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90
顾模,果树育种专家。长期从事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培育出一批抗寒苹果、梨新品种。在苹果梨丰产栽培技术和果树育苗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为寒地果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抗寒果树分类、遗传等理论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是寒地果树研究学科带头人之一。顾模,1929年农历3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为中学教师,他们很注意对子女在品德和学习方面的教育,要求子女正直做人,勤奋学习,以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顾模在扬州读小学和中学,1948年考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5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前身)。1961年,顾模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被任命为吉林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副主任,1973年被任命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他长期从事果树研究工作,“文革”期间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从未放弃对事业的追求。经过多年努力,他在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发展北方果树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1981年,顾模不幸身患癌症,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坚持气功锻炼。身体恢复后,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顾模曾受到山东、内蒙古、河北、浙江、江苏、北京等地多家单位邀请作学术报告。1980年在北京农业大学F. Hough教授的讲习班上,顾模应邀作了题为 “果树抗寒育种” 的报告,受到国内专家一致好评,F. Hough教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1986年,顾模代表中国园艺学会,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第22届国际园艺大会。
顾模热心于社会工作。他是国际园艺学会会员,曾任吉林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果树》 和 《落叶果树》编委、《吉林农业科学》常务编委,并做了许多工作。由于他在果树抗寒育种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曾多次受到吉林省及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表彰和奖励。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顾模先后出席吉林省农业水利先进劳模大会、吉林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群英会及全国第三次共青团代表大会,并获奖章。1978年,顾模出席吉林省科学大会; 1984年,被评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1988年,顾模调回老家江苏,到江苏农学院园艺系任教,直至1990年病逝。
致力于寒地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
吉林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发展果树生产需要抗寒品种,进行品种选育首先需要合适的种质资源,顾模较早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50年代,他对吉林果树资源进行了广泛调查。1952—1954年,他主持东北中部果树资源调查课题,深入调查了主要栽培果树和野生果树资源,共调查49个种、21个变种、10个变型和500余个品种,并对它们的起源与分类地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出31个优良农家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1955—1956年,他对长白山的山葡萄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提出保护、管理与利用并举的措施,并提出将山葡萄分为2个变种、4个变型。他还考察了抗寒杏的起源,发现3个新的变型。他通过考察延边珲春桃,确定它为一个新变型。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顾模编着了 《东北中部果树资源的调查》 一书,195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撰写了 “东北的山葡萄”、“吉林延边的梨” 等论文,于1957年发表在 《吉林农业科学通报》上。1979—1988年,顾模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抗寒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对寒地果树种质资源进一步进行调查和深入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苹果、梨、小浆果等原始材料圃,后被农业部确定为 “全国抗寒果树种质资源圃”。1990年,“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小浆果圃的建立与资源评价利用” 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这些工作和成绩,为以后的抗寒果树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寒地果树育种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
