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何志辉(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成就贡献)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174 评论:0

1927—


何志辉,水生生物学家。专长于浮游生物学和水生
生态学。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水生生物学》 和 《淡水生物学》教材; 在我国内陆水域浮游生物、渔业资源和水域生产力等方面提出了养鱼池水质生物分类新体系,以及中国湖泊水库的营养分类和鱼产力评估; 对内陆盐碱性水域的渔业生态学研究中,阐明了该水域渔业利用的限制因子。从内陆盐水生物中筛选出一种广盐性枝角类——蒙古裸腹溞,并驯养于海水中作为海水鱼虾类养殖的一种新的活饵料。

何志辉,1927年4月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大家庭,少年时期在战乱和警报声中读完中学,对国事家事的伤感和困惑,使他从小形成不满现实、清高的性格,并且对文学和社会科学发生兴趣。1946年从建瓯高级中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理学院海洋系学习。这时解放战争和学生运动迅速发展,在阅读进步书籍和参加大会和游行中,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逐渐从怀疑、观望、发生兴趣到信仰。1950年大学毕业时毅然投入全国支援东北建设,分配到原辽西省水产局。先从事高桥养殖试验场的恢复和建场工作,第二年孵化养成鲤鱼苗。这段工作使他对淡水养殖事业发生浓厚兴趣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2年9月,大连水产学院的前身——东北水产技术学校成立,何志辉被调到大连任教。他先后讲授过海洋学、浮游生物学等多门课程并自编讲义,教学工作使他的求知欲达到高峰,边教边学,如饥似渴,为日后从事高教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1953年在俄籍教师的帮助下,开始自学俄文,半年后在苏联《农业科学》上发表了第一篇译作,以后陆续出版了“鱼类学与渔业问题” 等译着6册,近100万字。
1955—1957年,由学校派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修,在藻类学家饶钦止和原生动物、轮虫学家王家辑的指导下,在淡水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同时在科学研究领域开了眼界,树立了信心,回校以后结合教学开展旅大地区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和实验生态研究工作。
1960年学校改名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何志辉被评为第一批讲师。同年他编写的 《水生生物学》讲义经学校推荐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教学用书正式出版。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在逆境中仍能对水生生物学事业充满信心。1970年以后在深入生产第一俄办学和开展科学研究,取得显着成绩,更使他对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和淡水渔业专业的教学改革途径有了深刻的认识。
1978年学校改为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晋升为副教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鼓舞下,对水产事业献计献策,同时尽力做好本职工作。1979年被任命养殖系副主任,主管系科研工作,198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志辉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每年为本科生和干训班学员讲授淡水生态学课程并指导毕业论文。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他作为水产养殖饵料生物学方向的导师并讲授两门课。
70~80年代,何志辉主持并作为主要完成者,承担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8项已通过鉴定并分获国家教委、部省级和院校级科技成果奖; 此外,出版专着6部,发表学术论文45篇。何志辉先后受聘为国家科委农业生物学科成员(19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审组成员(198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水产通讯专家组成员(1989)、全国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水产学科组副组长 (1990) 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2)。自1981年以来连续四届当选为中国水产学会理事兼专业委员和辽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理事,1988年当选为辽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1990年被美国传记学会列入《国际着名领导者名录》。

水产教育工作40年,成绩卓着


何志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水产教育工作者,先后讲授过中专、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无机化学、浮游生物学、水生生物学、饵料生物专题等10几门课程,编写了多种讲义和教材。50年代以来他几乎参加过所有制定水产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全国性会议。80年代以来作为评委他参与了历次水产高校专业教师职称评审会。1987年随院考察团到日本考察水产高等教育。他认为高校教师的头等任务就是不断充实知识,将最精、最新的专业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科研之余他总是见缝插针地阅读和摘录国内外文献。1960年编着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水生生物学》教学用书,内容虽以国外材料为主但已尽可能地总结了国内在水生生物学方面的工作和成就。1983年和1985年主编和编着全国水产高校通用教材 《淡水生物学》上、下册。在编着下册淡水生态学部分时,参阅大量国外资料并结合国内和本人的研究成果,在反映当代生态学进展和成就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联系中国实际和淡水渔业生产,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这部教材1992年被评为农业部优秀教材。他也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和效果,认为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发挥自学能力。他讲课时对基本原理、概念等力求讲清、讲深、讲透,主张方法和工艺操作等应在 “干” 中学,事例、数据等让学生自己看书,在做思想工作中他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上,并且身体力行。
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70年代以来坚持贯彻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方针,取得显着成绩。他作为第二完成者的《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的教学成果,荣获1993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总结群众养鱼经验,开展池塘生态学研究


