山戎、猃狁、荤粥等民族在“唐虞以上”作为 “奇畜”驯养的史实,是确切的。贺新民博览群书,广查文献,潜心研究驼史数十年,搜集大量史料,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撰写出 《中国骆驼发展史》等论文,分别在 《农业考古》、《中国农史》等杂志发表,被众所引用,反映很好。

几经挫折写就 《骆驼学》


解放后,身任团长的贺新民对骆驼的研究一直锲而不舍,长年累月率领骆驼研究室同志出入深沙大漠,在党的领导下工作比以前更认真、更深入,搜集和整理的资料也更多。于1953年秋他卸任后调三军副参谋长,公余即整理骆驼资料,着手编写驼学。但事出意外,突遭冤案牵连,锒铛入狱。
人在牢房想念着浩瀚无垠的沙漠、魁伟奇特的骆驼以及一叠叠研究资料。思绪使他想起堂叔对他说的话: “历来研究骆驼的人很少,养驼业发展不起来”。老是望着铁窗长叹:身遭冤案牵连之祸,幽于缧绁,徒系养驼事业,难于尽力,苦痛万分! 昼夜深思,想起几辈古人如周文王关在羑里监狱,推演了 《周易》;韩非子囚禁在秦国,写下 《说难》、《孤愤》两篇,置生死于度外,舍生忘己,发愤写作。本人虽无古人贤德,但精神可学。悟出要为养驼业做点实事,留点东西给后人,必须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醒悟及此,再次着手编写驼学。纸是牢狱里允许看的报纸或政治书籍,笔是将用完的牙膏皮搜罗起来,将锌皮卷紧,做成的锌笔。然后搜肠刮肚,冥思苦索。思有所得,即用戴着镣铐的手,奇特的锌笔,写在书报的空白处。坐牢,对于研究工作者的贺新民,确实困难异常,但是一个天然的优势,即是有用不完任凭思考的时间。思绪云腾,整日在骆驼科学王国里自由奔驰。每一个问题深思熟虑,行文上字斟句酌,一个数据,一个标点,无不认真推敲再三。他差点忘记自己是待诀的死囚。几年过去,他从这只单身牢笼里走出时,大捆书报的空白处填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数据和符号,也不知用完了多少支牙膏皮! 1960年5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任他为省府参事,他不愿过闲置的生活,又正式向《骆驼学》挺进了。他通过信函与骆驼产区的畜牧兽医同行和院校专家教授交换资料和意见,日以继夜地写作。由于实地工作毕竟才七八年,为避免闭门造车,在十年中他又四次去甘、宁、青、新和内蒙古的驼区进行调查研究。在当地新老朋友和牧民的协助下又做了驼毛密度、强度,弹性等试验充实了内容,在做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后,《骆驼学》脱稿了。多年心血汇结成的100多万字的初稿,经多次易稿,浓缩成60余万字。当他圈完最后一个句号时,已是1965年春天。
稿寄新疆军区建设兵团农学院。1966年7月,书稿被推荐给北京出版社出版。不幸 “文化大革命”席卷一切,《骆驼学》书稿不知去向。
不甘心的贺新民又一次手写,他忘了日夜交替和季节变换。过度劳累之下,生物钟失去了常律,脑血管出毛病,他病倒了。家人和众友都劝他停下来,他回答说: “人生在世,能给后人留下点东西,死亦足矣。”又一次的书稿由省参事室寄中国农科院,建议推荐出版。哪知又被丢失。幸而这次留了底。再次誊正,又由参事室投寄,可惜六退其稿,无人接受。贺新民茫然了,几十年的心血,无法献给牧民。他陷入无法排遣的苦恼之中。
几疑山穷水尽,忽见柳暗花明。1982年夏,在从无一面之缘的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张仲菖的推荐下,内蒙古畜牧科学院院长涂友仁、内蒙古农牧学院税世荣教授、西北民族学院杨献孝教授,主动担任审校工作,农牧渔业部畜牧总局副局长杨国华亲自表示支持出版,并将出版工作批交全国骆驼育种委员会列入1982年工作计划。
1983年5月 《骆驼学》问世了。此时此刻贺新民多么感激那些为之付出心血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张仲菖与贺新民素昧平生,崇实不崇名,对一个被丢进冰窖里的陌生人援手、扶持、爱护、揄扬、推荐,令他感佩不矣,没齿不忘。同年秋,全国骆驼育种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甘肃敦煌召开,贺新民应邀出席。他的 《骆驼学》受众口交赞。大会将该书作为礼品赠给甘肃主要骆驼产区——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牧民。该县闻讯,组织三四百牧民,身穿节日盛装,骑着骆驼郊迎30多里。贺新民双手捧着 《骆驼学》一本一本送到牧民手里。牧民为报答他的劳绩,频频向他和随行者百余位敬酒、唱歌、献哈达。一腔心血终成字书,变成了人民的财富。骆驼也终于写进了科学家的殿堂。

张仲葛


简 历


1918年6月 27日 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县。
1938年 甘肃省畜牧学校结业,在甘肃省运输处骆驼大队见习。
1939年 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
1941年 广东省乐昌县中山大学医学院。
1943年 调云南参加抗日战争,任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直属骑兵第二团副团长、团长。
1946年 任西北行营交通处上校参谋 。
1947年 任国民党陆军独立骆驼兵团团长。
1949年秋 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骆驼兵团团长。
1953年 任三军副参谋长。
1960年 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常委等职。

主 要 论 着


1 贺新民. 驼学初编驼兵教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印发,1950
2 贺新民.骆驼学. 全国骆驼育种委员会,1983
3 贺新民. 养驼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4
4 贺新民. 相驼. 宁夏农学院印,1979
5 贺新民. 骆驼史话. 宁夏农学院印,1979
6 贺新民. 沙漠之舟 (科普影片),1980
7 贺新民. 中国骆驼发展史. 中国农业考古,1981 (1,2)
8 贺新民. 中国骆驼品种资源. 见:全国骆驼育种委员会第三次大会论文,1983
9 贺新民. 怎样提高骆驼生产率. 见: 全国骆驼育种委员会第三次大会论文,1983
10 贺新民. 双峰骆驼史. 中国畜牧史料集. 1986
11 贺新民. 中国双峰骆驼起源. 中国农史. 1986 (2)
12 贺新民. 青海骆驼品种及绒毛分析图集. 见:全国骆驼育种委员会第四次大会论文,1985
13 贺新民. 青海骆驼来源和发展. 见: 中国农史学会第二届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1987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00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