为培育出适应寒地栽培的果树新品种,促进北方地区果树生产的发展,从50年代起,顾模就开始进行寒地果树育种研究。在1958年以后的十年中,顾模一直主持寒地果树育种研究课题。他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引种、选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等途径,培育出一批抗寒果树新品种或新品系,为丰富寒地果树栽培品种组成,促进果树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育成的抗寒苹果新品种金红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冬红获198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抗寒梨新品种苹果梨1978年获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李新品种李子6号1978年获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这些品种在东北、西北、华北的12个省 (自治区) 的高寒地区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同时,顾模还十分重视抗寒苹果矮化砧木的选育研究。经过多年摸索,终于成功地培育出可以抗-36℃低温的抗寒苹果矮化砧木GM256,为寒地开展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提高苹果产量,提供了优良砧木。这一成果于1993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积极开展果树育种实践的同时,顾模还非常注重育种理论研究。他先后在 《园艺学报》上发表了 “大苹果与小苹果杂交后代某些经济形状的遗传分析”、“梨种间杂交后代抗寒力的遗传规律研究”、“苹果杂种后代抗寒力遗传规律研究”等论文,丰富了寒地果树育种理论。
致力于果树栽培研究 提出苹果梨丰产栽培技术
1970年,顾模被下放到农村落户当农民,他将多年研究获得的果树优良品系全部带到农村,嫁接保存。白天到果园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回来记录、整理资料。这期间,他接受吉林人民出版社约稿,负责编写 《果树栽培》 一书,1976年正式出版,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寒地高等农业院校指定为参考书。
在吉林省,苹果梨是当地特产之一,主要栽培于延边地区,它具有果实大、品质好、耐贮藏等优点。50—60年代,由于栽培技术比较落后,苹果梨结果率低,个别年份甚至绝产。为改变这一状况,顾模长期在延边苹果梨产区蹲点,系统调查苹果梨的生物学特性和病虫害发生规律,总结群众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苹果梨综合丰产栽培技术,使示范园的产量提高几倍至几十倍。通过多年观察、试验,发现苹果梨具有自花不孕的特性。据此,顾模带领他的课题组,采取高接授粉枝、配置授粉树,进行大面积人工辅助授粉,从而大大提高了苹果梨的产量和质量,为延边地区发展苹果梨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一研究成果获吉林省奖励。有关研究论文于1962年在 《园艺学报》上发表。为尽快推广苹果梨的栽培技术,顾模还编写了栽培技术问答丛书。至90年代,这些技术措施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延边苹果梨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国外同行也认为苹果梨是东方脆肉梨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顾模在事业上执着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积极进取。他曾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是要从事果树事业”。顾模去世以后,有关单位及专家发来唁电或唁函,在深切悼念的同时,也对他一生的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钱致斌 李亚新)
简 历
1929年3月 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36—1948年 在扬州市上小学、中学。
1948—1952年 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学习。
1952—1956年 任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见习员、研究实习员。
1956—1961年 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1961—1972年 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室副主任。
1972—1988年 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8—1990年 任江苏省农学院园艺系教授。
1990年 病逝于南京。
主 要 论 着
1 顾模.东北中部果树资源调查.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2 顾模.东北的山葡萄.东北农业科学通报.1956 (4): 27~32
3 顾模.延边的梨.东北农业科学通报.1957(4): 56~70
4 顾模.梨生物学特性研究法.东北农业科学通报.1958(4):75~88
5 顾模等.寒地苹果苗木一年出圃的研究.中国果树.1960 (1): 3~10
6 顾模,钱致斌.苹果梨生物学特性研究 . 园艺学报.1962,1 (4):321~354
7 钱致斌,顾模.大苹果与小苹果杂种后代某些经济形状的遗传分析.园艺学报.1964,3 (2): 139~151
8 顾模.苹果梨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样板工作总结.吉林农业科学.1965(8): 11~18
9 顾模.吉林果树品种区域化研究.吉林农业科学.1974
10 顾模,何宁.果树栽培 (葡萄部分)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76
11 顾模.金红苹果.中国果树.1978(3~4): 39~41
12 顾模.果树遗传规律的分析.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试用教材.果树研究法,北京: 农业出版社,1979
13 顾模.苹果、梨、葡萄的抗寒育种.内蒙果树。1980
14 顾模等.梨种间杂交抗寒力遗传规律研究.园艺学报.1980,7(1):1~7
15 顾模等.苹果杂种后代抗寒力遗传规律研究.园艺学报.1981,8(2):15~21
16 顾模.珲春桃起源历史的考察.园艺学报.1983,10(1):9~12
17 顾模等.大苹果与小苹果杂种后代果实经济性状的遗传.园艺学报,1983,10(3): 165~172
18 顾模.吉林省抗寒果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中国农业科学.1984(3):37~44
19 顾模.对吉林省发展葡萄种植业的意见.吉林农业科学.1985(1):90~92
20 顾模,钱致斌.苹果枝条形态相关的预先选择.果树科学.1985(2):15~22
21 顾模.果树遗传规律的分析.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试用教材.果树研究法.北京: 农业出版社,1979
22 顾模.抗寒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农业现代科学技术丛书.果树.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3 顾模.中国的杏.江苏农学院学报.1988,9(4):33~36
24 顾模等.梨果肉结构解剖研究.中国果树.1989(4):31~34