我国池塘养鱼在经验和单产上均居世界首位,但在科学理论方面尚还有距离,许多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提高理论水平使我国池塘养鱼科学在国际领先,这是何志辉多年来的愿望。白鲢是我国主要池塘养殖鱼类,长期以来国内把白链鱼的食物看得十分狭窄。70年代初他在养鱼场比较白鲢消化道食物结构和生长情况时,发现一向被认为不可消化的许多藻类却是白鲢的优质食物,从而对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先后发表了 《论白鲢食物问题》和 《再论白鲢食物问题》两文,对白鲢的食谱,食量、选择性和消化性、食物的能量效率等作了全面阐述。他的新观点得到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证实。
为了拟定养鱼水质的生物指标,何志辉对养鱼池浮游生物种、量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中首先发现20多年来国内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用个数法不能反映水中浮游生物的真实丰度,因而引进并推荐了测定容积换算重量的生物量法。这一方法后来被列入全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试行规范中并在全国广泛使用。1983年作为《池塘浮游生物定量标准化》部级项目下达,1990年该项目通过鉴定。以后他深入江、浙、“两广”一带渔乡蹲点和走访,在向渔农学习 “看水”和管水经验的同时,进行水中浮游生物种、量研究。首次阐明了渔农所谓 “好水”的生物学含义,拟出了养鱼水质的生物等级,把非常朴素的群众经验提高到可以用浮游生物学方法加以测定的生态学内容。这项工作作为部级项目,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发表的 《无锡市河埒口高产塘水质研究二: 浮游生物》一文被辽宁省科协评为1988年一等优秀论文。
何志辉还对养鱼池的鱼产力和鱼载力、鱼池施肥和肥度控制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1993年根据在吉林镇赍养鱼场的三年观测资料,首次对我国养鱼池有机碳收支、生物能量平衡、能量流和能量效率等问题作了定量分析和图解,从近代生态学观点对高产塘机理作了深入研究。

湖泊、水库渔业资源和鱼产力研究


何志辉对我国湖泊、水库的水生生物学作过大量调查研究。80年代开始对水域生物生产力和鱼产力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作过几次评述,并在清河水库渔业基础调查中首先作出根据能量流转原理通过浮游生物定量估算鲢鳙鱼生产力的方法,此法以后在全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80年代何志辉主持 “黄河流域渔业资源调查”项目,领导和组织大连水产学院几十名师生深入青海高原、内蒙古草原等人迹稀少的湖泊、水库采样调查,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撰写了《黄河水系渔业资源》专着。对黄河干流和附属14个湖泊水库的理化性状、水生生物、鱼类区系和鱼类资源以及鱼产力和渔业利用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为黄河流域8省区的渔业规划和渔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湖沼学等方面提供许多新材料,该项目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全国渔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内陆水域专业组副组长,何志辉1987年根据全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撰写了“中国湖泊水库的营养分类”一文,提出应以初级生产力作为湖库营养分类的主要依据,指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特点,与国外情况相反,中国湖库的初级生产力和富营养化程度呈现从西南向东北增高的趋势,并对不同地区各营养类型湖库的鱼产力作了估算。这是我国第一篇关于全国湖库的营养分类,为以后的同类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990年作为第二作者完成了《中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专着,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内陆盐水生态系研究的开拓者


何志辉60年代就开始研究寡盐水池塘的浮游生物。70年代初他与同事一道在国内首先发现一种半咸水害藻——小三毛金藻并研究了这种害藻的生物学、萌发规律和发病征象及防治方法。80年代初对内蒙古的达里湖、乌梁素海等咸水湖的水化学、水生生物学和渔业利用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达里湖渔业资源调查与增殖” 项目获农业部198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984年在论述我国北方盐碱性水域渔业利用时,首次系统地提出盐度、碱度和pH值、主要离子的不平衡、气体状况和小三毛金藻的孳生都是内陆盐水渔业利用的潜在限制因子。1989年完成的晋南和银川地区盐水浮游动物调查,发现内陆盐水动物有很大耐盐潜力,很多淡水起源的浮游动物可以在接近甚至高于海水盐度的盐水中生长和繁殖,由此产生了将盐水浮游动物驯化于海水中并为海水鱼虾类养殖提供新的活饵料的想法。1990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主持了 “内陆盐水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课题。三年中在北方40多个盐湖和盐沼进行水化学和水生生物学采样调查,为我国盐水生态系的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渔业潜力提供了一个概貌,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了寻觅新的活饵料对象,对内陆盐水浮游动物的耐盐性和生物学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从中筛选出繁殖快、适应性强的蒙古裸腹溞作为海水仔稚鱼中后期的适口活饵料。这项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并已获得显着的效果。
关于内陆盐水生态系的研究,国外也是在70年代才广泛开展的,何志辉在这方面的工作已居于国际先进行列,某些方面还是领先的。

丁惠兰


简 历


1927年4月1日 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50年8月 毕业于厦门大学理学院海洋学系。
1950年9月—1952年 任辽西省水产局技术员。
1952—1960年 任东北水产技术学校和大连水产学校教员。
1960—1978年 任大连水产专科学校讲师。
1978—1983年 任大连水产学院副教授。
1983年至今 任大连水产学院教授。

主 要 论 着


1 何志辉译. 鱼类学和渔业问题.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5
2 何志辉译. 湖沼学概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8
3 何志辉. 水生生物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4 何志辉. 对我国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方法的一些意见. 动物学杂志. 1974(1): 1~2
5 何志辉. 论白鲢的食物问题.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75 (4): 541~547
6 何志辉. 谢祚浑,雷衍之. 达里湖水化学和水生生物学研究.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1 (3): 341~357
7 何志辉,李永函.无锡市河埒口高产塘水质研究二:浮游生物.水产学报.1983 (4): 287~300
8 何志辉,谢祚浑,严生良等. 淡水生物学(上册,分类学部分).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9 何志辉. 发展三北地区盐碱性水体渔业某些生态因子的分析. 水产科学.1984 (1): 1~5
10 何志辉、李永函. 金州鱼种场浮游生物和水肥度控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3 (1)
11 何志辉.温度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 Straus)的繁殖力和内禀增长能力 (rm) 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3 (1):
12 何志辉. 从 “看水”经验论养鱼水质的生物指标. 水生生物学报. 1985(1): 89~98
13 何志辉. 淡水生物学 (下册,生态学部分).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5
14 何志辉,安树升.直额裸腹溞对海水盐度的适应能力.动物学杂志.1986(2): 25~27
15 何志辉,谢祚浑,雷衍之等. 黄河水系渔业资源. 沈阳; 辽宁科技出版社
16 何志辉.中国湖泊水库的初级生产力及其能量转化效率.水产科学.1987(1): 24~29
17 何志辉. 中国湖泊水库的营养分类.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7 (1): 1~10
18 何志辉,刘冶平,韩英. 盐度和温度对蒙古裸腹溞生长、生殖和内禀增长率 (rm) 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8 (2): 1~8
19 何志辉,秦建光,王岩. 蒙古裸腹溞在我国的发现及其分布.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8 (2): 9~14
20 何志辉,秦建光等. 晋南和银川地区盐水和超盐水体的浮游动物. 水生生物学报. 1989 (1): 24~37
21 何志辉.中国小三毛金藻研究述评.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9(2):13~20
22 何志辉,王武.养鱼池的生态学. 见:中国池塘养鱼学第三章.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23 张觉民,何志辉等. 中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0
24 张觉民,何志辉等.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5 何志辉. 吉林镇赍养鱼场鱼池生态系分析. 水产学报. 1993 (1): 24~35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00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